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10年,哈尔滨鼠疫爆发,导致6万人死亡,最后是如何消失的?

0
分享至

在人类历史上,曾历经过无数次瘟疫。

尤其是鼠疫,3次大爆发,死亡上亿人,2次毁灭了人类文明,堪称最致命瘟疫。

公元541年,一种名为“查斯丁尼鼠疫”的怪病突然在东罗马帝国流行。

得病的人上吐下泻,最后倒地而亡,雅典城1/4的人消失,罗马帝国从此元气大伤,人类完败。

14世纪伊始,鼠疫再次登陆欧洲,足足持续了3个世纪,死亡人数高达2500万,几乎抹去了欧洲1/3的人口。

因为死状凄惨,欧洲人给鼠疫取了“黑死病”的别称。

这一次,在鼠疫面前,人类又一次败下阵来。

1910年,经过新一轮进化的鼠疫杆菌,不幸降临在了中国哈尔滨。

一时间,中国东三省,尸殍遍野,每天死亡180多人,家家户户挂白布,有的甚至全家人病死。

这是一场比14世纪更具威慑力的鼠疫。

临危之际,一位留学归来的华人医生,挺身而出,耗时4个月,牺牲6万余人,最终扑灭了鼠疫。

这一次,人类依靠科学手段,终于战胜了鼠疫!

这位国士的名字叫“伍连德”。

他是中国现代医学的拓荒者,发明了“伍氏口罩”,创新了各种防疫手段。

即使经过百年时间,回望他的防疫理念,依旧对21世纪的防疫,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

1910年冬天的这场鼠疫,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从时间点上看,哈尔滨并非疫情的发源地,真正的发源地在沙俄境内。

早在1910年的5月,沙俄境内的斯列坚克斯就已有零星的鼠疫病例。

俄国人根本不顾华人的生死,一旦发现有鼠疫症状的华人,直接驱逐其人。

而被驱逐出境的1万多名中国人,又被驻守在长春的日军阻隔。

只有少数中国人逃回了满洲里。

他们以为侥幸捡回一条命,殊不知却按下了鼠疫的死亡按钮。

1910年10月25日,两具“外乡尸体”首先出现在满洲里。

从那之后,“死神”沿着中东铁路一路涌向哈尔滨,以傅家甸为辐射中心,越来越多的人不明不白地咯血而死,尸体呈现煞人的紫红色。

其势之猛令总督锡良惊叹道:“如水泻地,似火燎原。”

到了1911年1月下旬,“南满铁路”沿线疫情全面开花。各地每天新增患者700多人,死亡468人。

到了2月初,单是长春城内,每天死亡人数高达183人。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死亡人数达39679人。

随着鼠疫不断向南波及,各国公使团开始对清廷施压。

尤其是沙俄,提出要进驻东三省,全权主导中国的防疫一事。

但防疫必然要牵扯行政、军事,倘若交出防疫权,无异于把中国东北部拱手相送给沙俄。

俄国人很可能借防疫之名,行侵略之实。

一边是疫情的隐患,一边是国家主权的得失,清廷没得选,只能以后者为重。

如何妥善防疫,不但牵扯着全国4亿人的安危,还关乎整个中国的生死存亡。

但准备独挑防疫大梁的清廷,此刻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医失效。

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案围绕“针灸+放血”,可想而知,结果往往是医患双双感染,死于非命。

迫于列强的压力,清廷开始寄希望于西医,然而对细菌学有所研究的中国医生实在难寻。

总督锡良曾从奉天派来 2 名中国西医,这已是当地的全部家底。

后来清廷又派出一名旅居东北的法国医师摩赛尼赶赴哈尔滨,参与抗疫。

摩赛尼却在疫区为民众治疗时,感染鼠疫,不幸身死。

此时,鉴于防疫与政治层层交织,清廷把防疫的重担,交给了外务部右丞施肇基。

施肇基深感使命之重,他中意的第一人选是时任海军总医官,毕业于美国丹佛大学的谢天宝博士。

奈何谢博士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若清廷不拨其巨额的安家费,便不能赴任。

一番苦思后,施肇基把目光锁定一位华裔博士,伍连德。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裔,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24岁便摘得5个学位。

1907年,伍连德在袁世凯的邀请下来到中国,出任天津陆军医学校的校长。

辉煌的履历,丰富的临床经验,伍连德的实力无可非议。

在施肇基的大力举荐下,清廷派伍连德为“东三省全权总医官”,立刻启程去东北,主导防疫一事。

当时,哈尔滨每日染疫人数过百,日均死亡人数50余人,几乎是奔赴一座“死城。

但伍连德接到任命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其爱国之心,实在令人动容。

12月20日,31岁的伍连德带着助手林家瑞、一台英制显微镜和若干实验器具,即刻启程。

但伍连德所要面对的远不止医疗问题。

清廷的模棱两可,洋人的信任危机,内部的相互掣肘,外部的重重威胁,一次次将这个逆行者逼入绝境。

很快,伍连德遇到了第一个困境——权责不明。

哈尔滨的地方官员对伍连德,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清廷尚处封建,并无设立专门的防疫机构,当时不乏官员认为防疫一事应由社会力量组织推动,官方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后援,提供经费。

既然清廷没有具体阐明伍连德的权利,地方官员便惯性视伍连德为普通医生。

12月24日,伍连德来到哈尔滨,第一时间与当地官员章绍洙会面。

他亲自上门,等候了半个多小时,对方才姗姗来迟。

对此,伍连德在自传中吐槽:“正是这种无知导致鼠疫复杂化,并使疫情蔓延至南方深处。”

当地官员对这场疫情缺乏最起码的敬畏,但伍连德却深知,接下来才是一场硬仗。

眼看年岁将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此时要回家与家人团聚。

一旦大规模的返乡潮兴起,鼠疫也会随着关外数万名人的流动而冲击关内,后果不堪设想。

大战一触即发,伍连德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地方官员扯皮。

他心里清楚:想要控制这场鼠疫,需要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医学改革。

于是在接下来的防疫之役上,伍连德开始不走寻常路,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数个“第一创举”。

虽然各国都默认东北流行的这场瘟疫为鼠疫,但伍连德秉着对医学的严谨性,还是坚持要找到确凿的证据。

为此,伍连德明确了2个研究方向:理清病症和传播途径。

在西方医学体系中,尸体病理解剖对发现病原体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解剖在中国是一桩难事,由于“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死者解剖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清廷的王法也明令禁止这种侮辱尸体的行为。

恰逢12月27日,一位日本籍的女老板突然咯血死于店中。

毕竟死者是日本人,伍连德决定冒险一回,征求家属的同意后,秘密解剖。

经过对患者的体液进行培养,在显微镜下,伍连德发现了鼠疫杆菌的存在。

这,就是一场鼠疫!

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为研究病原体而采取的尸体解剖。

针对第二个问题,彼时的医学界认为鼠疫是由跳蚤叮咬老鼠,再叮咬人进行传播,俗称腺鼠疫。

春天是跳蚤的活跃季,可12月的哈尔滨正值寒冬,动辄零下十几度的气温,跳蚤难以存活。

结合死者的肺部病变组织样本,日医北里柴三博士在奉天解剖3万只老鼠,没有一例含鼠疫杆菌的事实,和大量聚集性死亡案例。

这说明,这场鼠疫并不是接触老鼠导致的传播。

而之前,清廷为了消灭鼠疫,四处找人捕杀老鼠,但这个方向就是错的。

伍连德大胆的提出了“肺鼠疫”的构想,即通过呼吸道造成飞沫传播。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发现,“肺鼠疫”的提出,使长期笼罩在鼠疫阴云之下的东三省,拨开了一丝光明。

找准了鼠疫的突破口,离防疫成功还会远吗?

不过没想到的是,就在这紧要关头,2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硬是要推翻伍连德研究的一切成果。

此二人,就是一直想夺取伍连德防疫指挥权的梅斯尼、吉陛。

这两人是谁?

原来当时除了伍连德,外交部又先后委派了另外2名专家,法医梅斯尼、英医吉陛同时前往哈尔滨。

1911年1月2日,梅斯尼抵达哈尔滨,伍连德的权威立刻遭到了挑战。

那时,43岁的梅斯尼已经被国际视为“治鼠权威”,并且他在1908年时,成功控制了河北的鼠疫。

论声望论经验,梅斯尼皆高于伍连德。

因此,他不满年纪轻轻的伍连德掌控全局,也不愿看到“肺鼠疫”这套歪理邪说带偏防疫方向。

当晚,梅斯尼就与伍连德发生口角,争吵愈演愈烈,乃至大打出手。

两人深感无法共事,梅斯尼遂提出辞呈。

万幸,清廷发来电报力挺伍连德:准许梅医辞职!

梅斯尼走了,英国专家吉陛来了。

但他的防疫方案十分激进,这遭到了伍连德的反对,两人时常不欢而散。

总督锡良坚持站队吉陛,常在电报中批评伍连德“涉世未深,举止轻率,恐节外生枝”。

好在外交部派出了陈昭常,陈昭常是伍连德的旧相识,几番赞美,就打消了锡良的顾虑。

至此,团队上下一心,伍连德终于可以全力领导地方官员,主持防疫工作。

1911年1月11日,梅斯尼因感染鼠疫,成为第一位在中国疫区殉职的外国医生。

这一消息震惊了医学界,最有希望消灭鼠疫的医生却中道崩殂。

原来梅斯尼为了驳倒伍连德“呼吸道传播”的观点,做出了一个举动,不戴口罩诊断病人。

最终,梅斯尼付出了生命代价。

谈起这件事,伍连德感到后怕。

伍连德发明了中国第一只防疫口罩——伍氏口罩。

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的棉花,戴上口罩就能阻断大部分的传播。

在伍连德的建议下,清政府下令加快生产口罩,售价仅为2.5分钱。

在官方的宣传下,东三省的老百姓终于乖乖戴上了口罩。

此刻,伍连德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仅仅是口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何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让伍连德冥思苦想。

为此,伍连德做了三件事:

首先,伍连德立刻写信给施肇基,要求清廷切断交通,防止疫情随铁路沿线扩散。

1月13日,清政府下令在山海关设立卡口和观察哨点。凡是下车的旅客,一律在此地住够5天,才能南下。

1月21日,下令停止京津沿线所有火车运行,关内关外人员一律不许出入。

第二件事,伍连德创造性地使用了“疑似”一词,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

在伍连德的建议下,中方向沙俄借了120辆车厢作为隔离之用。凡是家里有发热、咳嗽症状的,一律住进车厢,集中管理,防止在外行走。

各地建立隔离所,收容鼠疫患者和家人,奉天、营口、大连各地建立了几十处隔离所,能容纳21025人。

第三件事,伍连德创新了隔离模式,对患者进行分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伍连德将傅家甸分为四个区管理,不同区的老百姓,戴着不同的臂章,每个区之间不能互相走动。

民众如果有事,要去其他区,需要手持特别准许卡。

每个区还配备了足够的医疗人员、卫生夫役、警察。大家各司其职,有负责治病的,有负责消毒的,有负责抬尸体的,有负责站岗的。

这些医疗小队,工作在街头巷尾,只要发现谁家有鼠疫,就马上送到医院或者隔离所,大大减少了病患间的感染,防止了疫情向外地蔓延。

伍连德创造的“分区隔离”被推广到东北各省,新的防疫体系建立了起来。

大范围切断了鼠疫的传播途径,按道理死亡人数应当有所减少。

然而事实情况是,哈尔滨死亡人数不减反增,仅傅家甸一地,最高可达183人。

难道说,伍连德的理论是错误的吗?

经过步步排查,伍连德总算发现了一个致命漏洞——尸体露天堆积。

当时的哈尔滨滴水成冰,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别说土埋,连一个小浅坑都难以挖凿。

这就给鼠疫杆菌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生存环境。

尸体堆放地,成了鼠疫杆菌庞大的病菌库,一旦有老鼠啃食,势必扩大鼠疫的传播。

那该如何是好呢?

伍连德随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火葬。

此刻唯有火葬,才能彻底泯灭传染源。

可连解剖都需要秘密实施的中国,倘若举行大规模火葬,必然会激起民怨,伍连德自己更是触犯了王法。

上书清廷,成了他无奈之下的最优选择。

摄政王载沣大怒:“为焚尸而下旨,岂不贻笑于天下?”

施肇基在一旁力劝:

“臣以为是功在千秋,开一代风气之先,流芳百世之举,摄政王于此紧要关头,若能当机立断力挽狂澜,必能成为我大清中兴之君。”

一段对话为火葬扫平了阻碍,熊熊烈火升于空地,一缕缕黑烟吞噬尸体的同时,也悄悄抹去了这场鼠疫。

《远东报》报道:“俟焚化净始行回局”。

火焰净化后的哈尔滨,疫情有了明显好转。

当时报道是这样说的:

“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之前那个月,死亡人口总数为3413人,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的时候,几乎每天死亡200人,但在30天后,死亡记录为零。”

肇始于1910年11月,止于1910年3月,短短4个月的时间,伍连德成功扑灭了哈尔滨鼠疫。

既重塑了医学体系,又掀起了思维革命。

鼠疫斗士伍连德实至名归!

中医药专家联合会的执行主席马伯英教授如此评价道:

“在伍连德的时代没有青霉素,没有磺胺药,当时能运用医学知识,去消灭一场天灾,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究竟伍连德的防疫思想有多超前?

对比如今来看,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前者切断中东铁路、发明口罩、建立隔离所、提倡分区管理。

新时期的城市静默、建立方舱医院、普及口罩、酒精消毒不谋而合。

伍连德在112年前,能有如此先进的防疫理念和防疫措施,实在让人惊叹!

伍连德在扑灭疫情后,并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

伍连德在中国工作了30年。

在30年的时间,他又先后创办防疫机构,设置直辖医院,建立中华医学会,协助办理协和医院、筹建北京大学医学部。

据统计,他先后主持兴办的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多达20多处,为现代中国医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5年,伍连德被提名诺贝尔医学奖提名,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1960年,伍连德在马来西亚逝世,终年82岁。

在他生前的自传中,深情的回忆祖国:“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如何证明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虚拟而是真实的?抱歉你无法证明!

如何证明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虚拟而是真实的?抱歉你无法证明!

宇宙时空
2025-09-13 13:59:17
王近山歼灭13车日军,清点战利品时却发现不对劲儿:枪呢?

王近山歼灭13车日军,清点战利品时却发现不对劲儿:枪呢?

知鉴明史
2025-09-13 13:45:05
“继承权”不用争了!2025年新规下:父母的房子全部将这样处理

“继承权”不用争了!2025年新规下:父母的房子全部将这样处理

白马惊天剑
2025-09-14 10:06:29
罗永浩vs西贝,是一个智商鉴定器

罗永浩vs西贝,是一个智商鉴定器

自由的海报
2025-09-13 12:23:14
罗马尼亚精锐被全歼,俄军撕碎北约“东大门”!欧洲陷入战略误判

罗马尼亚精锐被全歼,俄军撕碎北约“东大门”!欧洲陷入战略误判

纾瑶
2025-09-12 20:06:23
媒体人:陈将双解约回中国台湾打球 CBA里宝岛球员剩陈盈骏等6人

媒体人:陈将双解约回中国台湾打球 CBA里宝岛球员剩陈盈骏等6人

直播吧
2025-09-14 12:38:05
“西贝真不贵”?贾国龙这一句话,把打工人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西贝真不贵”?贾国龙这一句话,把打工人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吃瓜盟主
2025-09-13 14:30:01
谢谢罗永浩,餐饮即将涨价?

谢谢罗永浩,餐饮即将涨价?

蚂蚁大喇叭
2025-09-13 17:53:33
特斯拉model Y又杀回销冠,为何中国人始终逃不过这台“毛坯房”

特斯拉model Y又杀回销冠,为何中国人始终逃不过这台“毛坯房”

水滴汽车App
2025-09-11 18:35:14
澳门冠军赛:王楚钦打疯了!狂轰4-0横扫名将,晋级男单决赛争冠

澳门冠军赛:王楚钦打疯了!狂轰4-0横扫名将,晋级男单决赛争冠

全言作品
2025-09-14 14:51:06
向太爆知名女星被骗婚!假豪门老公身家就一辆车,婚礼酒席还逃单

向太爆知名女星被骗婚!假豪门老公身家就一辆车,婚礼酒席还逃单

君笙的拂兮
2025-09-13 16:13:31
《集结号》到底有什么争议?它的军事细节又如何?

《集结号》到底有什么争议?它的军事细节又如何?

陈意小可爱
2025-09-14 01:25:21
印媒:印空军建议国防部采购114架印度制造战机,若方案通过将是印度史上最大国防采购协议

印媒:印空军建议国防部采购114架印度制造战机,若方案通过将是印度史上最大国防采购协议

环球网资讯
2025-09-13 23:05:17
人民日报亲自点名,阎维文真实处境暴露,李双江一个字都没说错

人民日报亲自点名,阎维文真实处境暴露,李双江一个字都没说错

山河月明史
2025-09-13 16:06:04
广州的廖一帆爸爸火了,因为他揭开了家委会的真相

广州的廖一帆爸爸火了,因为他揭开了家委会的真相

清晖有墨
2025-09-05 19:24:18
西安中雨、大雨要来!降温时间确定!刚刚,陕西发布重要天气报告!

西安中雨、大雨要来!降温时间确定!刚刚,陕西发布重要天气报告!

环球网资讯
2025-09-14 15:01:13
乔任梁父母:当年他们没有放过我儿子,现在也不想放过我们夫妻俩

乔任梁父母:当年他们没有放过我儿子,现在也不想放过我们夫妻俩

杜鱂手工制作
2025-09-14 06:00:41
女子裸睡,被清洗大楼外墙工人看光,并被拍下视频!

女子裸睡,被清洗大楼外墙工人看光,并被拍下视频!

极品小牛肉
2025-08-26 12:39:36
今晚揭晓!WTT澳门冠军赛:单打冠军可斩获1000点积分+43万奖金

今晚揭晓!WTT澳门冠军赛:单打冠军可斩获1000点积分+43万奖金

乒谈
2025-09-14 14:23:18
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一石油企业遭乌无人机袭击

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一石油企业遭乌无人机袭击

财联社
2025-09-14 00:47:05
2025-09-14 15:43:00
鬼谷子思维 incentive-icons
鬼谷子思维
传承鬼谷子智慧
3258文章数 1027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十余架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后 北约多国宣布:出动战机

头条要闻

十余架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后 北约多国宣布:出动战机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教育
手机
房产
时尚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优秀的父母可以接受被啃老吗

手机要闻

魅族 22 搭载无界超级天线架构,支持 mSmart 智选优网 SNS 技术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衣服“买精不买多”,日常准备这几款单品,简单舒适又大方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