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书画天长地久——记王伯敏先生及其艺术

0
分享至

《富春山色》(2005)是王伯敏处于高峰期所画的一幅杰作,充分展现了富春江一带的醉美景色以及画家超神入化的绘画技巧。

《璞》(1999)笔墨水色浑然天成,风格已趋成熟。

书画天长地久 —— 记王伯敏先生“余事”

朱琦/文 王伯敏/画

不知不觉间,王伯敏先生(1923-2013)去世已近八年了。八年前,在浙医一院的病榻上,他曾题赠个人画集予我云:“书画天长地久。”又题句:“一山一水,山重重,水淙淙;一卷书,一轴画,自抒怀,和其中。眉公曰,泣鬼神。”这让我不无怅然地感受到,这是他穷尽一生研究和实践所得出的深切感悟,是对中华传统艺术内在美的深深眷恋和由衷赞叹。

王伯敏先生

对于王先生来说,吟诗作画原本是读书治史的“余事”。他年轻时就读于上海美专西画系,得到陈士文的指导,并在俞剑华引导下,对美术史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他又考入北平艺专徐悲鸿的研究生班,并旁听于北大,思想倾于革命。在北平期间,他拜师黄宾虹,由此走上了中国画研究与创作之路。解放后,先生与恩师黄宾虹再聚于西子湖畔,被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指定为黄宾虹助手。在宾师的勉励下,他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以此为自己的终生职志。

新近出版作品集

60余年来,王先生焚膏继晷、笔耕不辍,以超凡的悟力和异常的勤奋,相继编撰出版了近六十种、逾千万言美术史论专著,从而把中国美术史研究推进了一大步,成为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大成者。而在书画方面,他在花甲年后始投以较大精力,及至耄耋之年,成就斐然,在学术之外又结出艺术硕果,取得了令画坛惊叹的成就。这种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情形,与黄宾虹如出一辙,生动再现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崛起之路,也完美诠释了黄宾虹提出的“艺术是学术之花”的主张。

王伯敏作品

王伯敏先生从以读书治史为主、吟诗作画为辅,发展到后来边著书边作画,直至最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画画上,“余事”的分量自花甲之年起逐渐加重,并经由以下几个阶段逐步迈向个人艺术高峰。

第一是模山范水期(1980年代)。王先生花甲之年适逢国家改革开放,他精神焕发、学艺兼治,日课(读书、游学、治史)、副课(诗、书、画)从未间歇,许多生趣盎然的论画诗都产生于这个时期,特别是在《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美术通史》竣工付梓后,作画渐多,画风已基本形成。“读书倦了画云山,落墨灯前不令闲”、“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这些充满乐天精神的诗句,都是他当时生活与心境的写照。第二是佳境初成期(1990年代)。这个时期,先生一方面为编撰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而忙碌,另一方面仍不断借诗书画来抒发个人情志,所画如《九龙山下》《醉茶册》《璞》《嘉陵风烟》等,笔、墨、水、色运用自如,个性独特鲜明,画风趋于成熟。1997年起,他还纯以花青调墨,画出了像《家居山水间》《平原精舍》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预示着他的创作高峰期即将到来。第三是苍郁璀璨期(2002年至2008年)。此期王先生结庐于富春大奇山麓,终日盘桓在黄子久图画里,过着“澄怀问道日舒迟”的晚晴生活。他居大奇、画大奇,创作了许多气势磅礴的巨幅山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峰顶楼头极目八荒图》《彦远论画云山之图》《大奇读画楼》《风和日丽之图》等,这些画老健纵横、酣畅淋漓,墨华璀璨、极古而新,艺术上进入了高峰期。戊子初春,先生客居南洋,遥想大奇山连降大雪,遂又将白银世界引入画中,为他浑厚苍茫的水墨天地增添了几分静谧。第四是浑融神化期(2008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先生双耳失聪,他戏言:耳不聪,耳经通,这样可以异想天开了!书画创作也更加豁然“天开”,所画《东山一曲》《松烟麝墨》《铁岩银谷之图》《郑江秋韵》等,比以往更具神采,也更加自由苍茫。

王伯敏作品

王伯敏先生花甲年后的创作几经嬗变、不断升华,以磊落清奇的风格独步画坛。综观他一生所作,主要集中在山水和竹石两大题材上,这是历代文人画家最热衷、最见功力和境界的创作母题。他从体验前人笔墨、深化学术研究和抒发个人情感出发,始终坚持为理想而画画,坚持“守拙”理念。他画山,喜欢在山顶上画读画楼,以览江山之胜,在山脚下画读书楼,以究古今之变;画水,则添数舟于清溪,上可溯桃源以至山桥观瀑,下能通三江而达九州。画竹,必谓居不可无此君,因其节节虚心,出土便潇洒;画石,又专写苍苔拙璞,以其厚重内美,能与墨君共岁寒。王先生的这些构思得之大野、发乎内心,有浓厚的意趣和郁勃的生命力,显示出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浪漫情怀,也体现了他朴拙自然的审美个性。

品读王先生各个时期的画作,尤其是晚年所作,画里画外充盈着笔墨之美、朴拙之美、学养之美、禅意之美,此四美浑然一体,让他的画犹如一壶苦茶、一坛陈酿,令人回味无穷。

王伯敏作品

王先生画中的笔墨之美,来自于受黄宾虹艺术的长期熏陶。他自拜师黄宾翁后,对其画学思想以及晚年处于巅峰期的笔墨技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作画即以宾师笔墨为基础,在笔、墨、纸、砚四者中最讲究墨,所用皆由松烟老墨久泡而成的宿墨。他画山水往往先用淡墨勾勒,然后用干笔皴擦,再以泼墨、破墨、积墨、渍墨、宿墨等法层层积染,并点染或盖压上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调白粉而成的复色。大局画就,等到九分干时,再铺水以接气、出韵,统一画面。铺水时用量很大,寻常三五尺画能铺上一整杯水。铺完水后,将干未干时,又用枯笔在峰顶危岩处勾补几笔,或蘸上渴墨,在山脊绝崖上擦一擦。最后,用秃笔将漆黑浓重的宿墨(干后成“亮墨”)点笃在画面最要紧处,再加补几笔浓彩以提精神。如此勾、擦、染、铺、点,反复多遍,笔迹、墨痕、水韵、色泽既分明又浑融,直至画面出现浑朴苍润、墨色辉映的景象。先生有论画诗云:“麝墨浓如漆,狼毫力似针;无妨怜白水,渴笔长精神。”又有画跋云:“山水之作,以渴笔使其苍;以淡彩使其丽;以渍墨使其秀;以凝水使其清;以铺水使其润,五者之成,要不断实践。”这些皆道出他的作画心得和艺术特色。

王伯敏作品

王先生在作画技法上立足于黄宾虹,又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他提出山水画透视“七观法”,即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为中国画构图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他作画时,擅于在画中留“活眼”,这种方法得自黄宾虹,但与宾师画作相比,疏密与黑白对比更为强烈,有些空隙处不着一墨、不点一水,形成大密大疏、大黑大白的深邃意境。他在宾师“五笔七墨法”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用水“九法”,即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色破水、水破色、渍水、铺水、泼水、凝水,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水法”提高到与“笔法”和“墨法”相并列的地位,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理论。此外,他善用“亮墨”,惜之如明珠,将此极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又擅于赋彩,将西洋画法、传统青绿画法以及近人泼彩法融为一炉,以色彩来加强画面的氤氲之气和雄厚的现代感。他还自创没骨山水,以水墨浑融的方式妙写江山之秀,达到“没骨画山山有骨,无心点染墨氤氲”的审美奇效。王先生精研画法,又尚无法,认为画到无法才是至法,这与古今大画者相契。在他看来,法不可无,无法则无趣,但法如不倚于情、进乎道,则不足为法。因此,他又提出作画要“五到”,即笔到、墨到、水到、意到、神到,只有这五者皆到,才有可能达到水墨神化的境地。

王伯敏作品

《富春山色》是王伯敏先生处于高峰期所画的一幅杰作。该画山色苍苍、云水茫茫,墨色氤氲、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富春江一带的醉美景色以及画家超神入化的绘画技巧。作品中,他综合运用各种技法,包括独特的章法、笔法、墨法、水法,尽情挥写出自己心目中,也是历代文人画家梦魂牵绕的富春山水,堪称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后,历代同题画作中最感人至深、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之一,生动延续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之精神脉络。

王先生画中的朴拙之美,源于他的个性、师承、学养和“守拙”理念。他为人敦厚内敛,每以常用印“王伯敏钝学”自谦,以不负光阴、以勤补拙来自勉勉人。他遵循宾师提出的画尚内美的教诲,审美观里包含了史学家的超然目光和艺术家的赤子之心。他认为,作画要有磊落昂藏之气,要有纯任自然的自由怀抱,而这些皆体现在他的画法和创作过程中,并使他的画意趣高华、生动感人。他有诗云:“吾道心存拙,不以小巧荣。一钱老松墨,写出万山情。”“莫计毫端拙,但怜画有情。丈人求画趣,画趣出天真。”这些宁拙勿巧、返璞归真的思想理念,清晰表明了他的美学观和艺术取向。

王伯敏作品

王先生做学问和作画都非常重视积累,板凳一坐十年冷,是一个地道的苦学派。他认为,学画者只有积数十年笔墨功夫和沉思领悟,才有可能进入书画艺术堂奥。他重笔墨,更重感情,对于画中的屋宇、舟船和点景人物,随画随添,从不刻意为之。他喜欢把花卉与山水结合起来,曾以山水四条屏的方式来描写梅兰竹菊,将四君子放归到大自然中,与丘壑、林岩、书舍、溪涧相为邻。画中的秋菊高可及屋,兰草茂如丛篁,看上去似不合比例,但正是这样的不似而似、不齐之齐,才使得他的画富有朴拙自然之趣,表达出真挚的人文情怀。他的山水画中还经常出现山街、水街等人与自然和睦相融的景象,这也反映出他朴实、豁达的艺术个性。词宗夏承焘曾评价他的诗:“稳健生趣,质而不俚,如其山水之作。”反之也可见,他之所画,画如其诗、画如其人。

王先生画中的学养之美,展卷可得、扑面而来。这种学养之美既包涵在他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技法中,又直接体现在他的大量画跋里。一般认为,文人之画逸笔草草,绘画性不强,但先生画的山水、竹石,从笔墨到构图,都经历了从“有法”到“无法”的蜕化过程,其中的认知与突破,均得益于学养的催化。苏东坡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赵之谦说“积学鸿儒具神秀”,说明学养能提升艺术境界,是“艺可通神”的前提。黄宾翁也指出,历代画中高手皆具“真实学力”,“皆从学问淹博、见识闳深而来”,这正是中国文人画的可贵之处。王先生以画识史、以史鉴画,深厚的学问就像一盏明灯,不断地把他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评者纷纷赞许其画为“学者妙造”。

王伯敏作品

题款是王先生绘画的一大特色,他喜题、善题,所题短则数十字,长则数百上千字,往往信笔写来,皆成妙趣,为他的画增色不少。例如,他在丙戌年巨作《一画之图》上题曰:“心淡若无,愚去智生,丘壑内营,以一画成之耳。”寥寥十数字,味同苦禅,生动道出了他对石涛画学思想的体认,以及对人生与艺术的领悟。在画上题诗,诗画相映,更为他所擅。他的题画诗或述画理,或论画史,或寄情怀,或明心志,内容非常丰富。例如,他题《湖山图》:“读书倦了画云山,落墨灯前不令闲。淡淡浓浓多是趣,小舟添在水湾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交融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又如,他题《登高揽胜》图,一句“登上昆仑舒极目,方知至美在中华”,让人读罢胸襟大开,顿生爱国之情。先生的题画诗得到同行推崇,沙孟海、陆俨少、赖少其诸先生都曾请他杀青。

王先生画中的禅意之美,包含在“铺毫如得龙蛇势,积墨似见霜雾凝”的笔墨趣味里,反映在“绝壑断崖云水外,千层春树墨华滋”的构思立意上,体现在“澄怀极目千山雪,恣意青空亦道场”的境界意念中。这种至美之境,是他积学妙悟、涵养天机所致,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是求之能得的。

王伯敏作品

长期以来,王先生日耕夜作,养成了夜坐的习惯。他在1994年的《生日自况》里吟咏道:“作画著书鬓未斑,煮茶夜坐自安闲。而今犹幸如松健,昨日又登齐鲁山。”在1995年的《雪夜煮茶》中吟咏道:“入冬夜坐煮清茶,风雪炉边画梅花。若使饮茶人不醉,为何老树万枝斜。”又在2004年的《八十自叙》中写道“夜坐不废,生无念之念。种竹不怠,促澄怀味像”。夜坐如同佛家禅定,让他尘心定、心镜明,帮他消化所学、升华所思,也助他提高绘画意境,这正好印证了古人所言:春气遂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画理自深。

夜坐流行于唐代文人士大夫间,唐诗静美的意境,就与当时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贾岛等许多诗人喜欢夜坐,以夜坐独处的方式来参禅悟道有关。这种诗人的致静之道、参悟之法,反映出中国文人注重内心感悟、渴望融入大自然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特质,这在强调诗画本一律的文人画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被奉为文人画鼻祖的王维不仅引禅入诗,而且引禅入画,他在《过感化寺》中写道,“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是夜坐让他有空明灵动的觉心来观照宇宙万象,从而创作出“空寂清妙”的诗意画境。明代沈周“性喜夜坐”,专门画有《夜坐图》,描写自己秉烛夜读时遗书忘机、危坐味禅的情景,又在画上题写“夜坐记”,其中叹道:“夜坐之力宏矣哉!嗣当斋心孤坐,于更长明烛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以为修己应物之地,将必有所得也。”清初八大山人和石涛能以旷逸奇绝的方式极写天涯孤旅之愁,其深透的感染力皆从蒲团夜坐中得来。现代黄宾虹、潘天寿也因得禅修之助,造就了书画艺术史上的新高峰。王先生长年夜坐,入髓知味,因而笔底云山,往往于氤氲苍茫中随处可见慧思禅意。

王伯敏作品

2006年春夜,时居桐庐大奇山半唐书舍的王先生,夜坐中闻风撼竹木之声,因思沈周有“夜坐记”,遂也作《夜坐图》,并录沈文于其上。画面以全然不同的笔墨语言,写出了与古人息息相通的感悟和静似太古的遗韵。所谓心斋坐忘、宁静致远,若非习静惜静、静中参禅,何以能得神明降之,又何以能有生动气韵?王先生在2009年画的《松烟麝墨》上题写自作诗云:“松烟的是融和墨,最好案头铁砚磨。写罢千山歌一曲,窗前月白影婆娑。”在这幅画里,月色下的山谷流泉仿佛凝聚着宇宙白光,画面浑融而臻于神化,表明老人的心已驰骋在悠悠天地之外,达到了无我的境地。

关于禅意之美,王伯敏先生有不同于前人的阐发。他认为,艺术审美有三个层次,即能、妙、禅境,直接把禅意境界放在艺术美的最高层次,以此取代自唐朱景玄以来流传千年的绘画“四品”中的“神”和“逸”,这是他经过一生求索而得出的真知灼见,并在他本人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他晚年始终保持着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由于健康原因,他从大奇山搬回到西子湖畔的半唐斋里守拙养和,书画创作上繁华落尽、归于平淡,难怪禅门泰斗净慧长老读其诗画后引为知音,赋诗赞道:“梦里常怀叩半唐,烟霞处处古佛场。遥瞻北斗诗书画,落笔灯前万里香。”“茶罢维摩入梦乡,半唐斋里倚禅床。新诗一曲来天外,水阔山遥翰墨香。”两位老人相知相惜于生命的最后岁月,虽因年迈体弱、相隔遥远而未曾谋面,但一曲感人肺腑的高山流水就这样以诗画为弦,演绎在西子湖畔与黄梅禅林间。

王伯敏作品

穷经治史素非易,模水范山拙亦难。王伯敏先生这棵学术大树在晚年绽放的书画奇葩,令人惊叹中国文人画顽强的生命力,也让人领略到艺能通神、画可味禅的道理。遗憾的是,他的画名常被学名所淹,世人皆知其为画史鸿儒,却鲜少知其为墨林泰斗。这与他素以书画为余事,不与画家争食,不举办画展,不作任何宣传有关,也与他画风老拙生新奇,难为常人所理解有关。无论做学问还是画画,他都是一个低调实干,“不说大话的大家”。书画向被视为小道,但先生却视之为精神的事业,为此燃尽了生命的烛火,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行笔至此,不禁回忆起八年前,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界、文化界、宗教界人士自发为其送行的情景,想起那些挂满殡仪馆告别大厅的真切感人的挽联和诗词,这份深深的敬重与浓浓的不舍,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画家,而且也反映出他的硕望宿德以及他身上体现出的传统文化之光。愿王伯敏先生的书画艺术,与他所热爱的优秀中华传统艺术一样天长地久!

( 来源于台州日报 ,作者:朱琦)

丰富学养浸润出的天然神韵 —王伯敏山水画之内涵

作者:张淑敏

王伯敏,1924年生于浙江台州。他是我国当代美术史论家、书画家、诗人,曾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并荣获首届“中国美术·终生成就奖”等。

王伯敏的山水画以生活为基础,以意象造型为主,写生与写意相得益彰,无论笔墨还是章法都质朴、自然、洒脱、清新。如其《山居不寂寞》(见上图)、《海头山脚一湾湾》等作品,均意境优雅、形象简约、用笔自如,不拘泥于物象的形体。他采用了提炼、夸张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王伯敏的山水画构图、布局很有特色,主次分明,端庄稳健,优雅和谐。其作注重开合争让,疏密聚散,且大小、色彩对比强烈,观之使人赏心悦目。其《唐人诗意图》(下图为作品局部)为典型的 “三七律”横构图画面。这种构成在中国画界被视为最佳的构图比例关系。此图右侧绘突兀大山以及宏伟建筑、小桥流水、渔舟树木;左侧则大片水面,倏然明朗辽阔,给人以咫尺千里之感。整个画面布景丰富、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且动与静、冷与暖形成鲜明对比,似有一股生命的律动,韵味无穷。

王伯敏早年拜黄宾虹为师,对黄宾虹所擅用的笔墨技法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创作中,他喜用古旧脱胶的松烟墨。其山水画作擅用宿墨,因宿墨无光泽,墨迹轮廓明显,可四周晕开,既能丰富画面的墨态神韵,又能增加天趣。他的用墨酣畅淋漓、沉雄浑厚,宿墨不脏,焦墨不腻。特别是其宿墨、渍墨、破墨等的大胆运用,既能集传统优秀笔墨之大成,又能在运用时加以创造性的探索,使作品体现自己的独特性。

王伯敏山水画中云水的画法主要是以“空”为主。即用留白的方法来表现云、水及天空。如其《唐人诗意图》,左边大面积的留白,似水似天,任你想象。画面空虚处虽无笔墨,但不能忽略其重要性。古人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山无血脉既无生气,山无神采则不生动。山树为静,云水为动,动静相宜,生机无限;山树为实,云水为虚,虚实结合,相映成趣;山树为墨,云水为白,黑白相间,相得益彰。王伯敏的作品构图饱满,用墨厚重,云水之白显得格外突出。其山水画中的点景物象主要有房舍、寺庙、舟楫、人物、茅亭等。审视其点景物象,既空又简,大多见之轮廓,不见细节;虽仅寥寥数笔,但却生动传神。他一般先用墨勾,再用色勒,不做皴擦,以赭色敷染,形态清晰,笔触分明,背景在或黑或白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其勾勒点景的线条,柔中有刚,曲中见直,挥写自如,显示出深厚的笔墨功力。

王伯敏的山水画多以水墨为主、设色为铺。用色艳而不俗、雅中流韵。花青、赭石为其常用色,一冷一暖对比强烈。树干、房舍、舟桥等点景物象,通常以赭石等淡暖色复勾;近处的坡石及山之朝阳面以赭色复勾或点染,树叶、杂草、山石也用赭石或石绿敷染。其用色既概括又丰富、微妙。其作墨中有色、色中有墨,有时色墨混用,有时以色破墨,也有时以色直接点写,技法变化无穷。在用水方面,他更有独到之处。一般来说,水与墨总是相铺相成的,墨靠水调,水以墨显。然而他用水并非只是用来调墨,而是有其独特的用途。比如用水破墨、用水破色、铺水、利用水渍等。

在总结历代山水大家章法的基础上,王伯敏提出 “七观法”理论(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为中国画构图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他还总结了九种“水法 ”(水带墨、墨破水、水破墨、色破水、水破色、渍水、凝水、冲水、铺水),将“水法”提高到与“笔法”、“墨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使其山水作品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为了研究美术史论,王伯敏登长城、攀“五岳”、涉三峡、访克孜尔千佛洞等。他不仅具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还善于思考,具有一般艺术家少有的理性思维。他花费数十年的精力编写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通史》等六十余部美术史论专著。

正是王伯敏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妙的笔墨、娴熟的技法,才使其山水画作品浑厚、天然、质朴、儒雅。欣赏王伯敏的山水画作犹登山戏水,赏心悦目;又如品赏陈年老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2012年10月20 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王伯敏:读书倦了就画云山(80幅高清图),值得收藏!

来源: |石门画社 ID:smhuashe」

王伯敏是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山水画大家、诗人、中国美术史学泰斗、当代文人画大师。他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

王伯敏针对中国画的时空概念,创造性地提出: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看、合六远等"七观法"。既是对传统山水画的重要总结,也有助于新山水画的创新、提高。他画山水外,间或写竹石。喜用松烟渍墨,尤擅用水,自具风格。

王伯敏:(1924-2013年),浙江台州温岭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

王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

王伯敏研究敦煌的壁画山水,先后著有五篇论文,均在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汇编《敦煌壁画山水研究》,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王伯敏编著《中国画的构图》一书,不仅在国内多次出版,还在日本翻译出版。

其实,王伯敏不姓王,姓阮,他的亲生父亲叫阮仙全。阮家当年是浙江省黄岩县一个普通的雇农。王伯敏1924年就出生在黄岩。阮家穷,他一岁多一点就被卖给温岭城里王家。王家生活还算宽裕。

他3岁那年,生父专程从黄岩来温岭看他,虽然当时他已长高了许多,养得白白胖胖,但生父心里却仍不是滋味,两眼噙着泪花,看他一会儿就又一声不响地回去了。到了6岁,王伯敏就到温岭恒昌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王伯敏这个名字就是私塾的先生给起的,一直用到今天。

后来他到县立小学读书。在县立小学他爱上了画画,课余时间就照着一本《芥子园画谱》临摹,三临五摹,画兴越来越浓,画技也越来越好,他和同学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图》被校长看到了,校长大加赞赏,还给了他一个嘉奖。

画画之外就是爱好古诗词,背诗经、背唐诗宋词、查诗韵、辨四声、学读二十四种音节,偶尔自己也学着写诗填词,13岁那年的诗作《登石牛岭》:“三月西城外,烟笼岭下川。石牛无个事,日日卧山巅。”曾在学校师生间传唱一时。王伯敏的诗词功底就是那时打下的。

王伯敏喜欢诗,喜欢“平平仄仄”、“盈盈汀汀”。他说:“读书、作画、看山到了会心时,诗句常常脱口而出。宋代有位诗人曾说:‘吟到老、改到老。’改诗之苦,惟有自己知道。

他特别喜欢在更深之时,冷月斜照之下,酌上一口苦茶,外静内定,思绪无穷,那是种颇有禅味的境界,常会不由自主吟出几首诗来。王伯敏的诗是在书画界出了大名的,当年沙孟海、诸乐三等合作巨幅,画后题跋,内容通常由王伯敏拟就,他根据画面和现场气氛,每每有点睛之笔,在这方面王伯敏是很受同仁称道的。

“读书倦了画云山,落墨灯前不令闲,淡淡浓浓多是趣,小舟添在水湾湾。”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闽诗选》,收的是平日闲吟的一部分,包括论画、记游及起居400余首。

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了美术史论研究,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了本学科杰出的带头人。

最让王伯敏引为自豪的是他曾拜在艺术大师黄宾虹、徐悲鸿南北二虹(鸿)两位大师的门下,成了他们的得意门生,从而吸收了南北两地丰富的艺术营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不经意中他自己也成了艺坛之巨人。

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马胡同后宅35号徐悲鸿府上行跪拜大礼,正式成为大师的弟子时的情景,至今让他激动不已。他跟随徐悲鸿虽然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大师的风范学养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让他终生受用不尽。

1952年他来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栖霞岭,与黄宾虹为邻,又成了黄宾虹的关门弟子。黄宾虹送给他八个字:“写史要实,论理要明”。王伯敏就是按照恩师送给他的这八字真言努力攀登的。

王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

王伯敏研究敦煌的壁画山水,先后著有五篇论文,均在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汇编《敦煌壁画山水研究》,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王伯敏编著《中国画的构图》一书,不仅在国内多次出版,还在日本翻译出版。

其实,王伯敏不姓王,姓阮,他的亲生父亲叫阮仙全。阮家当年是浙江省黄岩县一个普通的雇农。王伯敏1924年就出生在黄岩。阮家穷,他一岁多一点就被卖给温岭城里王家。王家生活还算宽裕。

他3岁那年,生父专程从黄岩来温岭看他,虽然当时他已长高了许多,养得白白胖胖,但生父心里却仍不是滋味,两眼噙着泪花,看他一会儿就又一声不响地回去了。到了6岁,王伯敏就到温岭恒昌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王伯敏这个名字就是私塾的先生给起的,一直用到今天。

后来他到县立小学读书。在县立小学他爱上了画画,课余时间就照着一本《芥子园画谱》临摹,三临五摹,画兴越来越浓,画技也越来越好,他和同学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图》被校长看到了,校长大加赞赏,还给了他一个嘉奖。

画画之外就是爱好古诗词,背诗经、背唐诗宋词、查诗韵、辨四声、学读二十四种音节,偶尔自己也学着写诗填词,13岁那年的诗作《登石牛岭》:“三月西城外,烟笼岭下川。石牛无个事,日日卧山巅。”曾在学校师生间传唱一时。王伯敏的诗词功底就是那时打下的。

王伯敏喜欢诗,喜欢“平平仄仄”、“盈盈汀汀”。他说:“读书、作画、看山到了会心时,诗句常常脱口而出。宋代有位诗人曾说:‘吟到老、改到老。’改诗之苦,惟有自己知道。

他特别喜欢在更深之时,冷月斜照之下,酌上一口苦茶,外静内定,思绪无穷,那是种颇有禅味的境界,常会不由自主吟出几首诗来。王伯敏的诗是在书画界出了大名的,当年沙孟海、诸乐三等合作巨幅,画后题跋,内容通常由王伯敏拟就,他根据画面和现场气氛,每每有点睛之笔,在这方面王伯敏是很受同仁称道的。

“读书倦了画云山,落墨灯前不令闲,淡淡浓浓多是趣,小舟添在水湾湾。”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闽诗选》,收的是平日闲吟的一部分,包括论画、记游及起居400余首。

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了美术史论研究,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了本学科杰出的带头人。

最让王伯敏引为自豪的是他曾拜在艺术大师黄宾虹、徐悲鸿南北二虹(鸿)两位大师的门下,成了他们的得意门生,从而吸收了南北两地丰富的艺术营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不经意中他自己也成了艺坛之巨人。

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马胡同后宅35号徐悲鸿府上行跪拜大礼,正式成为大师的弟子时的情景,至今让他激动不已。他跟随徐悲鸿虽然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大师的风范学养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让他终生受用不尽。

1952年他来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栖霞岭,与黄宾虹为邻,又成了黄宾虹的关门弟子。黄宾虹送给他八个字:“写史要实,论理要明”。王伯敏就是按照恩师送给他的这八字真言努力攀登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输日本两副攻一塌糊涂!王媛媛拦网+效率全崩,袁心玥全破坏拦网

输日本两副攻一塌糊涂!王媛媛拦网+效率全崩,袁心玥全破坏拦网

篮球资讯达人
2024-05-31 22:22:17
美媒:中国锂电池取得新突破,或将导致美军对中国电池依赖加深

美媒:中国锂电池取得新突破,或将导致美军对中国电池依赖加深

笔墨V
2024-06-01 00:36:29
联想裁员7500人!

联想裁员7500人!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4-05-31 21:32:07
小学课本虚构的三个假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至今有人深信不疑

小学课本虚构的三个假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至今有人深信不疑

马蹄烫嘴说美食
2024-05-31 07:35:26
江西又一位副厅级女干部自首,诡异的提拔令人汗颜!你知道吗?

江西又一位副厅级女干部自首,诡异的提拔令人汗颜!你知道吗?

此处已无情
2024-05-31 18:08:06
瑞典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33亿瑞典克朗军事援助

瑞典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33亿瑞典克朗军事援助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5-29 17:54:13
4大归化助阵,中国男足20点决战泰国!1-0=出线,CCTV全程直播!

4大归化助阵,中国男足20点决战泰国!1-0=出线,CCTV全程直播!

绿茵舞着
2024-05-31 02:42:35
日本731部队人畜杂交实验:强迫女子与动物兽交,长达一个小时

日本731部队人畜杂交实验:强迫女子与动物兽交,长达一个小时

百晓生谈历史
2023-09-07 12:37:17
破船还未搬走,菲第3艘坐摊舰又来了,国防部开始上场,禁令生效

破船还未搬走,菲第3艘坐摊舰又来了,国防部开始上场,禁令生效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5-31 20:21:08
伊利“天价牛奶”事件和解后续,全品牌岌岌可危,官方回应震惊!

伊利“天价牛奶”事件和解后续,全品牌岌岌可危,官方回应震惊!

皖声微言
2024-05-31 10:14:27
多特蒙德 vs 皇家马德里预测: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前瞻

多特蒙德 vs 皇家马德里预测: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前瞻

祝晓塬
2024-05-31 12:31:29
剧毒!剧毒!山东多地也接连发现,近期频发!

剧毒!剧毒!山东多地也接连发现,近期频发!

三农老历
2024-05-31 14:26:51
同样写Python,同样做开源,大佬出手不仅斩获近万颗star,还被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会面

同样写Python,同样做开源,大佬出手不仅斩获近万颗star,还被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会面

开源中国
2024-05-31 19:42:04
安帅:如果我们决赛第85分钟0-1落后也别担心,想想踢拜仁和曼城

安帅:如果我们决赛第85分钟0-1落后也别担心,想想踢拜仁和曼城

直播吧
2024-05-31 11:25:13
温州附二医门口有人在大马路上收费?网友:太可恨了!

温州附二医门口有人在大马路上收费?网友:太可恨了!

大永强
2024-06-01 00:02:33
这谁顶得住嘛!刘涛这身材,这才是尤物啊!

这谁顶得住嘛!刘涛这身材,这才是尤物啊!

冷却爱情
2024-05-11 09:09:15
庆余年中的历史人物:太子叫李承乾,庆帝是李世民,范闲又是谁?

庆余年中的历史人物:太子叫李承乾,庆帝是李世民,范闲又是谁?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5-31 17:46:56
内贾德在为翻身仗做准备,哈梅内伊如不妥协,伊朗会有严重后果?

内贾德在为翻身仗做准备,哈梅内伊如不妥协,伊朗会有严重后果?

前沿天地
2024-06-01 00:53:32
一夜3大NBA资讯!哈登去向新消息,库里利好,詹姆斯再获力挺

一夜3大NBA资讯!哈登去向新消息,库里利好,詹姆斯再获力挺

开心体育站
2024-06-01 00:22:24
台湾登陆作战危险指数暴增!我军或面临重大伤亡风险

台湾登陆作战危险指数暴增!我军或面临重大伤亡风险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5-29 17:20:44
2024-06-01 02:36:49
大牌驾到
大牌驾到
名人新闻及访谈
3679文章数 14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江西上栗县一汽修店发生爆炸事故 已致3死25伤

头条要闻

江西上栗县一汽修店发生爆炸事故 已致3死25伤

体育要闻

欧文:当老二怎么了?硬就行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证监会:对恒大地产罚款41.75亿

科技要闻

业务不卖了,字节跳动重新做游戏

汽车要闻

外观内饰升级/六项权益 全新哈弗H6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旅游
数码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合集,宝妈带娃遇到的哭笑不得的瞬间!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美国华盛顿年内将迎来大熊猫“宝力”和“青宝”

数码要闻

真正的咸鱼翻身!两年前的骁龙6 Gen 1怎么就翻红了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