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数读丨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 中国这十年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0
分享至

中宣部今天(6月10日)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介绍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要点如下:

交通运输部: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交通基础设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了600万公里。2012年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公路共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27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

二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战略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间1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跨区域大通道基本贯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持续提高,高速公路实现了全国“一张网”运行,数字航道基本覆盖长江、西江干线。跨海桥隧、深水航道等关键技术位于世界前列。

交通运输部:十年来我国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从四个方面介绍“四好农村路”工程:

一是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十年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其中用于贫困(脱贫)地区5068亿元。交通运输部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至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

二是管养责任不断落实。建立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截至2021年底,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列养率、优良中等路率分别增至89.8%、99.5%和87.4%。

三是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5万多个建制村通客车,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群众“抬脚上客车”已成为现实。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运有所达。

四是脱贫致富带动作用显著。“交通+电商”融合发展,“山货进城、城货下乡”,加速了城乡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力带动了农村增收致富。全国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77.4万个,平均年收入达1.3万元,吸收脱贫户38.1万人。

交通运输部: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运大国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运大国,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初步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港口群,依托主要干线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二是运力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拥有运输船舶12.6万艘、净载重量2.84亿吨、集装箱箱位288.4万标准箱、载客量85.8万客位,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加快发展。我国控制的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3.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注册船员180余万人,年均外派船员近14万人次,稳居世界前列。

三是服务和保障能力有效提高。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8席和7席。其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等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在反映港口引航、装卸、集疏运、口岸通关等综合效率的集装箱船舶在港时间和反映港口装卸作业效率的船舶在泊时间方面,我国主要港口平均时间均明显优于国外主要港口平均水平。我国自动化码头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是全球单体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疫情以来水运物流供应链始终稳定畅通,确保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

四是安全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船舶碰撞桥梁、商渔共治等专项治理行动,水上交通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比十年前分别下降52.2%、44.8%、72.1%、51.6%。截至2021年底,共成功救助中外遇险船舶12262艘、遇险人员130505人,搜救成功率达96.0%。应急救捞能力不断提升,妥善处置MH370失联客机搜寻、“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韩国“世越号”客船打捞等事件,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

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继续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强督导调度,全力确保疫情防控举措落实到位,防止过度管控问题反弹回潮,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制度,保障“一证两码”符合要求的货运车辆通行顺畅。建立物流运行监测制度,完善应急运输力量,健全物流保障工作指南,推进保通保畅工作长效化、制度化。

二是全力做好复工达产交通运输保障。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以及外贸企业等物流需求,按照“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原则,做好物流服务保障。全力确保“三夏”运输顺畅有序,将农业生产资料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持续优化农机运输服务,及时解决农村公路拥堵阻塞问题,为农民返乡务农提供运输服务保障。

三是全力做好纾困解难各项工作。抓好国务院稳住经济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会同人民银行研究制定用好交通物流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实施细则,让小微物流企业、个体货车司机能够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持续推动扩大货车司机免费核酸和抗原检测点覆盖范围,加强货车司机运输途中的基本生活保障。

国家铁路局:党的十八大以来 铁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路网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了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铁路已经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这十年,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跃升。中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运输密度均居世界首位,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绿色低碳优势充分发挥。客运服务提质升级,复兴号动车组开行已经覆盖了31个省(区、市);运输产品日益丰富,推出了网络购票、电子客票、在线选座等服务新举措,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以往“一票难求”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货运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货运量完成47.74亿吨,较2012年增长了22.3%,以往长期存在的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得到了有效解决,“公转铁”成效显著,粮食、化肥、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了有力保障。

这十年,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攀升。铁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复兴号系列产品涵盖不同速度等级、适应各种运营环境,智能型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

这十年,铁路改革迈出新步伐。铁路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成效明显。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比例不断攀升。国铁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京沪高铁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法治化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这十年,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都相继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发布了150余项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外文版。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5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中国民用航空局:十年来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 民航服务水平提质增效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从四方面介绍民航发展:

一是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十年来,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计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5581条;我国旅客运输量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二,2019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均超过2012年的2倍,货邮运输量为2012年的1.3倍。航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

二是民航服务水平提质增效。航班正常率较2012年提升13.17个百分点,连续4年超80%。推行“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推广通程航班服务,激活三、四线城市潜在的市场需求潜力,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的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2021年的45.2%。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83.6%,比2012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三是民航战略支撑作用凸显。十年来,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占比提升了18个百分点,达到33.1%。围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大力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四大机场群已初具雏形。着力推进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目前每周完成国际货运航班约5000班,通达全球52个国家的123个城市,有力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已与10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6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航班量占我国国际航班总量的60%以上。

四是民航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全国规划建设近8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民航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通航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业态不断丰富,年均飞行小时增速为12.5%,通航机场达到339个,通用航空器3045架,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年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通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中国民用航空局持续加大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航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持续加大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民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8000亿元,近两年连续超千亿,创历史新高。其间,共新建运输机场67个、迁建15个,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50个,新增跑道84条、航站楼800万平方米、机位300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设施容量紧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加快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71.4%;建成投产世界领先的“空管三中心”(民航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情报管理中心),精细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推动建设民航安全试验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区,行业科研和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中国民用航空局: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构建一流民航基础设施体系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介绍:“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由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将以突破资源容量瓶颈为重点,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着力提升质量效率,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构建一流民航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重点围绕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完善非枢纽机场布局、推进存量设施提质增效、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继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突破枢纽容量瓶颈,推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向更高质量迈进。

二是切实提升空管保障服务水平。以“四强空管”建设为总目标,重点强化空管资源能力保障,提升空管运行服务效率和中小机场空管能力,加快空管数字化转型,增强空管对行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

三是着力加强科教设施保障能力。聚焦民航行业重大需求、发展瓶颈、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民航院校教育设施提升计划,加快行业重点人才培养,提升人才供给能力。

四是稳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十四五”智慧民航建设主线,推动《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实施,以提升数字感知、数据决策、精益管理、精心服务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航空运输系统基础底座,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服务、新能力,提升行业质量效益,放大发展动能。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民航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稳步推进机场、空管、科教等重大项目建设,1—5月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2亿元,同比增长6.6%。

国家邮政局:目前我国邮路的总长度(单程)超过1000万公里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介绍:邮政体系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在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通政便民利商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网络加速下沉,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有力保障了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人民群众用邮需求,也有效服务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邮路的总长度(单程)超过1000万公里,快递服务网络的总长度(单程)超过4000万公里,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广泛覆盖的邮政快递网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高效衔接。在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方面,培育了邮政服务农特产品进城“一市一品”项目超过1000个,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100个。我们说的金牌项目是一年业务量要超过1000万件,其中可能就有记者朋友家乡的项目,像江苏宿迁的花木、广西柳州的螺蛳粉、山东日照的干海鲜、湖南怀化的冰糖橙,还有陕西延安的苹果等等。可以说,北有大樱桃、南有百香果、西有猕猴桃、东有干海货。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国家邮政局网站看看,我们有全国农特产品寄递地图。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等模式,供应链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在与电商融合发展方面,邮政快递业已经成为了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务电商用户的主渠道,年支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

三是为快递“无处不在”提供了生动注脚。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快递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流通成本加速压降,规模优势加速显现,有力支撑了各类电商加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享受网购,快递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日渐成为经济循环畅通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自主可控渠道。积极推进“快递出海”工程,持续加大跨境网络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全球性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邮政快递业正通过强化全链条的跨境服务,为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邮政局迈上了交通强国邮政篇建设的新征程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邮政局建成了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迈上了交通强国邮政篇建设的新征程。

一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全球的邮政快递网络。高铁快递、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设施、装备加快应用,快件最高日处理能力近7亿件。

二是公共服务不断优化。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完成84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任务,“十三五”末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80%,年人均快递量达76.7件。用户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是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修正邮政法、出台《快递暂行条例》,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邮政快递业法规、规划、政策、标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加快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员工权益保障持续推进,行业文化和软实力全面加强。

四是行业作用日益凸显。十年来,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80.9亿元增长至12642.3亿元,年均增幅达22.9%,与全国GDP的比值从0.37%提升至1.11%。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至1083亿件,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做出了行业贡献。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网)

(编辑:毕凤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3 08:58:4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148133文章数 7402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莫迪又大获全胜 他的手腕令对手叹为观止

头条要闻

牛弹琴:莫迪又大获全胜 他的手腕令对手叹为观止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马斯克凭借xAI再次成为世界首富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本地
艺术
房产

教育要闻

最难高考季来了

这些中年妈妈太会打扮了,剪短发还穿长裙,美得没有年龄感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