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看到上海累计感染超过22万,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现在不能躺平

0
分享至

2022年,奥密克戎来势汹汹。

一直严防死守的我国,各大城市也频频遭灾,西安,深圳,吉林,上海,广州……

在3月份,中国内地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103965例。

而4月还刚不到一半,这波疫情的中心上海,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22万。

从4月6日开始,上海每日新增便一直在2万以上,居高不下。

4月10日,914+25173例;

4月11日,994+22348例;

4月12日,1189+25141例。

对比当初最为严重的武汉疫情,从爆发到控制,确诊病例总数也才8万多例。

仅仅只需要4天,上海感染新冠人数就能超过当初的武汉。

反复的疫情,很多人出现焦虑情绪,身心俱疲。

有人被困在家,开不了工,几个月都没有收入;

有人因为学校封校,照看孩子上网课,头疼欲裂;

有人抱怨天天戴口罩,天天做核酸,何时是个头;

有人抱怨几年都闷在一个城市里,不能出国旅游……

因此,网上也出现不少这样的呼声: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开,选择“群体免疫”?

甚至有人抱怨,国外彻底放开后好像也没啥大事啊,为什么中国还不躺平,还不放开?

然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共存”真的好过于“坚持动态清零”吗?

有人说,人的一生,选择大于努力。

实际上,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的。

如果选错,万劫不复。

0

“放开”和“自由”,

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很多人想要共存的原因,是看到很多国家放开之后,仿佛活得很潇洒自由,既没影响经济更不影响生活。

可真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放开之后就是彻底的自由吗?

有位小姐姐分享了她在法国的生活——

打过三针疫苗的她,在过去两年里还是感染了三次;

然后全家人一起感染,陆续发烧3到5天;

共存之后,也是没完没了的核酸检测,因为经常会成为密接者;

公司永远不会满员,永远有人被感染,永远都要分担同事的工作。

最后,她用了一句话形容得很巧妙很形象:

“共存就像是被一只蜗牛一追杀,碰到你你就死,你愿意吗?”

驻美记者韩鹏,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在美国的见闻:

一位美国医生,她家里有三个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全,她已经把孩子全部改为家庭授课了。

因为美国学校的防疫措施漏洞百出,甚至还有小孩与别的小孩换口罩带。

而家庭授课的情况,他们家已经持续了两年。

三个孩子,三个年级,全靠夫妻俩人教,早已经身心疲惫。

而孩子们也十分崩溃,没有同龄人社交,天天在家闹。

这才是国外放开的现状。

面对新冠病毒的枪林弹雨,要么与“主流”同流合污,把自身健康交给上帝,乞求不被蜗牛碰到。

要么付出巨大成本,才可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保住一丁点自由。

看似没有了限制,实际上却处处是限制。

真躺平,却是假自由。

试问,如果你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果你真的到了这样的环境之中——

你会不会因为家里有抵抗力差的老人,每天担惊受怕,不敢多在外面逗留?

你会不会因为怕孩子被感染,可能受到生命威胁,而选择让孩子在家上网课?

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只有一个选择吧。

毕竟,“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骨子里。

而回到我们中国来说,疫情发生了近三年,1000多天。

在这1000多天中,武汉封了76天,兰州封了36天,郑州封了29天,西安封了31天,深圳封了7天。

上海这一次前期反应太慢了,才导致疫情如此严重,但我也依然相信,最多2个月也能防控住。

其他没有疫情的900多天中,其他没有疫情的地方,大家一直都是正常生活。

不仅可以毫无顾忌得外出看电影、聚餐吃饭,在国内也依然可以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有些网友总是认为,好像现在只要选择了“共存”,就能一下子恢复到2019年那个完全没有疫情的样子。

但血淋淋的事实就是,从新冠病毒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再也回不去了。

只有“不躺平”,才能换来疫情之下的“真自由”。

0

现阶段选择“躺平”,

中国的代价将有多大?

对于新冠病毒,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

随着病毒不断地朝着高传播低病死率的方向变异,死亡人数会越来越少。

这条生物学规律其实没错,但现实却是:

自 2021年2月奥密克戎首次被发现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每日死亡人数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对于这个误区,首先要理清楚两个概念,病死率和死亡率。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简单说就是确诊了该病之后,有多大的概率会死亡;

死亡率(mortality),简单说就是在全部人群中,死于该病的频率。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狂犬病——

它的病死率几乎为100%,得了就基本上会死;

但中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不到1000人,1000/14亿,这个死亡率并不高。

而新冠却恰恰相反。

感染之后的病死率不高,但它传播率太高了,奥密克戎BA.2的基本传染数(R0)为9.1。

意思就是,1个人感染平均可以传染9.1个人,这已经接近一传十十传百了。

也正因为如此,自奥密克戎被发现之日起,全球死亡人数再次出现高峰。

而如果彻底放开后,中国将会因疫情死亡多少人呢?

我们可以用事实上已经躺平的香港来换算下。

香港约有740万人,据港大医学院最新推断,已经有440万人感染过新冠,死亡病例则有8886多例。

中国有14亿人口,按照这个比例,如果完全放开后——

中国将有8.3亿人会感染上新冠,死亡病例会有168万,死亡率将是0.12%。

如果完全放开,意味着1000个中国人里面,将会有1.2个人死于新冠。

看起来似乎也不高,是不是有的人这么想。

但再换算一下呢。

你最亲密的10个家人里面,有一个人有1.2%的概率会死于新冠。

这个人可能是你父母,可能是你孩子,可能是你爱人,可能是你自己。

你敢赌吗?

而且,这还是在医疗不挤兑的情况下。

但事实是,中国的人均医疗资源完全比不过欧美。

拿疫情期间ICU病床数据来比,美国每10万人有34.7张,中国每10万人仅3.6张。

就这样的医疗对比,美国都已经有101万人死于新冠。

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

再看今年放开的韩国,人口才5100万,但每天新增几十万病例。

医疗系统濒临瘫痪,光是医护人员就有40%感染。

如果我们全部放开,医疗资源只会更加不足。

新冠病人和其他病人都无法被救治,只会让更多的死亡接踵而至,更多的人陷入绝望。

03

当“代价”能承受时,

我们才能选择“共存”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鼓吹“共存”的文章。

然而,就是同样一位作者,在两年前武汉疫情刚爆发时,还悲情地说:

这不是死亡304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304次。

而如果现在放开,也将不是死亡上百万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百万次。

在两年前,有一句话很风行: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两年过去了,国家把这座山扛起来了,只让一些沙落在了个人肩上。

可现在有些人可能是嫌弃肩上的沙太重了,以为扛那座山比较轻松。

每当有这样的人,我只想对他说:

“想想168万这个死亡数字吧,你愿意成为这串数字中的一员吗?”

“如果全面放开,你会对这个数据负责吗?”

我想他们肯定不会吧,他们只会成为另一种谴责的声音。

有一位网友总结地好。

如果想要放开做到像西方那样和疫情共存,作为老百姓的我们,至少要做到下面4点:

1、把一天几万几十万的新增确诊不当回事;

2、把每周几十几百的平均死亡人数不当回事;

3、感染后做到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去医院的心理准备;

4、做好长期给感染缺勤同事做替补、不定时和感染合作伙伴失联的心理准备。

反正我是做不到。

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和我一样,做不到。

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是“以人为本”的中国。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付出最少的代价去赢得最大的成果,这才是完完全全的胜利。

有人说,病毒也遵循生物规律,杀死宿主,最终也会自我消亡,所以新冠的最终结局肯定是人类和病毒共存。

这句话其实没错。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应该躺平。

因为现阶段就选择“共存”的代价,欧美承受的起,但我们承受不起。

只有等到疫苗接种率更高、新冠特效药更多、重症率死亡率再降低到我们能承受的时候,我们才能选择“共存”。

这个阶段,肯定会到来。

而现在,反正有欧美在替我们试路,我们干嘛要急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东局势一夜变天!莱希遇难后,沙特态度大变,中国走了步妙棋

中东局势一夜变天!莱希遇难后,沙特态度大变,中国走了步妙棋

星辰故事屋
2024-06-02 16:21:53
啪啪时,该怎样增加丁丁的硬度?(女生勿入)

啪啪时,该怎样增加丁丁的硬度?(女生勿入)

许超医生
2024-05-30 10:04:03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大翻车,使用后阳痿的风险增加4.5倍?Nature子刊最新研究给出警示!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大翻车,使用后阳痿的风险增加4.5倍?Nature子刊最新研究给出警示!

梅斯医学
2024-06-01 07:54:04
以总理再发声明:不摧毁哈马斯就不会永久停火

以总理再发声明:不摧毁哈马斯就不会永久停火

界面新闻
2024-06-01 18:09:30
欠薪闭店,创始人跑路!一瓶卖8块的国产老汽水,走到了破产边缘

欠薪闭店,创始人跑路!一瓶卖8块的国产老汽水,走到了破产边缘

老妞读书谈
2024-06-02 10:59:28
事态升级!南宁盲道被堵事件,央媒亲自下场锐评,有人要倒霉了!

事态升级!南宁盲道被堵事件,央媒亲自下场锐评,有人要倒霉了!

张国平爱唱歌
2024-06-03 02:33:03
伊万:足协为我准备了强大的保障团队,压力真的来到我这里了

伊万:足协为我准备了强大的保障团队,压力真的来到我这里了

直播吧
2024-06-03 10:18:39
网红陈沂下海加入SWAG,男网红喊话:给上亿我也拍!

网红陈沂下海加入SWAG,男网红喊话:给上亿我也拍!

葫芦哥爱吐槽
2024-05-31 16:58:46
4-2!国乒经典内战!陈梦挽救4赛点无缘大逆转,孙颖莎王曼昱争冠

4-2!国乒经典内战!陈梦挽救4赛点无缘大逆转,孙颖莎王曼昱争冠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4-06-02 21:18:59
崩了!全面失控,这是真正的大变局前夜吗?

崩了!全面失控,这是真正的大变局前夜吗?

白浅娱乐聊
2024-06-03 00:31:12
最年长的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从团长到军委副主席,他用了34年

最年长的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从团长到军委副主席,他用了34年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4-05-15 17:17:55
马斯克最好的朋友居然是中国人,投奔特斯拉后当上全球副总裁

马斯克最好的朋友居然是中国人,投奔特斯拉后当上全球副总裁

芯怡飞
2024-06-03 00:00:28
见完董军后,不到24小时,美防长对华表态:中美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见完董军后,不到24小时,美防长对华表态:中美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02 21:15:58
华春莹释放重要信息,日本若敢武力介入台海,解放军收回琉球

华春莹释放重要信息,日本若敢武力介入台海,解放军收回琉球

胖福的小木屋
2024-05-30 00:28:20
奥迪新Q7国内实拍!4S店:7月上市,现款降价16.5万清库存

奥迪新Q7国内实拍!4S店:7月上市,现款降价16.5万清库存

网上车市
2024-06-03 11:13:11
67岁大妈肝癌晚期,回家后天天大鱼大肉,坚决不治疗:生死由命

67岁大妈肝癌晚期,回家后天天大鱼大肉,坚决不治疗:生死由命

王晓爱体彩
2024-06-02 13:47:32
“我还需要抢吗?”金晨直播回应叶灵儿角色,网友:天生不爱笑?

“我还需要抢吗?”金晨直播回应叶灵儿角色,网友:天生不爱笑?

子芫伴你成长
2024-06-01 22:35:19
男子在三亚一酒店浴室发现摄像头,此前已住过一晚,酒店:等待警方调查

男子在三亚一酒店浴室发现摄像头,此前已住过一晚,酒店:等待警方调查

极目新闻
2024-06-02 14:09:01
二十年前的“美丽刑具”翻红,我不理解

二十年前的“美丽刑具”翻红,我不理解

新周刊
2024-06-02 12:09:01
美图分享第0039期

美图分享第0039期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4-06-03 01:57:22
2024-06-03 13:24:49
水木君说
水木君说
历史是一面镜子
17文章数 1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涉及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旅游
时尚
家居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教育要闻

中文之美,转给有娃的家长吧,国学文化,每天学习一点点

旅游要闻

哈尔滨至香港航线正式开通

这些中年妈妈太会打扮了,剪短发还穿长裙,美得没有年龄感

家居要闻

静谧极简 让空间回归本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