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向来是首要的民生话题。根据五节舆情系统显示,近半年内全网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超76万条。互联网的参与让食品安全相关话题的处理变得更为棘手,极快的传播速度以及网民们实时高频的互动促成了舆论的加速形成。那么处于舆情高风险地带的食企餐企在面对舆情危机时,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1、切忌逃避责任担当,及时出面回应
在危机公关的处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黄金24小时“,消息出现后的24小时是舆论传播的主要爆发阶段,因此尽早地介入可以有效防止舆论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根据七天遗忘定律,绝大部分事件在一周后会进入传播的衰退期,若企业的回应此时姗姗来迟,反而有可能引发二次危机的爆发。因此,应对舆论危机的回应宜早不宜迟,对于餐饮食品行业这一点尤其重要。
2、态度诚恳积极沟通,认真解决问题
做出回应是第一步,如何回应决定了公关活动是否有效。很多企业在做声明时喜欢拿大,以海天味业为例,在被质疑国内外产品双标后,第一时间并不是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表示自己作为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一切生产活动都有据可依,不存在什么“双标行为“,字里行间透露出企业的傲慢。这样的公关不仅没能挽回企业形象,反而引发了另一场舆论危机,使海天味业的品牌声誉急转直下。危机公关并非企业发泄情绪的通道,维护公众关系、解决问题才是公关的首要目的。
3、培养危机管理意识,上下口径一致
很多企业不重视公关活动,既没有相关部门从事相应工作,更没有全员培训的意识。尽管业界普遍认为仅有5%的负面信息会转化成舆论危机,但牵一发动全身,一场舆论危机很可能为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对舆论危机高发的餐饮企业而言,培养公关意识非常重要,这里并不是要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公关专家,而是要上下统一口径,要求每个人做到面对潜在的危机,一定要谨言慎行。在今日备受关注的“大米先生商家威胁维权消费者”的案例中,是基层员工的不当言行为企业带来了公关危机;也有不少品牌因为重要高层口出狂言而陷入舆论的漩涡。今年六月,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因66元单品被疑“割韭菜”而在微博发声,称一只雪糕“成本40,爱要不要”,微博一发出就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围攻,得益于其高端新中式的独特定位,后续品牌销量未受太大影响,但智商税的标签算是和钟薛高“锁死”了。
4、做好危机预警备案,抢占舆论先机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世界上绝不存在没经历过舆论危机的完美公司。做好危机公关案例库与危机管理手册,可以帮助企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时,更迅速更冷静地处理危机。然而对于一些舆论危机高发的行业来说,总在事件爆发后发声明补救容易让企业陷入被动,不得不在危机公关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因此对企业而言,做好舆情预警和危机备案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信息进入高速传播期前都需要经历4-8个小时的发酵,如果能及时监测到潜在的危险信息,并在舆论扩大成危机前进行沟通处理,企业就可以规避危机的的产生。除了人工监测外,大数据监测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进行危机舆情预警的选择。五节数据的舆情监测系统基于NLP技术,对全网公开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舆情监测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