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外地人补缴社保即可买房,南京为了楼市有多拼

0
分享至

近日,网上流传南京再次调整楼市限购政策,允许非本市户籍人员通过补缴社保购房。

为此,中国新闻周刊致电南京市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获悉外地户籍只要在南京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开具购房证明,社保可以补缴,征缴方式不做区分。

不过,该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这一政策并没有“官宣”,亦没有具体文件。

南京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他们也接到不少针对补缴社保购房的咨询,但由于具体政策没有出来,他们也不清楚,“还是要去市政服务中心大厅和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的窗口,购房证明开得出来就能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南京此举意在试探市场反应,“同时给自己留有余地”。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各地稳楼市举措密集出台,从购房补贴、宽公积金、土拍款缓缴到补贴契税等,不一而足。

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南京,其楼市一直以“稳健”著称,但此次传出允许外地购房者补缴社保即可购房,确实放出楼市限购松绑的信号。

此前多次出台调控政策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最重要的房地产市场之一。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商品住宅新房销售量15.65亿平方米,而长三角41城销售总量达3.47亿平方米,占比全国22.2%。

作为长三角“最强二线城市”的南京,其楼市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京,资料图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从今年4月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京已先后十余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

如在调整限购方面,允许工作地点在限购四区内(鼓楼、玄武、蓁淮、建邺)的南京本地居民,在原有限购套数上,可多购一套二手住房。同时,对限购四区外的地区,大范围放开新房及二手房限购。

限售政策也进一步放开,由此前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三年后方可上市交易,调整为自合同备案之日起满三年后即可上市交易。

此外,在首付比例和公积金额度上也有放开。其中,名下有多套房的,房贷已结清,新购房首付只需五成,利率可以按首套执行;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房,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调整至50万元/人、夫妻双方100万元/户。

至于针对外地购房者的限制,其实在4月27日,南京就已做调整,将“3年内在南京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社保或个税”的购房门槛,降低为“1年内在南京累计缴纳6个月社保或个税”,但明确规定社保不可补缴,且离异买房仍追溯两年内家庭购房记录。

此次南京再度释放消息,允许外地购房者通过补缴社保的方式,购买部分区域房子。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这说明南京对购房政策进一步放松,有助于外来人口购房门槛的降低和购房需求的积极释放。

“这也说明此前南京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对市场提振效果并不明显。”严跃进进一步解释道。

从“一房难求”到无人问津


南京,资料图

据同策研究院数据,今年3、4月份,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69万和6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9.49%和63.33%,下降幅度较大,且呈扩大趋势。

南京市房地产学会副会长李子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南京的房地产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一直表现得较为稳健,其涨跌基本上和大部分一线、强二线城市保持同频共振的节奏。但从去年8月起,南京楼市成交量开始下滑,整体处于下行态势,疫情又加剧了这一现状。

李子墨认为购房者的信心和楼市有着立竿见影的联系,楼市要稳定发展,首先要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龙头的上海,因疫情封控,整个楼市交易停摆近2个多月,也波及了周边城市。

“江苏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房企总部或区域总部在上海。”李子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些房企负责人由于被封控在上海,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一些交易链条被阻断。

他说,最初只是南京郊区板块卖不动,现在蔓延到南京最热门的“辣子鸡”板块江北核心区,整个市场显得尤为冷清。

疫情的多点蔓延也令南京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金三银四红五”修复行情的最佳时机。

在南京从事地产中介的门店经理周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南京某热门楼盘曾经出现“万人摇号”的场景,即便开发商要求八成首付,依然“一房难求”,但同一个楼盘,现在首付降到三成,却无人问津。

可以说,南京楼市去年的火热与今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立谈到,外地购房者可以补缴社保购房的消息传出后,找他咨询的人有所增加,但没有预期中的“爆火”场景出现。

“即便一些客户认为房子仍具投资保值属性,现在也不会轻易出手。”在周立看来,新信号短期内不会对楼市造成太大影响。

同时,由于近期南京频频松绑限购限售政策,市场上二手房库存量有所增加。周立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买方市场,“对于大部分楼盘业主而言,想要快速卖房,或许只有降价一条路”。

土拍罕见遇冷

市场萎靡不振的同时,南京土拍同样遇冷。

在今年4月22日,南京首轮土拍中,20幅地块中有8宗底价成交,6宗流拍,只有3宗地块触及最高限价。

首场土拍以前所未有的惨淡收场,且在拿地的房企中,多为央企、国企,民企的身影已愈发鲜见。舆论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民企的生存、资金压力更为艰巨,拿地难度更大。

2021年南京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100亿元,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卖地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

有分析指出,土地出让金依然是当下地方财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多轮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成交不振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南京今年卖地指标估计和去年差不多,但今年首轮土拍才成交191.75亿元,年化完成度只有预期的20%左右。”李子墨认为,这将会对第二轮土拍造成很大压力。

之前不少业内人士在首轮土拍结果出来后,已预估在第二次土拍之前,南京可能会加码出台救市新政,进一步刺激市场。


南京,资料图

事实上,此次楼市新信号被释放出来的同时,也正是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的阶段。

据悉,南京将于7月12日进行第二次土拍,预计出让44宗商品住宅地块,总出让面积196.9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2.36万平方米,总起价755.8亿元。

在这44幅商品住宅地块中,有13宗地块实行“差异化定价”,即不设毛坯限价,但其余31宗地块将继续实行毛坯限价政策。不过,多个片区的限价有所上调。

如南部新城大校场宅地的限价为47500元至48000元/平方米,而此前该区域的最高毛坯限价为45300元/平方米,上涨约3000元/平方米;河西南部的毛坯限价为48000元/平方米,较之前上涨了1650元/平方米;而河西中部宅地的毛坯限价高达55000元/平方米,刷新了南京毛坯限价纪录。

严跃进认为,这些住宅用地限价的上涨,意味着当前南京在供地方面的政策较之前更开放。

他说:“南京对于楼市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多少会对房企产生一些影响,即房企的拿地会和后续市场的预期挂钩。若是房屋销售市场有提振的空间,那么后续拿地方面积极性自然会增加,有助于市场信心从销售端传导到供给端。”

触底回暖并不易

在江苏兰亭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南京资深地产人王大国看来,当下南京楼市发展还面临着两大短板:人口与位置。

人口是一个看似长远却能影响楼市和房价的根本性力量。王大国认为,南京想要扭转楼市萎靡态势,还需重视人口红利。

但这些年,南京对人口的控制一直较为严格。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南京常住人口达到931.47万人,与“六普”相比,10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只增加了131.10万人。虽然增加的人口并不算少,但与其他强二线城市相比,就多少显得有些逊色。

这期间,西安增加了448.51万人,成都增加了581.89万人,广州则增加了597.58万人。

有分析认为,南京的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南京被戏称为“徽京”,地处苏皖交界地带,北西南三面被安徽包围。因此,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涵盖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的溧阳和金坛,以及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地。

王大国认为,这为南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中国的行政体制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安徽城市不可能处处迎合南京,且相连的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城市发展程度并不如南京,就目前来看,更多的是通过南京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王大国认为,难以与周边城市形成协同发展局面,也限制了南京楼市更好发展。

因此,他建议南京在松绑楼市的同时,出台更多人才购房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落户南京,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与此同时,加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并减少对楼市高端产品的过多干预。

“应该让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成为常态,让低收入人群有所居的同时,允许高收入人群在市场化中根据自身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王大国说。

他认为,南京科教文卫发达,交通枢纽位置突出,制造业产业链齐全,且有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只要限购政策能进一步松绑,楼市便能逐渐回暖。

李子墨也认为,南京房地产市场有政策托底,不可能再大跌,“但目前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楼市真正触底后,回暖恐怕不容易。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周立为化名)

作者:陈淑莲

责任编辑:李超_NB128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四川马尔康市红旗桥垮塌:系山体变形加剧滑塌造成 无人员伤亡

四川马尔康市红旗桥垮塌:系山体变形加剧滑塌造成 无人员伤亡

新京报
2025-11-11 20:23:08
祖副院长寒门出身,护士长妻子已请假未提离婚,双方家人压力很大

祖副院长寒门出身,护士长妻子已请假未提离婚,双方家人压力很大

影像温度
2025-11-09 21:45:20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阿伧说事
2025-11-11 10:40:35
中国商业火箭再次失手,和SpaceX差距在哪?

中国商业火箭再次失手,和SpaceX差距在哪?

财视传播
2025-11-11 17:07:39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泰国将向中国引渡跨境网赌头目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泰国将向中国引渡跨境网赌头目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06:56:03
敢踏雷区破迷局,谁料丽文非等闲!从秋祭风波看郑丽文的政治智慧

敢踏雷区破迷局,谁料丽文非等闲!从秋祭风波看郑丽文的政治智慧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2 13:47:00
全运会游泳第3日预赛:于子迪200自晋级后退赛,张展硕游刃有余

全运会游泳第3日预赛:于子迪200自晋级后退赛,张展硕游刃有余

烧体坛
2025-11-12 10:58:06
在PPT里加了4个丑形状,领导傻眼了,追着我夸!

在PPT里加了4个丑形状,领导傻眼了,追着我夸!

秋叶PPT
2025-11-03 08:21:22
直接炸锅!民进党大佬王世坚说要到大陆来“看一看”,大家欢迎吗

直接炸锅!民进党大佬王世坚说要到大陆来“看一看”,大家欢迎吗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2 12:46:50
小米汽车4万+交付量引争议!网友锐评:左手倒右手?信你个鬼

小米汽车4万+交付量引争议!网友锐评:左手倒右手?信你个鬼

吃瓜局
2025-11-11 16:25:43
鹿晗患病质疑升级!邓超关晓彤举止太反常,多次被拍悄悄去医院

鹿晗患病质疑升级!邓超关晓彤举止太反常,多次被拍悄悄去医院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2 10:06:12
全运乒乓:首个头号种子被淘汰!无缘获得奖牌 刘诗雯迎恶战 陈幸同搭档提前躺地庆祝

全运乒乓:首个头号种子被淘汰!无缘获得奖牌 刘诗雯迎恶战 陈幸同搭档提前躺地庆祝

好乒乓
2025-11-12 10:25:06
《四喜》直到被丈夫卷走积蓄,许知夏才知,母亲认回妹妹的真相

《四喜》直到被丈夫卷走积蓄,许知夏才知,母亲认回妹妹的真相

观察鉴娱
2025-11-12 08:55:20
两岸同谋统一,美国开始介入了,郑丽文赶赴大陆前,先被美方约谈

两岸同谋统一,美国开始介入了,郑丽文赶赴大陆前,先被美方约谈

荐史
2025-11-12 13:18:13
中考招生迎大变革!优质高中80%名额指标到校,2026年起按初中人数分配

中考招生迎大变革!优质高中80%名额指标到校,2026年起按初中人数分配

解说阿洎
2025-11-12 10:43:47
体坛:刘若钒曾想回成都却被徐正源拒绝,后获里卡多、穆斯卡特赏识

体坛:刘若钒曾想回成都却被徐正源拒绝,后获里卡多、穆斯卡特赏识

懂球帝
2025-11-12 10:26:08
12月1日禁售旧电动车,新国标不能带娃遭质疑:懂老百姓的难吗?

12月1日禁售旧电动车,新国标不能带娃遭质疑:懂老百姓的难吗?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7:30:03
9分钟爆砍28分,命中率100%,中国篮球迎来超级新星,她太强了

9分钟爆砍28分,命中率100%,中国篮球迎来超级新星,她太强了

篮球专区
2025-11-11 22:33:00
细思极恐!祖院长和曾主任背后有一位没露面的“高手”!

细思极恐!祖院长和曾主任背后有一位没露面的“高手”!

甜柠聊史
2025-11-12 08:35:01
奉陪到底!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开始算总账,第一个就要收拾美国

奉陪到底!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开始算总账,第一个就要收拾美国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2 11:40:10
2025-11-12 15:00:49
中国新闻周刊 incentive-icons
中国新闻周刊
运营主体:《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33712文章数 20707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亲子
教育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廓形穿衣法”太火了!掌握这5个法则让你美一整个冬天

亲子要闻

何总心里活动怎么那么丰富,哈哈哈哈

教育要闻

宝贝,在学校得罪谁也别得罪这2个人,尤其是第二个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