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越来越多年轻人,被一根网线牵着走

0
分享至

你有“消灭红点”的日常焦虑吗?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围绕着手机的消息声运转。本篇文章据此展开了一系列分析,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阅读分享。

在最新一期的《脱口秀大会》上,梁海源提出了一个现代人的普遍焦虑:

“我现在吃饭可以没有饭,上厕所可以没有纸,但不能没有手机。有一次上厕所特别着急,但是手机没电了,我还是充了一会电才去上了厕所。”

为了不做手机的奴隶,梁海源说自己有意识地在某一些时段减少手机的干扰,比如想创作的时候,就把手机关掉。

这一段话引起了众多共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消灭红点”不再是专属处女座的心结,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围绕着手机的消息声运转。

等待绿灯的30秒可以看完一个短视频,坐电梯的10秒可以刷走10个朋友圈。在电影院看电影更近似酷刑,随处可见星星点点的屏幕,人们仿佛一个个或坐立或行走的“手机支架”。

这并不是幻觉,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较2021年12月又提升1个小时。被算法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我们,还能自救吗?

在豆瓣上,一些年轻人正在尝试反抗这种“被支配感”。他们当中,有3万多人加入了“反技术依赖小组”,2万多人加入了“数字极简主义者小组”,他们都在践行着同一件事:远离屏幕计划

一、你,手机的提线木偶

为了戒断手机,小组内的网友招数用尽。

豆友@pushnoti在去年购入了一个传说中的“禁欲box”——一个自带时间锁的透明盒子,在设定时间到达之前,手机无法被取出来,强行让使用者跟手机产生物理距离。

刚开始的时候当然会窘况连连,比如忘记关掉的闹钟响个不停。但用了这个box一周不到,@pushnoti就多读了两三本书,而且把睡觉时间也提前到11点左右了。

传说中的物理隔离工具。图/@pushnoti豆瓣截图

也有人尝试在成瘾工具上下功夫。@Ove下血本买了一台“墨水屏手机”,因为屏幕灰扑扑的,绝大部分精心拍摄的商品都失去了吸引力,看视频也仿佛在看“黑白影片”,让@Ove直接失去了刷的欲望。

“墨水屏手机”和普通手机冲浪对比。图/@Ove 豆瓣截图

还有人想靠意志力克服网瘾,把自己想象成“世外高人”,假装在深山老林修炼,断网,拒绝社交,把自己当成一个莫得感情的机器,让手机变成一块真正的砖。

这些网友在践行的,就是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所提出的“数字极简主义”。在他所著的《Digital Minimalism》一书中,他认为现代人要把在线时间聚焦在少量经过精心挑选的活动上,“这些活动将有力地帮助你去完成真正有价值的事,然后愉快地错过其他事”。

他把数字科技产品跟流行瘾品相比:“烟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苹果应用商城想要的却是你的灵魂。”

这种成瘾感,很多打工人都感同身受。特别是当我们准备认真努力时,全世界都仿佛在挡路:外卖平台会提醒你,需要选个咖啡来提提神;朋友圈的小红点会召唤你,你的朋友们又等着你去点赞了;微博会给你推送消息,告诉你某个“热搜”又爆了……

各种App上的“摇一摇”跳转功能更是让人深恶痛绝,它甚至都不需要征求你的意见,就让你落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网页上。

在手机上“散步”一圈之后,你终于打开了电脑,正准备敲点什么,又被右下角的“动起来”的弹窗带走了视线。

短视频是最容易让人掉入“时间黑洞”的产品。《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1.5%。

粗制滥造的特效、疯狂洗脑的BGM、一个个琐碎的片段让人记不住信息,也不需要思考,即便许多人都认同刚刚刷走的是“信息垃圾”,但不要紧,因为永远有快速接上的另一个内容让人有所期待。

我们就这样一分一秒被分散了注意力,被一根网线牵着走,成为手机的“提线木偶”。

因此,越来越多网友在加入小组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神清气爽。最近,一些组员还加入了“草履虫计划”,这个项目是一位叫子琪的心理老师在今年8月发起的,因为她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一心二用:

“上厕所,要拿手机进去看;吃饭的时候找个综艺看看……工作时同样,如果打开文件卡顿,要马上找点东西来填补这段时间,但可能明明只是卡顿了一分钟。”

她希望自己像草履虫一样生活。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虽然草履虫的寿命时间大概只有一昼夜,但它的生命状态让子琪神往:一生专注,只做一件事。

二、当手机正在成为一个“器官”

手机对年轻人生活的入侵方式,跟从前不太一样。

在过去,手机代替的是一些功能性物件,比如钱包、证件和相机。但在今天,它开始取代的是我们的大脑,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直接影响我们的观点、社交和恋爱模式。

当我们行走在电梯里、地铁里,各类视频在循环播放,就连打个出租车,后排座椅的前方也开始挂着一个小电视,吸引你“扫一扫”。

很多饭店的设计本质上是为了社交,但如果没有Wi-Fi,大概率是留不住客人的。

各种电话卡套餐都在推“无限流量卡”,如果你还没拥有,极有可能就处于“网民世界鄙视链”的最底端。

每个App都在推“个性化推荐”,但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信息茧房”。

移动充电宝遍地开花,就是准确拿捏住了年轻人“手机即将没电,你即将陷入孤岛”的焦虑心态。

没什么好看的,但就是停不下来。

我们的“手机型人格”也在被塑造中——随着“刷手机”这个动作,我们越发追求快速成形的观点和快速飙升的多巴胺。

特别是当一件公众事件发生时,网民习惯去查看热搜,在高赞的评论中选取一种观点替代自己的思考,不知不觉就被口水战卷入洪流。

然而,尽管信息在爆炸,但能对大脑产生积极意义的内容却越来越少。

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曾撰写过一本叫《手机大脑》的书,他发现在如今这个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求助的患者却越来越多。在瑞典,平均每9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趋势。

安德斯·汉森把这一切归因于人们对数字设备的沉溺。他在一项实验里得出,当受试者得知需要上交自己的手机时,仅仅10分钟内他们的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便有所增加——这是大脑表现出的战斗或逃跑反应。

书中提出,集中注意力是现代社会最值得珍视的稀缺品。

在日常生活中,安德斯·汉森也常常会看见人们的应激反应。“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坐地铁,我常看到一些人以为自己的手机丢了,显得十分焦虑不安,在包里、口袋里不断翻找着手机,像是面临着生命危险一般。”

不只是在外国,中国的学者也发现了相似的问题。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2020年北京市居民手机成瘾程度调查》显示,手机成瘾程度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对手机越上瘾,其焦虑值和抑郁值就飙得更高。

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办就在全国主要网络视频平台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但网友萧华发现,需要防沉迷的远远不只青少年:他的外婆自从“玩转”智能手机后,每天抱着手机刷视频,往家族群里转发各类谣言,还学会了在拼夕夕上买一堆无用之物,不爱到楼下遛弯了,也不像从前爱说话了。

可见,需要进行数字极简的,远不只年轻人。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思辨能力更弱,当他们被洪水般的手机信息束缚时,情绪起伏会更大。

三、听过很多极简大法,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尽管极简一时爽,但一些网友在真的进行电子产品大扫除后,又频频翻车。

小P在卸载淘宝后,想寻回读书时代window shopping的乐趣。然而,当她跟朋友逛完一条又一条相似的街道后,发现很多店铺都变了味:款式是从淘宝进货的,价格比淘宝还贵得多,平白浪费了大半天时间。

没有了地图功能之后,当代年轻人更是寸步难行。本来走路的时候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更别说开车了,导航稍微偏离一点都仿佛身处外太空,想要问路人,但又开不了口。

有人把自己的微信联系人极简得只剩下10个人,回头就后悔了,不知道以什么理由把朋友们加回来,变得更焦虑。

下血本购入“墨水屏手机”的朋友们,更是发现这个工具无法作为生活的主力机,它甚至让进入地铁和坐公共汽车都变得困难——最简单的一点,光是健康码就把他们卡住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极简没达成,反而多了一部通往闲鱼的鸡肋之物。

这些软件,被多少拖延症装了又卸,卸了又装。

或许,数字极简失败的根源不在于工具,而是面对现代生活的心态。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简易,但同时社会原子化的问题又在不断加深,人们渴望社交,但又社恐;想交出真心,又怕被骗。

正是因为这种面对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人们才会难以戒断那些需要短暂多巴胺的时刻,但在自省中又产生“屏幕恐惧症”。

因此,真正能成功戒断手机瘾的网友,往往不在于“扔掉手机”或是卸载软件,而是对流水的“你还有×××条未读消息”不再有紧迫感,也不再对诸如“Forest专注森林”和“番茄To Do”这种时间管理软件感到愧疚。

毕竟,在注意力经济这个战场上,永远会有流水的App和新款的手机,没有人躲得过时代的洪流,科技远不止于倒逼人类返祖。

在践行数字极简后,网友林杉偶尔想起从前有线电话里“您好,我现在不在家,请在‘嘟’一声之后留言”的时代。

今年,他终于在老家度过了一个活在童年记忆里的中秋节。随身带的手机早早就没电了,但他闻到了风里有月饼和炒田螺的味儿,看见环绕月亮身边的云彩至少有五层颜色。

在过去,他特别沉迷于跟朋友比试,谁的手机更“高级”,能拍出更“真实”的月亮。现在他知道,一切都是虚幻。

就像“远离屏幕计划”小组挂在最前面的话:

“花为什么是香的,草为什么是绿的,螺蛳粉为什么是臭的,不是因为屏幕。

颈椎曲度为什么变直,你跟你对象为什么吵架,倒是有可能因为屏幕。”

参考资料:

[1]断网关机,年轻人在网络世界待不下去了|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2]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

作者:玛丽奥

来源公众号:新周刊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周刊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超最新积分榜:北京国安遭绝杀仍居第5,浙江队3球逆转稳居第6

中超最新积分榜:北京国安遭绝杀仍居第5,浙江队3球逆转稳居第6

英超这些事儿
2024-06-15 22:11:51
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掼蛋这股妖风都该刹一刹了

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掼蛋这股妖风都该刹一刹了

四象八卦
2024-06-15 23:42:52
向守志审批军区合并干部职务,眉头紧皱:福州来的干部不能都姓副

向守志审批军区合并干部职务,眉头紧皱:福州来的干部不能都姓副

历史龙元阁
2024-06-16 14:58:23
河南64岁大爷五年间染指55名女性,只因太了解女性心理

河南64岁大爷五年间染指55名女性,只因太了解女性心理

真实故事汇
2024-05-06 13:31:30
刘亦菲的家居生活火了,一人独居,粗茶淡饭,猫狗相伴,乐在其中

刘亦菲的家居生活火了,一人独居,粗茶淡饭,猫狗相伴,乐在其中

娱记掌门
2024-06-15 21:28:51
姜萍后续:父亲工作落实,获博士生盛赞,理工大拿:这谁看得懂?

姜萍后续:父亲工作落实,获博士生盛赞,理工大拿:这谁看得懂?

侃故事的阿庆
2024-06-15 19:00:10
比亚迪宋 L DM-i 续航信息曝光:WLTC 工况纯电里程达 128 公里

比亚迪宋 L DM-i 续航信息曝光:WLTC 工况纯电里程达 128 公里

IT之家
2024-06-15 20:05:23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吴英杰被查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吴英杰被查

新京报
2024-06-16 11:12:04
彭冠英上桌!杨紫《青簪行》今年不播赔三亿,新丽跪求上星太难了

彭冠英上桌!杨紫《青簪行》今年不播赔三亿,新丽跪求上星太难了

娱记掌门
2024-06-14 11:24:21
上海第一“鬼站”漕宝路地铁站:殡仪馆停尸房围在四周,诡事频出

上海第一“鬼站”漕宝路地铁站:殡仪馆停尸房围在四周,诡事频出

神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5:56:50
“苏纳克领导的保守党可能在英国大选中灭亡”

“苏纳克领导的保守党可能在英国大选中灭亡”

观察者网
2024-06-16 11:47:03
中国歼16水平跟苏27差不多,连苏30都打不过?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中国歼16水平跟苏27差不多,连苏30都打不过?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慎独赢
2024-06-04 21:30:03
女医药代表自述:离职一年才敢和男朋友同房,目前在家当贤妻良母

女医药代表自述:离职一年才敢和男朋友同房,目前在家当贤妻良母

历史八卦社
2024-06-05 11:29:45
白酒为什么不能冰镇之后喝?网友:在医院门口喝都赶不上趟

白酒为什么不能冰镇之后喝?网友:在医院门口喝都赶不上趟

奇特短尾矮袋鼠
2024-06-15 14:31:42
回击李晓勇?新疆混血后卫继父:国内混子教练不承认欧美水平更高

回击李晓勇?新疆混血后卫继父:国内混子教练不承认欧美水平更高

大嘴爵爷侃球
2024-06-16 10:55:51
凯特王妃拍摄新照官宣好消息:今天她和夏洛特公主要抢走所有焦点

凯特王妃拍摄新照官宣好消息:今天她和夏洛特公主要抢走所有焦点

综艺拼盘汇
2024-06-16 11:37:14
回忆陈戌源的上任,他不是为搞好中国足球而来,而是为搞垮恒大而来!

回忆陈戌源的上任,他不是为搞好中国足球而来,而是为搞垮恒大而来!

开心体育站
2024-06-16 07:50:02
英国专家严厉警告:中美若开战,将是世界发生过最具毁灭性的战争

英国专家严厉警告:中美若开战,将是世界发生过最具毁灭性的战争

野蛮不失女人心
2024-06-15 09:04:02
4岁小天赐表白73岁爸爸!已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话里话外满是知足

4岁小天赐表白73岁爸爸!已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话里话外满是知足

裕丰娱间说
2024-06-16 00:22:42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猫眼观史
2024-05-16 18:11:46
2024-06-16 15:34:44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想要成为大牛先从学做产品开始
67139文章数 3111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梅洛尼和马克龙吵了一架 晚宴上眼神可"杀人"

头条要闻

牛弹琴:梅洛尼和马克龙吵了一架 晚宴上眼神可"杀人"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家居
时尚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幼儿园给孩子办“集体婚礼”,为何遭非议   新京报快评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女人年过40岁,会不会打扮差异太大了,穿对显年轻、穿错显老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