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关于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比如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延迟退休呼之欲出,独生子女负担重的问题显现,该如何给自己的父母养老,是我们许多人都应该开始考虑的问题。
“废物式”养老,不一定就是孝顺
中国老人以家庭式养老方式为主,不管是有钱的老人还是没有钱的老人,子女孝顺父母都是应该尽到的义务,所以,是否孝顺父母也是大家检验这个孩子道德品质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我们家有四辆自行车,周末经常会一家人骑车出行,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所以,偶尔自行车打气,调整一下座椅位置,或者有一点什么小毛病,我都喜欢去家附近的一个修车铺。
门店超级小,店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的物理老师,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待人也温和亲切,关键是收费也微乎其微,大概盈利会非常微薄。小店的生意很红火,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去的时间长了,和老大爷也像朋友一样熟悉了。
前些日子,我去修车,完活以后,老大爷说:“今天不收钱了,因为你大概是最后的顾客了,明天就关门不干了。”
我很吃惊,也觉得很惋惜:“看您的身体很好啊,为什么要关门呢?”
老大爷叹口气说:“我家就在这附近,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政府部门上班,他们说如果退休金不够花,就给我钱,怕我累着,怕别人说他们不孝顺。”
老大爷的退休金一个月有6000多块钱,老伴儿也有退休金,两个人肯定是用不着再靠修车的营生养老。
又一次偶遇老大爷是在一个街角的休闲广场里,他和一堆老头儿坐在一起晒太阳。老大爷亲切地和我打招呼,然后叹气说,他加入了这里的“等死队”。
儿女可能也觉得父母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生活还不享享清福吗?儿女的孝心是好的,但是,看到老大爷落寂的神情,我真的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儿女硬生生把那个充满活力,满眼都是希望的老大爷,变成现在这样颓废的模样。
全国有2亿多老年人正在面临这种局面,子女以孝顺为名,为老人好为名,强行切断了老人的存在感。老人感觉自己正在被这个社会抛弃,可许多子女还没发现。
老人出去工作,不是图钱,而是为了快乐
什么是真正的孝顺呢?我觉得不是让老人锦衣玉食,然后去下棋、跳广场舞,而是让他们感到快乐。
有的老人不愿意工作,休闲式养老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事业型的大爷、大妈,他们一辈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当一下子闲下来了,心理上的落差是非常大的。
不习惯没有工作的生活,每天无精打采的,儿女,没有时间陪伴自己感到孤独,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了。
也许不会赚到很多钱,但是,当老人工作的时候,他会继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老人精神好,身体也更好。
每天给爸妈好吃好喝,不让他受一点累,看似非常轻松的“废物式”养老,不一定是爱老人,也许是在害他。
钟南山院士八十多岁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袁隆平毕生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生看似辛苦,却也是最有意义的。
人生是一个轮回,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工作,几十年以后,孩子也希望父母可以听话,用固定的方式去养老。
尊重老人的选择,避免“废物式”养老,才是真正的孝顺
避免“废物式”养老,孩子尊重父母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不是我们的面子,老人开心才是真正的孝顺,尊重父母的选择并不难。如果老人是身体健康的,他们完全可以在退休之后,再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来做,赚钱多少不重要,能够继续受到大家的喜欢,感觉到自己仍然被需要,是父母最开心的事情。
让父母感觉到很爽,就是最好的儿女,别人的眼光、看法都不重要。
避免“废物式”养老,儿女支持父母的进步学习,老人会过得非常开心。有很多老人可以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从容地驾驶汽车,跟社会一起进步。但是,也有的老人就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他因为什么也不会而感到自卑,想要学习又怕被儿女嫌弃。
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当父母遇到什么问题,不要动手自己给他们解决,我们多给老人一点学习的机会,就像他们当初教我们学走路,学吃饭一样,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老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更幸福。
有一天,我们这一代人也会老去,而且很可能每个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都有百岁人生,以心换心,你会想要那种“废物式养老”的晚年吗?
互动话题:你家父母老了以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