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底部首次发现甲烷泄漏,微生物数量少且难以消耗,或加速全球变暖。最高。但使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CH4)、氮氧化物和氟化气体,其中甲烷引起的变暖功率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上。《英国皇家学会报告B》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南极洲海底的甲烷泄漏可能会加剧全球变暖。
资料显示,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普遍存在,肉眼、鼻子看不见闻不着(国产天然气中添加了有气味的甲硫醇或乙硫醇),大多数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产生甲烷。目前,全球排放的甲烷一半以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储存在各大洋的海底和永久冻土层下。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北极地区,都发现了甲烷泄漏引起的水泡。但在南极洲,这是第一次被发现。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家瑟伯(安德鲁·瑟伯饰)带领的团队在南极洲罗斯海麦克默多湾10米深的水下火山煤渣堆发现甲烷泄漏。同时,还有一条长70米、宽10米的白色微生物带。事实上,泄漏点最早是在2011年被潜水员意外发现的,但科学家直到2016年才返回原址进行调查。结果在2016年的探测中,团队又在同一个火山灰上发现了甲烷逸出处一堆,甲烷气体还在冒出来。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泄漏5年多后才出现白色微生物带,因此研究小组推测甲烷的来源可能是几千年前沉积层中腐烂的藻类。通常,从海底涌出的甲烷通常会被上面的沉积物或微生物群落吞噬。但南极的泄漏点相对较浅,微生物也相对较少,因此大部分甲烷几乎肯定会被释放到大气中。鉴于甲烷比二氧化碳具有更大的全球变暖潜力,这一发现令科学家极为担忧。
瑟伯说:“这里的微生物群落可能还处于进化的初级阶段,估计至少需要5-10年才能将泄漏点的甲烷完全消耗掉。”
不过,团队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海底泄漏的甲烷气体可以说是一团雾。由于近年来罗斯海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而且海底也没有活火山(位于活火山的背面),因此甲烷泄漏应该与全球变暖无关。但更吊诡的是,理论上吃甲烷的微生物群会随着甲烷的释放而生长,而这里的微生物生长速度更慢,数量远小于之前在其他海域发现的甲烷泄漏处领域。该团队正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目前,科学家们对南极冰盖下的甲烷层知之甚少,但幸运的是,甲烷泄漏现场可以作为科学家实地探测和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不过,与南极洲底部发现的甲烷泄漏事件相比,学术界更担心的是北极大陆。那是因为去年人们发现强大的甲烷射流从海底射向海面,沸腾了北极东北部的海域。至少检测到200万个额外的甲烷热点。此前,科学家们认为北极下的永久冻土层是甲烷不可渗透的屏障,但现在看来,随着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它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地球的大气层。因为即使释放出1%的气体也会急剧加速全球变暖。
感谢阅读!希望大家多多关注(需要鼓励),多多关注了解科学轶事!
-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