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今天的这封来信完全就是“世另我”,在这个家庭里上演的故事,在我家也几乎有过一模一样的脚本。
青春期小孩的不稳定、极端情绪化、以及“疼痛文学”式表达,是不是全世界都拥有过同一个青春期小孩啊
小莉你好!我是你的老粉,关注你快十年了,女儿也跟小拍差不多大。
女儿小时候特别活泼可爱,是在我和他爸爸心尖尖上长大的,我们非常疼爱她,也给了她很多陪伴。
在去年之前,我们和女儿的关系都非常好,她对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谈,学校啊朋友啊什么事情都会分享给我们听。我一直以为在我们家,女儿的青春期不会有什么太大挑战,毕竟我们从小的关系维系得那么好。
但是从去年年初开始,女儿真的变了,我感觉现在自己越来越招架不住了。
我们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电子产品,去年之前,她还没有自己的手机,有时候想玩手机的时候就会给她一台家里的旧手机,但密码都一直是我们掌控的,她玩一会我们就会要求收回来。
慢慢不知道怎么的,她自己就破解了密码,还在里面下载了各种软件和游戏,这台手机就彻底成了她的。
我想了很多办法,设置了手机的各种限定模式,约定了玩手机的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玩30分钟,周末两天每天2个小时,时间结束我就收回手机。
但去年我就发现了好几次,她趁着我和爸爸睡着后,偷偷拿走手机夜里玩游戏,每一次家里都是暴风骤雨,她哭我也喊,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还会一次次再犯。
前几天,她又被发现偷拿了手机,她说目前的电子产品时间太少了,要增加,然后我们一家人就开了一场家庭小会。
她爸爸一开始没忍住,激动地数落了她一堆,女儿突然就崩溃了,开始大哭,
“为什么一天天的都这么不顺啊!如果明天学校早餐的包子,又是素包子而不是肉包子,我就去死!”
为一个包子就要死?我实在没搞懂她的脑回路,我又莫名其妙又生气又担心又害怕,只能先抱着安慰她。
电子产品的事情,我觉得我是可以慢慢跟她商量的,感觉身边大部分家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但是我现在觉得离女儿越来越远了,我越来越搞不懂她了,她也越来越不信任我了,宁愿撒谎和偷手机,也不愿意多跟我沟通,让我觉得很难受和挫败。
现在就是很乱不知道该怎么办,害怕会更加恶性循环了,但我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好想进入一个跟女儿的良性循环啊,盼复。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非常想先抱抱x妈,我觉得你和老公已经做得不错了,孩子遇到了问题一家人会一起开小会,这就是很好的沟通方式。
女儿说出那么“中二”的话,为了包子要死要活的时候,你虽然一头雾水也很生气,但还是按捺住了情绪,先抱住了女儿。
看你的信我太能共情了,这两年我跟你有几乎一模一样的感受,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寻找方法,到现在也还在艰难跋涉中。
你所说的的电子产品问题,也是我家最大的难点,我还记得第一次发现小拍偷偷拿走iPad大半夜玩游戏后,我的震惊和崩溃。
同样经历过几次跟她之间的大吼和大哭,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完蛋了,我的女儿毁了。
然后越看她越哪儿哪儿都不顺眼,运动也不愿意做,还那么爱喝冰奶茶,简直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毁灭。
对着她吼了几次后,我一度跟拍爸说,我不能再跟这孩子有什么接触了,以后大女儿的事通通交给你,就当我这个妈不存在吧。
那段时间,我应该就是陷入了X妈所说的恶性循环,我真的觉得自己要失去小拍了,那根母女间连接的线,即将要断开。
最近我看到一本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里面讲,
孩子愿意接受你的教养,是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跟父母之间存在着自己认可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缺失,教养也就失去了根基。
我回想起,那时候之所以我就算怒吼,也对小拍也影响力甚微,就是因为我们关系的根基已经十分不稳了。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父母和孩子的依恋关系就像心理脐带,脐带要是淤堵,甚至断开,那亲子之间所有的爱和教养都将无法传达。
这根心理脐带的逐渐淤堵,大概就是因为小拍慢慢独立后,我开始疏忽跟她的情感沟通,大部分的交流都成了纠正,或者引导她所做的事情。
就像谈恋爱一样,觉得恋情已经很稳固了,就不会再想要怎么制造甜蜜了。这种疏忽大意,加上青春期孩子本身的情绪化和高敏感,让孩子离我越来越远。
我很庆幸,生活给了我很多契机,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主动去维系这根心理脐带。
比如,去年一家人陆续阳后,虚弱的小拍在我悉心照料后,卸下了厚厚的铠甲,抱紧我告诉我,她很爱我,也还很需要我。
比如,我开始真的去了解她的兴趣爱好,并且尝试跟她一起去做,我同意了她养猫,和她一起成为猫奴,一起去感受猫的可爱和治愈。
再比如,我坚持为她制造一点她喜欢的小惊喜,每天晚上为她做精致的西式宵夜,并且认真听取她的建议,做得更美味和精进。
于是到今天,我感受到我的小女孩又开始重新朝我走过来了。
尽管在她的青春期,我们肯定还是会矛盾不断,就像还是会在电子产品上反复拉扯,但当确认我们又连接上后,我心定多了,也有信心多了。
如果暂时还没有契机,该从哪里入手呢?我想分享我好友的一个小方法,她有一个12岁的儿子,过去一年也经历了跟我们差不多的亲子危机。
她说在儿子无数次朝她甩来白眼,大喊“你根本就不懂,你什么都不知道!”后,她发觉竟然越来越讨厌儿子了,那个明明是放在心尖上的儿子。
最近她也看了很多关于青春期教养的书,突然意识到可怕的一点:
她只能看到儿子的缺点,也就意味着,这一年她跟儿子的所有相处,几乎都是她在挑剔孩子、纠正孩子,不断地想要阻止孩子。
于是从上周起,她决定换一双眼睛,专门来找儿子的优点。
她的方法是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只记录儿子的优点:
看她的记录我特别感动,它们都无关学习和成绩,是孩子那些非常细微的闪光点。因为细微,很容易就被忽略,需要我们带着对孩子深深的同理心才能发现。
好友说,每天晚上记录完后,她会分享给儿子看。神奇的是,第一天儿子看到的那一刻,眼睛就亮了。
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她感受到亲子氛围已经发生了微妙又明显的变化,她的儿子似乎逐渐回来了。
我想重新找回和孩子的连接,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上面那本书的书名——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心理学家葛森·考夫曼说,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座人际桥梁,当亲子关系出现裂痕后,最重要的是要先修复桥梁。否则,教养的环境就消失了,任何的技巧和方法都不会起作用。
而重构桥梁始终都是父母的责任,我们不能指望还不成熟的孩子。
看见孩子这一点,我最近小半年也在两小只上坚持着,之前为了分床睡,我和拍爸创造出了“梦仙子”给她们写信,。
现在她们分床睡已经成功了,“梦仙子”在她们的世界保留了下来,进化成了每周分别给她们写一封全是优点夸夸信。
信都是我们读给两小只听的, 字写得有点潦草
坚持做这件事情,我意识到不单单是给予孩子自信和鼓励,更重要的是,也在不断地提醒我自己:我需要真正地去观察孩子,看见孩子,理解孩子。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微妙的爱意流动,是对亲子间心理脐带的灌溉。
而与小拍之间心理脐带的灌溉,我们家也卷起来了。
拍爸眼睁睁看着她最宝贝的大女儿,内心的天平似乎偏向妈妈有点多了,前两天他有点不服气又愤愤地跟我讲,
“你给小拍做宵夜的时候也叫上我啊,我也要一起做,也得让她吃到爸爸的爱!”
亲爱的X妈,我相信你们家找到入手点后,也会很快走上正向循环的。
祝一切顺利,我们一起加油,也期待你找回女儿的那一天!
-End-
亲爱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我是三个女儿的妈妈小莉。
我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我的育儿故事,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吸引了百万妈妈关注。
做妈妈的路上,让我们彼此依偎,共同成长。
小莉这几年为大家精挑细选的书单
在公众号回复“书单”可以看哦!
0-3岁
3-6岁
6-10岁
10-12岁
12-15岁
儿童文学书单
爱动物书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