1934年的夏天,在“南洋高商”读完高二的沈婉,因为实在交不起学费了,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自从半年前,二哥沈勤中断了对她的接济后,沈婉变卖了从家里带出来的全部首饰,加上姐姐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她才算勉强读完了高二。
如今,学业未成,自己又中途辍学,面对未来,沈婉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姐姐和姐夫建议她去学一门技术,以便日后谋生。可是学些什么,沈婉却觉得有些茫然。
一天,沈婉看见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着很多广告,有治疗疑难杂症的,有寻找走失亲人的,有求租房屋的……
她希望能看到招工之类的广告,可惜很少。
这时,她突然发现前面有几个年轻人围着一根电线杆,在看一则刚贴上去的小广告,便凑了过去,原来是一所中文速记学校的招生广告。
广告上说,只需半年即可毕业,学费也不贵。
沈婉觉得学速记比较适合女孩子,掌握了速记技术,谋职可能容易些。不过,她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一下,是否先去上半年速记学校。
这期间,上海的左翼文化人士正在筹备拍摄进步电影,也在四处物色相貌端正、思想进步的年轻女演员。
沈婉去找姐姐、姐夫商量是否上速记学校的时候,姐夫却兴奋地对她说:“小妹,你想不想去拍电影,当电影明星?”
沈婉一听拍电影,心里不由得一动。
她在“南洋高商”读书时就听说,校友中有好几个如王人美、黎莉莉等,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
王人美拍了《渔光曲》等片,黎莉莉拍了《小玩意》等,她们早已出名了。
沈婉和叶露茜是高中同班同宿舍的好友,叶露茜当时正与年轻的电影演员赵丹热恋。
在沈婉离开“南洋高商”之前,有一天,叶露茜执意要拉沈婉去一家照相馆拍明星照。盛情难却,沈婉只好一同去了。
叶露茜拍了很多各种姿势的照片,沈婉却只拍了一张。发型是照相馆帮助设计的,衣服、项链也是照相馆借的。
这张充满青春浪漫气息的明星照,沈婉一直珍藏在身边。
现在听姐夫说可以当电影明星,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明星梦”便苏醒了,在她的心头荡涤起来,情不自禁地说:当电影明星?那多美啊!
姐姐问她:“你真的想当明星?”
沈婉又问姐夫:“当电影明星也能干革命么?”
姐夫答道:“拍进步电影,宣传革命思想,当然也是干革命!”
其实,他的想法是:如果沈婉当了影星,就有机会接触上层人物,也许可以做情报工作。
但此事重大,他得听听领导的意见,便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中央特科的“舅舅”王学文。
了解情况后,王学文很有远见地一锤定音说:“不要去当什么电影明星,还是掌握速记技术好。毕业后如有机会进入国民党机关,说不定还可以为党搜集情报。”
沈婉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的这些想法,只是觉得自己没学过表演,当明星有点困难,相比之下,
学速记会容易些。
又听了姐姐、姐夫的话,沈婉决定报名进了设在闸北海宁路942弄附近的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
校长杨炳勋曾留学美国,他参照英文速记基本原理,用汉语拼音方法设计了“炳勋中文速记法”,并在上海设校推广。
沈婉在炳勋中文速记学校学习期间,主动提出帮助学校刻蜡纸,印教材,张贴招生广告,打扫教室。校长便免去了沈婉部分学费作为回报。
沈婉勤奋好学,因此学习速记比别人要快,原本是半年的学业,沈婉只用两三个月就基本掌握了速记技术。
入秋的一天,沈婉在学校门口马路边的电线杆上看到一张广告,一个叫于熙俭的翻译家,要招聘一名速记员,协助他翻译一部英文作品。
沈婉觉得这是一个检验自己速记能力和能否借以谋生的好机会,便立即把小广告撕下来,找到于熙俭的工作室。
经过简单的测验,于熙俭决定录用沈婉。他要翻译的作品,是美国现代舞创始人爱莎多娜·邓肯的《邓肯女士自传》。
于熙俭手捧英文版原著,用汉语口译,要求沈婉速记下来,然后整理成中文交给他。如果他对沈婉提供的中文译稿有较大修改,则交由沈婉再抄一遍。
在翻译《邓肯女士自传》的过程中,邓肯的革命精神使沈婉受到强烈的震撼。
沈婉对姐姐和姐夫说:“邓肯不仅是一个舞蹈家,而且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
由于邓肯倾向革命,以及无拘无束的性格,她在法国和希腊待不下去了。1921年春,她收到苏联政府发给她的电报:“只有苏联政府能了解你。欢迎速来,将为你建立舞蹈学校。”
于是她去了苏联,并受到热烈欢迎,还和苏联年轻诗人叶塞宁结了婚。后来她回到美国,由于她的亲共、亲苏言行,被美国政府剥夺了美国国籍。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于熙俭决定把这样一部作品翻译出来,奉献给中国读者是要有相当的胆识和勇气的。
沈婉白天要上课,只能在下课后到于熙俭的工作室速记,然后回到宿舍连夜整理,第二天将译稿交给于熙俭。
就这样沈婉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虽然休息时间很少,但是她心里却很高兴。
因为这项工作不仅迅速提高了她的速记水平,还让他得到了平生第一笔报酬,学费、晚饭也有了着落。
这使沈婉顿时萌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食其力的自豪感。
一连忙碌了两个多月,沈婉将全部课余时间都用在这项速记工作上了,于熙俭对沈婉的工作非常满意。
1934年底,此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于熙俭赠送给沈婉一册样书,他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感谢沈婉小姐。
说来也巧了,1934年冬天,沈婉刚刚帮助于熙俭完成《邓肯女士自传》的翻译工作不久,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来到炳勋中文速记学校,招考一名速记员。
这批学生还有一个月才毕业,校长杨炳勋决定挑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沈婉,和另外两名男生去实习、应试。一个月后,根据成绩和表现,从三人中录用一名。
这可是进省政府工作啊,同学们都趋之若鹜,而沈婉的态度却并不积极。她不愿去国民党的衙门应试,而希望毕业后能以速记技能谋职,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新女性。
她甚至认为,就是去拍摄进步电影,也比到国民党机关衙门里去侍候官僚舒心。
此时的沈婉,第一次处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姐夫把沈婉的情况向王学文做了汇报,王学文兴奋地说:“太好了,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招考速记员,对我们来说,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沈婉已有一定的革命思想基础,你们一定要好好启发她,叮嘱她努力争取考上。不要去当电影演员,这不是我们获取情报的好办法。”
“要抓住眼下这个自然考录的机会,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然后再相机开展情报工作。”
王学文一锤定音,商议好之后,姐姐、姐夫便找沈婉谈话。
姐夫神色严峻地对沈婉说:“你不是要求参加革命么?现在浙江省政府招速记员,党组织决定派你去应试。”
沈婉听到“党组织”一词,吃了一惊。
此前她曾听姐姐说过,姐夫是革命者,此时她用试探的口吻问道:“你们是共产党?”
姐姐和姐夫两人都郑重地点点头。
沈婉当场震惊不已,在她的心目中,共产党人都是些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革命志士。没想到自己的姐姐、姐夫都是共产党。
姐姐拍拍沈婉的手说:“好好听姐夫给你交代任务吧!”
姐夫接着说:“党组织很需要掌握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内幕情况。希望你一定要认真应试,争取被正式录取。”
这时,姐姐又补充道:“去浙江省政府担任速记员,就是参加革命。”
沈婉高兴地说:“真的么?只要是参加革命,我就去!”做一个革命者,这是她梦寐以求的。
姐夫强调说:“打入国民党内部为党工作,是很危险的,甚至可能会牺牲生命……”
没想到沈婉当即说:“我知道。最近的报纸上经常有很多这种消息,这个中共组织被破坏了,那个中共党员被抓了,谁谁谁叛变了,谁谁谁自首了。”
姐姐郑重地问:“妹妹,你真的不怕死?”
屋外,又有响着警笛的汽车疾驰而过,然后是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
刚过了19岁生日的沈婉,此时已经拿定主意,于是非常镇静、果敢地说:“过去我想要抗日救国,可是徒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今天报国有门了!我要革命,我不怕死!”
两人听了都很感动:没想到小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竟然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共产党!
第二天,沈婉在浓重的白色恐怖阴影下,迎着扑面袭来的阵阵寒风,带着党组织交给她的绝密使命,坐火车离开上海直奔杭州。
从此,她的人生轨迹,因为电线杆上的一则招生广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