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表示,看《红楼梦》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薛宝钗凭啥在贾府那么自在!
她明明只是金陵破落商贾之女,哥哥还有人命官司,出身条件烂成这样,凭什么在贾府搞金玉良缘,和贵女们姐妹相称,甚至住进大观园还不算,更要指手画脚掺和贾府的家务事?
凭什么呢?很简单,当然是凭头铁、心黑、脸皮厚呗!
否则在古代那种等级森严、尊卑贵贱分明的社会秩序下,西门庆见蔡京都要磕一个。薛宝钗如果没有她妈和王夫人这一丝血缘关系,根本连贾府的门都进不去。
但是人家薛姑娘厚黑学满分,进了贾府的门,那就是“自我之上人人平等,自我之下阶级分明”,她住在国公府,就自认是贵族女。要靠这一丝亲戚情分借势,不择手段,牺牲一切,也要硬挤进上流社会。
但是很可惜,薛宝钗虽然很聪明,也无书不读。但古代偏偏没有《上流社会社交指南》这类书籍。就算有,也只在权贵官宦之家里流传,薛宝钗根本见不着。
所以,她在贾府就连清客送礼这种基础的社交手段都搞得一团糟。没有一个人真正看上她的礼物,每次她送礼请客,不是露怯就是打脸,更惨的是还会得罪人。
薛宝钗打点贾府丫鬟:送的全是二手货,丫鬟们都瞧不上眼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很特别的姑娘,只有她和小丫头子们玩儿,并因此“大得下人之心”。
这个现象现代的读者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来看没毛病,这说明薛宝钗不歧视底层,体现出她的厚道心肠。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她的贴身大丫鬟莺儿很怕她,贾宝玉都知道。再看下薛宝钗对她哥的小妾香菱的态度,她不是这种厚道有人性光辉的人。她因为不舍得买丫鬟,经常支使香菱,面对香菱要学诗的要求还嘲讽香菱“得陇望蜀”。
那么她为啥唯独对贾府的小丫头子们这么好呢?当然是为了赚口碑。贾府虽然是宽仁待下的诗礼簪缨之族,但贾府的主子们给体面的奴才都是管家们和大丫鬟们,小丫鬟们是不可能得到体面的。
贾母和林黛玉打赏丫鬟们,就是赏几百钱,丫鬟们领了赏,还要恭恭敬敬磕头谢恩;探春认为小丫头子们不过是些小猫小狗一样;李纨见了小丫鬟伺候尤氏洗脸不知道下跪,也要呵斥一声没规矩呢!
贾府的小丫头子们,哪里见过薛宝钗这样的姑娘。愿意和她们面对面的说话,和她们嬉皮笑脸的玩儿游戏,比如你藏我找之类的。不然靛儿丢了扇子不会直接找薛宝钗,还认定是她藏了的。
那么薛宝钗为什么要和这些小丫头子们玩儿呢?当然是为了套问打听一些贾府的消息了,薛姑娘可没有白干的活儿。
她除了陪这些小丫头玩儿,对稍微地位高些的大丫鬟们就开始送礼了。俗话说:“办事不求人,求人不送礼。”想要维系人脉当然要提前送礼打点,才不会招人反感。
书中写道薛宝钗送礼的两个大丫鬟,一个是王夫人身边的金钏,一个是宝玉身边的袭人。宝钗曾送给金钏自己的旧衣服,送给袭人的是史湘云送她的宝石戒指,薛宝琴送她的石榴裙。
薛宝钗结交这两个人,因为她们都是最有可能成为宝玉小妾的丫鬟。前期和宝玉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那么她对这两人的送礼效果怎么样呢?金钏是彻底没看上眼,根本理都不理薛宝钗。
因为贾府的大丫鬟本来就是吃穿是和主子一样,也是绫罗绸缎,插金戴银的打扮,而且贾府的主子们每年都会赏赐大丫鬟一些旧衣服。宝玉的大丫鬟秋纹就亲口说过:“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
秋纹还只是个二等丫鬟,金钏可是一等大丫鬟,而且还是王夫人屋里的丫鬟头儿,她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王夫人赏衣裳,自然也是金钏先挑,她看不上薛宝钗的二手货,实在太正常了。
薛宝钗可是个非常节俭的姑娘,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半旧的,赏给金钏的自然也只能是更旧的。金钏估计看都懒得看一眼,没有吐槽薛姑娘抠门,全看王夫人的面子了。
所以,书中金钏活着时和薛宝钗没有半点交集,金钏死了,宝钗还要跑过来狠狠地踩她两脚,说她跳井死了是个糊涂人,多给几两银子就行了。可见薛宝钗的送礼没能和金钏交好,反而闹得关系不好了。
薛宝钗在结交袭人的时候,虽然也送的都是二手货,但明显比给金钏的破衣裳强多了。宝石戒指和崭新的石榴裙,不过是倒了个手罢了,好歹也是新的。
可袭人能瞧得上这些东西吗?也瞧不上!袭人曾明确对史湘云说过:“戒指儿能值多少!”石榴裙也被她随便给了香菱替换,而且作者还专门写“袭人又本是个手中撒漫的”,什么叫“手中撒漫”?就是花费很大方的意思。
袭人的确出手非常大方,因为她掌握着宝玉的小金库,宝玉可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宠儿,特别有钱。袭人不让宝玉花,但自己猛花,不是拿去贴补娘家,就是打赏下人收买人心。
比如她在第三十六回打赏抬花的小厮就是六钱银子,又给了报信的婆子三百钱。这已经接近袭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两银子了。
而袭人平时每个月这样使钱还不知有多少次,所以她比薛宝钗出手都大方多了,怎么可能看得上薛宝钗那点儿东西呢。她看上的只是薛宝钗和薛姨妈跟王夫人的亲密关系而已。
薛宝钗请吃螃蟹宴:借用史湘云的人脉,得罪了贾母
薛宝钗的螃蟹宴,是她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贾府大规模的公开请客。
为什么呢?因为她这次请客的效果非常差劲,不但没有讨好到人,还得罪了贾母。
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有两个;其一,薛宝钗一没有能足够的人脉和情面,她凭自己的面子请不动贾母和贾府里这些女眷,甚至那些有头有脸的管家管事娘子和大丫鬟,都不甩她。
所以她要借用侯门嫡女、贾母侄孙女史湘云的名号来请客。史湘云这个铁憨憨,本来办诗社请四五个姐妹,只需要二三两银子,结果被薛宝钗忽悠瘸了,搞了个宴请荣国府上下主仆几十口子大联欢的螃蟹宴。
这下可好了,谁都知道史湘云请客请不起,还要靠皇上薛家的姑娘宝钗给赞助。薛宝钗根本不了解真正低调的权贵世家,她不但利用了史湘云手头不宽裕,还到处宣传史家抠门,史家虐待史湘云三更半夜做针线。
可人家史家不用针线上的人不代表家里没有裁缝绣娘,史家让女眷做女红是美德,史家开源节流是低调保命的智慧。
结果,薛宝钗一场螃蟹宴之后,荣国府人尽皆知史家穷了!史湘云没面子,史家就没面子,那可是贾母的娘家啊!
史家可是一门双侯啊,世袭罔替的那种!别的不说,仅是史家几代侯爷的俸禄和赏赐加起来,就秒杀薛家这种百万家产的商贾财主了,更别提贵族特权,门楣荣耀,薛家更是摸都摸不到边。
你说你要是贾母,你会很喜欢薛宝钗吗?她利用了你娘家人,还要诬蔑踩你娘家穷!
贾母不直接一口啐她脸上,撵她全家出门,只说了一句:“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已经是一级棒的涵养了呀!
薛宝钗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她请客的方式大有问题,直白地说就是太贪心了。她什么人都想要讨好巴结,恨不得要让每一只螃蟹都能帮她收割一份人情回来。
所以,她不止宴请了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众姊妹等贾府的主子阶层,还宴请了那些管家管事娘子和大丫鬟们。
在古代,就没有这么请客的,因为封建社会等级分明。你请主子就单独请主子,请奴才就单独请奴才,这样主子奴才满堂彩的局面,简直就像是一场闹剧。
《红楼梦》中那么多宴席,你再也找不到一场像薛宝钗的螃蟹宴这么混乱又搞笑的。人家赖嬷嬷请客就分得很清楚。
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
这才是懂得规矩的请客方式,可见薛宝钗在上流社会搞社交的手段,比赖嬷嬷都差好远。
作者还很促狭地特意描绘了螃蟹宴上主子奴才的混乱场面,平儿抹了王熙凤一脸螃蟹黄子,鸳鸯和王熙凤嬉闹,丫鬟们高声喊:“主子奴才打架呢。”
而且古代贵族吃螃蟹其实有很多讲究,这样蒸了拿出来大吃大嚼,其实并不符合贾府的精致饮食风格。别忘了贾府吃疙瘩汤都要打出三四十样银模具来,吃螃蟹很可能有更多花样,比如隋炀帝的“缕金龙凤蟹”,贾府未必做不出来。
对比之下薛宝钗的螃蟹宴就是失败至极,但是也不能怪她。因为她也没见识过几个高门贵族,螃蟹宴之前只来过贾府,后来还去过王家,而王家还不如贾府。
顺便说一句,薛宝钗的螃蟹都是问自己家店铺的伙计剥削的,刘姥姥算的那二十多两银子的本钱,她可没花。这就是商人的精明了,空手套白狼,却还要算计利益最大化呢!
薛宝钗给林黛玉送燕窝:费尽心机,林黛玉却说燕窝事小
薛宝钗破费最大的一次送礼行为,应该就是给林黛玉送的那一包燕窝了。也算是薛宝钗经历了前面的尴尬之后,终于长进了一点点。
她知道林黛玉出身高贵,而且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这次她送的是高端补品燕窝。
为了把燕窝送出去,她而且特意去翻查了林黛玉的药方,连上面有多少人参、肉桂都背下来还不算,又针对林黛玉的症状,推荐了食疗方子冰糖燕窝。
结果怎么样呢?林黛玉当然领这份情了,毕竟人家和宝玉已经两心相许,根本也不把薛宝钗当情敌障碍物了。薛宝钗作为王夫人的亲戚,这时候跑来和林黛玉搞公关,林黛玉很聪明就和她握手言和了。
这样就能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薛宝钗因此可以讨好贾母,林黛玉可以因此在王夫人心里改善一下小性子刻薄的印象,多好!
但是林黛玉真的把薛宝钗那点儿燕窝当回事了吗?并没有啊!林黛玉说:“虽然燕窝易得”、“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那林黛玉真的把薛宝钗当姐妹,当朋友了吗?也只是表面上而已,薛宝钗让宝琴改掉西厢和牡丹亭内容的古诗,林黛玉怎么说的:“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薛宝钗又教导黛玉贞静为主,不要作诗作才女的名分,林黛玉说:“既如此说,连你也可以不必看了。”
真的以为一包燕窝就能换一个真心朋友吗?怎么可能呢!林黛玉又不傻,她病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薛宝钗现在才想起来要关心她?
直到《红楼梦》发展到六十七回,薛宝钗还在送礼打点贾府的人脉。
但是薛家败落得更厉害了,薛宝钗也更拿不出手什么像样的东西。等到薛蟠从江南回来,批发来两箱子土特产,薛姨妈拿一箱去分开送了贾母和王夫人等。
薛宝钗也把自己这一箱分了几份去送给贾府的姊妹们。
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有单送顽意儿的。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一 一打点完毕,使莺儿同着一个老婆子,跟着送往各处。这边姊妹诸人都收了东西,赏赐来使,说见面再谢。
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些东西其实都不值钱,贾府的姊妹们也没有白拿的,人家都出钱打赏了莺儿,最少也是几百钱,少了是拿不出手的。
所以薛宝钗这一波送礼,表面上看是送大家送伴手礼,本质上搞得跟上门推销卖货一样。
她专门送给林黛玉两份,还都是容易辨认,勾起思乡之情的特产,结果林黛玉伤心流泪,贾宝玉哄都哄不过来,薛宝钗还要神补刀来一句:“物离乡贱”,气得宝玉不想和她说话。
而且她这一次居然打点到了赵姨娘和贾环,赵姨娘又偏偏拿着去王夫人面前嘚瑟一顿,说了一些听上去是夸薛宝钗,但细品好像是在骂人的话,也引起了王夫人的不满。
因为赵姨娘在王夫人眼里就是个奴才而已,自己的外甥女居然去打点自己最看不上眼的奴才,王夫人感觉自己的面子挂不住。
薛宝钗犯的还是老错误,她在贾府这些年搞人脉的情商都没什么长进:主次不分,谁都想讨好,结果就是白费劲。
换句话说:薛宝钗在贾府七八年的社交,每天到处奔走,忙的只能半夜三更做针线,其实大部分都是在做无用功而已。
她不但没有能真正的讨好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上层当权者,甚至连贾府的丫鬟婆子们也没能真正笼络为给她办事说话的人。只有个花袭人,和她臭味相投,互相利用,却也不是看上了她那点不值钱的二手礼物。
但是这也不能怪薛宝钗,因为她在贾府太难了!根源一是她的出身和贾府差距太大了,她根本不懂上流社会社交的基础,就是要身份对等。封建社会等级压迫残酷,薛宝钗的出身在贾府等权贵们眼里就是原罪。她不管在贾府送出去多少礼物,也只会被看做贿赂奉承,而不是礼尚往来。
二是薛宝钗真的太抠门了,既舍不得送好东西,也舍不得花大价钱。学学人家隔壁的西门大官人啊,给蔡京过生日送礼,那都是几千上万两银子的大手笔,送的都是奇珍异宝,上用蟒缎,真金白银打成手办。
如果薛宝钗真的能拿出一些奇珍异宝,在贾府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说不定王熙凤和王夫人还真会看在眼里,可惜她又一门心思的省俭算计,总想着低成本博取高收益。这些权贵们都是人精,又不是她薛家宰割的冤大头客户,怎么可能成功呢?
最后,有人杠薛家皇商多么牛的,请看红楼梦:薛宝钗家的皇商不值钱!真正的清朝皇商吊打薛家八条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