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
你是否好奇过,一颗被你吃下去的药在体内经历了怎样的旅程?
它是如何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它们为什么能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注入体内的“液体”对人体真的安全吗?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款药还没有上市,我们要怎么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短短几问,已经涉及到了一系列测试“关卡”。过去,研究者可能要耗费数年,才能带领化合物全部“通关”,获得全面可靠的答案。
为了让“关卡”的设置更简洁,让测试过程更高效、更精准,能够覆盖各个测试环节的“一站式”赋能平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创新者的选择:诸多测试环节的“无缝衔接”,意味着研究者只需与少量供应商合作就能完成复杂的临床前验证,一定程度上降低中间环节技术转移的风险,新药开发项目执行的效率也将明显提升。
“新药研发是一场‘接力赛’,也是一场与生命的‘竞速赛’。”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博士说,“通过药明康德WuXi IND(WIND)一体化平台,我们将更好地赋能合作伙伴,加速候选药物临床前的研发进程,助力更多新药、好药早日问世,为全球患者谋福祉。”
一体化,创新的加速器
要理解WIND平台如何赋能临床前研究加速,我们还是得先看看,一款候选化合物,通常是如何打通“关卡”,被证实有希望成为一款有用的药物。
这些接受考验的化合物起初被称为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它们是新药发现和筛选阶段的“优胜者”,却只是若干测试环节的“第一棒”——此后必须历经包括药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和生物分析等临床前测试,获得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许可批件,才能进入临床试验,再历经一至三期临床,最终通过NDA的批准,才有机会抵达患者的手中。
药明康德测试事业部WIND服务正是聚焦从候选化合物到IND申报的全过程,整合了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等多个环节,不断加速候选化合物从临床前到临床试验的转化,助力化合物获得IND批准,将新药开发高效推进至下一个开发里程碑。
在WIND的整合下,候选药物的一系列临床前测试内容得以平行推进,药效、药代、毒理学实验和申报资料撰写可以压缩至6-12个月。
▲“一站式”服务助力多快好省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图为WIND项目完成时间表
2022年,WIND平台服务升级为WIND+,从聚焦IND环节进一步外延扩展,与包括CMC生产等环节更好地形成合力,恪守包括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在内的最高质量管理规范,不断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升级后的WIND+整合了更多环节,能够使各专业领域无缝衔接,节省新药开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小分子候选化合物从确定到IND申报,只需9-12个月,新分子也可以在12-18个月内完成相关测试和生产。
为了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服务,WIND平台目前在中美两地均设有实验室,能够以全球联动加速推动创新药从科研到临床应用的转化,造福广大病患。
如今,药明康德之“风”(WIND)覆盖辽阔,已有超过300家全球客户使用WIND服务,“一站式”推进新药的临床前开发;超过100家客户有两至10个以上的IND项目在WIND的平台上完成;超过500个项目在WIND的平台上进行;超过200个WIND项目已经通过了美国FDA、欧洲EMA、中国NMPA、澳大利亚TGA等地的IND申报审批,进入临床试验。
兼容并蓄,全方位赋能新分子测试
面对众多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创新者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的新分子种类也层出不穷,并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诸多罕见病。
这些新分子往往具有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不易进入细胞、易在体内降解等特点,这对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当下研发已呈浪潮之势的寡核苷酸,其结构是由人工合成小于100nt的修饰RNA或DNA组成,通过碱基配对原则来执行功能,因而被认为具有更好的治疗特异性,但同时也面临结构较大、不稳定、难以穿透细胞膜等难题,需要借助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改善其成药性。复杂的组合也会为生物分析、代谢研究和代谢产物分析鉴定等环节带来挑战。
丰富的经验有助于制定成功率更高的测试策略,全面的能力更能带来有力的执行。作为创新的赋能者,药明康德也始终贯彻“跟随科学”“跟随分子”“跟随客户”的战略,不断建能力、扩规模。
在药明康德测试事业部,无论是生物分析部门(BAS)、药代动力学(DMPK),还是安全性评价部门,都具有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以及完整的测试能力,当WIND服务“一站式”整合这些经验和技术,即使是新兴的、复杂的新分子测试,也能够更顺利地向前推进。
▲药明康德各测试部门具有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以及完整的测试能力。图为生物分析服务覆盖的新分子类型和服务平台
如今,WIND平台整合的临床前能力可谓兼容并蓄。在WIND服务的分子中,新分子的占比已日渐增加,多肽、寡核苷酸、ADC(抗体偶联药物)等临床前研究都已不在话下。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IND项目也经历了从0到1的突破。
协同合力,助力新药上市的“最后一公里”
不过,一款候选药物在临床前阶段测试阶段表现优异,也并不意味着应用到人体后,仍能展现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候选新药分子是否能够最后“通关”,最终还需要临床试验的检验。如果能将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整合衔接,就能进一步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候选药物价值的跃升。
临床试验往往是新药上市前耗时最长、投入最大的环节,整个过程依然挑战重重。在WIND隶属的WuXi Testing(测试业务平台),两大提供临床试验服务的部门康德弘翼(WuXi Clinical)和药明津石(SMO)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能力,助力新药上市前的“最后一公里”高效通关。
此外,WuXi Testing也与WuXi Chemistry等其他平台充分互动,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发挥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模式的优势,提供一体化测试服务,以领先的能力和充足的产能,加速推进新药、好药尽快进入市场,从而造福全球患者。
创新,是属于勇敢者的征程,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将助力这一旅途走得更稳、更顺、更快。无论是临床前研究,还是临床试验阶段,药明康德始终立足前沿科技,不断完善一体化平台建设,希望让任何人、任何公司都能通过这里的赋能平台,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
“我们很荣幸能够赋能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临床前测试及临床试验服务,助力更多创新疗法上市。”杨青博士说,“未来,药明康德测试业务将持续夯实平台能力与协同合力,助力加快包括众多新分子在内的药物研发进程,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更是众多病患的健康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