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读书|闲读《三国志·贾诩传》,他被称为“可能是三国史里最聪明的人”

0
分享至

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大概意思是,少年时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水浒传》中的暴力元素和热血场景容易让他们产生盲目崇拜和模仿,影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甚至沾染不良习性,所以“少不读水浒”。

而三国是一个充满谋略和权术的时代,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远超过武力和蛮力,老年人经历过人生风雨,对世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时,看到其中的各种阴谋诡计和尔虞我诈,容易缅怀自己过去吃过的亏,醒悟后却已经时过境迁,英雄迟暮,徒增愤恨,所以“老不读三国”。

这话没有对错,毕竟各花入各眼,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过,在晓崇看来,无论少年、中年还是老年,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很值得细细品读:

少年读英雄,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个个都算得上英雄豪杰,人中龙凤;

中年读谋略,贾诩、荀彧、司马懿,许攸、毛玠、诸葛亮,人人称得上智多星、神算子;

老年读感悟:三顾茅庐崇尚礼贤下士,官渡之战如何以少胜多,得陇望蜀谨防贪得无厌……

不久前刚读完易中天教授的《曹操》,最近又读完了他的《品三国》(最新修订版,2023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在《曹操》一书里,易教授以幽默、轻松的方式,重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将曹操塑造得栩栩如生,既展现他传奇一生的故事,又呈现他鲜活、立体、多面的形象。

易教授眼里的曹操,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风趣聪明、有着儿女情长的普通人,更是一个狡诈中有真诚、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可爱的奸雄”,曾经的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一条恶龙。

在《品三国》一书里,易教授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深度挖掘各类史籍、典故、传说,不仅将曹操既是英雄又是奸贼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从刘备、孙权、袁绍、刘表、董卓、吕布等等各路豪强的兴盛衰废进行了深度剖析,还将诸葛亮、贾诩、荀彧、郭嘉、陆逊、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等文臣武将的叱诧风云和忠肝义胆勾勒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严格来说,真正的“三国”,仅仅只有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公元280年东吴被司马炎所灭的51年时间。

在此之前,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魏国);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且因控制范围主要是益州(蜀地),后世称之蜀汉(蜀国);

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国号为吴,因其姓孙,且控制范围主要是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后世称之为孙吴或东吴(吴国)。

公元263年,曹魏的实际领袖司马昭向蜀汉发动战争,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改国号为晋,后世称之为西晋。

公元279、280年,司马炎大举进攻东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至此,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汉末魏、蜀、吴三国鼎立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后世称之为“三家归晋”。

不过,无论是以陈寿所著的正史代表《三国志》,还是以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代表《三国演义》,对“三国”时限的定义,基本都是从公元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左右开始,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左右截止,合计约90年。

在中国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这90年可谓沧海一粟,昙花一现。

而这段扑朔迷离、复杂多变、弹指一挥的90年时间里,涌现出来的人物和故事却是如此引人入胜,津津乐道,如同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宝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长河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贾诩,以及贾诩的故事,无疑也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

“三国”里的谋士大多有称号,比如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姜维为 “幼麒”,郭嘉为“鬼才”,徐庶为 “单福”,司马懿为“冢虎”等等。

贾诩当然也有称号,只是他的称号与其他人略有不同:“毒士”,意思是贾诩用计毒辣,计出必成,从不失手。

用现在的话来说,贾诩就是一只妥妥地老狐狸: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老奸巨滑、诡计多端;绝顶聪明、用兵如神;左右逢源、明哲保身。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里说,“实际上,贾诩可能是三国史里最聪明的人。”

为了证实易教授的话,晓崇特地在国庆长假里翻了翻《三国志·贾诩传》。这一翻,发现贾诩果然是个“大聪明”,比塞在高速公路上的那些聪明人要聪明得多。

下面是《三国志·贾诩传》里记载的贾诩的几桩聪明事:

一是随机应变,智退氏人。

(诩)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汗,道遇叛氏,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熲,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氏。氏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说:贾诩被推选为孝廉郎官,因生病而回老家时,途中遇到叛逆氏人,同行的几十人都被抓起来。

当时朝廷的太尉是段熲,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名远震。贾诩于是对氏人说,自己是段熲的外孙,你们不要活埋我,我家里的人必定会用重金把我赎回。

氏人由于害怕段熲,不敢对贾诩下手,还与他结盟并送出去,其他人则全部被处死。其实,贾诩与段熲没有半毛线关系,压根就不是段熲的什么外孙,他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狐假虎威而已。

二是深谋远虑,不慕虚荣。

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说:董卓打败仗后,大家都很恐惧,心灰意冷,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提议解散队伍,各自回家。

这时,贾诩提议说,听说长安在议论要把凉州人全都杀了,如果解散了队伍,大家都分头行动的话,那么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与其因力量分散而被各个击破,不如团结一心向西边走,沿途收编兵卒去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这事万一成功了,那就以朝廷的名义继续征讨天下;万一失败了,到时候再逃走也不迟。大家都觉得贾诩说得对。

后来,李傕、郭汜等人果然占据了长安,论功行赏时,认为贾诩的功劳很大,要封他为左冯翊和侯爵。贾诩坚决予以拒绝,说他的计谋只不过是救命的策略而已,谈不上什么功劳。

三是审时度势,料事如神。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说:有一次太祖(曹操)在讨伐张绣时,带兵撤退。张绣要追击,贾诩反对追击,对张绣说不能追,追了一定失败。 张绣不听,执意去追,结果却被曹操打败。

这时,贾诩又对张绣说,现在赶紧集结力量,重新全力去追击曹操,一定可以获胜。张绣却又拒绝去追了,说之前就是因为没听你的话才吃了败仗,现在已经失败了,还追什么追?贾诩说,出兵作战要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现在赶紧去追击,一定会胜利。

尽管张绣将信将疑,但还是听了贾诩的话,整顿溃散的士兵去追击曹操,果然大胜而归。

四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说:太祖(曹操)在官渡抵抗袁绍的军队,袁绍派人去招请张绣,并写了封信给贾诩请求结盟。

张绣想答应,贾诩就公然在张绣面前对袁绍的使者说,回去谢谢袁本初(袁绍),他们兄弟之间(指袁绍与袁术不合)都不能互相容纳,却想要容纳天下国士,这可能吗?

张绣听到后又惊又恐,觉得不至于到这种地步,私下问贾诩该怎么办。贾诩对他说,与其与袁绍结盟,不如追随曹操。张绣说,袁绍兵强马壮,曹操势单力薄,双方又在打仗,怎么能去追随曹操?

贾诩说,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追随曹操,千万不能迟疑,原因有三:

曹操是奉天子以令天下,政治站位高,名正言顺,这是其一;

袁绍本来就已经兵多将广,我们这点微不足道的队伍去追随他,肯定不会受到重视。但曹操属于弱不禁风,他要是得到我们的鼎立相助,对他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一定非常高兴,必然看重,这是其二;

凡是有志于称王称霸的人(比如曹操),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个人恩怨,反而会把我们作为榜样,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宽宏大度和以德服人,这是其三。

后来,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兵归服曹操。曹操见到他们果然很高兴,亲自拉着贾诩的手说,你是使我的威信显布于天下的人,并且上表朝廷,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又封他为都亭侯,升迁为冀州州牧。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文帝(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这是当时魏国中央的最高军事长官,武官之首,统帅兵马大权。后来又进封贾诩为寿乡侯。

贾诩活到77岁才逝世,超过同时代的周瑜(35岁)、鲁肃(46岁)、诸葛亮(54岁)、曹操(56岁)、刘备(63岁)、孙权(71岁)等一干英雄豪杰,甚至比号称“干得好不如活得久”的司马懿(72岁)还多活了5岁。人生赢家也就如此吧?

此前曾看过网络上的一个段子,名为“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大意是说:

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那个撑窗户的棒槌就不会掉下来;棒槌不掉下来,潘金莲就不会遇到西门庆;

遇不到西门庆,他们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故事,武松也就不会打死西门庆,也就不会被逼上梁山;

武松不上梁山,方腊就不会被擒;如果方腊不被擒,以他的实力就可能取得大宋江山;

方腊得到江山,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清朝;

那也就可能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或许早就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其实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尤其从历史进程来说,小人物改变历史进程的事情并不鲜见。巴西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一下翅膀,两个月后,在得克萨斯州掀起了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推演到贾诩的身上,假如当初氏人识破了贾诩的花言巧语,果断将他埋了,就不会有后来的献计李傕、郭汜的反攻长安了,也就不会有辅佐张绣的“败兵取胜”以及后来的“劝张归曹”; 没有“劝张归曹”,就不会有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也不会有后来的孙权在江东崛起、刘备在益州称帝……

三国的历史也就改写了,中国的命运也就改变了。 与潘金莲没有打开窗户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全文完)

(晓崇原创。部分文字参考网络资源,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烦请联系晓崇删除,谢谢。2023年10月于广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笑话网友说知道张宗昌写的诗词吗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笑话网友说知道张宗昌写的诗词吗

侃神评故事
2025-09-10 10:02:15
拉屎超快、超干净的 1 个办法,后悔没早点知道

拉屎超快、超干净的 1 个办法,后悔没早点知道

丁香生活研究所
2025-09-14 12:08:06
妻子出轨闹离婚要分一半家产,丈夫淡定签字,一周后妻子全家傻眼

妻子出轨闹离婚要分一半家产,丈夫淡定签字,一周后妻子全家傻眼

朝暮书屋
2025-08-06 17:36:15
特朗普连开3枪,公开否定台湾属于中国?国民党递出一句决绝的话

特朗普连开3枪,公开否定台湾属于中国?国民党递出一句决绝的话

墨兰史书
2025-09-15 07:05:10
“越来越难买了”,进口药大举撤离中国医院,国产药真不管用吗?

“越来越难买了”,进口药大举撤离中国医院,国产药真不管用吗?

燕梳楼频道
2025-09-12 18:41:06
亲眼目睹藏族少女天葬之行,参加全过程后心悸:颠覆我对生死的认知

亲眼目睹藏族少女天葬之行,参加全过程后心悸:颠覆我对生死的认知

古怪奇谈录
2025-09-09 14:36:35
刘涛现身周深演唱会,周深回应:根本不敢看涛姐……会紧张到不行

刘涛现身周深演唱会,周深回应:根本不敢看涛姐……会紧张到不行

鲁中晨报
2025-09-14 07:19:04
情怀救不了市场,LCD永不为奴党们,终究还是输了

情怀救不了市场,LCD永不为奴党们,终究还是输了

雷科技
2025-09-12 16:55:44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价值9亿的金簪,竟只是16岁小妾的陪葬物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价值9亿的金簪,竟只是16岁小妾的陪葬物

悦悦侃历史
2025-09-10 15:03:07
西贝员工用漏勺疏通厨房下水道引质疑,锅里有个相似漏勺,客服:工具选用和操作不规范

西贝员工用漏勺疏通厨房下水道引质疑,锅里有个相似漏勺,客服:工具选用和操作不规范

极目新闻
2025-09-14 12:32:56
善恶到头终有报,54岁的农民歌手朱之文,如今已走上了新的道路

善恶到头终有报,54岁的农民歌手朱之文,如今已走上了新的道路

荣亭小吏
2025-09-09 13:56:48
Google Gemini 登顶最佳免费 iPhone 应用

Google Gemini 登顶最佳免费 iPhone 应用

cnBeta.COM
2025-09-15 02:27:06
俄乌还没停火,下一个“乌克兰”就在中国周边?杜特尔特早有预判

俄乌还没停火,下一个“乌克兰”就在中国周边?杜特尔特早有预判

通文知史
2025-09-15 08:20:09
霍启刚也没想到,若不是朱玲玲当年极力反对,他不可能娶到郭晶晶

霍启刚也没想到,若不是朱玲玲当年极力反对,他不可能娶到郭晶晶

蜉蝣说
2025-09-09 22:26:44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医生:过了70岁之后,吃饭尽量做到这几点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医生:过了70岁之后,吃饭尽量做到这几点

诗意世界
2025-09-14 22:51:59
代建方被列“黑名单”但仍绕不开?上海一小区6台加装电梯基本完工却不能用

代建方被列“黑名单”但仍绕不开?上海一小区6台加装电梯基本完工却不能用

上观新闻
2025-09-15 07:03:09
你有过合租社死的经历吗?网友:大家心中默念,非礼勿视!

你有过合租社死的经历吗?网友:大家心中默念,非礼勿视!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7-16 00:15:03
荒谬!南京某设计院欠薪断社保,闹上电视台!

荒谬!南京某设计院欠薪断社保,闹上电视台!

黯泉
2025-09-14 11:37:19
孙女被富二代打进医院,对方宣称随便告,我转头拨通弟弟的电话

孙女被富二代打进医院,对方宣称随便告,我转头拨通弟弟的电话

五元讲堂
2025-09-09 15:08:08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如今,谁也救不了44岁的宋小宝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如今,谁也救不了44岁的宋小宝

山河月明史
2025-07-08 14:24:38
2025-09-15 09:31:00
崇晓视界
崇晓视界
野百合有春天,老腊肉很香甜。
207文章数 29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罗永浩向贾国龙重新开战:这事过不去了 谁劝一律绝交

头条要闻

罗永浩向贾国龙重新开战:这事过不去了 谁劝一律绝交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预制菜大战”100小时

科技要闻

发布会再提乔布斯,苹果高调回归设计初心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游戏
艺术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梦幻西游建邺城新出玄鸟男头卖45亿,猴哥携手风少杀入武神坛正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事实证明,中年女人穿衣掌握好这3个技巧,优雅感挡都挡不住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