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超越老师。
欢迎来到第二期【勤思漫谈】——带各位同学领会诸多心理学家的风云故事、精妙思想、和理论解析,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有所收获哦~
‖为了更加贴合考试实际,寓教于乐,【勤思漫谈】栏目所介绍的所有心理学家及其相关理论均为考试内容。
本期要介绍的人物——费希纳,全名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1801—1887)。
费希纳的父亲是一位牧师,但他却将宗教信仰与科学主义相结合,例如将教堂的尖顶上装上避雷针。这种神奇但又科学的操作,也被费希纳所继承。
心理学家 费希纳
费希纳的心理学研究始于他的病情。由于在物理学领域的日夜思索,导致他经常头痛,身体情况不佳,于是他试图通过研究【感觉后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具体做法就是戴着墨镜长时间去直视太阳,而最终他几乎失明,严重恐光。长时间需要待在黑暗的环境中,许多治疗都无济于事。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长期暗无天日的生活,以至于后来他在闲逛花园时,认为自己能感受到花的灵魂。他想要去证明,灵魂和物质的共同存在。
但那时的科学界,显然不接受这样的说法,于是他在想,假如能用一种数学公式,去描述灵魂与物质的关系,那就可以将灵魂与物质统一起来。
灵魂可以当做是我们的主观感觉、意识等,而物质则可以理解为现实的客观刺激。那么这个问题很快就变成了感觉与刺激的之间的关系(正如前人韦伯所研究的问题一样),而这个关系能否被一个数学公式所表明呢?
按照常识,我们会通常认为这是一种线性关系,即刺激越强,感觉越强。但刺激强度增加,会如何导致感觉的增加呢?
举个例子,雷声的分贝大概在90-120之间,我们正常说话的分贝大概在40-60之间。从分贝上来看,雷声不过比我们日常的说话多了一倍,但从感觉上来看,我们会感觉到雷声要比说话的声音大很多。
声音是客观刺激,可以直接观测。但感觉却无法观测,属于主观。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感受性来进行间接观测,将人的最小感觉阈值作为感觉的指标。
这个说法显然和前人韦伯研究的思想几乎一致,而费希纳自己也意识到了他目前所运用的,正是曾经的老师韦伯提出的韦伯定律。但他自己说,他的这一想法并不是来自韦伯。
最终,为了表达刺激与强度的关系,他变换整合了韦伯定律,得到如下公式:
S=k log R
该公式的所表达的含义与韦伯定律如出一辙,即两项刚刚能够感觉出差异的刺激的比率为一个常数。
但费希纳进一步指出,感觉强度的逐步增大是刺激强度翻倍的结果。正如分贝需要几何倍增加,你的主观感觉才会增加,且为算数级增加。
费希纳曾认为,这个公式应该也叫做韦伯定律,将荣誉还给自己的老师韦伯,但后人依然将其称之为【费希纳定律】。
(正如韦伯定律一样,该定律一样被证明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
自此之后,他用了九年的时光,去收集数据、验证该定律。并将该研究工作,命名为“心理物理学”。
他在大量的研究中,主要使用三种测量感觉的方法,其中前两种是借鉴前人,最后一种是自己原创。从历史看,这是在当下最为精准的测量方法。至今仍有研究使用,或基于该方法的改进。
第一种,极限法。为确定一个刺激感觉差异的临界值,实验者重复地对受试者施以相同性质的刺激,从最低的量逐渐加大强度,直到受试者可感受到刺激差异为止。
第二种,常量刺激法,即恒定刺激法。通过施加几个恒定的刺激,根据被试的回答(有刺激、无刺激、有差异、无差异),来测量被试的最小感觉阈值和感觉差异阈值。
第三种方法,平均差误法。即费希纳本人的创造性贡献,也叫调节法。通过主动调节比较刺激,直到它好像(对受试者来说)与标准刺激相等。结果总会存在正负误差,不管误差多么微小。将每一次误差都记录下来,而后在多次试验过后,算出误差的平均值,它即是最微可感知差别的尺度。这个方法确立了一个有用的原则,即测量数据变量和集中趋势一样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
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两卷本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人对于这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极为感兴趣,很快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
但别忘了,这些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证明灵魂与物质的联系——这实则就是泛灵论。有时人就是如此的矛盾,就如同在教堂上安装避雷针一样。
后来的大量研究证明了费希纳结论的错误,尤其是人们的最小感觉差异是一个常数的这个观点——更准确的说,感觉阈值或感觉差异阈值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但结论的错误,并不影响方法的运用,至今仍被视为感觉测量中最为基础的方法。曾有一名心理学家这样评价费希纳:
人们也许可以称他为“实验心理学之父”,亦或可把这个称号送给冯特。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费希纳种下了肥沃的思想之种,它生长起来,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 一位心理学家的评价
历年题目举例
01
心理物理学的奠基人( )【2020年北师大专硕】
A.华生
C.冯特
B.费希纳
D.詹姆士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02
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感觉强度则按算术级数上升这是( )【南师学术 2018】
A.韦伯定律
C.幂定律
B.费希纳定律
D.信号检测论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费希纳受韦伯定律的启发,用实验测量了刺激强度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大小之间的关系,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受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
权威有时被视为真理,但也难免遭人议论。一个相信泛灵论的物理学家,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先河。
假如费希纳最开始就是研究的心理学,抛弃不被科学接受的思想,那么后世的教科书中会不会认为他才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呢?
而我们众所周知的冯特,又为什么能被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者呢?
下一期,我们讲冯特的故事。
本文参考资料:《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下期预告:冯特
-今日互动-
你还想听哪位心理学家的故事?
勤思集训:|
勤思网课:| | | | | | | | | | |
勤思资料:| | |
勤思服务:||| | | |
免费课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