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突厥汗国(552年~654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中国北方漠北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
关于突厥人起源的说法,众说纷纭,有匈奴说、铁勒说、丁零说、中原说、乌孙说等等。
突厥汗国始由阿史那部落、阿史德部落建立。
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4年亡于唐。
682年后突厥复国,至745年为回纥汗国所灭,东西突厥前后共立国168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第一汗国
突厥汗 国的缔造者阿史那土门原是突厥部落的酋长(土门,万人长之意),他的部族经常为柔然汗国提供铁器制品。
546年,高车国(丁零人)残余欲击柔然,被阿史那土门率众打败,土门自恃有功于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阿那瓌可汗怒言辱骂土门:“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土门便转向西魏求婚,西魏把长乐公主嫁给了他,从此,突厥部落便开始对柔然的战争,并于552年颠覆了柔然汗国。
阿那瓌可汗自杀后,土门自称“伊利可汗”(盟主或国王之意)。
553年,伊利可汗死,两儿科罗、燕都相继立,其中燕都号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茹(柔然)灭之”(指灭柔然残余),“又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 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即今阿尔泰山)以东蒙古草原诸族。而他们的叔叔莫贺咄叶护,即在突厥汗国分裂后被尊为室点密可汗(又译为瑟帝米可汗,伊利可汗的弟弟)开拓了西域和中亚。这样,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疑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沙漠,北海指贝加尔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国的牙庭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为牙庭设在应娑,其址约在焉耆(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突厥人就建立了一个疆域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国家。这是讲突厥语系语言的人自豪的一段历史。由于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个汗国在整个东亚、小亚细亚、巴尔干、希腊地区的政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在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就离间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的关系,并怂恿他们战争,结果,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自571 年起,断断续续的进行了20 多年的战争,间接地打击了萨珊波斯的国力。而在东亚,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突厥人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吞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隋帝国581年统一中国后,对突厥汗国采取分化离间兼以军事进攻等政策。
583 年,隋分军八路反攻突厥。由于突厥本是一个靠军事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部落联盟制国家,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强弱参差不齐,以往的族群矛盾矛盾在汗国统治者的铁腕政策下被压抑下来。随着对隋的军事行动的失利及隋的分化离间政策成功,突厥汗国于583年正式分裂。此后,尽管东西突厥的相继复兴,但也没能恢复西到里海,东至小兴安岭的广阔疆土。
6世纪-7世纪初期的突厥帝国
5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其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隋廷迁其属于河套等地。
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在内乱中流亡位于隋朝治下的吐谷浑故地,不知所终。至此,名震中亚及巴尔干地区的的西突厥走向分解。
隋朝末年,隋炀帝开大运河及三征高句丽,使隋朝国力急速下降,东西两突厥便有东山再起之势。特别是东突厥,其始毕可汗竟把视察边防的隋炀帝围在雁门关,幸得可贺敦(突厥可汗妻子的尊号)义城公主说好话,得归,史称雁门事变。自此后到唐统一,东突厥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强势军事集团。以致隋末乱世时的军阀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甚至李渊,这帮人为夺取中央政权都先后向东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求其军事援助。
唐统一后,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便着手解决东突厥,派李靖与张公谨领军北击。历二年(630年),东突厥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间,沦为唐帝国的属国。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后,在611年由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乘中华大乱而组合起来。占有准噶尔盆地,东北至阿尔泰,东南到玉门关,西北到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大片中亚土地。
唐军在659年斩真珠叶护于双河(今新疆博乐县境内),西突厥灭亡。
融入中原王朝的突厥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辽阔的中亚地区,阿史那土门的后裔们如阿史那献将军、阿史那昕将军及著名的阿史那社尔将军和其他军人一样,为保护中亚商道的安全,为保卫边疆人民的平静生活而驰骋在战场,阿史那社尔和李世民的更有着超乎寻常的君臣情谊。太宗逝世后,将军竟自殉以“卫陵寝”。
第二汗国
- 兴盛
682年,突厥吐屯啜部骨 咄禄纠众七百叛唐,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占领漠北的乌德鞬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杭爱山),重建突厥政权,即后突厥汗国。次年进攻蔚州,击败唐军。此后连年侵犯唐朝边境,势力趋于壮大,乃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并得谋臣阿史德元珍,令之掌管兵马。此后,他东征契丹,北征九姓铁勒,并入犯中原,扩地甚多。
691年,骨咄禄死后,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为为可汗。
696年,武则天派阎知微持节册拜默啜为迁善可汗。默啜帮助武周攻击契丹李尽忠、孙万荣,获胜。武则天再派阎知微持节册默啜为特进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698年九月,默啜率兵侵犯河北赵州、定州。掠男女八九万,重建东到渤海,西到天山的突厥汗国。
716年,拔曳固部落溃兵颉质略将默啜伏击斩杀,默, 啜的儿子拓西小可汗继立大可汗,骨咄禄的儿子阙特勤将其击杀。阙特勤奉兄长默棘连即位,称毗伽可汗。
- 安定
毗伽可汗继位后,任用老臣暾欲谷为谋臣,招纳离散的部众。并于720年打败中国唐朝的征讨大军,重振突厥汗国。暾欲谷认为突厥无法战胜强大的唐朝,于是毗伽遂在大胜之后向唐求和。
727年,吐蕃约毗伽合攻唐朝,毗伽不但拒绝,还将这一情报及时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赞赏。两国遂建立良好关系,互相开展贸易。
731年,毗伽可汗阙特勤死,唐朝派专使吊唁,并派画师协助突厥立碑。
- 内乱
漠北草原
734年,毗伽为权臣梅录啜毒杀,但在毒发之前成功复仇杀死梅录啜。其子伊然可汗继位。伊然可汗死后由其弟登利可汗继位。登利可汗从叔二人,分典兵马,号左右杀判。登利可汗患二人专权,与其母合谋,斩杀右杀判,自统其众。
741年七月,左杀判阙特勒引兵攻杀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随后被骨咄叶护所杀,更立其弟;而后又杀其弟,骨咄叶护自立为可汗。突厥进入全面崩溃阶段。唐玄宗以突厥内乱,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诏谕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协同平叛。
742年8月,阿史那骨咄叶护被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联合所杀。但随后拔悉密部酋长自立为突厥的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自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共立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为可汗。
灭亡
唐玄宗想招降乌苏米施可汗,可汗不理,唐玄宗派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联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进攻乌苏米施可汗,乌苏米施溃败。
744年8月,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密部所杀,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此时,回纥、葛逻禄共杀拔悉密部颉跌伊施可汗。唐玄宗派王忠嗣出兵进攻突厥。
745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击溃后突厥白眉可汗,杀之,献于唐朝。后突厥灭亡,阿史那家族完全丧失了草原的统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