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为尊者讳。”“避讳”,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而让人们在说话、写字时,主动避开君主、尊亲名字的一种规则。因此,当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这种避讳制度,自然也就成为了历史。
(郭威)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国号和人名不一样,其代表着一种传承。在古代,许多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是某个朝代的正统继承者,就会和该朝代起同样的国号。因此,为了避免误会,方便行政管理,一般都不会将别国的名字用在自己国家上。
但因为文化习惯等不同,做法也会不一样。事实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将“中国”这一名字,用到了自己的行政区域上。本文今天就会说到两个国家,其中一个,是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在美国的行政区域,另一个 ,则是因为历史原因而导致的,日本的行政区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在世界各地,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误会,数不胜数。就比如“China”,就含有“瓷器”的意思。
在美国,有不少的名叫“China”的镇。作为全美第二大州——德克萨斯州,其内部,就有一个名叫“China”的小镇。这个镇位于该州的杰弗逊县,最开始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引进了中国的楝树。
楝树来自中国,所以英文名为“China Grove”。这片楝树林内,有一条铁路的止水带。到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部分美国人来到了这片止水带附近定居。后来1971年的时候,行政划分有了变化,有着楝树林的这块地方,和旁边的一个小镇进行了合并。
合并之后,为了取名字,当地便举行了居民投票,并一起投出了“China”这一对于当地人来说很熟悉的名字。因此,这片地方便成了“中国镇”。
说起来,比起在德州的这个“中国镇”,我们更熟悉的可能是“德州扒鸡”。毕竟,我们山东也有一个“德州”,而我们山东德州的这一名字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安德县”。
汉代以后,随着朝代变化,德州的管辖范围、地理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在1950年批准设立了德州专区,但后来1956年的时候,德州专区被撤销,直到1961年才又得以恢复。
而在美国,出于“楝树林”这一原因,在德州的另一个地方——圣安东尼奥市的附近,就还有一个叫“China Grove”的小镇,而在美国东南部的亚拉巴马州,也有一个名为“China Grove”的小镇。
另外,在美国缅因州,还有一个因为另一个原因而出现的“中国”镇。在1818年,行政区域划分有了变化,哈莱姆等地区各分出了一部分土地,使得出现了一个新的需要命名的行政区域。
最开始的时候,当地地方长官想用“Bloomville”来命名,但因为就在该小镇旁边就有一座名为“Bloomfield”的小镇,所以当地人担心名字太像邮件容易寄错地方,便不同意用这一名字。
正左右为难的时候,地方长官突然想到了自己喜爱的一首赞美诗的名字——“China”,这是首传唱范围很广的赞美诗,是由作曲家Timothy Swan在1790年写的。于是,最终,地方长官便决定用“China”来给这个小镇命名。
后来,随着这一小镇的名字被部分中国人知道,许多中国游客都去到了当地旅游。当地人非常开心,镇书记还表示,希望能够在中国有一个姐妹城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国拥有着辉煌而璀璨的历史,在唐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往东,在攻灭高句丽等地之后,一直到了日本海,往西,在招降了各大部族后,疆域范围直抵咸海(现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
和部分崇尚殖民掠夺的野蛮思想不同,我国在繁盛强大的时候,对周边各国都持友好包容的态度,非常欢迎各国前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受到唐朝先进文化影响的日本,试图仿造唐朝的取名制度,并且以日本首都京都为中心,将国家由近到远,分成了3个部分。最中间的,即为“中国”,也就是国家“中部地区”的意思。
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信息传输条件,我们并不知道日本还有一个叫“中国”的地方。后来直到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和日本外交人员交流后,我国才知道日本有一地区名称为中国。
但当时,作为侵略国的日本,自信心正是空前膨胀的时候,所以对于中国提出的,希望日本更改地区名字的建议,日本直接予以了拒绝。毕竟,当时的日本都要在我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了,又哪里会在意民国政府的这些建议。
因此,直到后来日本无条件投降,新中国建国后,日本才默默减少了使用“中国地方”的频率,将这一词所覆盖的区域,用山阴地区和山阳地区所代替。
当然,虽然使用频率减少了,但这片区域还是在用这一名字的。整个日本被分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关东地方,以及“中国地方”等区域。而“中国地方”这一区域,主要包括了曾被原子弹击中的广岛县等5个县。
另外,在日本的鹿儿岛县,还有一个因为发音问题而形成的“China”——知名町。因为这一名字的发音在英语、西班牙语里,都是“China”,所以叫起来会感觉一样。
“余其宅兹中国。”细说起来,出现在各地的“中国”,实际上大都受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换句话说,那些起名为“中国”的地方,正好印证了我们一直在使用“中国”一词。
我国在陕西宝鸡发掘出的一尊来自周朝的青铜器,就证明了我国至少从周朝开始,就用“中国”来指代京师了。
“中”,有中心的意思,当时人们对于宇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因此中原王朝普遍将自己称作“中国”,即世界中心的国家。
另外,从汉代开始,人们开始习惯将汉族建立的朝代称为“中国”。因此,在华夏文化极强的包容性和影响力之下,在战乱中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喜欢将自己建立的朝代称为“中国”。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国不仅仅有地域中心的意思,也有文化传承之正统的意思。虽然各朝代并没有直接用“中国”这一国名,但在指代京都、整个国土、或者中央王朝,亦或是各大政权觊觎的中原地区的时候,都会使用“中国”这一称呼。
当年清朝顺治帝写给琉球国的国书上,留的就是“中国”这一名字。后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便开始在国际上,明确地以一个国家名字的形式出现。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当初民国政府和日本外交人员交流的时候,才会说到这一问题。只不过,当时的民国政府正处于内外交迫当中,因此,其提出的建议,并没有被一心只想侵略的日本所同意。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无论世界上有多少个地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叫“中国”,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在美国,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有许许多多个名字里带有“China”的镇。而在日本,因为双方的历史原因,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曾将国土划成了3个部分,“中国部分”流传下来之后,虽然一开始日本不愿意改名,但后来随着战败,日本便默默减少了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