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中国获诺贝尔奖成常态!”
这话不是最近有人说的,而是10年前的某位大学校长喊出来的。
有网友分享这么一个新闻截图,说的是2013年9月,南京工业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黄维作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预测。
不过,这位校长当时并不是凭空说出这些话,而是对著名物理学家曾提出的疑问“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所给出的他的理解,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10年间走过了国际上30年、50年甚至100年的发展历程,基础研究已经与世界接近全面接轨,因此,他做出大胆的预言:10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
不过,十年已经过去了,似乎现实并不像这位校长所预测的那样顺利。
有网友表示:总结一下,没得奖的原因是,评委会那群人不通人情世故。
人物资料: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20年12月,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