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北“总统府”出发,沿重庆南路向南500米处,沿着绿荫环绕的树木中,就可以看到有一栋重兵把守的独栋别墅。这便是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蔡英文所居住的“永和寓所”。
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皆居住于此,只是名字从李登辉时期的“大安官邸”、阿扁时期的“玉山官邸”、马英九的“中兴寓所”改为了目前的“永和寓所”。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8年后蒋介石推行了官邸制
1957年,蒋介石授意当局制定了“事务管理规则”,规定除最高领导人外,从副领导人到部委负责人到各县市长都有权入住公款开支的“官邸”。但入住公家住房的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任职期满后就得退出官邸。1997年的修改规定为:官员卸任两个月内即需要退房。
从蒋介石开始,历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都住在台北市区。蒋介石在全台湾有超过34处行馆,居住时间最长的就是阳明山下的士林官邸。蒋经国继任后,则住在台北中山区的七海寓所。
台湾实行“民主化”后,直选出的领导人都搬进中正区重庆南路与爱国西路交汇处的寓所,也就是今天常被提起的总统官邸。
陈水扁初次掌权,就将“官邸制”作为制度确定下来,让每一位民进党高官都能体会到做官在居住方面的便利。
民进党上台之后,陈水扁、吕秀莲官邸也固定在台北市仁爱路的的总统官邸。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住处名字要听从警卫室的代号,寓意别有一番深意
蒋介石士林官邸因地处士林区而得名;蒋经国七海寓所的名字则是为了纪念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而来;李登辉的“维安”代号是台北地名大安;陈水扁则以东亚第一高峰“玉山”为自己为代号,借以体现自己的本土色彩。
马英九上任之后,则把“维安”代号改回了具有浓郁国民党风格的“中兴”二字。为了表示亲民甚至连官邸二字都不再使用,改成“中兴寓所”。蔡英文执政后,则改成了“永和寓所”。
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官邸的规矩和总统官邸一样,其副手的维安代号也十分讲究,往往以地理位置命名。
李登辉的两位副手,李元簇是“崇实”;连战住在敦化南路,因此代号就是“敦化”。吕秀莲担任陈水扁副手后,搬入仁爱路三段、原先陈诚的官邸,因此称为“仁爱”。
马英九的两位副手,都没有使用仁爱路官邸。萧万长住在长安东路、龙江路口附近,因此称“长安”;吴敦义家住和平西路,代号“和平”。
蔡英文副手陈建仁入住仁爱路官邸,使用代号“圣家”。
马英九当政时的“中兴寓所”的维安工作由宪兵332营负责。除中兴寓所外,332营还要负责马英九母亲在台北警察的住处,以及吴敦义的和平寓所。
有趣的是,当时,吴敦义的小儿子,吴子均当兵时便被分到332营,镇守在马英九的家门口,引起台湾舆论的有趣猜测:到底是吴敦义想监视马英九,还是要耍特权给自己儿子找个清闲的差事。
陈水扁官邸豪华装修与马英九的俭朴。众目睽睽下的官邸制,官员宁可住在家里,也不愿住在免费官邸的原因很简单:官邸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体制内有“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管着,体制外还有媒体和社会舆论盯着。
2000年台湾地区,第一次政党轮替,街头运动出身的民进党获得了执政权。
由于,民进党大部分官员出身草根,他们在台北没有住处,所以官员们的“住宅”便成了问题。
当时,游锡堃担任“行政院长”时,便向台湾省政府借调了前警备总司令的馆舍居住,后来固定成为台 “行政院长”的官邸。而吕秀莲则搬进了前“监察院长”陈履安的故居,此后这里也固定成为台“副总统”官邸。
根据台 “行政院”规定,台 “中央各部长”官邸的室内使用面积不得超过45坪(1坪=3.3平方米),每坪的装潢费用不得超过3万元新台币。而正副总统”、五院“院长”这种高级别的单位则不受规则的限制。
陈水扁搬入玉山官邸时,光是装修就花了960万新台币,还特别请了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按吴淑珍的喜好来设计园林和庭院,主房和花园相接的地方甚至铺上了木栈道,地下室有理发室、电影院、健身房等设施。
此外,台“国安局还”耗资3000多万新台币全面装修了官邸的围墙,里面都加入了防撞钢板和雷达,甚至干扰遥控飞机的超强电波发射器都有安装。
而从游锡堃开始居住的“行政院长”官邸占地1500平方米,土地面积更是超过3000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仅提供游锡堃一家四口居住。
2008年马英九上任时,恰逢陈水扁因贪腐事发之时,为凸显自己简朴的风格。他入住“总统”官邸时显得非常低调,装修能省就省,仅仅更换天花板和地毯,连陈水扁留下的洗衣机、旧家具都基本留用,甚至连为吴淑珍设计的无障碍通道都全部留下。屋内所有堪用的物品家具,能留就继续用。
马英九当时最重要的改装,就是在使用率较高的卧室、接待室、书房、会议室及客厅等处,加装窗型分离式冷气,以降低成本,前后花了854万元,比前任还省下100多万元。
喜欢在媒体面前展现清廉形象的马英九,甚至还撤掉了“总统”官邸的厨师和总管,在官邸无论办公还是接见客人,都请吃台铁便当或者叫外卖。当然,这种节省行为并不一定比请厨师省多少钱,只是为了形象。
“特供总统”便当的安全,台铁厨房要在严密的“国安”监视下做菜,效率大打折扣,维安费用也有所增加。若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马英九甚至要求骑自行车上班,特勤人员极度反对下才作罢。
相比于出身清贫的民进党官员,马英九手下的“博士官员”“教授官员”们都不太愿意居住在官邸内,官邸只是用来开会和聚餐,甚至干脆丢给随扈居住。
众目睽睽下的官邸制,官员宁可住在家里,也不愿住在免费官邸的原因很简单:官邸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体制内有“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管着,体制外还有媒体和社会舆论盯着。
与其小心翼翼地住在官邸,不如自由自在地住在自己家。国民党内那些不差钱的官员们更是如此:官邸大多是些老宅旧居,还不如住在自己家里舒适方便。
2010年郝龙斌连任台北市长之后,就耗资7亿元新台币在中山北路、新生南路和基河路等高级地点购置了24套豪宅给市政府高官们当宿舍。其中在新生南路为正副市长购买的四栋豪宅便被民进党籍市议员王世坚爆料说,不仅面积达150多平方米,还有全新装潢和家具,甚至豪华浴室照片都被爆出。被舆论称为官员住豪宅,市民住棺材,有房还买官邸”。
2011年夏天台“新闻局长”杨永明130多平方米的官邸被发现月电费账单高达2万多元新台币时,更是招来一阵批评,不仅在台“立法院”被“立委”狂批,还被网友在网络上大加挞伐和讽刺:“局长家里可能是在养企鹅”“可能局长家人要练习溜冰”。
一周之后,杨永明不仅向社会公开道歉,还表示尽快搬离官邸,自己花钱去外面租房住,再不申请官邸居住。
其实,杨永明的电费并不算高。根据台 “监察院”的数据,台 “行政院长”官邸每月平均电费更是高达五六万新台币。
高雄市长陈菊的官邸以及台“外交部长”官邸用电量也都比杨永明多很多。但来自反对党民意代表的监督,已经让有地方居住的官员对官邸能躲就躲,大学校长出身的台教育部门负责人蒋伟宁甚至宁可桃园、台北两边跑,也不愿入住位于台北的“部长”官邸。
而位于台北厦门街的“国防部长”官邸,则因为年久失修、草木茂盛,更是多年未有“部长”入住,这座何应钦的故居不仅成了废弃的“老鼠蚊子馆”,还因树木过于茂盛屡遭邻居投诉,历任“国防部长”不仅选择不住,有时还要自掏腰包对房屋进行修复。
据台湾媒体称,除上述原因外,历任“国防部长”选择不住这里的原因是院里大树有阴气,风水不好。
陈水扁任内8年就更换了5位“国防部长”。但这种解释看来并不成立,因为马英九任期尚不足6年,也已经更换了5位“国防部长”了。
蔡英文也迷信风水,她自2016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11月初她迁入官邸。
官邸此前已经住过三个领导人: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蔡英文入住后改成“永和寓所”。
官邸大致上她没有作太多的改变,仅在摆设及外观方面有做些微修缮。
走进去,可以看见庭院有许许多多绿色植物,针对庭院的部分,有将一些主要的植栽做一系列疏剪,避免植物根系影响房屋结构。
官邸整修后,官邸大门漆成厚重的黑色系,墙面则维持原先的白色系,寓所的客厅空间大致上都没有变动,地板颜色与状况都和以前一样,只有在楼梯的部分,从原先的咖啡色系变成黑色系。
官邸内有间接待贵宾的客厅,壁面有经过防水工程整修,窗户也是配合外观的黑色铝门窗,阳光还可直接透进来,十分明亮、简约,接待厅的家具则都是既有的会议家具。
最特殊的是官邸有3只导盲犬,平常都会有专业志工照料这3只导盲犬的饮食,会带狗狗们去运动、散步,医疗照顾方面则由导盲犬学校专业人员负责。
狗狗们看见蔡英文时也都相当兴奋,会急着“讨食”,蔡英文也会不断抚摸狗狗们的头,流露出满满的“母爱”感,带狗狗们去散步时,甚至会直接“带头跑”,气氛融洽又欢乐。可见,蔡英文这个搞台独的单身老女人对狗还是有爱心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