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蓉大蚝,白灼对虾,清蒸腊鱼……”在我市,想吃一顿丰盛的海鲜餐,并非难事,这都得益于我市发达的水产养殖业。
钦南区是我市水产养殖重点区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大蚝养殖、对虾养殖、深海网箱养殖三大渔业产业。今年上半年,钦南区渔业总产量19.79万吨,其中大蚝养殖面积11.5万亩,产量13.66万吨,产值15.02亿元,带动300多户养殖户养殖大蚝,新带动3家企业发展大蚝产品冷链加工,目前大蚝产业相关从业人员有8万多。
钦南区大蚝养殖基地。叶尚霖 摄
大蚝“走入”云贵川
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钦南区积极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分别投资2.5亿元、4.5亿元和1.8亿元,规划建设钦南区大蚝产业园、钦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龟谷产业园三个现代化产业园区。目前,大蚝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项目已通过审批,已经进入建设的筹备阶段;而龟谷产业园,已经建成投产,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此外,钦南区还积极扶持和鼓励大蚝的深加工产业,涌现出了如钦州市骏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钦州市深海富蚝海产科技有限公司、钦州北部湾一蚝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其加工生产的大蚝罐头、净化大蚝、原汁蚝油、蚝豉等产品畅销粤港澳等地。
目前,钦州大蚝已经形成线上线下销售网络,产品通过宏进市场等经营主体的物流体系发往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对虾产量节节升
“钦南区是对虾优势养殖区之一,是‘广西对虾之乡’,2022年,养殖对虾8.4万亩,年产对虾6万多吨。”钦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符兆建说,近年来,钦南区通过大力推广棚式和陆基圆池对虾养殖模式,已经建设1000多个陆基圆形循环水生态养殖池,以及8000多亩的棚式对虾养殖基地。
据了解,该区的棚式对虾养殖模式采用生物絮团水处理技术结合设施保护模式,将成功效率提高到95%以上,产量增加了三倍。而陆基圆形池养殖模式则通过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了工厂化高密度养殖,产量增加10倍以上。
同时,通过建设“三池两坝”尾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尾水进行沉淀、过滤、曝气及植物吸收,实现了养殖尾水的净化及循环再利用,切实保护海洋环境的生态效益。
渔业发展走在前列
科技研发是钦南区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又一把利器,钦南区长期与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开展技术合作,与科研团队开展渔业科研课题研究,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发和现代设施渔业的使用及推广方面,不断克难攻坚,使钦南区的渔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区前列。
目前,钦南区生态设施渔业示范区已经建成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有力带动了钦南区的农业文化旅游,形成了钦南区生态设施渔业示范区、钦州大蚝博物馆、七十二径海洋牧场、龙门蚝湾特色农业示范区、久隆龟谷等多个农业文化旅游中心。
当您接到0771-12340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微信调查问卷,请耐心接听和回答,客观评价钦州各项工作,为钦州点赞!
▍图文来源:钦州日报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