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是并不陌生的,每年过年以及新年交替之际都会灯笼这个词。并且灯笼每一次出现似乎都是与中国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中灯笼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之一,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那么灯笼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在民间广泛流行的?为什么会与后来的一些传统的中国重大节日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灯笼本身就是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
1、关于灯笼的出现,有很多种说法,很多种说法都是属于传说或者是民间故事
灯笼其实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当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往往都会在一些重大节日中出现比如说元旦,新年或者是元宵节的时候,其实灯笼都会广泛地出现。其实灯笼在后面的一些时段当中,都是在中国比较重要的节日当中,作为一种祝贺的象征出现的。
那么在之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会出现一些与佛教有关的节日,比如说盂兰盆节。而在盂兰盆节当中灯笼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角。所以也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灯笼在一些重大节日当中的运用是比较频繁的。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灯笼是中国古代社会比较重要的一种照明工具。因为在中国古代其实是并没有现如今的电灯泡或者是其他照明工具的出现了,而使用最多的照明工具,也就是灯笼和蜡烛。
那么为了庆贺如此重大的节日,是需要这些照明工具的,所以也是可以理解为什么灯笼在一些重大节日当中使用得比较频繁。据有关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一种便捷式的照明工具。
也就是说,灯笼不仅是中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照明工具,并且也是中国古代照明工具当中比较便捷的。关于灯笼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传说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其中就有一种传说是与汉明帝刘庄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传说汉明帝呢是比较崇尚佛教的。
所以在佛教的教义当中,其实是有着正月十五必须要敬佛的一种说法,那么汉明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自然也会遵守这一规定。所以在这一天,汉明帝提倡众人信仰佛教以及宣扬自己的佛法,
那么在这个时候,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节日,因为这样的命令是当时最高统治者所颁下的,所以必须要郑重地对待。在此时全国的百姓为了在这一天能够让佛法更好地被宣扬,所以一般都会点燃花灯来庆贺这一天。
这是一个传统的封建统治者与灯笼有关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是比较具有一定的神话传说的。由于古代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射杀了一只神鸟,所以当时的天帝是十分生气地要求焚毁人间三天以来惩罚当时杀掉神鸟的人们。
但是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当时的人类遭受如此的灾难,所以便偷偷地下凡,告诉了当时人间的人类。当时使得人们为了逃避这样的灾祸,所以各家各户都会点起灯笼,看起来就是红红火火的一片。
这样的一片景色是容易迷惑住当时的天帝的,天帝当时不经意的往人间一看,人间的确是红红火火的,以为是自己下的命令,但是其实这是灯笼所营造出来的一种幻想。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过了一劫。
其实这些故事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的人们的确是比较频繁地使用灯笼的,不然不会产生,如此很多有关于灯笼的一些故事,灯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确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的。
2、灯笼的历朝历代制作衍生出很多的文化内涵
灯笼其实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方面是有着十分巨大的进步的,因为灯笼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比较便捷的照明工具。而在古代,能够充当照明的工具几乎都是屈指可数的,比较常见的也就是灯笼和蜡烛。
当然在每个不同的时代,其对于灯笼的具体要求,以及灯笼表面上的一些花纹和制作工艺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时代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进行着一定的发展。
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不同的风格和时代特点,所以也就造就了在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的灯笼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由此从这些不一样的灯笼当中,可以折射出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另外,由于灯笼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一种便捷式的照明工具,其实也决定了灯笼的使用,也是比较普及的。
因为灯笼相较于其他的一些照明工具来说,是比较方便制作的,并且成本也是比较低的。故此社会的中下层也是广泛地使用灯笼来作为自己的照明工具。一般的灯笼制作的程序也是非常简单的,主要的材料也就是一般的竹条以及一些透明的类似于纸糊的纸。
竹条的作用,一般都是确认一个灯笼的框架,然后再用一些纸来将整个框架围住,中间放一点蜡烛,就可以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灯笼了。
但是一定要记住,所周围糊的纸不能是一些比较简简单单的,或者是比较干燥的。因为在打翻蜡烛的时候,这一类只是比较燃烧起来的,所以,一般在制作灯笼上的纸上会自然地糊一层蜡,或者是用一些比较湿润的纸来代替。
当然,这样的取材虽然是较为主要的,但也不是唯一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盛产竹子。那么对于不同的地区,其实对于那些灯笼的造型以及使用的原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只不过从大部分的角度上来说的话,灯笼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应该是竹条。
二、灯笼在不同时代,是散发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的
1、中古以后的灯笼造型是比较多变的不再是像以前的单一造型
灯笼自身的发展其实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灯笼形象,因为在历史上可以追溯的记载当中,人们最早使用的照明工具反而不是灯笼,一般来说是蜡烛。而蜡烛一般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两汉时期是比较常用的。
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很多人使用蜡烛,但是由于蜡烛本身造成的一些烟雾会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再加上人的视线模糊。所以人们在逐渐地发展演变当中,其实就是研发出了灯笼这么一种便捷性的照明工具。
因为灯笼表面上糊的纸,它是可以挡住蜡烛所燃放出来的一些烟雾的。再加上后世技术的一些改进,在后来一些蜡烛其实也不会散发非常多的浓烟。
但是在最早的时候,或者说在较早时期的人们是并没有这项技术的,所以当时是依靠灯笼,使得整个蜡烛照在里面去挡住那坨烟。
这也是最早时期灯笼为什么可以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们并不仅仅是追求需求,而是追求其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享受,所以灯笼也被人们用来作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那么在中古之后,灯笼的发展习逝世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因为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那么夜晚的时间也被人们充分地利用起来,所以照明工具也就非常重要。那么当时主要使用的照明工具也就是灯笼,
所以灯笼在当时是比较普及的,并且随着这样的普及,当时的灯笼每一个造型也是不一样的。民间如此普遍地使用灯笼,所以在后来的一些传统节日的契合当中,人们也经常会用灯笼这样的一种照明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所以在后来的一些传统节日当中,都能够出现一些放花灯,或者是守夜灯等一系列与灯笼有关的习俗。另外,统治者对于灯笼也是十分喜爱的,所以在统治者的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比如说统治者的生日,灯笼的使用就会遍及整个宫廷。
2、灯笼自身的发展,扩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灯笼的自身发展其实是扩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因为灯笼作为主要的照明工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样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后世的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当中,都可以看见灯笼的身影。
并且灯笼不仅在文化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发展作用,在相关的经济领域上也起到了比较重大的作用。比如在商品经济领域,由于灯笼都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可以频繁地利用夜间生活以及夜间的时间,来进行商品的贸易。
使得一些市场的领域因为灯笼的出现而被打开,进而又发展出来了一些商业文化,又丰富了文化领域。
三、总结
灯笼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照明工具。而这样的便捷式的照明工具是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那么由此独有的过程当中,其实也会衍生出一些不同于别国的文化,以及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宋史》
《东京梦华录》
《隋唐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