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巷,by @雷波光年 ▲
從通遠門到白象居再到湖廣會館,
全程下坡的散步,好吃好玩不累 ...
欢迎来到重庆!
也许,你已经在自己的城市里静默了好几个月,许久不见,禁足的日子想必很难捱吧?
重庆这座城市,没有了你们,也安静了下来。天气一点点的热了,街道上的游客却并没有比以前增多。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是尽头?
距离我的上次飞行已有318天,也就意味着我有316天没有离开过重庆。我决定趁现在还能出门,到那些曾经摩肩接踵的地方看看。就让我在不能远行的日子里,带给你远方的重庆吧。
我相信,一切总有结束的那一天。
期待着我们可以在这座城市里,重逢,相遇……
从通远门
经山城巷到白象居
这样逛好吃好玩轻松不累
A simple walk guide
from Tongyuan gate via Shancheng Alley
to Baixiang compound
Walkon
2022-6 | No.378
徒步向导:鞅
文字:雷波光年
勘误:休一、Jump、ixuegao999、Ricky
摄影:CityWalker、Jump、雷波光年
制图:雷波光年
每次来逛山城巷,是不是都先坐地铁到较场口,然后步行到山城巷入口,一路慢慢爬上去,然后再折返或穿过七星岗下山?
其实有一条很轻松的步行线路,从通远门城墙公园,经过领事巷,轻松到达山城巷的山顶入口,然后一路下坡,愉快的逛吃到山城巷山脚入口,再散步去十八梯,最后到白象居打卡结束。如果脚力够好,还能继续前往湖广会馆,经东水门大桥,最后在龙门浩看一场山城日落,最后从弹子石地铁站回家。
这一路我们吃吃喝喝的玩下来,不但轻松不累,而且全程仅花了76元,就算加上晚上那顿挤满了本地食客的高人气火锅,也不过人均163元,好吃好玩轻松不累,又能重温山城风貌和历史典故,如果打算游玩渝中,不妨参考这条线走走看?
▎01. 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
Tongyuan Gate Ruins Park
重庆老城的城门总共有十七座,九开八闭,因为地势原因,无法做到四四方方,而城门依山势而建,更显威严。在重庆的十七座城门里,通远门是唯一一座不通水路的城门,也是当时从渝州城出发,前往四川各地的远行之门,所以得名“通远”。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军在蒙哥的带领下兵分三路南侵。如果当时不是去抢占重庆合川的钓鱼城的话,那么,作为渝州城唯一的陆路通道,通远门外必定会与蒙古大军展开一场血战。所幸的是,钓鱼城之战挡住了蒙古大军南下的脚步,1259年,“上帝之鞭”蒙哥意外死亡,通远门暂时免去了刀光之灾。然而十八年后,忽必烈强攻重庆,守将张珏率众官兵死守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
▲ 通远门确实是易守难攻的要塞
三百多年以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领部将数十万,从江津绕道菜园坝登陆,夺取了佛图关,两路兵力合围,在通远门激战六天六夜,终于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攻入渝州城。张献忠命令手下士兵大肆杀戮以解心头之恨,《荒书》记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因为杀人如麻,十室九空,通远门外大白天甚至都有老虎上街拖人,据传因杀人太多怕尸体污染江水引发瘟疫,于是就拖到通远门外埋葬,七星岗一带成为乱葬岗,这就是“七星岗闹鬼”的由来。
后来至民国时期,为扩建重庆城,同时也为了安抚民心,当时的民国政府请来西藏高僧主持修建了七星岗菩提金刚塔,还连做几场法事,这才安抚了市民对七星岗的恐惧,很多年以后,《失踪的上清寺》(《上清寺在哪里》)把菩提金刚塔写成了埋宝藏的地方,导致不少人前来挖宝,宝没挖到反而对文物造成破坏,从此菩提金刚塔不再对参观者开放。
在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童谣里,“骑马马,坐轿轿,走到城门挨一刀”,那个挨一刀的城门,就是通远门。
▲ 通远门有个四四方方的“天窗”
在通远门,至少能看见重庆城向前回溯至少七百多年的历史,在今天的通远门城墙上,三层之台“通远楼”矗立于此,一层的孟子书院可以喝咖啡品尝,是享受闲暇时光的好去处,咖啡的价格我看了看并不贵,想来茶水应该也会便宜。
▲ 通远楼
▲ 通远楼一层的孟子书院
在通远门城墙的旁边,有一座金汤坊,金汤坊门口的“金汤包”,是一家开了很多年的老字号,@女女青青 带我们来这里吃灌汤包,我问她推荐的理由,她说,这是她小时候经常吃到的味道。
作为重庆老城为数不多的汤包老字号,金汤包的味道和水平在中等之上,尽管跟我在南京吃到的汤包比起来还差点意思,但作为重庆本地的汤包已经足够优秀,再加上平易近人的价格,在开始本次旅行之前,我们选择在这里先享受一顿饱足的早餐。
▲ 通远门背后的金汤坊
▲ 金汤包及其价格
▎02. 领事巷
Lingshixiang Alley
沿着通远门城墙旁边的道路,经过渝中区妇幼保健院,就进入了领事巷。这条巷子里曾设立过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和大使馆,因此得名。
▲ 渝中区妇幼保健院门口的榕树
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同年大英帝国就在重庆城内设立了领事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随着对川渝两地的贸易不断扩大,英国领事馆的办事人员越来越多,原来位于重庆城内的领事馆已经容纳不了那么多人,经过与清政府交涉,清政府便把金汤门城墙的上半段划给了各国作领事馆,下半段则划给了法国天主教会,这样就形成了本次旅程将要徒步经过的领事巷、法国宽仁医院和仁爱堂(仁爱荒野花园)。
▲ 领事巷介绍
▲ 重庆古城地图
如今的领事巷,早已没有了领事馆,树影斑驳的巷子宽度不足两米,虽然不能过车,但很适合散步。领事巷经过修复,两旁的青砖上图文并茂地讲述着领事巷的历史。1896年3月,法国领事馆设立,同年12月,美国领事馆设立,1904年德国领事馆设立,随着国外使节机构的入住,这条巷子便得名领事巷。
抗战期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迁移至重庆,很多国家的大使馆也跟着迁来这里,最初也是在领事巷里,大使馆与领事馆合署办公。据说,当时住在领事巷里的,都是有身份的各国领事官员,而普通的外国商人只能住在城外长江对岸的南岸,也就是今天的南滨路一带,南滨路正在修复和打造重庆开埠历史公园,待公园打造完毕,我再给大家带来南岸的步行攻略。
▲ 领事巷
然而,大使馆越来越多,城内拥挤,再加上日军飞机持续轰炸,于是很多大使馆纷纷迁往李子坝、国际村以及南岸等地,于是领事巷风光不再。不过,难得在与领事巷一墙之隔的渝中区原区政府内,至今仍保留着德国领事馆的旧址。
德国领事馆旧址一楼一底,砖混结构,每层7个开间,一层正面的外廊为连卷式,二层正面外廊为简洁立柱,整栋楼建于1920年代,呈现出典型的重庆开埠建市风貌。在领事巷内有一栋与德国领事馆旧址很像的老建筑,是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据说是重庆“金融巨子”康心之的公馆,康心之的兄弟康欣茹,是美丰银行的掌舵者,而美丰银行旧址现在仍然矗立在解放碑新华路上。1941年夏,在康心之公馆,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正式成立。
▲ 进入领事巷之前会经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旧址”
如今的领事巷周边还有很多曾经的“名门望宅”,例如唐式遵公馆旧址,藏身于渝中区妇幼保健院内的王缵绪公馆旧址,以及天官府的郭沫若旧居等等。这些饱经世事与风霜的沧桑老建筑,为这条平静的小巷增添了几分传说与神秘。
▲ 回望领事巷
▎03. 仁爱荒野剧场
Renai wilderbess theater
走出领事巷,进入山城巷,迎面而来的是一栋等待拆迁的小楼,如果能改成咖啡馆,我觉得它一定能火,但也许拆除之后这里的视野会更好。沿着这栋小楼的步道向下,便来到了仁爱荒野剧场,也就是以前的仁爱堂医院旧址。
▲ 进入山城巷
1900年,法国人在山城巷开始修建仁爱堂,为方便路人,法国传教士在通往仁爱堂和仁爱医院的道路两边立杆挂灯,因此这条街巷被称为天灯巷,在1972年时改名为山城巷。
仁爱堂是一处仿罗马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里面包含了教堂、医院和神父住所,1902年,仁爱堂落成,白色巨型的柱体,拱形的门窗,仁爱堂的建筑远远高于当时周边的所有建筑,即使站在长江的轮船上,或者开车经过重庆长江大桥时,都能看到仁爱堂教堂的十字架,因此仁爱堂成为长江岸上一处著名的地标。
▲ 仁爱堂遗址
▲ 仁爱荒野剧场入口
抗战时期,仁爱堂设立了“难童救济及教养第十所”,为当时受灾的儿童提供援助,据说,在民不聊生的那段日子里,凡是有捡到弃婴的,就把婴孩抱到仁爱堂门口,修女们会将孩子抱进去喂养。1945年,仁爱堂医院创办护士学校,1948年经时任国民政府批准,定名为“私立仁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1年,仁爱堂医院和护士学校被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接收后,与西南卫生部工人医院合并,更名为“西南卫生部新渝医院”,它是重庆市中医院的前身。至今,在仁爱堂旧址前,还能看到“四川省重庆中医学门诊”字样的遗迹。
现在的仁爱堂旧址,尤其是仁爱堂钟楼前的花园,被设计师打造成了一处沉浸式游览历史遗迹的仁爱荒野剧场。曾经遍地瓦砾的废墟,被改造成了一座错落的花园,仁爱荒野剧场的一整面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 仁爱钟楼遗址
进入荒野剧场前还需要经过一小段地道,也许是当时挖做防空袭的防空洞,当穿过地道,豁然开朗,一棵参天大树伸展出巨大的枝条,覆盖了荒野花园下的草坪,从枝条上垂落的闪闪发光的装饰条,令人不得不想起那个关于黄丝带的故事:
1971年的《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故事,一辆长途车上默不作声的男子,在同行乘客的搭讪下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自己刚刚出狱回家,出狱前已经跟妻子约好,如果另有归宿,自己不责怪她,如果妻子还爱着自己,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一条黄丝带。
等车到了目的地,男子不敢抬头,突然全车的人都惊呼起来,男子抬头望去,老橡树上挂满了黄丝带,像欢迎他回家的旗帜,随风飘扬。
后来,这个动人的故事被瑞典歌手Sophie Zelmani写成了她那首脍炙人口的《Going Home》,而这首歌的旋律被改编的国语版本,就是王菲的《乘客》,但歌词却被林夕改成了暗生情愫的另一番味道……
仁爱荒野剧场晚上有灯光秀,在山城的夜晚,以声、光、电的形式,带人沉浸式游览法式建筑遗址、明代古城墙遗址以及地下建筑文物空间。表演时间为18:00-22:00,21:30后开始清场,团购价格29.9,现场价格为68元,团购票需要提前2小时预约。下半年仁爱荒野剧场还将进一步提档升级,届时可能会有更加精彩的夜间表演,我会一直跟进这里的信息,并在有新的动态时更新本条线路攻略。
提起夜间灯光秀,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里斯本修道院的夜间秀和前不久在巴塞罗那巴特罗之家的夜间灯光秀。没想到家门口的历史遗迹也能看到夜间光影表演,便很想住在山城巷旁边,趁着夜色游览应该也蛮有意思。假如你也有这个打算,那么小鹏的“背包十年”青年旅馆,你一定不要错过。
▲ 背包十年客栈入口
▲ 背包十年客栈大堂
很多年以前,我就买了小鹏的书《背包十年》,对他的背包客生活非常向往,而他也把自己背包多年的体验和经历,都打造进了他的“背包十年”青年客栈里。位于山城巷下方入口的客栈,拥有绝对便利的位置,不但方便随时游览山城巷,距离最近的较场口地铁站也仅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
客栈的四楼是办理入住手续的大堂和公共空间,有多个座位,可以与各地的朋友们喝咖啡、聊天、发呆。大堂里还有一个小型舞台,也许在热闹的周末夜里,舞台上可能闪现小型现场演出。多么期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可以再次来到重庆,欢聚在这里,一起回到往日热热闹闹的旅行时光。
▲ 山城巷视野极好,可远眺几座长江大桥、珊瑚坝①和对岸的南滨路
① 珊瑚坝,陪都时期的国际机场
▎04. 金马寺小学遗址
Ruins of Jinma Temple Elementary School
在仁爱堂的对面,藏着一座金马寺小学,这座学校的主教学楼入选重庆市历史建筑,如今金马寺已不存在,而法国人当年修建的这所教会学校,也在山城的蒙蒙细雨中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
本期推送的题图,是山城巷露天茶馆的招牌,而这家露天茶馆就在金马寺小学旁边。甚至很多本地人在山城巷上上下下的路过,都不曾知道隔壁就是金马寺小学的操场,操场边矗立着的则是当年的主教学楼,这栋楼现已改为了金马艺创综合空间,入住了时光里书店、荣昌夏布等多家本土文创品牌。
▲ 露天茶馆
▲ 金马寺小学主教学楼
▲ 已经入驻的文创和非遗品牌
金马寺小学的主体建筑只有主教学楼和综合楼,据说主教学楼所在的位置,曾经就是金马寺。至于金马寺的来历,则是传说有老和尚梦见金马从洞里跑出,而跑出金马的石洞里,原有的那匹石马也无影无踪,于是口口相传此神迹,大家便来烧香许愿,随着香客越来越多,居民便筹资修建了金马寺。在无数个夜晚,传说居住在附近总能听到马蹄声的回响,因此金马寺所在的街巷得名马蹄街。
露天茶馆旁边的巷子里,挂了不少彩色灯笼,这条小巷被取了个很fashion的名字,叫爱情巷,巷子里住着两位老人,平时卖卖冰粉和凉虾,因此我们也把这家店戏称为爱情冰粉。当鞅带我们去踩点时,老人正在做午饭,肉丸子汤的香味飘出很远,饥肠辘辘的我们忍不住咽了几下口水。
在酷暑的山城重庆,炎炎夏日里一碗透心凉的冰粉凉虾,带着爽快的清凉与沁人心脾的甜,能立刻驱散夏日的不安与烦躁。后来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猜想这位卖冰粉凉虾的大姐,应该就是媒体口中报道的周姐,如果真的是周姐本人,那她今年至少已经64岁,在这条巷子里也已经住了几十年了。下次再去吃爱情冰粉,我一定会向周姐打听关于仁爱堂和金马寺小学的故事。
▲ 正在做冰粉的红发大姐,可能就是媒体报道的山城巷土著:周姐
▲ 这里也很出片,感谢CityWalker,让我沉浸式摆拍
除了爱情冰粉,在爱情巷出来不到两步路的地方,一家名叫“啥子巷巷大汤圆”的店铺,你也不要错过了,这家店里的店主有汤圆西施的美称,除了做得一碗好汤圆,还是民乐演奏的高手。
走过路过当然不要错过,我们点了她家的小汤圆和大汤圆两种,价格不贵,份量也合适。网红大汤圆也不是浪得虚名,看上去很有卖相的大汤圆,无论是蛋白还是蛋黄,统统都是汤圆,不同的只是口感,蛋白的部分很滑嫩,蛋黄的部分挺扎实,这么一份大汤圆,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卖相,又同时兼具引人入胜的口感,除了份量过于充足,一个人几乎没法吃完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 造型诱人的大汤圆,打底的是黄豆粉和奥利奥
对了,也别忘了她家的冰镇小汤圆,我个人甚至认为,冰镇小汤圆远胜于网红大汤圆。小汤圆是没有馅儿的纯粹小汤丸,但妙就妙在用冰块冰镇之后,汤圆的口感变得既软糯又扎实,非常有嚼劲,我们同行的几个人一致觉得,冰镇小汤圆才应该是镇店招牌,而不是看起来网红的大汤圆。
▲ 我们众口一致地对小汤圆赞不绝口
走到这里,我们已经从金汤包、爱情冰粉、网红汤圆三处地方分别吃过,4个人算下来人均消费32元,更好吃的还在后面,马上就带你去十八梯。
▎05. 十八梯
Eighteen steps from home to well
提起老十八梯,渝中区的土著都要“打脑壳”②,十八梯曾经是著名的贫民窟,要怎么形容这个地方呢?用@休一 和@jump 原话说,就是天黑以后她们都不敢从十八梯经过。
② 伤脑筋,比喻让人很头疼的人或事
改造之后的十八梯,保留了十八梯街巷的街巷走向,也“保留了当年的部分街角的原始风貌”③,其中保留在十八梯正中间的那口古井,正是十八梯的源头。据说,当年的居民们为了来打水,从住处到井口刚好18步石梯,因此得名十八梯。
③ 据渝中土著@jump 口述,我未在十八梯改造前去过,因此无法判断描述的准确性,见谅
十八梯老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清时期商贾云集,重庆作为入川的门户,陆路和水运都很发达,往来多在此停留,从十八梯到朝天门是当年的繁华之地。下半城繁华,上半城寂静,于是上半城就有军营驻扎。在距离十八梯不远的重庆复旦中学大门旁边,是“巴渝文化博物馆”和“重庆行营沉浸式博物馆”。重庆在陪都时期,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的办公地点就设立在重庆行营,所以,喜欢抗战文化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安静人少的好去处。
巴渝文化博物馆和重庆行营沉浸式博物馆刚刚打造完毕,还有部分设施仍在完善中,免费参观,登记并做好个人防护即可,只是入口不太好找,在复旦中学大门旁有指示牌,记得多问问路人。
▲ 复旦中学旁边就是重庆行营
▲ 巴渝文化博物馆
后来随着重庆城不断扩建发展、解放碑步行街兴起,十八梯安静下来。到了1990年后,随着南纪门劳务市场的建立,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此租住,乱搭乱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大片连绵的违建房,大量外来人员居住在条件不堪的违建房内,不但难以管理,也对当地的治安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 十八梯附近的人和门,城墙和街角都是未经雕琢的原始模样
但这也是重庆主城最接地气的地方之一,后来成为不少人的老城记忆。一边是急需改善的生活空间,一边是难以割舍的过去情怀,这个酷似香港“九龙城寨”的地方,终于在2017年动工改造,而实际调研、论证、立项和梳理方案的时间,甚至还要向前追溯到2008年。
十二年的改造,换来了十八梯今天的样子。有的人说,十八梯的改造很失败,除了名字什么都没留下。也有的人说,十八梯改造的很漂亮,终于不再是以前那样破败不堪。我没有见过十八梯以前的模样,但我透过十八梯的老照片,再亲自到十八梯走过看过,我觉得,这只是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
▲ 十八梯附近的人和门,城墙和街角都是未经雕琢的原始模样
老城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新修的十八梯也并不丑,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我去过多次台北,101大楼脚下的眷村至今还是当年模样,台北剥皮寮老街,街道走向、房屋结构,也是当年的样子。新的十八梯不是不美,它可能只是太急着与过去划清界限,斩断了与过去的一切联系,过往无迹可寻,反倒像一座原地复制的磁器口,崭新的矗立在这里。
▲ 台北剥皮寮老街
有人反驳我,十八梯居住的条件那么差,危墙岌岌可危,不拆难道等着出事?居住条件这么差,更好的居住条件难道不想要?十八梯的拆迁,原住民会获得一笔不菲的补贴,最希望拆的不就是他们?
以上种种,关于人性我不做评价,但对于居住条件改善和旧房改造,相信以今天的技术并不是天大的困难,也不至于造成巨额费用。我觉得新十八梯的设计者,从上至下,缺少对街区历史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但我也同意,新修的十八梯仍然十足山城特色。只是,我并不想在这里过多停留,如果你是外地人没见过重庆的错落,那么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
十八梯最著名的小吃,是十八梯眼镜面,34块钱二两牛肉面,在重庆已经相当不便宜,一共4坨(块)牛肉,但是炖得非常软糯,牛肉十分入味,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对得起34块钱的价格,一定要吃。
▲ 十八梯眼镜面
▎06. 白象街和白象居
Baixiang street & Baixiang compound
吃过十八梯眼镜面,需要打开导航,经过两个十字路口,大约500多米的距离,当你看到路边的白象雕塑时,便是到了白象街了。然而这条街上所有看到的白象,都不是白象街最早的那座白象,真正的白象,其实一直守护在白象居门口的白象街心公园里,我们等下再做介绍。
白象街是一条仿民国风格的商业街,不知道什么原因,招商一直做得很差,以至于整条街的商业冷冷清清,如果晚上从这条街经过,你几乎见不到一个人,而即使是周日的下午,街上也只能看到与宽阔的街道极不相称的市民,街道太宽人太少,所以显得格外冷清,就像随处可见的社区楼下商业,除了套圈打枪、摇摇车和小卖部,几乎没有别的商业,你甚至看不到一家像样的商店。
▲ 周日下午的白象街
而作为民国风仿古街来说,白象街又太过于宽敞,以至于街道中央的马路显得越发冷清。不过这都挡不住拍照的热情,穿着旗袍的嬢嬢们和身着婚纱和西服的情侣们,在白象街的各个角落摆出各种姿势,而摄影师们则快速的按下快门,定格一个又一个仿佛穿越到民国的瞬间。
不过,白象街上的西泠(líng)书房倒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西泠书房是重庆长嘉文旅与蜚声海外的西泠印社联袂推出的艺术综合体。在西泠书房里,有文房四宝、茶具、金石书画等可以欣赏、购买,你也可以点上一壶茶,与朋友们一起在西泠书房的院落树荫下享受白象街悠然的慢时光。
街上相对冷清的商业,反而让西泠书房难得的安静,如果有喜欢的字画,也可以现场询价购买。成都的坝坝茶遍地都是,但在重庆主城并不多见,如果你错过了山城巷的露天坝坝茶,那就不要再错过这家,一杯茶48元,可以换来闲散和休憩,正好走累了歇歇脚。白象街的商业虽然很差,但西泠书房一点也不差,值得你来。
在西泠书房的对面,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储奇门鳝鱼火锅。他家的人气一直不错,如果想来吃火锅,一定要记得早点来,店里虽然很多位置,但一到饭点就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座位甚至摆到了对面的街边。这家火锅是地道的老火锅,锅底重复使用,有洁癖的话请慎重前往。
▲ 储奇门鳝鱼火锅
他家的特色就是菜品新鲜且份量足、价格便宜、我们三人吃一顿下来,人均才80元,在人均火锅要一百多的今天,能吃到这样新鲜且味道不错的地道老火锅,还能有这么高的性价比,我个人是强烈推荐,如果不想在高峰期等位,请务必早点来。
▲ 储奇门鳝鱼火锅
穿过整个白象街,你会看到太平门城墙公园,然后经过“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再继续向前,看到一座街心公园,公园里有一座白象的雕塑,那就恭喜你,走到白象居门口了。街心公园的这座白象,正是白象街历史上最古老的白象雕塑。
▲ 太平门城墙公园
▲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
▲ 白象街心花园
白象居是6栋单元楼组合起来的大规模生活社区,房屋交付于1993年,楼栋与楼栋之间相连,每栋24层,却没有安装电梯,分别在1/10/15楼有共计3个出入口,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就近欣赏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和湖广会馆等重庆特色地标的绝佳地点。白象居横跨高空的人行天桥,也在网络上爆红。
▲ 从白象居走廊看到的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湖广会馆
我们从15楼的入口进去,进门就能看到社区火锅店和小卖部,这样的配置让我瞬间就回想起刚毕业那段时间,住在马王场大堰村里那些居民楼下的火锅店,凌晨一点仍有人喝酒划拳,咕嘟嘟冒着气泡的火锅传来阵阵香味,许多年前的回忆一下子就涌上来,再往里走,能看到渝中文旅为打造白象居设计的墙绘,用梦与现实交错的童话故事,给白象居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
▲ 除了拍缆车,甚至有人在白象居拍婚纱照
再往里的走廊,就是一个非常适合观赏长江索道和东水门大桥的走廊,当天气晴好,走廊上有很多人在拍照,好位置需要抢,如果进隔壁屋里点一杯咖啡,则可以享受专属窗台独享美景。从窗台上向下看,曾经的长江缆车的行驶道路依稀可见,然而早已杂草丛生,如果渝中文旅能够将白象居脚下的长江缆车复活,那么这处居民楼将会更加热闹。
▲ 曾经的缆车道
与缆车和东水门大桥相反的另一边,可以俯瞰前方低矮楼层的天台,天台可能是某个电影的取景地,每次来白象居,都能看到对面楼下的天台上站满了年轻的小男生在拍照,他们是在拍《少年的你》?还是在拍《风犬少年的天空》?不得而知。倒是白象居每层楼伸出去的阳台转角,也是个蛮适合创作重庆特色自拍照的角落。
▲ 对面的阶梯式露台上,永远站满了打卡拍照的年轻人
白象居旁边的大斜坡,因为数量惊人的阶梯,也成为摄影师创作的绝佳地点。如果你没有见过改造前的十八梯,也没有见过数量如此惊人的石梯,那么白象居旁边的大梯坎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这样富有重庆特色的山城地貌,在渝中老城处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要输凯旋路石梯,也是其中的一个。
▲ 震撼的大斜坡
就在我们参观白象居的时候,一个老婆婆从我身边经过,非常愤愤的骂我们整天拍照打扰了她,过一会儿走过来,在我身边又骂了一次,再过一会儿,又走到我身边来骂了一次,并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整天就来拍拍拍,一分钱也不花”,要不是我心理素质过硬,没准真的当场就哭了。
楼宇经济给市民带来了收入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扰攘和喧嚣,也许老人家是对的,我们不该来打扰她的晚年生活,但几步之外的麻将室人声鼎沸、烟雾缭绕,当我们回到白象街心花园的时候,街心花园里开着高音喇叭唱歌跳舞的市民旁边,两块噪音计的电子屏幕上都显示着76分贝。也许,真的就像这位老婆婆说的,不要光来拍照,有机会也要记得消费:)
▲ 重庆渝中区湖广会馆
接下来,就该是你做两难选择的时候,要么倒回去吃储奇门鳝鱼老火锅,要么继续前进到东水门大桥,造访湖广会馆和网红大斜坡。湖广会馆门前的电梯正在改造,公示的改造时间是2022年4月8日到6月8日,端午期间来打卡只能走轮椅坡道,在湖广会馆下方,也有一段老重庆城墙和东水门老街可以看看,东水门老街的商业乏善可陈,湖广会馆倒是有一些演出值得去看。另外,湖广会馆的粤式与渝派建筑融合的风格,也值得你慢慢欣赏。
从湖广会馆旁边,直通东水门大桥桥面的垂直升降电梯,可能也是因为维护的原因,目前暂停使用。如果想通过东水门大桥穿行至对岸的龙门浩老街,需要多走一段路程。
▲ 东水门大桥旁的轮椅坡道
这一条路线走下来,不到5公里的距离,我亲自走了好几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都有意外的惊喜。
重庆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而我的攻略,也会随时保持更新。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曾祺
如果你对本条线路感兴趣,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扫码添加波叔个人微信或在留言区留言。感谢线路提供者@鞅 。
如果想要实地体验本线路,并且想就近居住,强烈建议您入住“稀罕你”民宿,通远门城墙马路对面的高空江景民宿,无敌视野,便利舒适,还有惬意机麻配套,不来试试吗?请扫码添加@鞅 的微信咨询。
▲ “稀罕你”民宿
关于城市旅行线路,我们将会以合集的形式整理推出,近期将会优先整理重庆和马德里,更多城市稍后陆续整理推出,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