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vivo携手蔡司:一场移动影像赛道的“登峰”运动

0
分享至

作者丨顾见

监制丨阑夕

18世纪初,路易斯·达盖尔发明出银版摄影法。这种摄影方法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拍照的技术门槛和曝光时间,让人们可以轻松拥有色调均匀、纹理细腻的照片。此后,现代摄影行业开始在一次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高速发展,人们耳熟能详的胶片摄影、数码摄影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千禧年,手机厂商第一次尝试在手机中加入了摄像头。不曾想,手机拍照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手机霸主诺基亚更是凭借大名鼎鼎的“卡尔蔡司”认证摄像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眼看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主打影像功能,相机厂商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业内出现了“相机的未来在手机,手机的未来在相机”等前瞻观点。不少在影像技术上享有盛誉的相机厂商亦选择与手机品牌合作,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主打“联名”的影像手机。

在聊联名之前,首先我们需要达成一点共识,那就是手机与相机早已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赛道。

十年前,许多摄影师使用各种各样的袖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现在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智能手机拍摄的作品。

而且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使用智能手机和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两者之间的差别极难察觉。过去用于区分智能手机照片的简单线索,现在未必好用了。

为什么手机在尺寸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达到比肩专业相机的拍摄效果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市场中取得的成功,使得智能手机厂商有能力在影像创新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更好的计算成像和处理器显着改进了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这些因素都使智能手机的改进速度大大超越了其物理局限。

手机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使用更扁平的镜头。这一优势可以在增加其他镜头和创建有效焦距更长的镜头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不会增加手机厚度。

那么问题来了,手机摄影和传统数码相机在摄影认知、摄影应用等方面不尽相同,在镜头、传感器、照片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特点上更是有着较大差异。这些限制因素让手机厂商与相机厂商的合作变得“名不符实”:原本万众期待的跨界合作,演变成透支双方品牌力的营销噱头。而上手体验不佳的产品,还严重伤害了移动影像爱好者的购买积极性。

在此背景下人们不禁要问:手机厂商和相机厂商的合作,到底能不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拒绝“联名陷阱”,用技术共创刷新“影像天花板”

再来讲讲手机厂商与相机厂商合作的动机。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与相机的合作无疑充满了诱惑。毕竟在很多人眼中,相机代表了更高品质的拍摄效果,有很多相机品牌还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底蕴。如果能“搭”上相机玩联名营销,将是一个提振手机销量的绝佳思路。

从结果来看,手机与相机的合作并不一定能够起到想象中「突破高端」、「提振销量」的作用。例如摩托罗拉和哈苏合作推出的模块化手机,在实际的使用中却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就是消费者需要购买齐全所有的模块,并且总是随身携带一些模块。这样就造成了手机虽然轻了,但是背包却鼓了起来。可以见到在行业中手机和相机厂商的联名合作虽然由来已久,但不是谁都能如愿取得成功。

以蔡司为例,这家老牌光学厂商就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更不希望用“百年老店”的招牌恰烂饭。早在与诺基亚合作时期,蔡司公司就表现出专业和强势的一面:双方联合建立团队后约定,每周要进行电话会议、每年需保证两次大型见面会。不仅如此,蔡司还从原材料、流水线等环节介入产品审批,确保其性能符合蔡司认证标准。

以工匠精神主导一场跨界的技术“登峰”运动、关注产品表现力而非品牌资产的互换,这两点共识让vivo与蔡司最终走到了一起。

合作之初,双方就敲定,将围绕深度研发、联合打造产品、文化与品牌影响力共建三大维度的合作。双方第一时间建立起“vivo蔡司联合影像实验室”,组织各自的技术专家进行联合研发,致力于解决移动影像领域的一系列技术瓶颈,并计划承担影像光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基础课题研究,为行业发展赋能。

在两年的联合研发中,双方在人像、色彩等领域推出的创新技术在X系列机型中上线,将专业摄影和手机摄影、计算摄影和光学技术做了更进一步融合。

vivo X80系列就受益于这些技术成果的融合:vivo通过自研算法、自研芯片与全系列全镜头蔡司T*光学镜头形成合力,辅以高规格玻璃镜头、人像微云台、定制滤光片,助力vivo X80系列实现了从硬件、软件到算法的全面升级,为用户带来超预期的影像体验。

可见,双方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和“直面挑战”:vivo在算法、光学器件、供应链整合方面的优势,叠加蔡司对镜头、色彩的深刻理解,让很多行业痛点迎刃而解。相较于“两个Logo同框”式的合作,vivo和蔡司真正意义上走到了一起,双方数年的联合研发,换来了用户可以敏锐感知到的功能创新,更让手机影像创作的天花板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正是双方的强强联合让X系列产品的影像功能产生了质的飞跃。而双方的合作模式,也理所当然成为业内最值得观察、借鉴的“合作样本”。

vivo影像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成就“双向奔赴”

作为拥有170多年历史的光学巨头,蔡司在合作伙伴选择方面有着严苛的标准。据媒体透露,在合作之初蔡司就组织考察团前往vivo东莞长安全球总部进行考察,并重点参观了vivo的手机制造中心。事实上,vivo方面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向蔡司抛出橄榄枝以前,vivo就在移动影像赛道深耕多年,不断刷新着行业的天花板。

一个代表性案例是,双方将色彩滤镜功能带回了正轨。很长时间以来,手机与相机厂商把风格化滤镜视为一个营销噱头。但是这些浮于表的滤镜设计并不能还原“准确的色彩”,长此以往,失真的风格化色彩会偏离摄影“记录真实之美”的初衷。

于是,vivo开始主张在屏幕上还原真实之美。这个看似简单的呈现,背后却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为此,vivo在色彩研究方面引用科学方法论,围绕环境感知、拍摄处理、显示进行全链路的创新探索。

比如环境感知方面,vivo关注到手机相机在自动测光、自动白平衡方面的局限性——当画面中有较大面积纯色场景时,相机自动模式拍出来的相片效果会与实际场景有较大差距。为了解决痛点,vivo联手数十位顶尖摄影师,将其摄影经验作为数据来训练AI算法,打造出可以媲美专业摄影师的“AI感知引擎”。这意味着,当vivo用户使用“自动模式”拍照时,会有一位专业的AI摄影师辅助进行画面矫正。

在影像风格和文化的塑造上,vivo也积极吸收蔡司的经验。在X80系列上,双方从检测、拍摄、处理、显示四个维度开展全链路色彩管理,联手打造了蔡司自然色彩2.0,推动移动影像色彩调试算法朝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这些点滴的积累,最终成就了vivo独特的记忆色体系,即鲜活、明快、有质感的vivo鲜明色彩,以及追求忠实还原人眼所见。

再以人像摄影为例,vivo拿出数年时间在人像美化、人像理解、人像氛围、画质增强四大模块上打磨算法。用户每次“一键拍照”背后,都有数十个复杂算法一起工作。这套摄像系统的初衷是,最大化将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让用户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记录生活,留住自己最美好的时光。

在用户最为关注的美颜技术上,vivo重新定义了一套美颜哲学:抛弃了传统的遮瑕式美颜,转而通过AI来还原专业修图师在商业人像后期处理上的工作原理。为了提升AI肤质技术的精准度和覆盖范围,vivo与美学专家、专业摄影团队共同筛选出海量高质量训练素材,达成百万量级的素材训练集,确保AI可以在任何人像场景下达成最佳美颜效果。

与此同时,vivo还在致力于让智能手机向专业影像设备看齐。所以人们看到,堪比运动相机的防抖模组、堪比专业夜视仪的预览成像、以及堪比专业相机的纯净夜晚画质陆续出现在vivo系列的手机上。包括智能手机最难攻克的“夜景拍摄”场景,vivo手机也能通过算法、实时黑光夜视等功能轻松胜任。与之对应的是,一批优秀的职业手机摄影师开始崭露头角,通过vivo手机来实现职业梦想。

坚持自研路线的同时,vivo还与业内最专业的技术厂商保持着紧密联系,通过共创、定制等合作方式来放大产品力。比如早在vivo X50 Pro上,vivo就在产品主摄上运用了索尼定制滤光片,拥有比公版更强的感光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vivo与技术服务商的合作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拿来主义”有显著区别:vivo主张“以我为主”,在合作前就对技术场景有清晰认知,同时通过大量技术储备、经验与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建立耦合关系,用最适合vivo用户的方式来实现技术融合进而调教产品。

正是这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研发精神,为vivo与蔡司的“双向奔赴”建起一座桥梁。

写在最后:从“联合”到“融合”,vivo的“海绵精神”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厂商每逢新品发布时都会浓墨重彩的介绍其影像功能。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动影像技术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以vivo为例,企业在入局移动影像赛道时就明确提出,在该领域的人员、资金投入不设上限。事实上,vivo也做到了知行合一:2年前vivo就在影像研发方面投入超200亿元,并设立了7大影像研发中心,组建超千人的研发团队。这艘科技航母的持续运转,才换来vivo在移动影像赛道的领导地位。

相比之下,一些在移动影像方面投入不足,却存在“影像依赖”的手机厂商只能另辟蹊径。比如,通过与相机厂商联名的方式对用户心智施加影响力。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影响力背书”,并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一旦用户发现产品名不符实,“联名”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会以极快速度崩塌。

没有一种成功是“偶然”发生。试图通过联名来“吞下”相机厂商的成功之道,最终只能适得其反。反观vivo,不断提升影像实力之余,还将自身视为一块“超级海绵”,不断吸收外部的优秀经验和技术——一边与合作伙伴互相成就,一边让产品“拥抱极致”。

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vivo和蔡司才会用“融合”取代“联合”,致力于用长期主义去探索移动影像与色彩表达的新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梁光烈同志夫人杨桂珍女士逝世,享年86岁

梁光烈同志夫人杨桂珍女士逝世,享年86岁

澎湃新闻
2025-09-15 09:52:29
空警-3000再次试飞,有望在2027年服役,届时将领先美国整整两代!

空警-3000再次试飞,有望在2027年服役,届时将领先美国整整两代!

战争与帝国
2025-09-14 22:12:23
鸡娃不行就换赛道吧,网传36岁母亲因儿子叛逆难关,抑郁绝望去世

鸡娃不行就换赛道吧,网传36岁母亲因儿子叛逆难关,抑郁绝望去世

眼光很亮
2025-09-14 21:42:52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最喜欢的是一种人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最喜欢的是一种人

红梦史说
2025-09-14 06:40:02
贾国龙再度引燃“战火”!罗永浩:谁弄到西贝的预制菜,每袋1000

贾国龙再度引燃“战火”!罗永浩:谁弄到西贝的预制菜,每袋1000

明月杂谈
2025-09-15 04:59:40
妈妈亲手缝的NIKE书包火了!品牌留言要送礼物,当事人:已经联系礼物还未寄到

妈妈亲手缝的NIKE书包火了!品牌留言要送礼物,当事人:已经联系礼物还未寄到

现代快报
2025-09-14 15:13:20
重磅消息!七国集团财政部长考虑对俄罗斯支持者征收关税!

重磅消息!七国集团财政部长考虑对俄罗斯支持者征收关税!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9-14 16:10:21
新华社权威快报|青海黄河源区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新华社权威快报|青海黄河源区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新华社
2025-09-15 10:14:04
养老变被啃老!40岁魔笛暴力抽射+狂奔怒吼 8.6分全场最高+斩MVP

养老变被啃老!40岁魔笛暴力抽射+狂奔怒吼 8.6分全场最高+斩MVP

风过乡
2025-09-15 06:58:34
“西贝”风波要完结了?杭州部分门店客流受明显影响,也有老客赶来支持

“西贝”风波要完结了?杭州部分门店客流受明显影响,也有老客赶来支持

极目新闻
2025-09-15 08:40:47
媒体人:吴艳妮“亚洲第一”彻底沦为营销,她被日本选手全面压制

媒体人:吴艳妮“亚洲第一”彻底沦为营销,她被日本选手全面压制

直播吧
2025-09-14 17:03:06
某企业别装死了,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某企业别装死了,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地球公民金建国
2025-09-14 13:58:48
中美密谈6小时,美财长眉头紧锁,连退两步,特朗普“承认不行”

中美密谈6小时,美财长眉头紧锁,连退两步,特朗普“承认不行”

八斗小先生
2025-09-15 09:28:28
赢麻了!订单根本做不完!深圳一工厂介绍新人入职奖励3000元一人

赢麻了!订单根本做不完!深圳一工厂介绍新人入职奖励3000元一人

明月杂谈
2025-09-14 07:46:06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愚昧无比,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愚昧无比,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诗词中国
2025-09-14 14:20:54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界面新闻
2025-09-15 08:37:27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城市局
2025-09-15 09:13:29
广西一原县委书记被绑架案调查:冒充执法人员带走受害人,“昌爷”被判18年,其弟、妹、妻均涉案 |红星调查

广西一原县委书记被绑架案调查:冒充执法人员带走受害人,“昌爷”被判18年,其弟、妹、妻均涉案 |红星调查

红星新闻
2025-09-15 11:39:56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网友:它都不嫌我穷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网友:它都不嫌我穷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2025-09-14 20:43:21
曼联0-3完败曼城,验出头号水货!詹俊点评一针见血,1人耽误全队

曼联0-3完败曼城,验出头号水货!詹俊点评一针见血,1人耽误全队

球场没跑道
2025-09-15 09:10:48
2025-09-15 13:11:00
阑夕 incentive-icons
阑夕
最具观点的互联网商业评论
2357文章数 739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广西一原县委书记被绑架:凶手冒充执法人员带走受害人

头条要闻

广西一原县委书记被绑架:凶手冒充执法人员带走受害人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预制菜大战”100小时

科技要闻

发布会再提乔布斯,苹果高调回归设计初心

汽车要闻

保时捷新款911 Turbo S,双涡轮混动,售272.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亲子要闻

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首先让她找到兴趣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