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清 费丹旭 《听秋啜茗图》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闺闱风韵”“云幕椒房”“庭院春深”三个单元,根据西湖美术馆三层的展厅格局排布展线,从外在到内在,带领观众逐步走近古代女性的世界。并通过详细的信息组团,延伸相关知识点,以进一步丰富观众对古代女性的认知。
第一单元“闺闱风韵”聚焦古代女性的外在形象。其中,“态浓意远”板块探讨在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作用下,不同时代对于女性形象审美风尚的变化;“绣罗翠微”板块展示了古代女性丰富多样的发式、妆容、首饰、衣着,呈现出历代女性对于美的不懈追求。![]()
清 沈史 《独立仕女图》(局部)
清 沈史 《独立仕女图》(全图)
绘画中展现的美女往往都经过精心的梳妆打扮,佩戴精致的饰品,身着多彩的衣物,焕发令人沉醉的风采。诸多的女性梳妆图除了展现闺阁女性梳妆打扮的美好姿态、顾影自怜的忧愁,也带有照镜反思、端整仪容和品德的教化意义。
第二单元“云幕椒房”着眼于古代女性的活动空间,分为“丽居静好”和“山水园林”两个板块。从室内的闺阁天地到户外的园林山川,相比于男性的广阔天地,画作中所描绘的女性空间充满了局限性,由此窥得在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规范下女性精神情感受到的束缚。![]()
清 费以耕、张熊 《梅花仕女图横幅》
“闺阁”的原始意义就是内室的小门。男性活跃的社会公众空间是广阔的、宏观的,而女性日常生活的闺阁空间是局限的、微观的、宁静平淡、波澜不惊、循规蹈矩的。画中的重帘、帐幔,既是女性生活空间上的隔离和封闭,也是情感天性上的压抑和束缚。而这个“内”有几层意思和具体规范:社会阶层之间的分界其实更为本质,士大夫阶层的女性在很多方面是利益和特权的共享者。因此,相较于阶层之间的“墙”,同一阶层的女性的空间的界分,既不是“墙”的意象,也不是“屏”的意象,而是“帘”意象:它表明了界限,也暗示了连通;它并非不可穿越,但又确然存在。
第三单元“庭院春深”关注古代女性的多维身份。其中,“逝水流年”板块中三个小节的画作分别展现了古代女性作为才女的琴棋诗画才艺、作为贤妻良母的家庭生活和女红劳动。![]()
清 费丹旭 《听秋啜茗图》
清 恽冰 《玉洞仙株图》
清 叶衍兰 《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
清 叶衍兰 《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
清 叶衍兰 《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
清 叶衍兰 《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
清 叶衍兰 《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
展览对《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这一重点展品进行动态展示,该图记录了清代杭州人袁枚在西湖宝石山庄授业的雅集盛会,画中的每位闺秀都凭借才情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观众可以通过动画逐一认识画中的人物。
尽管展览的主题围绕“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开,但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当代女性艺术家空间,展出施慧、潘汶汛、刘禹君三位不同年龄段女性艺术家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展开一场古典与当代、画里与画外、个人与群体的对话。古今呼应,展现当代“丽人”的才思。![]()
展览现场
清泥金彩漆三屏式梳妆镜台
清孟臣款紫砂壶
清喜生贵子福寿双全铜镜
展览现场
从到2022年“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丽人行”系列展不断深耕内容、探索展览模式。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线下展脱胎于2021年“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线下展中的所有图像都可在云展览中搜索。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可以在展柜前打开移动端的云展览,搜索感兴趣的图像,进一步了解该画作的作者简介、题跋释文等信息。也可在大厅通过多媒体互动浏览和搜索“丽人行”云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本文图文资料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