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蔡和森到底是什么人?为何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称他可与毛泽东比肩?

0
分享至

蔡和森到底是什么人?为何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称他可与毛泽东比肩?

1919年毛泽东的恩师兼岳父杨昌济重病缠绕,久久不见好转。也许是自知时日不多,他写信给自己的好朋友章世钊,希望好友能够对自己两个得意门生照顾有加。

他在信中讲,“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其中“二子”,杨昌济点名“毛泽东”“蔡和森”。

章士钊在段祺瑞政府曾经当过教育总长,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以及民主人士。章士钊在解放前有权有势,与当权者和各界上层人士交往密切,他与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交情匪浅。

然而他相信挚友杨昌济的判断,兑现他的承诺,一直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保护毛泽东等人。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拜访章士钊先生,咨询他的建议。他暗示毛泽东赶紧跑掉,在毛泽东的手心里写了一个“走”字。

毛泽东等先辈先烈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甩掉了半殖民地的“帽子”,确实是“海内人才”。由此足以看出杨昌济眼光之毒辣,让人意想不到。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把蔡和森与毛泽东放在旗鼓相当的位置上。

为何他对蔡和森如此看重?蔡和森到底是什么人?

其实,蔡和森在党史的地位上一点也不比毛泽东弱半分,实际上,蔡和森是第一个提出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那为何,他的名气比毛泽东差“十万八千里”?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毛泽东”而不知“蔡和森”?

这就要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谈起了。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蔡和森是1895年3月份出生,1931年8月份英勇就义,他的一生短暂却灿烂光辉,肩负历史革命,匡时救国。

蔡和森早年生活很不好,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担任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父亲家里,可是这个父亲却是一个鸦片上瘾的人。自从英国撬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把鸦片销往了更广的地方,满大街都是鸦片馆,他的父亲沾染了吸鸦片的恶习。

雪上加霜的是,在蔡和森出生之前,他已经有4个兄弟姐妹了。照顾孩子等家务,全靠他母亲自己。他的父亲从来不管孩子,家里的钱财由于抽鸦片也都败完了。蔡和森的母亲忍无可忍,带着刚满4岁的蔡和森回到了故乡,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有那样的父亲在眼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恶劣。

但天不从人愿,他的父亲在他们回去不久之后也回到了湖南老家。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困难。然而这种环境并没有对他造成负面影响,而是让他从小就体会了民间疾苦、社会动荡,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双重压迫,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活得无比艰辛,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改造这个“吃人的社会”。

蔡和森在13岁的时候去一家辣酱店。当学徒这三年的学徒生涯,让他立志要好好读书,让他明白,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性。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他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写了一篇文章,《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他在文章里面提出,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应该立志团结一切爱国人民,拿出力量抵抗列强洗刷我们的国耻。他认为要领导大多数贫苦群众推翻压迫,建立一个对外独立的新中国。

怀有爱国救民之心的蔡和森回到了学堂,1913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他一辈子的好朋友毛泽东,和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杨昌济。

杨昌济、蔡和森、毛泽东都是湖南人,早年,杨昌济强烈拥护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名学者,他精通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和国学。

杨昌济早年留学日本、英国等国家,出行前,他把自己的好名字改为“怀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1915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授课,遇到了他最优秀的两个门生,毛泽东和蔡和森。

那时他们学校校长是张干,张校长上台之后提高了学生的学杂费,属于乱收费。每个学期都必须缴纳10块钱的学杂费,对于当时的物价和币值来讲这个费用非常高了,贫穷学生根本交不起。毛泽东等17名学生带头发起驱逐校长的行为,大喊“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

他们这些学生将张校长治学无方、误人子弟、对上谄媚、对下蛮横的行为都印成宣传单在学校里面发放,张校长觉得非常没有面子,于是决定开除他们。

杨昌济挺身而出,他认为毛泽东是“海内之才,前程远大”,坚决保护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最终张干只能作罢,辞职了事。

蔡和森和毛泽东都就读于这所学校,他们一起发起了这个运动。杨昌济一眼看出了这两个学生不是一般人,时常找他们谈论学问和国际国内局势,更发现他们两个不是池中之物。对他们两个照顾有加,经常邀请他们去家里聚餐、谈论国事。

杨昌济体谅学子的贫穷,向当时的政府提议要减轻所有学生的负担和学费。他支持蔡和森与毛泽东所发起的一些民主运动并给予他们支持,在1918年还给他们他们工作,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从事革命运动。

毛泽东后来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杨昌济之时,如此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见如故,发现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总是形影不离,探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针砭时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共同立志匡时救国。

1918年,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个进步团体。地址就在蔡和森的寓所。他们主张去俄国法国钻研那时全球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国情民情,然后有选择性地运用在中国。

年轻的他们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以及高涨的革命热情,让他们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运动。

他们学会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当时很多学生,在国外学习了革命思想,参加了国外的革命运动,后来成为开国空军少将的唐铎,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蔡和森发展进来的。

蔡和森他们创办的新民学会培养了很多青年革命家,比如。杨开慧、谢觉哉、李维汉、萧三等人。在五四运动中他们学会组织湖南各界人士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的爱国运动当中,贡献了极大的革命力量。

1919年,蔡和森带领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接触到了最新的革命思潮。他在那里看到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把《共产党宣言》给翻译了一遍,包括其他的共产主义思想著作都翻译之后寄回了国内给毛泽东他们。

他写信给陈独秀与毛泽东,在信中提出要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他对如何建党、划分党的性质以及指导思想这些方面都给了明确的意见,可以说他是促进共产党成立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在法国留学期间,他还和赵世炎、周恩来同志等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他算是创始人之一,并且他还带领唐铎等十几个人在法国发起布尔什维克运动,最终蔡和森他们十几个学生被法国当局强制送回中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允许共产主义组织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活动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大会的一共有13个人,陈独秀担任书记,蔡和森还在辗转回国的路上,并没有出席这场会议,等他回国之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创办的新民学会的组织成员也都转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们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由于蔡和森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矛盾非常深厚,所以让他从事党内的理论宣传工作,作为共产党的喉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唤醒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治国救民的运动中来。

坚守在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1922年5月份开始蔡和森负责主编组织的两个机关报,一个是《先驱》,一个是《向导》。他用客观却又辛辣的笔法,大力揭露批判侵略弑杀成性的帝国列强与软弱卖国的军阀势力,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向导》报刊设置了5个专栏:读者之声、中国一周、通信、什么话、世界一周。不仅结合时事、论述国内外民情,也密切倾听读者的心声,所以很受欢迎。

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人都在这份报刊上发表过,影响最大的现实报告文学。其中有几篇社会舆论反响强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今年五一之广东农民运动》《上海的罢工潮》.......

这份报刊不仅在国内广泛出版发行,而且销往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最开始他们的发行量只有3000份,后来涨到4万份,最多时是在10万份左右,那时候的读者非常喜欢这个报刊,赞誉这份报刊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在当时影响力巨大。

蔡和森为主的主编不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他们还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做舆论宣传和造势。早期,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改组以及内部工作方式调整其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蔡和森那时候的思想很单纯,联合民主爱国组织一起救国救民,他是没有预料到后续汪精卫和蒋介石突然反革命的。

因而1923年蔡和森、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被选为中央委员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展开合作之时,没有保留,一心付出。但不论怎么分析,两党合作让蔡和森他们对如何武装共产党有了基本概念和认识,他们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会化作养分滋养自身。

一年后社会阅历丰富且运动与革命相结合的蔡和森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写了一本《社会进化史》,这是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奠基之作,蔡和森算是领头人。毛泽东每每读他的文章,连声称是。蔡和森之于毛泽东,如同另一个自己。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时,蔡和森正是领导人之一。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日商纱厂的日本工作人员拿起手枪杀害了一名工人顾正红,还用枪打伤了十几个工人。恶行被昭示于天下,但日商坚决不道歉不赔偿,反而态度嚣张蛮横草菅人命。

这种态度无论放到任何时代都不可能不激起民愤,一个人哪怕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但最起码要遵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个公序良俗,最起码要遵守法律底线。

日商草菅人命的恶行引起上海各界人士的公愤,有两千多名学生奔赴上海租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声援受害受到压迫的工人,租界的巡捕逮捕了这些学生。巡捕房助纣为虐激起了各界人士更大的义愤,几万人聚集在巡捕房让他们放人,没想到,英国巡捕居然开枪射杀群众,有十多个人当场死亡。

帝国列强对中国人如此草菅人命,组织上决定让蔡和森出面领导,蔡和森在这方面经验丰富且脑子灵活有原则性。蔡和森走上前线,在大马路上演讲造势,

“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倒没有罪?中国工人、学生在自己的国土上声援被害同胞,反而有罪?遭工部局逮捕、坐牢、判刑,这是什么世道?哪一国的法律?帝国主义这样横行霸道,难道我们中国人能忍受吗”?

他在组织开会时提出,“:总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以逐渐实行。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要造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要马上把运动扩大到全国去”。

之后,蔡和森负责领导上海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加入了五卅运动。蔡和森还起草了一篇《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革命书》,文章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终结帝国列强在中国的暴行必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文章发布后引发声援浪潮。国外的共产主义组织也走上街头声援国内。反帝的狂飙吹遍全球,这是华人反帝革命运动的高峰。

蔡和森看问题一眼能看透本质,讲话一针见血,绝不拖泥带水,领导能力超群。组织非常看重他,让他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去莫斯科进修。他去了一年多,等他回来时,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了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共产党紧急召开八七会议应对,蔡和森在会上极力拥护毛泽东的主张,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要立马停止右倾机会主义,要立即展开武装革命斗争,领导土地革命。毛泽东与蔡和森讲过,其实他们这批人并不怎么会打仗,也没有打过仗,但帝国主义的走狗迫使他们不得不拿起武器。

蔡和森在会上指出,他们之前的路线方针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广大的工人农民群众,没有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政治上没有坚持独立,放弃了军事领导权。以至于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而且他们之前把国民党看作革命同行者,如今分析他们的成分,发现国民党阵营里的唐生智、谭延闿、蒋介石等人其实都属于买办军阀阶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中国找出路只会利用革命忽悠群众、讨好他们背后的帝国列强。

国共合作之初,蔡和森就提出过反对把一切工作都交给国民党,也反对陈独秀当时提出的“没有阶级斗争,只有民族斗争”的观点,他认为即使是合作也要保存共产党的独立性,但当时他的这些观点都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后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之后,大家才意识到蔡和森分析问题之深刻透彻,鞭辟入里。

蔡和森在共产主义理论上的探索,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他的眼光是超前的,经世致用,眼光长远,立足全球,能够把握全球革命浪潮的我想。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蔡和森留在北方局干文职工作。第二年,蔡和森在莫斯科的中共六大会议中,根据组织一年多的斗争经验提出,";一个革命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能领导革命到正确之路";,认为组织可以把根据地建在农村,组建红军,把革命重心转移。蔡和森的观点影响了组织的革命走向,他用自身的力量将组织引向了正轨。

然而,1931年,顾顺章背叛了组织,带领国民党特务抵达香港抓捕蔡和森。蔡和森事前收到组织的提醒,劝他赶紧躲避。但他仍然出席了一场重要的群众会议,他要坚守在革命阵地上。

他出现在会场后,顾顺章一眼认出他,将他从香港带回广州的监狱。特务对蔡和森用尽酷刑,可是他“危不忘义”,扛遍酷刑也没有出卖组织。国民党特务折磨了他两个月,他始终不开口,居然将蔡和森的胳膊和腿钉在墙上,听着他撕心裂肺的声音,将一把刀戳进他的胸口,旋转碾压,用刀一点点割掉他的肉,蔡和森痛到极致,但绝不求饶,英勇就义,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

蔡和森被特务抓捕后,组织派人营救,然而没有救出来。蔡和森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心碎欲裂,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蔡和森曾对毛泽东讲过,他们读书是为了改造社会而非升官发财贪名图利,是为了让中国独立于世界之林。他早期接触共产主义思想之后,很坚定地对毛泽东讲,“坚决认定中国必须像俄国那样,经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打倒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军阀政府,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才是惟一的出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工又多,假使政治修明,自动的开发实业,必不难在短期间发展为新兴的工业国。"

蔡和森的挚友毛泽东同志带着他的使命和理想在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拯救了国家和人民,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修明,用最短时间发展成了了不起的工业国。

国弱民穷、民族危亡之际,他不顾一人生死,挺身而出,明知有危险依然不撤退,谭嗣同就义之时,他说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奋起反抗实现民族独立,蔡和森也是如此,“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杨昌济没有看错蔡和森,他在思想领域的探索为当时的旧社会点亮了一盏灯,照亮革命同志前行的路。他和那些甘愿当帝国主义买办和走狗的军阀、资产阶级不同,他有中国的脊梁,是民族的英杰,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先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晓晓聊历史
晓晓聊历史
看历史故事,品百味人生。
1586文章数 7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陈冰:特朗普获罪令拜登更着急 他对拜登威胁性加大

头条要闻

陈冰:特朗普获罪令拜登更着急 他对拜登威胁性加大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房产
数码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数码要闻

TrendForce:预计 2028 年 Micro LED 芯片产值将达 5.8 亿美元

亲子要闻

每当小朋友演出,台下总有一位卖力的老师领舞,“你甚至一秒钟都没有拍孩子”

旅游要闻

哈尔滨至香港航线正式开通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