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换帅并没有改变俄军的被动局面,空天军司令苏维洛金走马上任以来,除了开始一波对基辅的导弹攻击,并没有多大建树
俄军先前驻扎在赫尔松的十余万军队撤离了这座城市,标志着二月份开战以来,俄军已经放弃最大的战国。泽连斯基也在近日亲自到访赫尔松,乌克兰的国旗,重新在这座城市升起。
赫尔松的这一波撤退,颇有当代敦刻尔克的味道,无论你站在哪边,都必须承认这个现实,战局,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攻守之势真正发生了变化。
壹
俄计划破产
二月份开战以来,俄方的目标大概有以下几点:去“纳粹化”、“防止北约东扩”、“使乌克兰去武装化”、“保卫顿巴斯州的俄裔”
以上目标,都是在“特别军事行动”而非全面战争的名义下进行的,然而,大半年过去了,这些目标无一实现,搭进去数以万计士兵的性命和数十万人的总动员,这些,早已超过“特别行动”所能够承受的范畴。
接近十个月的军事行动,俄方并没有找到强有力的纳粹存在的证据,反而在布察等地落下把柄,颇有当年美军在伊拉克的“洗衣粉化武”困境。
北约的武器援助,源源不断地运往乌克兰,俄军传统大规模军团作战方式,在“毒刺”、“海马斯”以及新型的无人机面前,遭受了一波大溃败,盟友还是敌人,都看清了俄军真实的实力。
历史上与俄国有宿仇东欧、北欧以及波罗的海国家,争先恐后地站出来援助并且发表强硬申明,瑞典芬兰两国力主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么来看,这场特别行动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至于打着俄乌九世纪时是同宗同族,让乌克兰去武装化,让乌克兰人相信跟随俄罗斯是最好的归宿,这个真的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所以,在武器装备与民心所向的差距之下,俄军想要守住之前的战果,已经非常力不从心,撤出了赫尔松,保全主力,不失为这个时候的明智之举。
贰
敦刻尔克重演?
二战时期,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全了盟军几十万精锐,为以后的大反攻,存下了有生力量。俄军同样没有让“包饺子”在赫尔松发生,但是想要为以后的反攻做准备,恐怕很难。
之前普京发布了动员令,新增三十万战斗人员准备投入作战,当时主流声音预测要为全面战争扩大规模做准备,其实现在来看,未必是这样。
一百多年前的沙俄帝国动员一千五百万人投入战争,最终敲响了自己的丧钟,不过俄国在一战和克里米亚的悲剧,未必会在今天重演。
付出数以万计伤亡,战前计划节节失利,这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强国来说,实在是颜面扫地。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丢失一些面子,总比换来亡国之痛要好。
付出这样的代价,却没有赢下战争,对这样的大体量国家来说,并非不可接受。如果就此打住,及时止损,普京远远未到“晚节不保”的程度,未来史书对他的书写,定然还是功大于过。
动员了更多军队,却未完全派上前线,相反,收缩战线,在这个时候,不失为明智之举。俄罗斯这样庞大的战争机器依然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只要收缩外部力量,内部也不会留下太多的空隙。
所以,这个时候,俄罗斯境内想要兴风作浪的反对派,机会可以说寥寥无几。只要不进一步扩大战争规模,反对派的力量,无异于螳臂当车,普京依旧可以稳如泰山的坐在铁王座上。
至于俄罗斯的盟友们,战时可以在军事上与俄罗斯脱钩,一旦战局平稳,各方面的合作都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未来数年,俄罗斯重新恢复元气,地位回升,一切也未可知。
叁
未来的走向
可以看出,顿巴斯州和俄军在2014年占领的克里米亚地区,依旧牢牢掌控在手中。未来的趋势,大概率是乌军会零星地收复一些边境城市,但是要将俄军彻底赶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也是困难重重。
俄军会在这两个地区部署重兵,双方展开势均力敌的拉锯战,彼此会在这个期间,不断地提出新的谈判条件,打打停停,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持续数年。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一样。
至于说打成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这个还是别想了,退一万步讲,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中,从未输过,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
所以,俄军撤出赫尔松,会是这场战争,真正相持阶段的开始,如果双方都没有过激的举动的话,不久之后,也许这场战争也会成为一场从公众视线中被“遗忘”的战争,指不定,哪一天,就不经意间停止了。我们所预想的大变局,也并没有发生。
当然,这一切假设,都是建立在几十年前一些魔头的疯狂举动不会重演的情况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