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彭旭:抑郁症不想吃药?我理解你!

0
分享至

临床工作中给首诊患者开药,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医生,我能不吃药吗?

然后在治疗过程中,关于药的各种疑虑会接踵而至:

药有副作用吗?吃了会变傻吗?
得吃多久?要吃一辈子吗?
吃了没感觉,能加减量吗?
感觉挺好,能停药了吗?
两天没吃了,病情反复,接着吃行吗?

吃药,通常是心理疾病患者最纠结的事情。

因此,它也成为了康复常见的「阻碍」之一。

不想吃药吗?我完全理解你。

我经常同患者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你宁愿忍受病情带来的痛苦,也不愿意吃药呢?

他们的回答让我感悟颇深。

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大家排斥药物的感受,大概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我把这五个原因称为「四大误解」和「一大误会

先来说四大误解:

误解一:

感觉服药没效果

吃了好几天,也没什么用,为啥还要吃。
吃完什么感觉都没有,药开错了?

药物发挥作用是需要时间的,精神科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会更长。

短则两周,长则数月。

吃了三天药就停了,相当于行百里却只跨一步,当然没有收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自然也非一日之功。

别着急,慢慢来~

误解二:

恐惧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说:吃精神类药物会损害大脑。
网上说,抗抑郁药物会让人发胖,我不想变胖。
说明书上写,副作用可能导致心脏问题,我害怕。

精神科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有!

副作用很严重吗?

大多数时候不严重!

有些副作用很唬人,喜欢看说明书的朋友会被吓得不轻。

说明书要求必须具体全面,会把所有的可能性做出说明,这是由于药物机制的特定性综合个体差异性导致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相应的收益或风险,如果收益很大而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做。

因为小概率的风险事件就放弃恢复健康的可能性,不太划算,当然,选择权在你手里。

有的常见副作用,很多人吃了都会发生,比如:嗜睡、食欲不佳、药物依赖等等...

但比起常年抑郁的折磨或长期失眠的痛苦,这些短期的副作用也许值得熬过去。

再者,药物的副作用是在医生的控制范围下的。

这并不是说医生能让你完全不被副作用困扰,而是医生可以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换一种药物或者使用一缓释剂、控释剂,让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有研究发现:

服药时血浆药物浓度是有波动的,一般的药物有很高的峰值和很低的谷值,在峰值的时候它的副反应特别大。

在谷值的时候它的疗效不足,如果让峰值降下来,让谷值高上去,疗效就会持续比较好,而副反应就会比较小。

对医生而言,副作用不仅可控,甚至可以灵活运用。

比如说:有的医生会选择用富马酸喹硫片的副作用来治疗顽固性失眠。

虽然这个方法不可以长期使用,但在短期内效果明显。

我们常说——不谈剂量只谈危害都是耍流氓。

对于精神科药物,不谈正作用只谈副作用是片面的;不谈全病程只谈短期效益同样是片面的。

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药物。

前提是:保持和医生的良好沟通。

误解三:

病情稍有好转、自行断药

今天睡得挺好,明天不吃药了试试。
哇,吃完药真有用,不抑郁了,还有点小兴奋
停药之后更严重了,再接着吃吧

吃吃停停,几乎是大家吃药的一个常态。

这也是「治不好」的一个核心原因。

你必须要记住:精神心理疾病首次发作,一定要保证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这是临床治愈的最大前提。

一旦初次治疗不彻底导致复发,再次用药则需更大剂量,更长时间,甚至促成顽疾、终身服药。

误解四:

病耻感,不敢用药

吃药就会被父母发现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得了抑郁症
我住宿舍,吃这种药太不方便了

病耻感,是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生病虽然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但这跟我们的人品、道德没有任何关系。

生病当然可能引来异样的眼光,但最快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遵医嘱尽快治愈。

究其根本,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疾病。

坦然一点,哪怕被知道,那又怎么样呢?事实不会因为隐瞒就消失。

积极一点,也许父母和同学都能理解呢?他们将是你康复道路上的重要支持。

就算大家都不理解,我们还获得了一个为大家分享医学知识的机会。

根据2019年精神卫生调查结果——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6.57%,精神障碍可能出现在任何人(包括其亲友)一生中的任何时刻。

如果我们都能不歧视他人、不责备自己,守望相助,我们就都能够尽快康复,回归生活。

当你意识到自己有「病耻感」的存在,并且无法从中走出来,尽快找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聊一聊会有很大帮助。

一大误会:

认为自己没病,不用吃药

认为自己没病,往往分为两种。

以往,这种情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患者。

相信我,真的有人要害我
我真的会魔法,我没病

如今,越来越多的其他疾病患者也出现这种抵触情绪:

我又没病,为什么要看医生
我不吃药,现代人谁不焦虑不抑郁
我从小意志力强大,心理问题?我能克服

为什么把他们归为一类?

因为这都是误会,误会无法自行消解。

如果没有他人的介入,他们会一直这样误会着。

但疾病不会因此而停下来,疾病也不会因为意志力就消失。

这里的介入者就是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最终帮助患者临床治愈。

先通过药物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再通过后续的心理治疗调整其认知上的错误。

作为医生,偶然遇到某些疾病,我也会避免直接吃药。

像普通感冒、轻度的静脉曲张、偶发的头痛或者失眠,我都会采用「等待疗法」(等着它自己好)或者「物理疗法」。

这不是怕药苦,也不是在逃避药物的副作用。

而是我在有意识训练自己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让身体自己产生效果更好、还没有副作用的药。

比如说:

  • 合理的饮食起居,保证身体机能
  • 常给自己心理疏导,调动内源性吗啡
  • 学习禅修、国学等传统知识,发挥自己的精、气、神

其实这些在本质上都属于「心理治疗」。

但如果我生了急病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药物治疗,因为这是当下我需要的。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要治愈疾病,在这个目的之上,用更舒适、相对直接、长远来看更有利的治疗方案。

诚然,相较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正规、专业的前提下,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更容易让人接受。

但也不要奉心理治疗为万能神器。

有人抱持这样的观点,药物治疗治标,心理治疗治本。

现代医学理念早已无「本」、「末」之分,而是以「心理」、「生理」、「社会」综合模式来看待疾病。

如果一定要给疾病分出的话,那也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比如说:一位妄想的患者,满脑子都是:「总有刁民想害朕」。

这个时候去做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他甚至有可能把心理咨询师也误认为「想害TA的凶手」,怎么可能顺利的接受治疗呢。

治疗是一个医患相互配合的过程,

这个时候,适当的使用药物,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心理治疗才能顺利的进行。

所以,对待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找到其中的客观规律:

任何一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合理的剂量下进行运用。

任何一治疗方法都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医生的判断和医患的沟通。

任何一治疗方法都需要基于患者个体病情发展、客观需要、接受程度等条件下,通过医生的指导,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怎样去帮助一个拒绝吃药的人?

除了鼓励患者跟医生一起沟通ta的焦虑和不安,一起寻找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家人的作用也非常关键。

一.沟通

家人和陪诊人员都可以成为医患双方沟通的桥梁。

  • 有的患者对就医抵触情绪较大
  • 有的患者「害怕」医生
  • 有的患者本身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
  • 有的患者无法准确回忆自己的病情...

在这些时候,如果家人或者陪诊人员能够将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告知医生,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诚实

真诚的说出实际情况,对疾病的诊疗起到的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

有无既往病史、是否按时服药、有无应激事件,这些关键信息在患者本人无法提供时,家人务必要诚实。

对患者的诚实则是有目的性的,有时为了治疗关系的顺利推进。

家人要保持正确的认识,以求患者认知观念的平衡。

三.管理

所谓的管理,不是控制,不是强迫,而是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疾病。

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提升「管理自己疾病」的意识。

  • 对治疗的急性期、巩固期、恢复期的充分认知、认同
  • 建立自己的治疗目标和人生目标

学会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毕生的修行。

四.支持

请明确的告知患者:当TA面对疾病,或者面对医生的时候,你是TA的后盾。你会一直支持着TA。

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患者本人提升了治疗依从性,而不是在被迫或者怀疑中吃下药物。

这种状态来源于其充足的安全感,安全感则来源于有充分的支持。

药物不是洪水猛兽,疾病也不是。

对待疾病错误的认知和任其发展的消极选择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

但只要医患能彼此信任,保持良好的沟通,我们就能水来土掩,击退猛兽。

本文作者:彭旭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李大姑娘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鱼跃医疗: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鱼跃医疗: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财联社
2024-06-05 23:52:15
乌军在哈尔科夫传来捷报,此地彻底收复!

乌军在哈尔科夫传来捷报,此地彻底收复!

听风听你
2024-06-05 11:00:50
王云落发表文章评论区火药味十足:朱婷回来后你的位置会在哪里?

王云落发表文章评论区火药味十足:朱婷回来后你的位置会在哪里?

排球评论员
2024-06-06 19:41:31
俄军导弹开天眼!乌接收F-16机场遭五连炸,泽连斯基最后希望破灭

俄军导弹开天眼!乌接收F-16机场遭五连炸,泽连斯基最后希望破灭

兵说
2024-06-05 23:42:37
点球踢飞空门不打,国足归化巨星成罪人!武磊对不起,他真不如你

点球踢飞空门不打,国足归化巨星成罪人!武磊对不起,他真不如你

嘴炮体坛
2024-06-06 21:57:03
给徐辉少将提两点建设性意见

给徐辉少将提两点建设性意见

木蹊说
2024-06-05 13:42:36
王毅外长的真实身份曝光

王毅外长的真实身份曝光

星辰故事屋
2024-06-03 19:08:18
笑死了,东北入夏失败冲上热搜,网友: 挺一挺,再有几个月供暖了

笑死了,东北入夏失败冲上热搜,网友: 挺一挺,再有几个月供暖了

猫小狸同学
2024-06-06 12:20:03
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助理马文娟接受监察调查

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助理马文娟接受监察调查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05 19:37:02
真是技不如人?阿波罗登月直播2个多小时,嫦娥6号不直播引质疑

真是技不如人?阿波罗登月直播2个多小时,嫦娥6号不直播引质疑

贾文彬的史书
2024-06-04 20:56:49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大风文字
2024-06-03 10:27:47
实时积分:泰国追平国足!末轮国足vs韩国,泰国vs新加坡!

实时积分:泰国追平国足!末轮国足vs韩国,泰国vs新加坡!

直播吧
2024-06-06 20:32:46
央视暗访小升初掐尖招生:教育从畸形到变态,是双减后最大的悲哀

央视暗访小升初掐尖招生:教育从畸形到变态,是双减后最大的悲哀

男孩派
2024-06-06 09:10:40
媒体人:扬科维奇防守稳固但不进球,伊万进攻上去了但身后也穿了

媒体人:扬科维奇防守稳固但不进球,伊万进攻上去了但身后也穿了

直播吧
2024-06-06 21:25:10
侮辱&歧视中国女性!皇马球迷恶劣行径,身份曝光:俱乐部主席之孙

侮辱&歧视中国女性!皇马球迷恶劣行径,身份曝光:俱乐部主席之孙

风过乡
2024-06-06 18:35:40
理想汽车的“套壳术”开始原形毕露

理想汽车的“套壳术”开始原形毕露

带货派
2024-06-06 13:08:53
“Ilya究竟看到了什么?”泄密被OpenAI解雇的前员工长文爆料:2030年超级人工智能将至

“Ilya究竟看到了什么?”泄密被OpenAI解雇的前员工长文爆料:2030年超级人工智能将至

36氪
2024-06-05 16:13:19
福兮祸所伏!英伟达市值超苹果之日 传美国将启动反垄断调查

福兮祸所伏!英伟达市值超苹果之日 传美国将启动反垄断调查

财联社
2024-06-06 15:24:07
细扒印尼排华,30万华人遭屠杀,我国出乎意料不出兵帮忙始末?

细扒印尼排华,30万华人遭屠杀,我国出乎意料不出兵帮忙始末?

光头哥的头
2024-01-07 10:57:32
俄罗斯最好的防空系统,为何对 35年前的美国导弹毫无防御能力?

俄罗斯最好的防空系统,为何对 35年前的美国导弹毫无防御能力?

火星宏观
2024-06-02 07:10:59
2024-06-07 01:36:49
安忻睡眠门诊
安忻睡眠门诊
睡时安然,醒时欣然
276文章数 10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星舰第4次试射成功 马斯克祝贺:取得史诗般成就

头条要闻

星舰第4次试射成功 马斯克祝贺:取得史诗般成就

体育要闻

国足进球功臣捂脸沮丧 伊万表情凝重

娱乐要闻

看这场笑话,经过王一博同意了吗!

财经要闻

理想汽车"撤回"部分裁员 再下调销量目标

科技要闻

马斯克创造人类历史,SpaceX星舰试飞成功

汽车要闻

2025年将推10款新车 长安启源7个月累销破10万

态度原创

房产
手机
亲子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震撼!8800亩存量宅地清单曝光!未来的三亚楼市,太炸裂!

手机要闻

iPhone16系列爆料汇总:外观、边框、配置、系统基本悬念不大了

亲子要闻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 专家:远视储备管控从学龄前开始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