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学家来说,如果能够证明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一定会名垂青史,永远载入数学史册。题目中提到的“1+2”的表达方式是不正确的。陈景润的工作不是证明1+2的加减乘除,而是证明哥德巴赫的猜想,即“任何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质数和不大于而不是两个素数”。
那么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界的璀璨明珠到底是什么呢?
1742年,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这个猜想:任何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质数之和,任何大于或等于9的数奇数可以表示为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引起了欧拉的高度重视。尽管欧拉本人认为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无法提供证据。即使是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也无法提供证明。所以,这个猜想也就留下了。向上。
这么长时间以来,这个猜想一直没有动摇,直到1920年,挪威的布朗用筛选法证明了“9+9”。后来,在布朗的启发下,一批数学家开始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山,取得了很多成果。陈景润证明的东西叫做陈氏定理,就是上面提到的:任何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有人问,能通俗易懂的介绍陈景润证明的过程吗?
对不起,我们普通人真的不懂。数学不是物理学。物理理论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描述,但是数学不好。数学太真实了,无法普及。先贴几张图大家看看,看得懂的请举手!(注:原论文200页,简化版30页!)
文/科学船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