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生命危险拯救陷入危险的兄弟,多年后却被亲手下令入狱。这段不是狗血电视剧里的情节,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宰相——周恩来。而是什么让爱民如子的周总理这样对待自己的兄弟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周恩寿,1904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是周恩来及其母亲的三弟。三兄弟中,周恩来老大,周恩溥老二,周恩寿老三。
他出生时,周家正值没落,家里没有收入。他们三人被母亲带去奶奶家住。但周恩寿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因父亲在外地无法谋生,哥哥周恩来只好带着剩下的两个弟弟回到江苏淮安老家。。大哥就像父亲,周恩来这个哥哥也肩负起了父亲的责任,开始悉心照顾两个弟弟。
父母不在身边,这段时间三兄弟只能向家里各个叔叔阿姨要饭吃。当时的条件并不好,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十分困难。兄弟三人的一生坎坷坎坷。
但即便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在大哥周恩来的带领下,兄弟三人还是勤奋好学,学习古书,练算盘,用知识丰富了他们陷入困境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三人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们有一个嫡叔,周曼青,是家里的老四。四叔的收入虽低,但也能供得起孩子读书。于是1910年,大哥周恩来先转学到四叔那里读书。此后,周恩溥和周恩寿也曾在四叔家暂时居住和学习。
1921年,周恩寿考入南开中学,住在天津四叔家里。由于他聪明、懂礼貌、吃苦耐劳,经常在家帮叔叔、婶婶做家务,因此深受老师、叔叔、婶婶的喜爱。由于四叔没有孩子,希望有继承人,所以收周恩寿为继子。
在求学过程中,周恩寿受到了进步思想和哥哥的影响。他毅然选择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哥哥周恩来创办的“觉悟社”,成为哥哥手下的一名小交通员。同年冬,他成功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周恩寿在党组织的派遣下前往北平,开始从事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与兄长周恩来保持着密切的交往,深受周恩来思想的影响。
当时,他还认识了当时周恩来的女朋友邓颖超。冬天,邓颖超用羊毛为周恩寿编织了一双棉鞋,让周恩寿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温暖。
1926年1月,组织决定送周恩寿到黄埔军校学习。于是,他成为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5个月后毕业。毕业后,他立即选择投身国民革命,成为北伐军的一员。但遗憾的是,周恩寿在袭击武昌城的过程中右腿受伤。他被带离火线救援,养了一个多月后伤势痊愈。
伤愈后,参加北伐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曾因生活琐事短暂离开球队。没想到周恩来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找到了周恩寿并严厉批评了他。那时的周恩寿年轻,面容姣好。被哥哥骂了之后,他又害怕又痛苦。他觉得自己羞于留在革命队伍中,于是向周恩来提出离开,这也意味着他离开了共产党。
许多年后,已为宰相的周恩来回忆起这件事,感到十分愧疚。他说我当时太年轻,不顾及他的感受,我的愤怒伤害了他太多。
离队后,周恩寿去了当时吉林的四叔家,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由于当时东北局势十分不明朗,外国势力遍布,为了不暴露自己与周恩来的关系,周恩寿选择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周同宇。
但命运让兄弟二人很快再次相遇,只不过这次需要保护的是哥哥周恩来。
1928年,周恩来夫妇乘船前往莫斯科开会时,被间谍发现并一路跟踪。在吉林下火车后,周恩来想起了他的弟弟周恩寿。当时周恩来正在被监视的旅馆里,所以他用自己婴儿的名字写了一封信,偷偷地寄给了周恩寿。
信中没有任何关键信息,只是将四叔周曼青的名字改成了叔叔。多年的兄弟情谊,让两人有着非凡的默契。周恩寿从地址的变化和昵称的变化中立即知道,他的兄弟遇到了危险。
他冒着重重危险,悄悄带着哥哥和嫂子从酒店来到了四叔家。但由于周恩来名气太大,记住他长相的人太多了,而且当时东北的主要控制者是日本人,所以只要周恩来留在东北,他的生命就永远处于危险之中。
周恩寿很快联系了当时在哈尔滨的二弟周恩溥。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他们分成两队。
最后在周恩寿的掩护下,周恩来夫妇成功逃脱,前往苏联参加中共会议。
可以说,如果没有周恩寿,周恩来这次会倒霉,失去重要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也会受阻。此次救援意义重大。
但兄弟俩都没有想到,这次分别之后,他们就二十年不见了。
救兄事件后不久,“九十八事变”爆发,东北彻底沦为日本人的版图。也正是在那时,抚养三兄弟多年的四叔周曼清因病去世。当时,周恩来正与毛泽东同志一起率领红军进行长征。周恩寿自然无法将这个坏消息告诉他。
作为继子,周恩寿主持了葬礼,并在讣告上写下了弟弟的小名“大銮”。
多年后回忆起四叔,周恩来常常为他感到惋惜。对于他来说,叔叔既有教育之恩,也有养育之恩。不替他去参加葬礼,实在是太不孝了。
1943年,周恩寿夫妇从东北搬到了天津。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与党组织重新取得了联系。他立即给哥哥周恩来写了一封信,让哥哥知道了自己的下落以及叔叔、婶婶去世的消息。同时,他还在信中表达了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决心。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寿一直为党组织从事秘密地下工作,主要负责物资、药品的运输。但此时,他的邻居举报了他,他被捕入狱。面对狱中敌人的严酷审讯,周恩寿始终咬牙切齿。除了承认自己是周恩来的弟弟之外,他没有透露任何其他信息。正因为如此,党的地下工作网络才没有被破坏。
得知弟弟被捕入狱后,周恩来也动员同学和老朋友营救周恩寿。但即使证据不足,敌人仍然不愿意释放他。在折磨周恩寿6个月后,他得到了重见阳光的机会。
由于在狱中屡遭酷刑,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这也是他晚年身体状况非常差的原因之一。但出狱后,他立即与地下党员、同志取得联系,继续开展自己的地下物资运输工作。
1949年北京终于解放了,周恩寿夫妇带着孩子从天津来到北平见见哥哥周恩来。这次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历经20年的沧桑,他们已经从青春热血的年轻人,变成了两鬓发白的中年人。在周恩来眼里,只能放声大哭的三丫子,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
不幸的是,老二周恩溥于1945年去世,两兄弟的父母早已去世,周恩来和周恩寿成了彼此最后的血亲。
战争是如此无情,革命往往如此残酷。为了民族正义而牺牲一切的人们永远值得铭记。
当时,周恩寿45岁。见到哥哥后,他提出继续工作的请求。周恩来已成为宰相,也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如果他想给弟弟找一份好工作,可以说轻而易举。
但他没有,他严肃地拒绝了周恩寿的求职要求。称周恩寿尚未达到工作标准,要求他先学习再返回工作岗位。
于是周恩寿在华北革命大学学习了整整一年。
毕业了,就该布置工作了。且不论周恩来与他的关系如何,周恩寿多年来对党的地下工作的杰出贡献,足以给他带来一份不错的工作。
但周恩来却提前找到了给周恩寿分配工作的领导,并要求他:分配给通宇(周恩寿的另一个名字)的工作一定要足够低,工资也一定要尽可能的少,因为他是我自己的人。兄弟。
分配工作的领导不明白,因为他是你弟弟,所以他要的工作一定够糟糕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谁当了大官,不都想给自己的兄弟一个好职位吗?
但他还是严格按照周恩来宰相的要求,给周恩寿分配了一个很小的职位。由于职位小,待遇差,工资低。周恩寿无力养活他的大家庭。周恩来知道后,带着弟弟的长子、长女一起生活。
周恩寿的大女儿周秉德在与周恩来叔叔聊天时表示,她很看不起父亲中途离开党组织的行为,但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从来没有在他面前说过这些话。
周恩来严厉批评了周秉德,并告诉她,周恩寿同志虽然中途离开了党组织,但他的心始终向着党。他走后,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我从敌人手中救出来。这就是他对革命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为党组织从事地下工作,对革命成果的取得有很大帮助。即使被敌人俘虏入狱,他也不会透露任何有关党的信息。其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看到叔叔认真的样子,周秉德意识到他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从此,他不仅消除了对父亲的偏见,心里也更加崇拜他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恩寿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胃病特别严重,发作时甚至无法站起来。组织发现后,将他调往内政部。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空闲时间也多了。但即便如此,周恩寿的身体也常常不堪重负,需要请病假。
周恩来知道了,他找到弟弟周恩寿,告诉他,你病得太重了,无法继续正常工作,那就退休吧。
但事实上,周恩寿距离退休还有几年。要知道退休后,工资、补贴和福利都会减少很多,所以家庭的收入会大幅下降。当时,不少老干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办理了延迟退休的手续。
知道周恩寿对此的担忧,周恩来安慰他说,退休后我会给你生活费,让你好好教育孩子。
于是周恩寿听了哥哥的话,在1963年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
然而,高层领导出于同情,一再拖延手续,想让周恩寿多拿到几个月的工资。周恩来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去找周恩寿的领导人,质问他为什么退休手续一拖再拖,难道就因为他是我周恩来的兄弟吗?
就这样,周恩寿的退休手续立刻就办完了。
退休后,人无事可做时难免想家。再加上落叶归根的传统说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恩寿开始思念家乡江苏淮安。要知道,他离家去天津读书后,几乎就没有再回去过。
退休前,周恩寿多次要求周恩来回家看看。但当时有工作、事务繁忙、养孩子上学等诸多因素。周恩来对周恩寿说,眼前的事情应该放在第一位。
所以退休后,周恩寿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再次回家见周恩来的想法。但周恩来还是拒绝了。他说你现在是首相的弟弟了。如果你回去的话,区县当局肯定会派人来招待你。这会影响人们的工作。
哥说,周恩寿无奈,心中依然思念故乡。
然后他又找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国家提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排斥大兴陵。作为宰相周恩来,为了做出表率,决定派人推倒他在淮安的祖坟,恢复良田,让当地村民种植。
周恩寿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比较开放的人,对于哥哥的做法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家乡还有亲戚,老一辈人难免会对周恩来的做法感到不满。于是1965年春节前,周恩寿主动向周恩来提出要回家乡,为那些老一辈做思想工作。
周恩来一开始爽快地答应了,但转念一想,春节回家探亲势必惊动地方领导,还是会耽误工作进度。所以他还是拒绝了哥哥的要求。
当时的周恩寿无法接受。他说,离开家乡读书后,几十年没有回去过,而我大哥比我早9年离开家乡,一次也没有回去过。听说我们祖屋要倒塌了,你不想回去看看吗?你不想念你的家乡吗?
周恩来说我当然想家,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小我们的父母就不在身边了。是老一辈的叔叔阿姨们把我们带大的。我为什么不想回去看看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呢?但现在我当上了首相,一切都取决于国家。祖屋要倒塌就让它倒塌吧,免得我们后顾之忧。
见弟弟如此坚决,周恩寿不再说话,也不再提回家乡看看。遗憾的是,兄弟俩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回到江苏淮安看过它。周恩寿生前动情地对妻子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能回家乡看一看。
周恩寿的遗愿是让子孙后代把他的骨灰带回江苏淮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寿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入狱。而这一次,足足过了7年,比他之前入狱的任何一次都要长。
让他没想到的是,写通缉令的竟然是他的哥哥周恩来。
特殊时期,周恩寿被指控反革命,指控者直接攻击毛主席和周总理。1968年2月,周总理亲自为周恩寿写了逮捕令,这位60多岁的老人还没来得及回到家乡就被关进监狱,失去了自由。
周恩寿既委屈又不解。
委屈的是,他根本没有做任何反革命的事,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凭什么要他承受入狱的代价?这是有人在陷害他。
我不明白的是,身为宰相的弟弟周恩来为什么不听他的解释,而是自己写通缉令拘留他。别人都不相信自己,那岂不是自己的兄弟也不相信自己了?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周围只有冰冷的牢墙和坚固的枷锁。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着他的声音,似乎在嘲讽。他入狱后,周恩来再也没有探望过他,一次也没有。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狱,周恩寿开始明白了。周恩来并没有抛弃他、不相信他,而是保护他。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所在的地方就是他哥哥为他建造的最好的堡垒。
他只需安静地待在里面,等待哥哥来救他就可以了。
周恩来曾在他的大侄女、周恩寿的大女儿周秉德面前说,你奶奶去世前,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你以后一定要照顾好你的两个弟弟。但老二日子不好过,早早去世了,只剩下我和老三。老三也被我囚禁起来。我对不起我们的母亲,我也对不起老三,但我绝对不能让老三落到那些人的手里。
周恩来确实在拯救周恩寿。
周恩寿入狱期间,曾多次提交休养申请,但一再拖延。直到1975年,毛主席要求并批准,转机才到来。
1975年,周恩寿在入狱七年后终于重获短暂自由。
当时特殊时期还没有过去,周恩寿就只能待在家里,接受所谓群众的监督。这时他才知道周恩来抓捕他的决定是多么正确。他所在的监狱没有被特种部队渗透,呆在里面足够安全。
周恩来的养女孙维氏被特种部队陷害,关进他们势力范围内的监狱,被折磨致死。周恩来提出尸检,但他们以尸体已经火化为由拒绝了。
1979年,中央决定重审周恩寿案。经过充分调查,认定周恩寿的指控全部是捏造和强加的,撤销对他的指控,为他平反。11年后,周恩寿终于平反。当时已经70多岁的周恩寿非常兴奋,高兴得像个孩子。
但可惜的是,当时周总理已经去世了,他无法与弟弟分享他的喜悦。
1974年,周恩来在医院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开始在医院接受长期治疗。由于周恩来属于国家重要领导人,因此需要高度保密。除了妻子邓颖超之外,他没有告知其他任何亲属,后来甚至禁止包括家人在内的其他人探望。
1975年,周恩寿虽然以回家休养为由出狱,但当时仍处于所谓群众监督时期,外出都困难,更别说去医院探望周恩来了。所以即使在得知弟弟病重后,他也未能去见周恩来。
当时,由于特殊时期,各部委都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开展工作。周恩来虽然病重,仍然忧心国事。在治疗和康复期间,他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工作量,多次与人见面。如此忙碌的日程,他根本没有时间去见见出狱的弟弟。
1976年1月8日,万民敬仰的宰相周恩来去世了。
周恩来去世后,周恩寿没有资格参加大哥的追悼会,因为当时周恩寿的罪名还没有被洗清。
透过泪眼,他仿佛又看到了江苏淮安祖屋旁的大树下,哥哥周恩来带他练习算术,和恩普一起读文言文。
他的哥哥周恩来就像那棵参天大树,在风雨来临的时候,总是坚定地保护着他。
我是石海幻影,关注我,喜欢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