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十一):共和行政
21.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1)背景
周王朝的统治自周穆王之后达到顶峰,而到了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78年,周厉王即位。他在位期间,民不聊生,贵族们却依然沉湎于酒色。公元前844年,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厉王任用虢公长父和荣夷公实行“专利”:强行富布山林川泽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樵采渔猎。从而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怨言四起。厉王又拒绝接受芮良夫的忠告,提拔荣夷公为卿士,继续实行专利。于是举国怨怒,街头巷尾,至处都有人发泄不满。厉王从卫国找来巫师,让他用巫术监视发表“谤言”的怨恨者,并告谕国中,有私议朝政者,杀无赦。卫巫假托神灵。肆意陷害无辜,不少人死于非命。于是,人们不敢再公开场合言语,路途相见也只能以目示意。厉王认为他已消除民人诽谤。召穆公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决口就无法收拾。他主张广开言路,让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种人士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厉王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不到三年,广大国人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公元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逃到彘(山西霍州)。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中,国人闻而围之,召公以自己的儿子代之,太子得以脱险。周厉王逃亡在彘,史称“彘之乱”。
(2)过程
厉王逃亡在彘后,这时,周朝东边的诸侯卫武公带兵赶到了镐京。于是召公虎便出面代表周厉王的旧臣请卫武公暂时代行执政,自己和另一个大臣周公(周公旦的后代)等组成奴隶主贵族会议辅政,是为共和行政(一说由名叫“共伯和”的诸侯摄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周厉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共和时代结束。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便从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纪年。这也使中国的历史从此有了确切纪年。按照中国传统纪年,自共和时期开始,中国的中原历史有了连续不断的纪年体系。
(3)影响
国人暴动后,周王朝中央政权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下,王位虚悬十四年,其间周召行政与诸侯干王位是并存于中原大地的。这种纷乱状态一直持续到周宣王即位,周王才又一次获得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周宣王并非周厉王的长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共和时期局势混乱的结果。
(4)争议
周厉王出奔,而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此前的历史,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进行推断,十分的模糊。
①二相共和
以史记为首的正史传统说法却是,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其中召公谥穆,名虎,即,召虎。至于这个周公,被清代学者斥为伪书的《今本竹书纪年》则说是周定公。
②共伯干政
以《竹书纪年》、《世本》等别史说,共和行政就是共伯和干王位,摄行天子事。一说共伯和即卫国君主卫武公。周厉王时期,卫武公入朝任职。一说共伯和不是卫武公。
《汉书·地理志·河内郡》孟康注释,“共伯,入为三公者也”,而从彝铭记载分析,共伯和应先任“师”职,后任“三公者”之职。《元年师兑簋》铭文有“师和父司左右走马”,专家认为此“师和父”便是共伯和。而后的《师晨鼎》、《师俞簋》、《谏簋》和《微史簋》所记载的“司马共”,当为升职司马后的共伯和。根据彝铭分析升职时间应在周厉王三年至五年期间。《师(詈犬)簋》铭文载,“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谓“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无法与厉王纪年正月丁亥日对上初吉日期,而若以共和纪年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则正恰初吉,一些学者据此判定簋铭“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
③纪年问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虽没有解决共和问题,但将其作为周厉王之后的独立纪年。2003年,西周青铜逨盘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其铭文显示周厉王之后就是周宣王,共和时期不独立纪年,再度引发了共和的争论。
(5)评价
共和行政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国的历史只能是传说和半信史,时间脉络十分模糊,只能够通过文物考古追溯,准确性是不够的。所以说,共和行政是对中国的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22.周宣王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
(1)继位
周宣王为周厉王之子。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国人对此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国人暴动。
前841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召穆公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国人杀召穆公之子,太子静得以幸免遇难。
国人平息怒气离去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一说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
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2)宣王中兴
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于是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辅佐朝政,陆续发动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威信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3)征伐猃狁
猃狁是位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在周厉王时期就曾出动部队劫掠镐京周围的财物及人口,被大臣武公派多友击退。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六月,猃狁再次进攻西周,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今陕西泾阳西北),前锋部队抵达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内),直接威胁到镐京和旁京的安全,周宣王命尹吉甫率军反攻。尹吉甫以元戎十乘为先头部队,日行三十里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击败猃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平凉附近)。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北方边境地区)筑城设防,缓解了猃狁的威胁。前816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又命属下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取得胜利。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来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他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
(4)征讨西戎
西戎是对中国古代西部部族的统称,长期威胁西周王朝的西部边境。周宣王在位时,多次命诸侯征讨西戎。前825年(周宣王三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命其带兵征讨西戎。前823年(周宣王五年),秦仲战败身亡,周宣王召见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其讨伐西戎。秦庄公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今甘肃一带)大夫,加封大骆犬丘(甘肃礼县一带)的土地。
此外,晋国也多次奉命征讨西戎。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晋穆侯率军攻打条戎(今山西夏县西南)。前803年(周宣王二十五年),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战胜当地的戎族。前791年(周宣王三十八年),又在汾水、隰水击败北戎。
(5)东征淮夷
淮夷是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又称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时期开始强盛,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周厉王时期,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大举进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厉王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今江苏淮阴南)、津(今江苏宝应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战后淮夷震慑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且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后因淮夷停止纳贡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军征讨。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齐、杞、莱等国军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获得俘虏、牲畜及财物,取得战功。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
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的强国,后在周朝的连续打击下,徐国的一些部族南迁至淮水流域,逐渐发展成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时,命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整顿周六师,然后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徐国。徐国臣服后,四周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前810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部族都奉命迎接来使,进献财物。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