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弘扬与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走访红色革命老区,是当今很多中国人正在做的事情,更是众多革命后代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说毛主席的后人们,每年的清明节或是重要纪念日都要回韶山祭祖,以示对毛主席的缅怀以及对毛主席思想的传承。
他们的每一次到来,对于韶山人民来说都是骄傲与自豪,自然对他们也是相当的欢迎。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却一直不敢回乡,这也给她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直到1984年,她才第一次回韶山。睹物思情,是什么让她跪地痛哭?
01
毛主席自年轻时代离开家乡去长沙求学,此后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刚刚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他虽数次返回湖南主持工农运动,但每一次都是行色匆匆,在韶山逗留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韶山的乡亲们却对他印象深刻。因他每一次回去都是为了发动乡亲们一起干革命,呼吁他们站起来反抗剥削阶级的压迫。
1927年夏,毛主席告别故乡的亲人参与领导秋收起义,自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去。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与未来,他忘我的工作与付出,不计个人的牺牲与痛苦,终于带领党和人民军队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与武装力量。直到建国后的第十年,毛主席才第一次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韶山。他的子女中,李敏与李讷都是在延安出生的,一直没有机会回去。
02
李讷虽然一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但是也没有去过韶山。从延安到北京,她一直跟随着父母,但内心深处却知道自己的根在韶山。因为,毛主席是个非常留恋故乡的人,他给女儿讲了很多韶山的故事。建国以后,每次有从韶山过去看望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一家总是热情的款待大家,走的时候还要送上礼物,甚至帮乡亲们买好车票。
毛主席对家乡以及家乡人民的这种深厚感情,也感染着子女们。李讷从小就体弱多病,曾有一次病情较重,恍惚中一直想要去韶山看看。得知女儿的心愿后,毛主席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嘱咐她要好好养病,将来有机会了再去。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一直没有机会带着儿女们一起荣归故里。
03
李讷直到30岁才结婚,且这段婚姻存续时间较短,匆匆结束时身边还带着年幼的孩子。受到动乱时局的影响,她不但失去了工作,还因为母亲江青的关系,始终觉得自己抬不起头。为此,她带着儿子艰难生活,即使有再多的苦楚也从不向组织请求帮助,一心致力于撰写与毛主席有关的革命著作。越是了解父亲,她越是渴望回到韶山。
直到1984年,她重新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在丈夫王景清的陪伴下实现了夙愿。王景清退休前曾在云南军区工作,是军区的参谋长,以他的身份去韶山必然会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接待,而主角李讷则以陪同人员的身份跟在众人身后。当一行人走进毛主席的故居,看到屋里摆放着的农具,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双手一一拂过它们,眼含泪光。
04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前面的王景清身上,虽然对衣着朴素的李讷有些好奇,但也没人过多的关注。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中国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滔滔不绝,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革命看到和毛主席有关的事物难免有些激动,都在情理当中。直到一行人来到了晒谷坪。这里是毛主席少年时期曾劳作过的地方,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说,李讷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悲戚的痛哭声惊动了周围人,走在前面的人转头看去,她就跪在这片田里,手心向下,手指深深插在了泥土中------王景清第一个走过去安抚她,随后向当地的接待同志介绍她就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震惊过后,大家全都围上来向她嘘寒问暖。以宽广的胸怀温暖了她自责已久的心,也解开了她多年以来的心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