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质。
然而,就在这时候,以汪精卫为首的卖国贼却不断破坏中国人民的抗战活动,一心想要向日本投降献媚,给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汪精卫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革命青年”,曾经参与刺杀摄政王载沣,而名噪一时。后来,汪精卫曾经在国民党内部担任要职,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革命青年”到“卖国求荣”,汪精卫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汪精卫罪恶的一生吧!
一.书香世家,崭露头角
汪精卫的祖父名叫汪云,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822年,也就是道光二年,汪云曾经在绍兴中过举人。后来,汪云又被选为遂昌县的训导,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汪精卫的父亲汪瑎时期,汪家全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瑎是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曾经在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薪俸并不是很高。但是,汪瑎对外却要保持仕宦人家的风光,生活十分清苦。
汪精卫的兄长汪兆镛曾经中过举人,在乐昌当过师爷。
1883年5月4日,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今广东佛山三水区)一个汪姓的书香世家。不过,这时候,他并不叫汪精卫,而是叫汪兆铭。
受到家族的影响,汪精卫很早就接受了封建教育,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性格温文尔雅,拥有浓厚的书香气息。
汪精卫少年时期,他的父母先后去世,于是,他不得不和同父异母的兄长汪兆镛一起生活。
但是,父母去世后,汪精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此,他更加沉默寡言,表情悲伤。
在这种拘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汪精卫逐步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了广州府试得了第一名秀才。值得一提的是,那一次府试的第二名是汪精卫的二哥汪兆鋐,第三名是汪精卫的侄子汪祖泽。至此,汪家形成了“一家两代三秀才”的局面,显赫一时。
少年时期的不幸遭遇和长期的书香生涯,滋生了汪精卫“书呆子”的人设,更让汪精卫增长了优柔寡断、生性懦弱的性格缺陷。这对于汪精卫的一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投身革命,名声大噪
1903年,年仅20岁的汪精卫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接受日本先进的思想教育。这对于汪精卫后来投身革命发挥了作用,也为汪精卫后来公开投敌埋下了伏笔。
1905年7月,汪精卫在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从此,汪精卫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随后,汪精卫负责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汪精卫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至此,汪精卫在同盟会的地位开始重要起来。
随后,汪精卫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文章,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的谬论,受到孙中山的好评和信任。
1907年,汪精卫跟随孙中山前往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并担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紧接着,汪精卫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至此,汪精卫的实现了第一次名气大噪。
随后,汪精卫前往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又前往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负责筹募革命经费。至此,汪精卫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也就在这一时期,1908年3月,汪精卫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结识了他后来的夫人、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
1910年1月,汪精卫和黄复生等人到达北京,开设了守真照相馆,准备在暗中刺杀宣统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然而,汪精卫却失败被捕,并被判处终生监禁。
汪精卫曾经在监狱中以死报国,并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被人们传诵一时。
后来,汪精卫的行为感动了肃亲王善耆,他的状态也开始发生改变。武昌起义以后,汪精卫被袁世凯开释出狱。
汪精卫刺杀载沣失败被捕入狱的事件,大大刺激了汪精卫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性格。从此,他在内心深处逐步产生了妥协心理,成为他革命生涯的转折点。
从此,汪精卫开始由一个“坚决革命者”转变为了“革命妥协者”。
三.争权夺利,背叛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都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这就是著名的“辛亥革命”。
不久,汪精卫被清政府释放,并且他又结识了袁世凯。紧接着,汪精卫和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
从这时候开始,汪精卫就已经从“坚决的革命者”变成了一个“革命妥协者”。
12月,汪精卫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汪精卫曾经按照孙中山的嘱咐代起草临时大总统府就职宣言,并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
并且,汪精卫提出了“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再一次让他的名声大噪,也为他在仕途上铺平了道路。
迫于压力,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至此,长达276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也标志着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
随后,1912年,汪精卫和陈璧君举办了结婚仪式。此后,他带着陈璧君前往法国留学。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急召汪精卫回国。但是,二次革命很快就失败了。于是,汪精卫只好流亡法国。
1915年12月,汪精卫在袁世凯称帝后回国,参加了旨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
不久,1915年,汪精卫在《小说海》第一卷刊登了自己署名季新的文章,题目是《红楼梦新评》,提出了“家庭感化”的概念。从此,汪精卫制造了红学研究上著名的“家庭感化说”。
1921年,汪精卫担任了广东革命政府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至此,汪精卫正式走向了仕途的道路。
1922年,汪精卫又担任了国民党本部参议,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至此,汪精卫正式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党内的领导地位,也为他后来能够成为汪精卫“二把手”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汪精卫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宣传部长等职务。从此,汪精卫的地位更加显赫。
然而,从1922年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开始,汪精卫却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至此,汪精卫“反革命”的面貌开始暴露。
1925年3月12日,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世,享年59岁。汪精卫负责记录孙中山的遗嘱。
6月26日,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今后国民党使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
至此,1925年6月26日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汪精卫的政治地位。从此,汪精卫开始成为了国民党内部的领导性人物。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务。至此,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汪精卫在国民党党内的领导地位。
7月2日,汪精卫提出了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至此,汪精卫的讲话成为了北伐战争的信号。
然而不久,老蒋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开始急剧膨胀,逐步形成了与汪精卫势均力敌的地位。1926年3月,老蒋利用“中山舰事件”,公开挑衅汪精卫的国民政府主席的地位,逼迫汪精卫下台。
中山舰事件以后,汪精卫被迫辞职,前往法国。不过,1927年2月,汪精卫离开法国,回到中国。经过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亲自接见了这位国民党左派领袖。
4月,汪精卫回到中国,就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至此,汪精卫开始了与老蒋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4月18日,老蒋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至此,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至此,国民党公开形成了武汉、南京两个政府。这就是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宁汉合流”。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大规模的屠杀共产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一五”事变。至此,汪精卫“反革命”的面目彻底暴露。
汪精卫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曾经遭遇了多次的政治斗争遭遇挫折。每次遇到政治挫折就会住院休息或者托病出洋。
四.汉奸岁月,卖国求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而污蔑是中国军队干的。随后,日本关东军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和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当时,驻守在东北的东北军一共有17万人,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人。因此,东北军完全有希望打败关东军。
但是,“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蒋下令给张学良,让他把所有的东北军撤到关内,希望能够通过西方列强的调停,来逼迫日本人撤兵。
但是,西方列强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只是对日本的行为进行责备和抗议。
短短几个月时间,日本关东军迅速占据了整个东北。虽然,中国军队曾经在马占山的带领下,组织了具有爱国性质的江桥抗战。但是,由于敌众我寡,仍旧没有能够阻挡关东军的前进。1932年2月,东北已经基本上沦落。
为了扩大战果,1932年1月28日,日本大规模进攻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
为什么日军会挑选在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呢?原因是1932年1月28日是汪精卫行政院院长履新的日子,日本希望通过在这一天进攻上海,来给汪精卫一个下马威。
随后,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以5万人抗击日军7万人,并长达了1个多月,打破了日军妄想四个小时占据上海的狂妄计划,逼迫日军四次更换统领。
不过,日军的行为却吓坏了汪精卫,汪精卫也终于被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所压倒。
汪精卫认为:目前,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十分落后,远远不能与日本所抗衡,并且,中国的制度和组织也并不完善,因此,中国很难抵挡住日本的进攻。
汪精卫只看到了日本的强大,却看不到中国得道多助的优势。这也为后来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埋下了伏笔。
随后,汪精卫开始全力对日本交涉言和。1932年5月,在老蒋和汪精卫的同意下,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成为了汪精卫卖国求荣活动的开始。
随后,汪精卫迫于日本人的淫威,从事了更多的卖国求荣活动。1935年,汪精卫先后批准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把华北的主权拱手让给了日本。
汪精卫的卖国行为,让社会舆论哗然,也终于激怒了爱国的中国人民。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被王亚樵派遣的义士孙凤鸣刺成重伤,子弹打进了脊椎骨里无法取出。医生断言:汪精卫活不过十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国军队立刻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随后,日本开始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也开始了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但是,8月3日,汪精卫再一次被日本的淫威所吓着,对抗战彻底失去了信心,准备再一次向日本言和了。
根据《汪精卫集团投敌》的记载,汪精卫曾经发表言论:“明知不能救吴亡,而惟一死自尽其心,然想自己死了之后,未死的人都要为奴为隶,这又何能瞑目到底,也不是办法”。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今,日军大规模侵略中国,我只能以死报国,但是,我死了以后,所有人都要变成奴隶,让我死不瞑目,所以,我死的很不值得,我不能死。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汪精卫媚日投降的心态已经十分明显了。
随后,汪精卫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曲线救国”,到处吹嘘他的“和平”活动,反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积极向日本人进行献媚。
1938年8月到9月,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日本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日本提出了“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全力支持汪精卫的“和平”活动。
实际上,汪精卫集团只不过是日本人打压蒋介石集团、破坏中国人民抗日活动的工具。
之后,汪精卫开始不断破坏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
1938年12月,在汉口国防最高会议上,汪精卫主持了第54次常委会议通过接受日本人所提条件的决议。在大会上,汪精卫不断煽动孔祥熙在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上签字。
此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的轰轰烈烈,形势渐渐稳定下来了。经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曾经嚣张的日军遭到了沉重打击,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但是,汪精卫仍旧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闻不问,一心沉醉于向日本人投降献媚。
汪精卫为人优柔寡断,被他的夫人陈璧君、手下周佛海、陈公博等人摆布。他们一心想要夺取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权力,实现他们的投降献媚的目的。
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长期不中意汪精卫久居老蒋之下,一心想要汪精卫脱离老蒋,不顾民族大义,积极响应汪精卫“卖国求荣”的行动。
1938年年底,日本近卫内阁两次发表“近卫声明”,公开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于是,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公然发表叛国的言论,表示积极响应“近卫声明”。至此,汪精卫彻底走上了可耻的卖国道路。
在日本发表旨在灭亡中国的第三次“近卫声明”中,老蒋曾经怒斥:“这是敌人想要吞灭中国、称霸东亚、降服全世界的阴谋,也是敌人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计划总暴露。”但是,汪精卫却积极为日本人辩护,还要求中国和日本能够“永久和平”。
周总理曾经评价老蒋: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战术家,却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战略家。但是,汪精卫连老蒋的战略性眼光都没有,只是一个秀才、书呆子的眼光。
冯玉祥曾经明确向汪精卫表示要求“抗战到底”,但是,汪精卫却反问冯玉祥:“怎么样才能算是到‘底’?”冯玉祥说:“打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果,汪精卫却嘲笑冯玉祥是“丘八”言论。由此可见,更加能够体现出汪精卫的秀才、书呆子的眼光。
其实,汪精卫还存在了一些良知。但是,懦弱自卑、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性格和秀才、书呆子的眼光终于被日本人利用,被陈璧君、周佛海等人摆布,一步步跌入了卖国求荣的万丈深渊,最终身败名裂。
1939年6月8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下令以叛国投敌的罪名通缉大汉奸汪精卫。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名义,正式成立了由日本人扶持的、具有傀儡性质的汪伪国民政府。
此后,日本人大力宣扬和推行日本的“东亚联盟”理论,并把所谓的“政治独立、军事同盟、经济合作、文化沟通”的“东亚联盟”四大纲领,作为粉饰自己卖国投敌行为的理论依据。
此外,汪精卫还多次利用“东亚联盟”理论,为日本人扶持伪满洲国进行辩护,并为伪满洲国开脱罪责。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轻微的代价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以后,日本立刻要求汪精卫对盟国宣战,但是,汪精卫的条件是:废除1940年11月的基本条约,包括所有秘密协定及附件。最终,日本人同意了他的条件。
1943年1月9日,汪精卫正式对盟国宣战,成为了日本对抗盟国的“工具”。不过,当日本人要求汪精卫派兵前往太平洋战场的时候,汪精卫却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
此后,汪精卫由于从日本手里得到了更多的自治权,对日本人更加感恩戴德,卑躬屈膝。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走完了他罪恶、卖国的一生,享年61岁。
对于汪精卫的起因,拥有多种说话:第一,汪精卫曾经被王亚樵派遣的铁血锄奸团成员刺杀受伤,子弹在体内无法取出,导致铅毒扩散;第二,汪精卫被日本人下毒谋杀;第三,汪精卫因为“多发性脊骨瘤肿”而死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