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学生问哈佛前校长尼尔·陆登庭: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变得出色?
陆登庭回答说:多多聆听优秀者的言语。
仔细聆听,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哈佛校长的背后,都藏着常人最为稀缺的能力。
如果此刻的你,正深陷迷茫不知所措,不妨看看这5场演讲,领悟其中的精华,不断精进自己。
01
情绪复原力
2022年秋天,哈佛第29任校长劳伦斯·巴科在开学演讲中说:
“世界从不会处处顾及你们的情绪,你们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情绪免疫系统。
在面对各种挑战与冒犯时,也能够快速平复情绪。”
确实,人生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和困难,让人感到无力和沮丧。
但如果任由这些负面情绪控制,只会让我们的处境更加糟糕。
只有通过控制情绪,才能冷静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劳伦斯·巴科小时候生活非常富裕,得到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
然而,他步入中学后,正是美国童子军运动开始兴起的时候,他也只能加入其中。
然而,童子军的训练对这群娇生惯养的少年来说非常艰苦,他们根本无法忍受。
在第一天的高强度训练中,巴科就叫苦连天。
再加上教官严厉的斥责,他一度崩溃大哭。
然而,巴科很快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只会影响他的训练效果,使自己更加疲惫。
因此,他开始自我安抚情绪,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全心投入到训练中。
结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巴科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所有训练项目。
从此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冷静地应对,泰然处之。
正是由于巴科极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他最终成为哈佛大学的校长。
想起《复原力》书中的一句话:
情绪恢复力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从挫折中恢复过来,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能力。
当我们面临突然的困境时,有些人会不自觉地叹息并沉溺于负面情绪中。
但是,另一些人则会在短暂的挫败后迅速恢复情绪,将经历作为磨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
通过培养情绪恢复力,我们可以随时为自己注入能量,更有信心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即使在人生中遇到暴风雨,我们也可以保持冷静,避免手忙脚乱和淋湿自己。
02
屏蔽力
哈佛成立400多年来,唯一一位女校长,名叫德鲁·福斯特。
她在2017年的开学典礼中说道:
“人生的一大挑战,就在于屏蔽外界的胡说八道。”
在2007年,福斯特经过投票,成功当选为哈佛校长。
然而,这次突破历史的任命却引来了大量的恶意诽谤。
据统计,当时有上千篇抨击福斯特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指责女性校长“不合群”、“能力不足”。
面对外界的指责和责难,福斯特并没有被压垮。
而是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回应:“我不是哈佛女校长,而是哈佛校长。”
随后,她开始马不停蹄地飞往世界各地,与各地的名校进行交流和合作。
福斯特不顾外界的反对和批评,开始着手组织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修养。
通过她的努力,她成功地改变了哈佛大学过去重理轻文的现状,使得哈佛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最终,在福斯特卸任时,校董委员会对她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她为哈佛最伟大的校长之一。
想起叔本华的一句话: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在意他人的看法,结果在闲言碎语里不断消耗自己。
但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人生握在自己手里。
别人怎么说与你无关,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踏稳脚下的路。
正如作家罗伊·马丁纳所说:
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只有我们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时,才会变得自由。
不活在别人嘴里,握紧自己的方向盘,才是最难得的清醒。
03
深耕能力
2001年,劳伦斯·萨默斯在开学演讲中提到:
你们所学的知识在10年内都会淘汰,最重要的就是在某一个领域稳定输入,持续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会自认为很聪明并倾向于在做事时一心二用。
他们认为涉猎越广泛,掌握的技能越多,就越能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想要面面俱到,最终很可能会顾此失彼。
劳伦斯·萨默斯年轻时的行为就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萨默斯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他在成长过程中阅读了很多经济学专著,因此对经济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然而,当他年仅16岁时,他认为物理学的前景更加广阔,于是报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专业。
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在物理学上感到非常吃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成果。
萨默斯感到十分迷茫,父亲则意味深长地告诉他:
“经济学才是你的领域,之前的两年物理学习扔掉也罢。”
他这才恍然大悟,并决定转修经济学,从大一学起。
之后数十年,萨默斯抛开其他一切杂念,一心扑在经济学上。
期间有州长数次邀请他从政,许诺他高官,可他都一口回绝。
最终,在43岁那年,他获得美国经济学最高奖项,并被聘为哈佛校长。
正如《曾国藩家书》中所言: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四处挖井都是徒劳无益的。
与其只是尝试一下就放弃,不如全心全意地挖一口井,直到泉水涌出。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实际上取决于他能够深入多少。
如果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最终就会迎来腾飞的日子。
04
思考力
1995年,尼尔·陆登庭在开学演讲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哈佛的学生们在自习结束后过马路时,遇到了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
由于汽车车灯的灯光非常刺眼,学生们都不得不停下来,用手捂住眼睛。
直到汽车驶过去,他们才能继续赶路。
然而,当其他人都继续前行之后,唯独一个名叫兰德的学生仍然站在原地不动。
他看着那辆车刺眼的车灯,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发明一种车灯,既可以照亮路面,又不会刺激行人的眼睛。
在接下来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车灯的研究之中。
经过数百次的实验,他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偏光片车灯,顺利地实现了他之前的设想。
最后,他以这个发明专利为基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车灯制造公司。
讲述完这个故事后,陆登庭感慨道:兰德的成功,就在于他比别人多思考了那么一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就像那些手挡车灯的学生一样,看似在拼命地工作学习,但很少真正进行深入的思考。
结果,他们虽然日复一日地忙碌着,但始终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最终陷入了平庸的困境。
只是盲目地低头行动,即使付出再多的时间和努力,收获的成果也只会是微小的。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深入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最终会获得巨大的成长和转变。
正如香奈儿全球CEO莫林所说:“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会走得越稳。”
思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努力挖掘每一件小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当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想法时,我们就能抓住更多的机会,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05
处变能力
1972年2月,哈佛董事会无视学生意愿,投资了非洲殖民活动。
谁料,几天后,上百名学生突袭哈佛行政大楼。几分钟内,他们便占领了校长办公室,开始肆意破坏。
现场行政人员惊慌失措,有人与学生激烈扭打,有人焦急地破口大骂。
而新上任的校长德里克·博克赶到后,第一步就是紧急报警。
接着,他立即召集人员,分头寻找了解情况的学生。
得知原因后,博克拿起喇叭,向学生解释投资原因。
骚乱的学生们听到校长的讲话后,迅速恢复平静。
博克仅用几分钟就成功控制了现场。
在哈佛成立350周年的开学典礼上,博克感慨道:“哈佛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应急能力。”
现实世界总是充满变数,许多突发事件会让我们手足无措。
这可能是工作计划外的临时改变,也可能是行驶中的突发状况。
此时,越焦急就会越忙乱,最终让事态恶化。
曾国藩曾说:“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为处事第一法。”
确实,很多时候,危机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焦虑的心态。
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能自然展现聪明才智,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要记住,面对变故时,务必保持冷静、调整心态,这样才能及时脱困,让一切回归正轨。
2007年,作家刘墉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儿子也是哈佛大学的学霸。
当有人问及他教育孩子的秘诀时,刘墉回答说:
“培养出孩子的底层能力,优秀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一旦拥有了稳固的核心能力,无论人生道路多么曲折,都能从容应对。
正如这五位哈佛大学的校长一样,尽管他们也遭遇过种种不顺利,但凭借着各自的能力最终成就了自己。
在这个人生时刻,你不妨试着开启人生的新阶段,开始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专注于自身成长,不断锤炼自己,这样未来你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