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民日报上的这43张照片究竟好在哪?

0
分享至

好的照片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在为报道添彩的同时,以其直观真实的美学体验打动读者。好照片会“说话”,讲述着文字背后的鲜活故事,里边有民生百态的烟火气息,有中国发展的历史点滴。本期研究事儿汇编“人民日报一撇一捺”整理选录的人民日报5月好照片,让专业编辑带大家赏好图、看门道。

出院了

4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新冠定点医院)收治的3岁重症新冠患者小华(化名)出院。这是目前上海新冠定点医院出院的最小重症新冠患者。同日出院的还有他的姐姐和妈妈,三人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从亲子病房走出,乘车回家。图为小华(中)一家向护送他们出院的医护人员挥手道别。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 第2版

编辑点评

在新冠疫情这一稍显沉重的话题下,该图色调清新明快,捕捉到了院区年龄最小的重症患者 和家人一同出院、向“大白”挥手道别的温暖画面,令人动容,给人力量:小男孩仅 仅3岁就勇敢地战胜了病毒,上海经此考验,也一定能走向新的春天。

——要闻二版 刘温馨

雨中保供

江苏省太仓市,外卖员冒雨为市民配送生活物资。

计海新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 第5版

编辑点评

图片中,外卖员冒着大雨,承担着超过日常配送量的任务;电动车上满载着的生活物资重量十足,画面富有冲击力,传递出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畅通物流,做好保供,这是一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劳动的价值也在此刻熠熠生辉。

——视觉版 韩春瑶

做好防护 守卫安康

5月2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互相帮助穿戴防护服,准备进入封控和管控区域。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3 第1版

编辑点评

“五一”劳动节假期,面对正值关键之时的疫情防控任务,社区工作人员互相帮忙穿好厚重的防护服,开启一天的忙碌。他们坚守服务岗位,守卫群众安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价值。此图美在色彩明亮、主体突出,更美在“大白”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闻一版 栾心怡

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峰

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

5月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12时46分许,科考队员在珠峰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科考队员还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图为科考队员在架设自动气象站。

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5 第1版

编辑点评

这张图片新闻性强、意义重大,呈现了我国科考队员在“地球之巅”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场景。远处雪山皑皑、云雾缭绕,景象壮观,近处科考队员架设仪器、科学测量,体现了科技工作者孜孜求索、勇攀高峰的精神。

——要闻一版 许诺

练习手球 快乐课堂

浙江宁波市江北区费市小学,老师带领学生练习手球。费市小学目前有700多名学生就读,生源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胡学军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5 第7版

编辑点评

以老师为弧心,一排又一排的学生,围出了半径逐次扩展的美丽弧线,拍摄角度的巧妙,让画面具有了形式美和律动美。更能提升图片价值感的是特殊身份的孩子,他们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匠心选择的拍摄对象,让图片具有了典型意义: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

——视觉版 陈亚楠

光电产业园输出新能源

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区是甘肃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光电产业园区,也是国家批准的首个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发电站通过聚光吸热、储能换热等环节利用光热发电,为当地持续输送清洁能源。图为敦煌市鸣沙山下光电产业园区一角。

王斌银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5 第11版

编辑点评

在敦煌的茫茫戈壁上,连片的定日镜与沙漠和雪山相互映衬,由近及远绵延至天边,极具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图片既呈现了大漠雪山的自然风貌,气势磅礴、大气唯美,又将干净美丽的景观与清洁能源这一主题相贴合,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版 韩春瑶

保障看病就医需求

5月4日,上海嘉定,志愿者与患者家属一起搀扶患者走下送医公交车。上海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协调公交公司组建就医专班,服务居民就医。

田雨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6 第2版

编辑点评

这是一张“内容之重”胜过“画面之美”的图片。画面聚焦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一个普通瞬间,老年患者的就医需求、家人的陪伴、志愿者的帮助,和身后的“送医专车”多元素汇聚一起,展现了让有看病需求的市民“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去医院的门”的承诺和行动。画面尽显温情,充满希望。

——要闻二版 刘温馨

乡村旅游人气足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秋炉乡半山村的乡村旅游十分火热。

金献光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7 第7版

编辑点评

图片前景是色彩斑斓的帐篷,中景是开心跳跃的游客,远景是壮美的山峦和辽阔的天空,画面层次丰富,构图优美,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呈现出美好的生态环境与人们欢快的生活状态,充满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

——视觉版 曹雪盟

设施保洁

5月5日,湖北兴山县,郑万高铁兴山站已经具备通车运营条件,正在进行站房内外设施保洁。据介绍,郑万高铁全长8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起于河南郑州,经过湖北到达重庆万州,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曙松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8 第4版

编辑点评

图片画面干净,重点突出,暖色调建筑在远处绿色植被的衬托下更加亮眼,一根根钢索引导视线向上交汇。工作人员在画面中占幅并不大,却因为对比鲜明的红色和穿插而过的升降车臂,成为视觉中心。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赋予了一张工程建设图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要闻四版 张佳莹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广东省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井然有序。该口岸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区位优势和通关便利条件,累计开辟6条汽车出口航线。

王美燕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9 第7版

编辑点评

图片画面左右对称,整体和谐稳定,适用于这一庄重严肃的主题。构图的秩序感、丰富的线条和冷暖色调的搭配使画面简洁有力,突出了汽车口岸的秩序井然。中心道路在画面中纵向延伸,远处大桥飞架、货船停靠,近处车辆齐整、有序出入,释放了口岸营商环境优、区位优势好和市场主体活力巨大的信息。

——视觉版 吕莉

装配隧道掘进机

5月8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装配隧道掘进机。今年以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该公司抓住机遇赶制隧道掘进机,用大国重器助力智能建造。

邱新生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0 第7版

编辑点评

这张图片色彩饱和、搭配得当,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深蓝色块为主,明黄、鲜橙点缀,让人如置身调色盘中,绘制的却是一幅生产大国重器的工业图画。摄影者选取了一个独特视角,从隧道掘进机盾体内部聚焦专注装配工作的工人,让画面既有力量也有温度。基建重器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更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要闻七版 卢涛

大山深处 青春绽放

李凯是西南石油大学派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今年是他挂职帮扶的第四个年头了。在李凯的帮扶下,三河村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探索发展适合本村的养殖、种植、加工、旅游等产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全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多元。

图为李凯在三河村村民阿巴阿呷家走访。

曹正 徐鸿涛 摄影报道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1 第11版

编辑点评

本图片胜在真实、自然、生动。摄影师巧妙地捕捉到年轻驻村干部与村里老人自在交谈的瞬间,干部和彝族老人的脸上都挂满笑意。镜头语言简洁,色调明快,画面朴实温馨,老人眼中自然流露的信任格外抓人眼球。这一感人瞬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和谐的干群关系跃然图上,让人回味悠长。

——政治版 李林蔚

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

5月10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潇水北路,城管工作人员在清理下水道,加快路面排水速度。当日,道县出现强降雨天气,当地及时组织人员疏通下水管道,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蒋克青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1 第14版

编辑点评

瓢泼大雨中,三位城管工作人员或俯身或半蹲或站立,合力疏通一处下水道。浑浊的雨水、挽起的裤脚、打湿的雨衣、撑起的白伞……摄影师将镜头拉近,定格下这一工作瞬间,又引导读者顺着三人目光,将注意点引向马路边的下水道。图片人物不显杂乱,视觉中心凸显,真实记录了基层工作者防汛工作中平凡动人的一幕。

——生态版 张文豪

天文科普

安徽省合肥市和六安市相关部门携手开展天文科普活动,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图为六安市市民广场上,学生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

田凯平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2 第7版

编辑点评

晴空户外,几个学生正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拍摄者选取仰拍角度,巧妙捕捉到她们观测时或好奇、或专注的神情,增强了图片感染力。天文望远镜是科技的象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二者的相遇,生动体现出我国科学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视觉版 孟繁哲

向“大白”致敬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安徽省庐江县庐城镇一个核酸采样点,一名学生在做完核酸采样后向护士朱玲玲致以少先队队礼,朱玲玲表示这是护士节收到的最好礼物。当日,庐江县开展区域免费核酸检测,近千名护士奋战在530个核酸采样点。

柳晓华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3 第3版

编辑点评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核酸检测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画面中,学生做完核酸向医护人员致以少先队队礼,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大白”的感激与敬意。恰逢国际护士节,图片也以这一微观视角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真情奉献的护士致敬。

——要闻二版 刘温馨

水上体验

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景区,游客在体验水上项目。

袁琛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3 第7版

编辑点评

蔚蓝的海水铺满了整张图片,一近一远两位在体验水上项目的游客“一飞冲天”成为了图片的视觉中心,打破了原本较为单调的画面,升降机喷射出的水柱打在海平面上激荡起的浪花也给读者很强的视觉冲击。海上游玩的旅客、岸边耸立的高楼,都体现出海南山海联动、陆海统筹、资源融通的新面貌。

——视觉版 何宇澈

设备检修

5月12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工电段供电维修技术中心组织多名职工,对内昆铁路水富站接触网关键设备进行检修,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胡志强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3 第10版

编辑点评

图片主题是常见的铁路检修,但并没有聚焦于单个人物,而是把整个团队忙碌的身影记录下来,构成了一幅群像图。放大图片仔细看,20多人的检修团队里,每个人均处于认真工作的状态,动作各异,故事性十足。正是无数这样的铁路工作者坚持岗位、各司其职,才汇聚起强大的合力,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经济版 韩春瑶

即将交付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飞试验成功

据中国商飞公司消息:5月14日6时52分,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于9时54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在飞行中,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协调配合,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飞机状态及性能良好。图为5月14日,C919大飞机在进行飞行试验。

徐炳南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5 第1版

编辑点评

这是一张新闻图片。画面中,即将交付的首架C919大飞机正以昂首姿态起飞,标志着国产大飞机投入使用的目标再上层楼、更进一步。摄影师采用平视视角,将远处的城市建筑群纳入镜头,寓意着大国重器将造福于社会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闻一版 刘念

荡起双桨 信义满舱

万其珍是万家在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信义渡口的第三代摆渡人,自他祖父从江汉平原举家迁到大沙河村起,他们一家人一直为村民免费摆渡,万其珍已义务摆渡了27年。图为万其珍在河上摆渡。

沈祥辉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7 第10版

编辑点评

看意境,这是一组人物图片故事中的一张,远景拍摄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突出了主人公义务摆渡的坚守和信义;看画面,摄影者运用逆光拍摄,整体色调淡然平和,江上一叶扁舟,摆渡人屹立船头,风吹过水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和背景的远山青树共同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场景,更具美感。

——要闻七版 蒋雨师

枇杷熟 销售旺

5月15日,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码头,果农准备挑运枇杷上岸销售。眼下正值东江湖枇杷采摘上市的时节,每天清晨,码头的船只、车辆来来往往,呈现一派热闹的销售场面。

黄春涛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7 第11版

编辑点评

图片展现了当地湖区枇杷成熟后清晨售卖的场景。图片构图精巧,主体货船与岸边形成垂直构图,修长的船体使画面更具立体感;画面内容生动,枇杷销售者和购买者动作各异,表情丰富,让画面极具生活气息。

——经济版 吕中正

电力检修

5月17日,在雅中至鄱阳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段,电力工人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据了解,此次检修采取全检全试方式进行,保障夏季用电高峰输电通畅。

陈福平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8 第4版

编辑点评

随着电线延伸的视角,可以看到电力检修工人勤劳检修的身影。图片以别具一格的裁剪,呈现出和电线平行的观看角度,拉进了拍摄者与观赏者的距离。同时图片以蓝绿色为底色,在炎炎夏日中营造出清新的氛围,让劳动的身影更美丽。

——要闻四版 杨烁壁

AC313A直升机成功首飞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吉祥鸟”AC313A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17日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再添新利器。首飞后,AC313A直升机研制工作从试制阶段转入试飞阶段。图为5月17日,AC313A直升机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首飞。

张翼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8 第11版

编辑点评

AC313A直升机首飞,是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记者将镜头对准腾空而起的“吉祥鸟”,快速捕捉铁翼飞旋、昂首向上的动感瞬间,既具美感,又饱含现实意义,是一张兼具新闻价值与审美意趣的好图片。

——政治版 徐雷鹏

有序运转保供应

5月17日晚,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运载集装箱的卡车来回穿梭,大型机械不停装卸作业。据了解,连云港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港区装卸作业有序运转,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王健民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19 第4版

编辑点评

临近夜晚,明亮的灯光映衬出港口的繁忙。保障物资的集装箱码头,与黄色的灯影、蔚蓝的大海构成了一幅温暖人心的画面。在疫情影响的当下,港口运输不停,物资保障不断,这张图片传递出暖意,更传递出信心。

——要闻四版 杨烁壁

草原牧马

5月17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牧民在驱赶马群。初夏时节,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草原开始返青。当地牧民赶着马群,来到草原上牧马,景象壮观。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0 第6版

编辑点评

初夏,广袤的草原上,牧民放牧,马群奔腾,画面十分壮观。整体看,在头马的带领下,马群以“人”字队形向前奔跑,棕、白色的马相互交错,在黄绿色草原的映衬下,更显视野之广;看细节,两位牧民点缀其间,与马群同行,成为视觉中心,使画面更有故事感,给人无穷想象的空间。

——要闻六版 刘涓溪

爱岗敬业 奋战工业生产一线

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山风力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在生产风力塔架岗位上忙碌。

王健民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0 第10版

编辑点评

焊花飞溅中,一线工人正蹲在管筒内专注工作,一幅美丽的劳动图景跃然而出;构图上,圆形管筒渐次向深处延伸,轮圈上点缀的橘黄色灯光层层铺开,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映入眼帘;色彩上,飞舞的焊花映照在管壁上,明暗交替,使得画面主体更加凸显。

——视觉版 徐雷鹏

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安装完成

5月20日上午,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百万千瓦机组(9号)顺利通过无水联合调试,进入调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向全面投产目标发起最后冲刺。图为白鹤滩水电站。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1 第1版

编辑点评

群山峡谷、大坝高耸,高峡平湖、蔚为壮观。这是一张当日新闻图片,全景展现了国家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的最新进展和雄伟气势。画面构图层次分明,简洁有序,主体突出,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令人眼前一亮。

——要闻一版 张帅祯

线路打磨

5月17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桥工段,成功对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钢梁主桥区段进行线路打磨作业。

宛文鹏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1 第4版

编辑点评

中心透视法,是这张图片的精妙之处。拍摄者以缓缓驶来的火车头为中心点,结合黄河大桥钢梁架构的独有特点,构建了一幅线路打磨作业的独特视角,给人以火车行驶过来的感觉。画面的动感与结构层次之美,体现了这张图片的独具匠心之处。

——要闻四版 杨烁壁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工船交付

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工船“国信1号”在山东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图为日前,“国信1号”在黄海海域海试。

尹言伟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2 第1版

编辑点评

这是一张新闻图片,画面干净,重点突出。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正在海试的“国信1号”在冷色调的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出。平稳行驶在宽广黄海海面上的大型工船,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工船产业的重大进步,也体现出我国船舶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优化整体布局的发展新图景。

——要闻一版 孟繁哲

风机林立

5月2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一处风力发电场,风机林立,场面壮观。

王志清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3 第4版

编辑点评

风机如林,“生长”于新疆的广袤大地,与远处连绵的山峦交相辉映,呈现出天地壮阔、气势恢宏之感。画面既体现出当地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成效,又展示出了大美新疆的独特风貌。

——要闻四版 郭玥

为地球拍照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在中国空间站通过舷窗拍摄到的地球一角。

汤洪波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3 第7版

编辑点评

这是一张“特别”的图片。拍摄对象特别——太空中的地球;摄影师特别——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拍摄地点特别——中国空间站。这张图片背后,是中国载人航天迈向更高更远的生动实践,是人类对于宇宙太空的不懈探索,是我们仰望星空从梦想到现实的伟大跨越。

——视觉版 郭玥

施工的韵律

5月22日,四川绵阳机场T2航站楼室内外施工进入收尾阶段。一座现代感十足的航站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美丽。

T2航站楼建成后,将与T1航站楼一起提供13个登机口、9个登机廊桥,预计可满足每年500万人次的进出港需求,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陈冬冬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4 第4版

编辑点评

这张图片很好地做到了“繁”与“简”的平衡。画面中,繁复的纵向线条整齐排列,形成视觉冲击,再加上一根横向线条,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性。画面色调简单,因此尽管线条丰富,却繁而不乱,也更好地将正在施工的工人凸显出来,以局部见整体,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要闻四版 郭玥

大桥主缆索股架设完成

5月24日,四川泸州长江二桥两根主缆索股架设完成。大桥预计明年建成通车,将成为泸州入城的快速通道。

刘学懿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5 第4版

编辑点评

粗壮的主缆、延伸的猫道、忙碌的工人,碧绿的江水……丰富的元素展现了大桥建设场景、揭示了大桥主缆索股架设完成这一新闻点。摄影师贴近现场,沿着主缆延伸的方向构图,用一道弧线展现了力与美的统一。编辑将原来的横幅图片剪裁为竖幅,增加了图片的纵深感。

——要闻二版 祁嘉润

霞映光伏

近日,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光伏板在霞光下熠熠生辉,与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组遥相呼应。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李明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5 第7版

编辑点评

霞光为画面染上颜色,又让色彩碰撞出复杂的层次,自上而下从浅粉、橙桔,到黛蓝、粉紫,界限分明却和谐自然,让人感叹天然去雕饰的美。除了色彩的碰撞,题材的碰撞也十分巧妙,近景是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板,远处是林立的风电塔,生态友好的清洁能源融入自然风貌,呈现出和谐的审美意味。

——要闻七版 臧春蕾

渔船停泊待涂装

浙江省玉环市灯塔船舶修造厂,船坞内的渔船正在等待涂装施工。自5月1日进入东海伏季休渔期以来,该船厂接到的渔船涂装订单量已排到9月。

段俊利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6 第2版

编辑点评

这张图片的线条、图案、颜色等元素相映成趣。河岸线一侧笔直、一侧蜿蜒,空间留白适宜。两岸绿色植被郁郁葱葱,自然框选出的视觉中心,让读者目光落到船坞内排列整齐的彩色渔船上。水面反射霞光,色调呈现暖意,也寓意着船舶修造、涂装业务的红火。

——要闻二版 蒋雪婕

趣味接力

5月22日,跑者在梧州畅跑2022玫瑰湖趣味接力赛上冲线。这项比赛由广西梧州畅跑跑步俱乐部举办,旨在倡导群众参与全民健身,传递绿色、健康、低碳生活理念。

何华文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6 第13版

编辑点评

画面中,红色的健身跑道两侧绿树成荫,一名女选手手持接力棒高举过头顶冲向终点,好像要冲出画面,全民运动的快乐气息迎面扑来。图片经过裁剪后,人物突出,元素均衡,灵动与活泼跃然图中,画面与故事相互配合,传递出健身背后的生活理念。

——体育版 史哲

行行重行行 山林寄衷情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九龙溪国有林场的护林员朱建红主要职责是森林防火、防范盗伐林木和检查造林育林情况。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这片山林里走了36年。管护山林近3000亩,每天至少巡逻7个小时,朱建红每年都会穿坏一双胶底鞋。36年来,朱建红配合抓获盗伐林木嫌疑人20多名,缴获违法砍伐的木材上百立方米。

图为朱建红在管护站值守。

李南轩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7 第8版

编辑点评

倚门眺望的护林员,被包裹在暗夜的花草树木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点灯火与灿烂花朵虚实相称,既表明了护林员的孤单与坚守,也在色彩上相互映照。花草、房屋、树木层次分明,画面有质感、镜头有故事,好似一幅油画,令人印象深刻。

——要闻七版 巩育华

“绿电”通道

日前,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累计向广东珠三角负荷中心输送云南清洁水电超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1.5亿户普通家庭1年的用电量。图为“云广直流”工程线路。

叶传增 陈智明 摄影报道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8 第5版

编辑点评

图片展现了国家特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示范工程的雄伟气势。近处大篇幅的绿色山丘,远处渐渐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山影,画面疏朗大气,令人心旷神怡;输电线路由近及远,绵延不绝,如同血脉一般,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绿电”,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版 高佶

车间劳作

5月25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近年来,该工业园区通过建立“一对一”包保服务企业等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引领、政策扶持和区域协作,集中力量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截至2021年底,该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8亿元,入驻企业190余家,解决就业岗位近6000个。

罗星汉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29 第2版

编辑点评

这张图片突出了几何图形之美。圆环形的顶棚,占据画面上方和主体位置,仿佛一圈圈美丽的螺旋;横穿的钢架、树立的塔吊、堆放的“沙石山”,给人以线条感、力量感;图片下方劳动的工人是点睛之笔,赋予了动感,也点明了主题。

——要闻二版 祁嘉润

导弹发射演练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图为火箭军某导弹旅进行实弹发射演练。

张锋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30 第7版

编辑点评

图片定格了导弹发射升空的瞬间。画面富有张力,极具动感,伴随着升腾的浓烟,飞起的导弹势如破竹般冲上碧空,仿佛下一秒就会消失在天际线外。图片构图简洁,远近结合,虚实相生,远处白雪覆盖的山脉犹如一幅自然造就的工笔画,近处大地一片苍茫,寥寥数笔便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雄浑与力量之美。

——视觉版 李林蔚

大运河京冀段具备通航条件

5月30日,随着最后一轮船舶过闸实验结束,位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杨洼船闸已具备通航条件,为京冀通航奠定了基础。杨洼船闸是京杭大运河京冀段通航的关键节点工程,5月15日,杨洼船闸进入调试阶段,其中船舶过闸实验为最后一个环节;预计6月,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和河北香河段将实现旅游通航。图为船舶正在通过杨洼船闸。

人民日报记者 贺勇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31 第6版

编辑点评

摄影师对色彩的选取别具匠心,河水的蓝与天空的蓝在图片中形成了优美的映衬与对照,有着中国传统美学中“水天一色”的视觉感。在构图上,船与河岸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给人以秩序感。同时,船占据了大运河同时也是图片的视觉中心,突出了主角感。

——要闻六版 康岩

黄河湿地

九曲黄河,蜿蜒浩荡,东行入海。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起步,黄河已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一幅大河浩荡连通秀美山河、织就锦绣大地的美景正在徐徐展开。

图为航拍河南孟津黄河湿地。

徐文波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31 第10版

编辑点评

当黄河邂逅湿地,注定是不同色彩的碰撞。河南孟津,大河之畔,摄影师采用航拍视角,将水岸景色对比最大幅度囊括图中。竖图加深画面纵深感,上部分为湛蓝的湿地水,下部分是黄色的河滩,零星人物点缀其间,仿若一幅人水和谐、河岸相映的水彩画,凸显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视觉版 张文豪

输送绿化管网

位于黄河流域的甘肃张掖临泽县,治沙人员在输送绿化管网。

杨永伟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31 第10版

编辑点评

图片色调简洁明亮,浅蓝色的天空、土黄色的沙地,勾勒出黄河流域的鲜明地貌特色。七八位治沙人员手握管网连成一线,与远方天际线一起,将这张图片均匀分成三个部分。虽然黄沙地一望无际,但是一个接一个治沙人员的齐心协力,终将建起绿洲生态屏障。

——视觉版 何宇澈

勤练备赛

5月27日,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的宿迁市体校,运动员在摔跤训练馆进行对抗训练。

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计划于8月在泰州市举行。目前,宿迁市体校举重、摔跤、跆拳道、排球等项目运动队队员正积极投入训练,全力备战省运会。

徐江海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2.5.31 第15版

编辑点评

该图层次分明,图片里虽然人物数量很多,但视觉重点依然落在两名正在进行对抗训练的运动员身上。图片突出了两人摔跤时动作与力量的美感,而两人相对柔和的眼神、积极而非紧绷的状态更是点睛之笔,点出了是训练而非比赛的主题。

——体育版 高佶

来 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编 辑:杨 阳

核 校:刘 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400架无人机怒袭莫斯科州,俄3条主输油管道被瘫痪损失惨重

乌400架无人机怒袭莫斯科州,俄3条主输油管道被瘫痪损失惨重

史政先锋
2025-11-01 22:21:04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分享矮小症女儿近况,注射2年激素后,11岁身高已长到150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分享矮小症女儿近况,注射2年激素后,11岁身高已长到150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01 06:05:00
美国为何眼睁睁看郑丽文当上国民党主席?背后原因,大陆一清二楚

美国为何眼睁睁看郑丽文当上国民党主席?背后原因,大陆一清二楚

朔方瞭望
2025-11-02 09:58:19
这几天最大军事动态非韩国开搞核潜艇、是美印签署10年国防协议

这几天最大军事动态非韩国开搞核潜艇、是美印签署10年国防协议

邵旭峰域
2025-11-01 16:01:04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大禹小城
2025-11-01 20:36:49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鲁中晨报
2025-11-02 09:59:04
章泽天被曝和刘强东冷战后续:被扒消费降级,太像离婚后的大S!

章泽天被曝和刘强东冷战后续:被扒消费降级,太像离婚后的大S!

柠檬有娱乐
2025-11-01 14:25:10
葬礼吃席围墙突然倒塌,砸死6人

葬礼吃席围墙突然倒塌,砸死6人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1 08:12:11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大风新闻
2025-11-02 10:45:10
神舟二十即将返航,3名航天员大约250多斤的排泄物,该怎么处理?

神舟二十即将返航,3名航天员大约250多斤的排泄物,该怎么处理?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1 18:18:53
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校园观察@大学生)

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校园观察@大学生)

金台资讯
2025-11-02 06:07:03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徐云流浪中国
2025-11-02 08:53:38
地球上的动物都有天敌,那么人类有天敌吗?人类的天敌是什么?

地球上的动物都有天敌,那么人类有天敌吗?人类的天敌是什么?

宇宙时空
2025-11-01 09:57:41
朱珠现身机场,吐司羽绒配牛仔裤,身材绝美,时尚教科书来袭!

朱珠现身机场,吐司羽绒配牛仔裤,身材绝美,时尚教科书来袭!

娱乐领航家
2025-11-02 00:00:03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7:57:02
雷霆弃将把鱼腩带成东部第一!开赛未尝一败,连杀东部冠军热门

雷霆弃将把鱼腩带成东部第一!开赛未尝一败,连杀东部冠军热门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01 14:26:29
男子故意花13万买奔驰抵押车后,直奔青藏,清收队到场后:不收了

男子故意花13万买奔驰抵押车后,直奔青藏,清收队到场后:不收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7-23 15:53:17
太子集团陈志财产或超2000亿,多国对他动手

太子集团陈志财产或超2000亿,多国对他动手

上峰视点
2025-11-01 11:17:27
女子嫁美农场主6年闹离婚,嫌弃丈夫每天不刷牙,又懒又穷靠她养

女子嫁美农场主6年闹离婚,嫌弃丈夫每天不刷牙,又懒又穷靠她养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15:11:01
2025-11-02 11:35:00
研究事儿 incentive-icons
研究事儿
观澜传媒业 探究舆论场
415文章数 15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红米Turbo 5再次被确认:9000mAh电池+100W闪充,能否接棒K系列?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松弛感穿搭太适合秋冬了,减龄又好看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