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卡车超载是违规,但从不知道超载多少会侧翻。
年前,就有两则消息让人颇为惊诧:一是截止2022年11月末,国内市场公开的城投债余额为14.63万亿元;二是据财联社报道,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5.0万亿元。
有网友推测,城投债务的余额通常为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的两倍左右,所以推测全国城投有息负债余额已达70万亿元左右。城投总债大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哪怕估算再低一些,也会让投资者触目惊心。
去年国内土地出让5万亿元,假设全部用于偿还城投总债,也要7年时间,不包括持续增加的债务。按网友说法,那就是11年的时间。去年形势这么差,那5万亿元土地收入有多少为城投兜底?真实的情况也许会更吓人。
其实,城投公开债规模并不吓人,目前公开市场还没有出现刚性违约,但是非标城投债就像隐形的翅膀,一摇一摆扑腾着众人的心弦。
母亲负债,儿子也过重负债,全家举债的前景让人堪忧,何况这是尚未成年的儿子。地方政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地方债,小儿子城投债。之所以说城投是小儿子,是因为盈利能力始终偏弱。某种意义上,城投信用等同于地方政府的信用,这是城投平台从未暴雷的核心原因。
但是很显然,城投依靠地方政府背书,大举扩债的模式将来难以为继。由于城投增加很多隐性负债,导致局面极其复杂。城投的有息债务不等于标准化城投债券。债券、银行贷款、非标融资(如信托、资管计划、保理、部分融资租赁)等在内的债务总额,都包括在城投有息债务之内。
城投公司业务涵盖极广,包含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城市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在公共交通方面城投的权力极大,包含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轨道、城市道路基本建设经营等。
城投企业的收入,来自于政府性收入、投资收益、资产增值、经营收入等。其中政府性收入,仍是城投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政府建设项目的付费收入,以及公益项目的政府财政补贴等。
城投企业的资金去向,主要用于经营支出和偿债支出。其中经营支出,又分为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支出。城投资金除了用于经营支出,还有一大部分用于偿债支出。很多城投业务是亏钱的业务,比如地铁和高铁。还有很多项目是公益项目,比如城市绿化和景观灯,这些烧钱而没有回报的投资,势必造成负债的不断积累。
但城投公司因为背靠地方政府,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大部分的城投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或借贷,这种借贷几乎都是非公开债务。
前几年,城投公司还通过信托公司和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行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进行融资,有的城投公司还通过地方股权交易所开展私募债业务。由于城投公司的融资能力比较强,善借债而很难盈利,造成城投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尽管负债很大,城投依旧能持续举债。很多选择投资城投债的投资人有着他们自己的逻辑:城投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政府性收入,因此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平台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对于城投债影响很大。
在筛选城投企业时,他们都会考量城投所在区域的财政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一般地方GDP或者财政收入越高,城投债违约的风险越小。平台层面,重点考量平台定位、企业管理和基本面情况。
2022年11月14日,全国共发行城投债6321只,平均票面利率3.81%,其中AAA评级的平均票面利率是3.29%,AA评级(包括AA+/AA/AA-)的平均票面利率是4.06%。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共1400只,占比22.15%,平均票面利率为2.95%。发行期限在1-3年的共926只,占比14.65%,平均票面利率4.22%。
中国的传统,是家丑不可外扬,似乎母亲总是偏爱小儿子。每当城投顶不住的时候,地方政府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贵州遵义路桥就是一个例子。
2022年12月30日,贵州遵义市最大城投公司遵义道桥,宣布155.94亿元银行贷款展期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是前十年仅付利息不还本金,到后十年才分期还本,创下债务展期的新纪录。胳膊拗不过大腿,银行拗不过地方政府,10年时间只付利息,10年后再付本,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作为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公司,遵义道桥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债券中期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遵义道桥总营收6.73亿元,同比下滑36%,净亏损2.86亿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遵义道桥的有息负债高达458.58亿元,远远高于展期20年的156亿元。这剩下的300多亿元,是如何展期还款,公告里没有显示。但如果以其不到7亿元的年收入来计算,即便他们未来不再借债,全部还清则需要90多年。以目前的年收入来看,甚至都无法覆盖有息贷款产生的利息。
而遵义道桥负债458.58亿元,只是贵州一个地级市的20家城投负债之一,而中国像它们这样城投公司数以百计。令外界担忧的是,通过近7年城投债的增速来看,城投债的总负债还在持续不断增加。
子凭母贵,遵义路桥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殊不知隐形的翅膀正在煽动风波,非标融资中信托和民间借贷大部分底层资产来源于普罗大众,这些个体投资人能否撑得住20年的时间,实在是个问题。
城投之困,其来有自。渝商联电话采访了广西某市路桥公司的负责人,该总坦言,城投作为城市建设投资的执行者,长达30年的城市建设,债务现状远非一日之寒,接下来的缩衣减食是最起码的动作,许多地方政府对城投债早已纳入化债计划,严管隐形债务的扩张和发生,未来几年主要以偿债为核心工作。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投”变幻大王旗。事实上,当土地财政收入难以覆盖债务的时候,城投模式是需要换一种方式了。有专家指出,未来3年土地收入不可能大幅增加,意味着城投的偿债来源持续缩减。有计划性地断奶和瘦身,并增持盈利性项目,才是城投平台得以生存发展的良好方式。
要知道,城市化进程末期,无论政府平台公司,还是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各方野蛮生长的时代都已经结束了。惟有减少非盈利投入,加大与房企的合作,利用闲置土地开展有效的盘活计划,城投平台才能重获健康,并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产生价值。
是时候了,瘦身已迫在眉睫。
主编:阳德鸿
责编:李容飞
排版:伍月五
作者:锦丰堂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