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因此被誉为“乱世出英雄”。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和谋士,不得不提到司马懿。司马懿年轻时因才学出众而声名鹊起,成为曹魏四代君王的重要辅助大臣。他善于使用各种策略和手段,在多次战争中帮助曹魏取得胜利。因此,他被誉为“三国时期最强忍者”、“智囊星”。
司马懿出生在河内温县的大司马家族,是司马防的次子。他的高祖父曾担任东汉末年的征西将军,曾祖父任豫章太守,祖父任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则是京兆尹。公元174年,司马防推荐曹操成为洛阳北部尉一职,自此曹氏和司马氏两个家族成为了好友。曹操非常感激司马防的赏识,一直想找机会报答司马防。
公元201年,曹操被任命为司空。当时,他听闻司马懿的才华,派人去邀请他入府任职。然而,由于当时的局势尚未明朗,司马懿担心站错队,以风湿病为由婉拒了曹操的邀请。不久之后,曹操成为丞相,再次想起司马懿,派出使者再次邀请他入府,并让使者说:“如果他再次拒绝,就直接抓起来。”得知此事后,司马懿立刻丢下拐杖,前去拜见曹操,并表示自己愿意为曹操效力。然而,司马懿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直到尚书荀践鼎力推荐他,曹操才任命司马懿为主簿。
公元215年,司马懿随曹操出征讨伐张鲁,争夺汉中。在战争中,司马懿建议曹操在刘备还没有得到蜀人归附之前出兵攻打蜀国。然而,曹操并没有采纳司马懿的建议,这也导致刘备得以壮大。不久之后,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司马懿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每当朝中有大事,司马懿总是能提出奇策。在他的帮助下,曹丕成功地争取到世子的位置,从此更加敬重司马懿。
公元217年,曹丕被封为太子。与此同时,曹操告诫曹丕:“司马懿是个有狼顾之相的人,不是一个甘愿做臣子的人,将来必然会插手我们家族的事务。” 但曹丕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后以拥曹代汉的功劳,封司马懿为安国乡侯。六年后,曹丕去世了。在临终前,他任命司马懿为辅助大臣,协助曹叡处理朝中大事。曹叡即位后,将司马懿改封为舞阳侯。不得不说,司马懿这身子骨真是硬朗。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军队从斜谷出发,进攻魏国,一路南下直逼渭水。曹叡派出司马懿应战。司马懿率领士兵在渭北扎营。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远道而来所带的粮食必然不够。只需要采用“坚守不出”的战略,就能将诸葛亮耗死。果然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司马懿还是坚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的方式。最后,诸葛亮忍无可忍,就派使者给司马懿送了一件女装,嘲讽他,借此惹怒司马懿让他出兵。司马懿假装很生气的样子请示曹叡,希望能够出兵讨伐诸葛亮,实则只是为了平息下面士兵们的情绪。
曹叡派遣辛毗作为军师牵制司马懿的行动,而蜀将姜维得知消息后便告诉诸葛亮:“连辛毗都被派来了,想必司马懿不会出兵。”然而,诸葛亮却说:“他本来就没有出兵的打算,这只是为了安抚下面的士兵。”不久后,诸葛亮病逝了,魏军在司马懿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逼迫蜀军撤退。这场持续七年的北伐战争以此结束。
公元237年,太守公孙渊背叛曹叡,自立为燕王。曹叡得知后让司马懿带兵出征讨伐公孙渊,而司马懿使用的计谋是声东击西,迷惑公孙渊,实际上让主力军隐蔽渡过辽水直逼敌军襄平本部。然后,他使用围攻战术,将公孙渊围堵在襄平城内。由于城内粮食所剩无几,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公孙渊提出释放人质以期退兵。但是,司马懿只给出了两个选项:要么投降,要么死。最终,公孙渊选择从城南突围出去,在梁水边战死。
司马懿进入襄平后的行为十分残忍。他杀害了除十五岁以下男子以外的所有男性,人数达到七千多名,并筑起京观。同时,他杀死了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并收编了四万户百姓,从根源上解决了蜀魏长久以来的问题。
在司马懿与曹叡约定带领士兵从关中回朝的途中,司马懿收到了紧急诏书,要求他立即赶回朝中,因为曹叡病重。连续三天,司马懿收到了五封诏书。在司马懿到达白屋时,他已经接到了第一封诏书。司马懿非常着急,他连夜行进,经过四百里路,最终赶回了朝中。在曹叡临终前,他将年仅8岁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请求他协助曹芳处理朝中政务。因此,司马懿成为曹魏时期的托孤大臣。
曹芳即位后,同样是托孤大臣的曹爽经常排挤司马懿,使他成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对此非常不满,一气之下便借故病重闭门不见客,不再处理朝政。然而,曹爽并不相信司马懿真的病重,因为他以前有装病的经历。
因此,曹爽借探访之名前去打探司马懿的情况。司马懿的演技十分出色,骗过了曹爽。自此,曹爽放松了警惕,司马懿趁机暗中布置策略,等待时机消灭曹爽集团。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249年,曹爽跟随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祖,司马懿趁机请求太后罢免曹爽的职务,并撰写状书让曹芳陈述曹爽的种种罪行。同时,他带领士兵前往高平陵迎接曹芳。
曹爽得知后,拦截了状书,并将曹芳挟持到许昌。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让曹爽的亲信尹大目前去劝说曹爽:“朝廷只是罢免你的官职,你的荣华富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不如投降吧。”最终,曹爽投降,并跟随曹芳回到朝中。
然而,司马懿并未遵守与曹爽的承诺,将曹爽全家及其同党一并抓捕,株其三族。自此,曹魏的大权回到了司马懿手中,他成为了掌控曹魏朝政的权臣。
尽管司马懿在70岁高龄依然老当益壮,发起了高平陵之战,但他并非处心积虑的反贼,而是看不惯曹爽集团的暴行。虽然司马懿为其子孙创造了灭魏立晋的机会,但他为曹魏四代君王所做的辅佐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司马懿的才干、智慧和魄力为曹魏的统治带来了稳定,是曹魏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公元250年,司马懿病逝,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