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一般人都赞扬我,但父亲总是批评我

0
分享至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提起“钟南山”这个名字,人们会首先想到的便是贴在他身上的无数个标签:“中国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钟南山院士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曾表示: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我所取得的成就,与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密切相关。”

1901年5月2日,钟世藩出生于福建厦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从小失去双亲,他由做买卖中药生意的五叔父钟广文抚养长大。

在五叔父的影响和熏陶下,钟世藩从小立志学医,治病救人。1922年,21岁的钟世藩成功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医术,毕业后,他又留学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钟世藩进入北平协和医院工作,担任儿科医师。此后,由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国内局势不稳,钟世藩随医院四处辗转,与此同时,他始终没有放弃过科研和医疗工作。

1936年,钟南山在战火纷飞中的南京中央医院出生。因医院位于南京钟山的南面,所以,钟世藩特意为儿子取名“南山”。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有关人员曾亲自前往广州,要求钟世藩带领一家人撤往台湾。不过,深刻认识到国民党真面目的钟世藩选择继续留在广州。

广州解放后,钟世藩将医院的资产整理后全部移交国家。这份早已发黄的清单至今仍然静静地躺在档案室里,这是钟世藩拳拳爱国之心的见证。

上世纪40年代,钟世藩开始对病毒学展开深入研究,并于1946年开始,在岭南大学的家中饲养小白鼠开展实验。

期间,10岁的钟南山每天放学回家后,总好奇地到父亲的书房里逗弄这些小白鼠。而钟世藩也有意让他多长长见识,便给了他一个任务:照看好小白鼠。

钟南山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担任起了“小白鼠饲养员”。在照看小白鼠期间,钟南山的观察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的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都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迈出了从医的第一步。同一时期,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

此后,钟世藩积极献身于医学研究工作,对我国的病毒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钟世藩还是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先驱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建立了系统的、正规的儿科医教研体系。

后来,在特殊时期,被剥夺了工作权利的钟世藩先生,已经年逾七十、饱经沧桑,身体羸弱,视力也不好,但他仍然每天带着放大镜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文献。

图书馆的人都认识他,每天都给他留着固定的座位,人们总能看到一整个身子几乎紧贴着桌子、吃力地写着些什么的老头。

就这样,钟世藩用了4年的时间,写出了一本40多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本书至今在我国儿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同样深受影响的还有刚刚毕业不久的钟南山。他远离医学事业,来到农村劳动,当过锅炉工。每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但他却不允许自己叫一声苦。

1971年9月,钟南山回到广州,在刚回广州的这段日子里,他总能感受到父亲的忧虑,但具体忧虑什么他并不清楚。

一天,钟世藩问儿子:“南山,你今年多大了?”

“36岁了。”钟南山回答道。

“唉,都36了,时间过得真快,真可怕……”钟世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再说些什么。

这一晚,钟南山反复想着父亲的话,渐渐明白了父亲没有说完的话,意识到自己36岁却仍然一事无成,心里瞬间不好受了。

很多年后,钟南山在提起自己的医学事业时,总是表示“我的医学事业是从36岁开始的。”

在钟南山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

“一般人赞扬我的多,可父亲总是批评我。父亲对我的批评,其实是‘爱之切’,故‘苛之深’。”

就这样,钟南山带着父亲的期待从36岁开始,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医学道路。

1979年,钟南山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因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加之导师弗兰里教授不信任钟南山。因此,原定2年的留学生涯缩短为8个月。

钟南山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此后,他一直拼命工作,并取得了多项成就,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敬和信任。

一次,为了能够获取第一手数据,钟南山把自己当成实验品,连续吸入一氧化碳并多次抽血测定浓度。实验结果证实了弗兰里教授的一个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公式中的不完整性。

弗兰里教授激动地一把抱住他,对他表达了感谢,还问他说:“你打算在这里干多久?”

钟南山反问道:“您不是说我只能干8个月吗?”

“不,你想干到什么时候都可以。”

后来,在提到自己在英国留学的那段经历时,钟南山曾表示:

“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还是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受到做中国人的骄傲。”

1981年,钟南山学成归国,临行前,面对弗兰里的一再挽留,钟南山坚定表示:“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就这样,钟南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开始了自己的医学事业。

2002年,SARS病毒侵袭我国,67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奔赴一线,在没有特效药,尚不清楚病毒原理的情况下,钟南山果断要求“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因在抗击非典中作出的卓越贡献,钟南山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了唯一的特等功。

2020年新冠肺炎大规模暴发后,85岁高龄的钟南山再次披挂上阵,逆行武汉。他始终记得父亲的一句话:“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小书生
历史小书生
听小书生讲述不一样的历史
1218文章数 576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