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年,曹丕问邴原:“皇上和父亲都得了病,但救命药丸只有一颗,救谁?”
曹丕作为曹操的继承人,在问出如此问题时,大臣一个回答不好,都有送命的可能,但邴原回答时,根本不考虑曹丕的想法。
邴原,字根矩,北海国朱虚县人,他小时候不但家庭贫苦,而且父母早逝。
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为生活而奔波操劳、忙忙碌碌。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历史也许就不会记住邴原这个名字了。
邴原虽然穷,上不起学,偏偏他家隔壁就有个学堂。
小邴原每天从学堂路过,看着坐在里面和自己同龄的小朋友,都在读书、写字,他不禁失声痛哭。
当学堂里的老师,听到小邴原的哭声后便问道,你哭什么?
小邴原答道:孤儿容易伤心,贫苦人容易感怀,学堂里读书的孩子,肯定都是有父母的人,我既羡慕他们不是孤儿,又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因此心中悲伤,痛哭不止。
老师听了邴原的话后,不禁同情地说道:想读书,可以!
邴原道:没钱交学费!
老师慈祥地说道:孩子,只要你有读书的志向,我免费教你!
从此,邴原免费入学。
贫穷的邴原,能够遇到如此有情怀的老师,真可说是他人生中的大幸,遗憾的是,历史上只留下了邴原的名字,却没有留下这位老师的名字。
后来学业有成的邴原,成了东汉末年的大名士,世人将华歆称为龙头,邴原称为龙腹,管宁称为龙尾,三人并称一龙。
在曹操的势力崛起后,便征召邴原为司空掾。
208年,曹操的宝贝儿子曹冲去世,恰巧此时邴原的女儿也去世了,心疼儿子的曹操,担心曹冲在那边孤独,便提出将邴原之女和曹冲冥婚合葬。
凭曹操的势力,邴原能与他结亲家,也算是高攀了。
可邴原却很干脆地回答曹操:不行!我知道您心疼您的儿子,我也心疼我的女儿,但将他们合葬是不合礼法的,我之所以追随您,而您之所以接纳我,就是因为我们都能遵守礼法,如果这次我听从您的安排,那我就变成了庸俗之人,您觉得值吗?
当时的曹操虽说位高权重,可他更是个颇有肚量的明白人,听了邴原的话后,一点都没有难为他,而是又找了别人家去世的女孩,和曹冲合葬。
后来曹操每当出征时,就告诉留守的曹丕:我把邴原和张范留了下来,有什么事你一定要向他们请教。
张范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之后,其父张延也官拜太尉,而张范性格恬静,喜欢帮助贫穷的人,也因此,出身望族的他竟家无余财。
曹操让留守的曹丕有事情请教邴原、张范,可见此二人在曹操的心里,是非常有分量的。
有一次,曹丕大宴宾客,酒过三巡后,颇有野心的他,便试探着问众人:如果皇上和父亲都得了病,而救命的药丸只有一颗,该选择救谁?
当时的皇帝虽是刘协,可朝廷的大小事物,都是曹操说了算。
而曹丕作为曹操的继承人,他口里所说的皇帝与父亲生病,分明是在暗示:若我(曹丕)和你的父亲都生病了,该救谁呢?
当众人都讨好地回答救皇上时,邴原却一言不发。
于是,曹丕就专门让他回答,没想到邴原很直接地答道:救父亲!
此话让有称帝之心的曹丕情何以堪,幸运的是,当时的曹丕并没有难为邴原。
后来,邴原在一次随军出征时,不幸病逝于途中。
邴原从一个贫寒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士。世态炎凉,他早已看透。
但在曹操、曹丕父子权倾朝野之时,他并没有刻意的去讨好他们。
对邴原的如此行为,您觉得他是否在内心深处,还有一份坚守呢?欢迎讨论。
素材来源:三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