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747被劫匪绑架,驾驶员海面迫降,结果飞机钻进海底。最终机长勇敢的回到水面发出信号,乘客们成功获救。
这是一部电影的情节,看起来惊心动魄,却漏洞百出,因为真的发生这种情况,乘客们可能已经死了无数次了!
77航空港
这部电影上映于1977年,由英国的DiscoVision电影公司发行,因为惊心动魄的剧情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名噪一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喜爱。央视在80年代曾经引入过该影片,是很多70后的童年回忆。
影片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劫匪想要这架波音747上的名画,于是杀害乘警,放出毒气,飞机也飞离航线,来到太平洋上空。机长勇斗劫匪,并在飞机坠毁前成功将飞机迫降成功,只不过迫降地点不是海面,而是海底!
飞机的密封性很好,乘客在海底都很安全,机长为了发出救援信号,冒险打开舱门浮出水面,成功呼唤来了救援队。救援队用气球把飞机抬出水面,大多数乘客都成功获救。
这部电影在当时受限于空难案例过少,导演和策划对飞机的机构知识匮乏,出现了很多漏洞,今天看来真的很离谱。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故,乘客在过程中可能已经死了无数次,并且飞机也早已成了一团废铁!
海面迫降难比登天
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汤姆汉克斯的《萨利机长》这部影片,里面沉着冷静的机长决绝勇敢,把客机成功迫降在河面上,成为了英雄一般的人物。这个故事虽然是真实案例改编,但是当时的难度用“九死一生”形容都不够,因为水面迫降的成功几率不足1%!
极低的成功概率源于飞机的结构,众所周知飞机主要是在大气中飞行,机体的设计偏向于阻力微小的流体形态。另外飞机的材料也选择强度更高,但是重量更轻的合金,因为在天上飞只需要考虑动力够不够,而不需要考虑过多阻力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飞机飞行时,穿过的介质密度变大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尤其是由空气到水中。假设海水当时气4℃,那么密度是10000kg/m³,大约是空气的770倍,飞机入水时要承担的冲量大到惊人,和撞在石头上没什么区别。
当然凡事也不是那么绝对,萨利机长的故事就是例子。如果让迫降时飞机和海面的角度无限小,那么机身入水时就可以“滑行”在水面上,从而避免灾难。
但是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在海面上迫降的案例至今还未出现,因为海水的波浪不停地调整海面和飞机入水的角度,滑过一个浪花,可能就撞毁在下一个浪花上面。
萨利机长的案例发生在河水表面,和海面有很大不同,因为河水相对“温柔”一些。即便有更勇敢机智的机长,也难逃厄运。1996年埃塞俄比亚航空的961航班遇到险境,需要在海面迫降,尽管当时机长评估各方面都满足迫降条件,但最终还是机毁人亡,166名乘客只活下来了46人。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客机入水的角度适当,机身也没受到太大的损伤,难道不能潜入海底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了解后果的话,你一定会祈祷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潜艇和飞机
客机如果“命好”扎进水里没散架,那么就会遇到第一道考验,机身密闭性。
如果密闭性足够好,那么水就不会进入机舱,人可以暂时依靠仅剩的氧气存活。但是海水会灌入飞机的其他区域,比如引擎和起落架,想要浮出水面难度很大,不断增加的自重会把飞机带入海底。
如果密闭性不好,那人们就会在短时间内溺水,想跑都跑不了,机舱内外的压力差会牢牢的堵住逃生通道!
当然机舱不渗水的后果就是窒息,满载客机大约十几分钟就会消耗完机舱内的氧气,勉强够写个遗书。可能有人会问,电影里空难发生时都会有氧气面罩垂落,不能用它来呼吸吗?
答案是否定的,客机的氧气面罩里并不是氧气,而是实打实的空气!动力压缩机会把机舱在的空气压缩,经过一定的过滤程序,输送到机舱内!
绝望吧?先别急,因为对比来说,窒息而死是体面的去世方式,更吓人的还在后面!
水压的恐怖
当客机开始在水中缓慢下沉,就说明噩梦要到来了,机舱在的压强就要亮出屠刀!机身每下潜10.3米,受到的压强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这个压强会让机身和人产生恐怖的效果。
先来说机身,前文提到由于考虑重量和强度问题,飞机的外壳会使用更轻的铝合金,这种材料抗压性不足。进入水里10米左右,机身外壳就会向内凹陷,50米左右就会压成一团!所以在机舱内的人们会不断听到机身变形发出的刺耳响声,伴随着海水沿着变形的舱体缝隙灌入的轰鸣。
严谨来说,机舱里的乘客已经听不到这些响声了,因为到达50米深之前,人们已经被水压剥夺了生命。
虽然专业潜水员可以在水下150米左右短时间活动,但是常人的身体根本适应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变化,在20米左右就会出现不良反应,进而休克死亡。
美好的电影
电影是通过影音形势表达导演的意图,《77航空港》也是如此。英国是航空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上世纪40年代末就拥有了自己的民航客机,开启了航空旅行的“奇妙”历史。
而技术的不完善影响了民营航空客运的发展,在上世纪40、60年代,空难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老百姓对飞机的恐惧日增。为了能够刺激航空客运的发展,很多航空公司都和媒体机构合作,大力宣传其优点。同时飞机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生机。
《77航空港》的诸多漏洞在如今看来是笑话,可是在当年没有案例、没有技术指导的前提下,已经是想象的极限,让观影人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每个先进技术都需要不断完善进步,也许没有当年的各行各业对航空事业的支持,也许今天的跨国旅行还要依赖客轮、火车。回顾经典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不够严谨的一面,也能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乐趣就在这里面产生了呢!
作者:旧时梦话 校稿:川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