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对于曹丕来说,篡汉自立,迫使汉献帝刘协禅让了皇帝的宝座,从而结束了东汉王朝的历史。当然,对于致力于兴复汉室的刘备,则是在公元221年登基称帝,建立蜀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汉朝的历史。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在公元223年,因为夷陵之战败给东吴,刘备最终在永安白帝城病逝。至于匡扶汉室的重任,则落在了丞相诸葛亮的肩膀上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北伐始于公元228年的春天,结束于公元234年的冬天。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和东吴的实力都明显弱于曹魏。因为这一原因,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再次结成联盟,以此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的时候,东吴一方都在忙什么呢?为什么不配合蜀汉的进攻,以此削弱强大的曹魏呢?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吴一方并非没有行动。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其实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的时候,东吴和孙权也展开了一定的行动,不过,因为曹魏实力强大等原因,这导致东吴一方的北伐,没有取得比较重大的成果。具体来说,公元228年的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过,大家都知道,因为马谡失守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以失败而告终,这让很多人为之唏嘘不已。不久之后,在公元228年的夏天,东吴发动了石亭之战。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
在石亭之战中,陆逊击败了魏国大司马曹休,让曹魏一方付出了数万人伤亡的代价。不过,石亭之战结束后,东吴并没有在江淮地区扩大战果,所以,曹魏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得以迅速弥补石亭之战带来的损失。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吴主动发起的石亭之战,可以视为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的配合。
二
公元228年的冬天,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在这场战役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包围了陈仓这座城池。不过,因为曹魏一方早有准备,所以,诸葛亮在兵力占据优势的背景下,还是没能攻占陈仓。不久之后,因为粮食供给上的问题,诸葛亮只能选择退军。如果这场战役到此结束,那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自然是一无所获的。但是,在退军的过程中,诸葛亮设计斩杀了魏国大将王双,也即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在《三国演义》中,王双字子全,是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被魏延所斩。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没有魏延斩杀王双的记载。
因为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和第一次北伐的时间间隔较短,所以,就东吴来说,由于才在几个月前和曹魏交过手,从而没有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出兵配合。公元229年的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此战,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并拿下这两个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战果。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公元229年的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建国号为吴,吴国正式建立。在魏蜀吴三国中,东吴一方的孙权是最后称帝的。众所周知,登基称帝是一件大事。所以,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时,东吴一方也没有出兵配合,这自然是比较遗憾的。
三
到了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这一次,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结果因为粮草问题,蜀汉只能选择撤军。不过,在退军的过程中,诸葛亮设计击杀了魏国大将张郃,这无疑是魏国一方的巨大损失了。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自诸葛亮起,皆忌惮张郃。早在定军山之战的时候,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刘备就表示如果能够击杀张郃,无疑是更加值得称赞的战果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公元231年,东吴的武陵郡爆发了叛乱。对此,孙权派遣潘濬率领5万大军去平定叛乱。对此,在笔者看来,对于东吴来说,5万大军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由此,因为内部平叛需要大量兵力,这一次东吴也没有配合诸葛亮北伐曹魏。
到了公元233年十二月,在后方叛乱等问题结局后,孙权亲自率军进攻合肥新城,并派遣大军进攻六安,结果都没有取得成功。虽然东吴一方的北伐没有取得胜利,不过,这没有打击诸葛亮的信心。数个月后,也即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这也是诸葛亮最后一次进攻曹魏。
四
最后,得知这一消息后,东吴也进行了配合。此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展开了数个月的对峙。对于司马懿来说,始终不敢和诸葛亮正面较量。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司马懿在兵力占据优势,特别是主场作战的背景下,却不敢与诸葛亮作战,这无疑凸显出诸葛亮的领兵能力。在诸葛亮牵制住魏国主力的背景下,孙权亲自率领数万大军,进攻曹魏的合肥新城。
对于东吴来说,虽然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合肥新城的守将,还是化解了孙权的攻势。后来,魏明帝曹睿亲自率领大军来救援合肥,孙权得知这一消息后,不敢再战,便立即撤军。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孙权非常想要攻占合肥这座城池,但是,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孙权还是一无所获,也即曹操牢牢占据了合肥这座城池,从而威胁到东吴的长江防线。在孙权撤军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因为诸葛亮的去世,在公元234年之后,蜀汉一方暂停了北伐中原的步伐,也即进入到休养生息的阶段了。而就孙权来说,也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因素,没有继续进攻曹魏的合肥等城池。至于曹魏一方,也暂时没有对蜀汉和东吴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于是,战争频繁的三国时期,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