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文艺星火助力亚运 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建成举办首场大型音乐节

0
分享至

2023杭州草莓音乐节现场

刚过去的周末,文艺的浪潮涌动在大运河畔,久久不息。近万人相聚杭州参与了一场盛大的音乐演出,将文艺的星星之火点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南端,助力亚运盛会。

日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大运河杭钢公园取得重大进展——运行近60年的杭州钢铁厂蝶变新生,蜕变为大运河杭钢公园;经过一年建设,大运河杭钢公园逐步显露风华,约10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建成试运营;6月17日—18日,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了2023首场万人规模杭州草莓音乐节,迎来24组乐队及音乐人,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近万名音乐爱好者。

“以文艺星火助力亚运盛会。”市商旅运河集团辰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建成的第一天,将国内广受欢迎的大型音乐节搬到这里,是希望凝聚青春能量,让“青年文化”与“户外生活”在大运河杭钢公园碰撞交融,让年轻人尽情感受音乐艺术与杭州百年工业历史、千年运河文化的交融共生,激活“老杭钢”向“新生活”转型、焕发青春活力气息,将这里建成为一个年轻、时尚、潮流的公园,成为千年运河边的新“文化地标”。

“重大项目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商旅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期限为2022—2025年。其中,2023年年底一批重点示范的标志性项目将基本建成。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生态艺术岛六个项目作为浙江唯一上报并成功列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名录,未来将成为大运河的千年文化地标,也是老百姓的民生福祉。

以河为魂 打造大运河千年文化地标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它流经8个省市,其中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过余杭塘栖进杭州,最后由三堡船闸汇入钱塘江,全长39公里,是杭州的生发之河、开放之河、繁荣之河、风韵之河,也是杭州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段。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国家正式提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市商旅运河集团扛起国企担当,率先行动,高标准谋划了十大文化标志性项目,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3.5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创新探索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杭州样板。

大运河杭钢公园则是标志性项目之一,其前身为杭州钢铁厂,成立于1957年,于2015年关停。此次改造建成的公共空间原为钢铁厂炼铁生产区,如今,近10万平方米的生活公共空间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时代使命。

“草莓音乐节,从通州运河公园,来到了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十多年时光白驹过隙,我对大运河和音乐的爱追逐至今、始终不变。”一名来自京杭大运河起点——北京通州的观众李树茂感慨地说:“此次杭州草莓音乐节的演出阵容十分强大,包括陈绮贞、杨乃文、海龟先生等知名音乐人和乐队,台上和台下一起,用最精彩的表演和最热情的呐喊,带来千年运河文化与百年工业文明的共振、相融、相生……这场音乐盛宴充分展示了杭州的文艺魅力,也给我们远道而来的朋友带来了幸福美好、终身难忘的体验。”

以人为本 探索青年文化与户外生活融合实践

2002年至2014年期间,杭州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开展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高水准完成任务。还河于民、以人为本,是大运河保护利用传承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我们认为,‘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种‘载体’转变,转变背后反映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市商旅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秉持“珍视杭钢历史,呵护岁月痕迹,谦逊衬托遗存,山水之间造园”的设计理念,以“刚柔并济,融合共生”为核心,大运河杭钢公园将工业遗存和生态绿植、运河工业文化有机结合,为产、商、文创造聚落式的绿色创新发展生态区。“大运河杭钢公园的建设将百姓的各种需求都融入项目设计理念与改造方式里,既推进了工业遗存和运河文化融合共生的文化传承,也为市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绿色文艺共享空间。”

一角一落、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在营造和呈现工业文化的新生。6月18日,在这场万人音乐节现场,记者看到年轻的男男女女怡然自得地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跟着音乐的节拍摇摆,看到孩子们在地上铺上白色T恤,一笔一画地绘制心中城市与音乐混搭的五彩斑斓的梦……这一切,在柔美的杭州,在沧桑又刚硬的工业遗存背景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无数颗梦想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本次试运营的公共空间规划了4.5万平方米大草坪,以满足市民游客草坪露营、户外音乐、文化市集、运动体验等需求;利用场地起伏地形,营造约3万平方米再生花园,满足百姓绿色休闲、生态探索、教育科普等需求;保留铆焊厂房、转运站、铸铁机房、推焦车等遗存,未来将植入市民游客中心、艺术书店、休闲娱乐等功能;新造1.5公里空中连廊,自然蜿蜒,串联起遗存各个节点,满足大众慢行生活、多重游园体验,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工业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河杭钢公园贯彻“运营前置”理念,将市场化运营作为策划、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建设市民游客共享的户外生活方式中心。公园公共空间后续将实现常态化运营,会定期举办文化科技、艺术展演、设计展览、户外运动、潮流市集等活动,目标是打造成为年轻人潮流户外的理想生活聚集地。预计,今年年底公园工业遗存部分基本建成,2024年将分阶段运营。

据悉,目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杆项目里,大运河音乐公园、小河公园、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丽水路—拱康路)已完工开放,其他正在有序推进中。未来,杭州将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打造成为中国大运河的“最美段”和“经典园”。

杭州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十大文化标志性项目“进度条”

大运河老城区段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工程:于2022年6月完工并精彩亮相。项目以“最江南、忆杭州”为定位、以“大思路、微更新、小切口”为理念,主要提升园林绿化景观、优化园路慢行道、修复完善园林设施、改造贯通桥下空间,打造“水岸互动、文旅融合”的世界级创新旅游产品。

小河公园:于2022年10月建成开放。项目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重点文化标杆项目。小河公园的建成推动了从三堡船闸到石祥路以南运河两岸的贯通工程,打通了主城区最后一段绿道堵点,完善了运河水上交通体系,为市民游客提供绿色共享空间。

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首开段平炼路(丽水路—拱康路)于2022年6月底对外开放;平炼路(康贤路—康园路)景观大道工程已基本建成。项目融合运河文化、半山文化、工业文化,将构建一条艺文创新景观大道与超级线性公园。

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共涉及9个子项,其中运河音乐公园、义桥老街段已建成。项目沿线主要由京杭大运河、电厂河、杭钢河、宣杭铁路防护绿带、支流水系及新开挖河道等两岸滨水公共空间构成,将规划建设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并设置多处健身及运动广场。

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亚运会前,公园中心区域将建成开放。项目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立足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依托杭钢工业遗存改造,打造国潮文化新地标,打造以“工业锈带”变身成为“生活秀带”的杭州样板。

水上产业板块:武林门码头及游客服务中心亚运会前将全面对外运营。项目将充分利用大运河、钱塘江主干道、支流等水域资源,做大做强做优水上交通、水上观光、水上餐饮、水上运动、水上度假、游艇俱乐部等,打造杭州水上休闲生活方式。其中,“品味宋韵——运河钱塘江联游航线”入选交通运输部50家(条)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

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于2020年开工,计划2025年完工。项目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级标志性工程,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将打造为世界级展现大运河文化内涵的体验式博物馆和文旅目的地。项目建筑方案由全球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设计,包含博物馆、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

大运河未来艺术与科技中心:目前,工业遗存维修加固已完工,并已完成100%概念方案设计,计划2023年年底开工。项目坐落于原中石化炼油厂区搬迁厂址,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以近现代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为特色,以多样化文化综合体验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创意文化地标。

运河湾综合体:项目二、三期于今年2月开工,投资超100亿元,将打造集商业、商务、居住、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地标级综合体。运河湾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充分发挥连接老城与新城的门户节点作用,促进运河沿线产业多元化发展。

杭钢站TOD:是杭州市首批8个TOD示范项目之一。结合地铁4号线独城生态公园站,将打造以地铁、公交、自行车零距离换乘以及集商务、商业、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TOD综合体,打造杭钢新城区域国际一流的商务地标。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信息新报
信息新报
专注城市经济,用数据说话。
1173125文章数 477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