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放水6万亿仍未止跌,市场在担心啥?

0
分享至

原创 经济机器 正和岛

作 者:经济机器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上周四,央行“提前”发布了1月份的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额数据,两者分别新增3.98万亿元和6.17万亿元,这两个数据均创了单月历史记录,显著超过了市场预期,无论从哪个维度看,都击败了市场那怕最激进的预期!

在市场信心孱弱之际,数据提前发布,体现了“央妈”的良苦用心:提振市场信心,甚至扭转市场方向!

但市场走势却比预期要弱的多:上证指数低开,稍微往上反弹,之后一路向下;创业板更是低开1%,全天收跌2.84%。

过去一周,市场出现了一定反弹。但大多数的市场分析师判断,反转时刻仍未到来,预期仍偏谨慎。

股市下跌有多个解释,比如美国CPI超预期,比如乌克兰战争等。但在平时,这些因素与央行“超级放水”的重大利好相比,影响不值一提。特别是,在股市中,投资者对央行有着高度的“迷信”:“不和央行作对”几乎就是股市的“公信仰”!

不仅仅是央行在行动,各大证券媒体纷纷出来“提振信心”,鼓励“A股挺起脊梁”。各大基金公司“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自掏腰包“抄底”。但市场反应似乎并不“积极”。

那么,内心深处,市场真正的担忧是什么?

稳市场也好,稳预期也罢,不能只靠“大声吆喝”,“自卖自夸”。只有用心感知市场逻辑,找准痛点,对症下药,才能扭转市场预期。

因此,我们尝试找出市场真正的担忧所在,协助有关方面事半功倍地稳定市场。

从数据结构看,靓丽的数据背后,市场对其持续性存在一定担忧。但从数据结构看,有几点值得市场担忧:

1)人民币贷款“总量”高增的同时,中长期居民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了2000亿元,表明房地产“按揭贷款”需求较为疲弱。这与房地产行业数据基本吻合:

1月份房地产百强企业销售操盘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9.6%,也低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

1月份300城市土地成交总面积,环比去年12月份下降90%,同比去年下降近70%。

2)1月份社会融资总额较去年多增1万亿元,其中地方专项债同比多增3600亿元,仅次于人民币贷款的多增3800亿元。

今年的地方专项债总的额度大概率和去年持平,1月份多增与提前下拨有关,这意味着二季度之后专项债券对新增社融的贡献将由正转负。

3)此外,每年信贷社融的投放时点具有高度的机动性性,在稳增长压力较大时刻,完全可以将一些信贷需求集中起来在年初投放,以提振信心。

1月中旬左右,草根调研数据显示,各大商业银行贷款数据并不理想,同比出现下降。有关方面随即呼吁,政策工具箱开的再大一点,向商业银行系统发出了清晰的信号。

各方努力下,1月份天量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额如期而至,这里面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信贷需求被“透支”,这也是市场较为担心的地方。

因此,市场对天量放水不感冒的核心,是对货币需求的持续性持谨慎态度。

如果后面的需求跟不上,则1月份的数据“犹如过年把饺子全部端出来了”,之后信贷投放或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这也是央行领导最担心的“货币塌方”风险所在。

深层次看,市场对于货币需求能否稳住是有一定担心的。

在私人部门需求较为疲弱的经济下行阶段,货币需求取决于公共部门稳增长的努力及其政策的“乘数效应”:

稳增长力度=政策力度*乘数效应

政策力度即央行、财政等宏观政策管理部门的宽松力度,比如降息、降准、信贷投放和赤字提升的幅度;乘数效应,也称政策的“杠杆”效应,即私人部门看到公共部门行动后,支出增加和风险偏好提升的倍数。

乘数效应主要受政策力度和政策公信力有关,政策力度越大、政策公信力越高,则私人部门“动物精神”激发就越容易激发,政策效果也就越好。

从政策力度看,多重约束下,整体仍然是克制与平衡,与“三重压力”的严峻形势相比仍有可能“不够”。具体来看:

1. 货币政策

以“积极”的态度去实现一个非常“稳健”的目标。

每年稳增长中,“稳健”的央行总是行动最积极的,又是降准、又是投放流动性。

但央行的“积极”并非没有边界,只能在“稳健”的茶壶中进行稳增长。

稳健的约束体现在:

1)“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积极与稳健的根本区别在于,积极的货币政策需要通过主动提升M2和社会融资总额增速,来提升名义GDP增速;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被动跟随名义GDP增速波动。

因此,稳健立场大框架下,央行要做的不是扭转名义GDP下滑的局面,近期央行很着急,是要避免“信贷塌方”:即短期内快速、大幅地下滑。

2)不敢采取诸如降低基准利率、房贷利率打折等信号意义“过强”的政策手段,避免被人扣上“放水”的帽子。

2.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米下炊”,力不从心。

过去10年,我国财政政策一直维持“积极”的立场。

但自2018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叠加去杠杆“紧箍咒”,导致用以稳增长的财政资源和空间基本被挤压,导致基建增速大幅下降,目前增速在0附近(图1)。

过去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各个分项中,基建增速持续垫底。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一夜入冬,地方卖地收入同比降幅超20%,财政在近几年来属于较为困难的。

再加上今年仍要“遏制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除非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和地方专项债规模,否则用于稳增长的空间和弹药较为有限。

图1 基建投资同比增速

3. 房地产

“不搞大水漫灌”下,保护房地产合理需求,对“合理”的划线不宜预期过高。

简单地说,首套房的首付、贷款利率有下调空间,但改善需求完全放开的可能性不大。

三四线地区能做到“认房不认贷”,就是极限;一二线热点城市基本会继续“认房认贷”,严格锁死。

从乘数效应看,多重因素抑制下,私人部门风险偏好普遍不高,增加了稳增长的难度。

一是风险偏好和杠杆本质上是一回事,过去几年加风险、加杠杆的都受到了惩罚。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社会整体是一种“风险厌恶”的状态。

二是如前面所讲,公共部门稳增长的力度整体是“克制”的、“平衡”的,在此情况下,说服私人部门去积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三是过去一年,民营地产商处于生死边缘,短期回不来了。最稳健的如万科,提出2022年“要活下去”。

头部地产商尚且如此,其他的民营地产商好像连活下去都是奢侈。这种情况下,即便你给地产商贷款,他们要么不敢要,要么用来把房子盖完回笼资金进行缩表,无论如何不敢再拿新地。

这种情况下,依靠缺乏经验的地方城投和同样受三条红线约束的国有地产商,能够填补民营地产商留下的缺口,能够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吗?

四是过去一段时间,部分投机分子发表各种极端言论,翻历史旧账,制造寒蝉效应,极大损害了民营企业信心。

此后,权威人士多次灭火,称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等。

信心一旦破坏,修复需要很长时间。

找准病灶之后,对症下药似乎就很简单了。

政策力度方面,公共部门应该带头承担风险,政策尺度给的再多一点,政策工具箱开的再大一点:

1)货币政策:在稳健大框架下,能否“稳健略偏宽松”一点?

特别地,在M2和社会融资总额增速设定上能否更积极一点?在降息和房地产信贷放松上增加一点力度?

2)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下降下,能否在专项债额度和赤字率方面给点空间?能够让市场感知到“积极”的诚意和力度?

3)房地产政策:政策支持的“合理”需求,“合理”的线能否画的松一点?比如一二线的改善性需求能否被认定为合理需求,并予以信贷支持?

提升乘数效应方面,能否徙木立信,推出一些“获得感”强的措施?

1)房地产行业是“信用塌方”最大威胁,能否采取有力措施,结束房地产市场冻结、民营地产商集体躺平的状态?

房地产出现如此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政策“合成谬误”的结果,“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银行集中度管理”、“土地集中拍卖”等每个看似合理的政策,叠加到一起,导致房地产市场冻结,威胁国民经济的安全。

2)一些长期合理,但短期有紧缩效应的产业政策能否少出、缓出?

今年以来,医药带量采购、降低平台收费下,长春高新和美团等大白马倒下。这些都是具有指标意义的公司,可以影响一个行业,甚至指数中期走势。

特别是,四部门“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作座谈会”消息发布刚过去一周,某与会部门立刻出台“紧缩”效应如此明显的政策,如何提升信心、鼓励大家干活呢?如何能稳定住市场呢?

3)严打破坏安定团结和社会信心的投机分子和投机言论。

尽管高层一再安抚,中央精神也是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投机分子可以没有代价、肆无忌惮地制造恐慌情绪。“xx南们制造恐慌动动嘴,权威人士安抚辟谣跑断腿”,这种状况损害了公信力和社会信心。

应认真落实2018年民营经济座谈会精神,对于破坏安定团结大好形势、制造恐慌、发“爱国财”的投机分子,必须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工具、有办法扭转经济短期下滑趋势。

所以,我们对股市全年走势始终充满信心,认为反转年内必定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职联第16轮:梅西大显神威,迈阿密国际连击圣路易斯城

美职联第16轮:梅西大显神威,迈阿密国际连击圣路易斯城

阿牛体育说
2024-05-31 15:05:24
性感丨足坛下一任“天王嫂”就是她?

性感丨足坛下一任“天王嫂”就是她?

足球周刊
2024-05-31 11:05:38
华春莹释放重要信息,日本若敢武力介入台海,解放军收回琉球

华春莹释放重要信息,日本若敢武力介入台海,解放军收回琉球

胖福的小木屋
2024-05-30 00:28:20
好家伙,这是立了多大的功,给全国人民发短信,表扬大家收到了吗

好家伙,这是立了多大的功,给全国人民发短信,表扬大家收到了吗

芯怡飞
2024-05-28 08:25:19
贝弗利:上次夺冠的三巨头在雄鹿 以后两超巨+好角色球员才能成功

贝弗利:上次夺冠的三巨头在雄鹿 以后两超巨+好角色球员才能成功

直播吧
2024-05-31 23:41:19
提议“打假报备”的专家身份被扒,旗下企业曾多次售假,被罚28万

提议“打假报备”的专家身份被扒,旗下企业曾多次售假,被罚28万

六毛朵朵
2024-05-31 11:39:47
董宇辉前脚发布六一宣传片:如果我有一个孩子,后脚笑晕在评论区

董宇辉前脚发布六一宣传片:如果我有一个孩子,后脚笑晕在评论区

圈里的甜橙子
2024-05-31 15:12:30
范冰冰晒过亿半山豪宅震撼景观 屋内有这款饮品存货证已融入香港

范冰冰晒过亿半山豪宅震撼景观 屋内有这款饮品存货证已融入香港

达达哥
2024-05-31 22:32:51
一眼假,明目张胆造谣,竟然说李梅火攻先在武汉进行试验

一眼假,明目张胆造谣,竟然说李梅火攻先在武汉进行试验

知兵堂军事
2024-05-25 08:42:50
闹大了!美国“断网”大战升级,华为中兴遭封杀 全球网络岌岌可

闹大了!美国“断网”大战升级,华为中兴遭封杀 全球网络岌岌可

田间农人阿馋
2024-05-31 22:59:59
日本反水了,美国气炸了,中方“胜利”了!

日本反水了,美国气炸了,中方“胜利”了!

星辰故事屋
2024-05-31 19:15:33
钱到账了,武汉某三甲医院医生实发工资曝光

钱到账了,武汉某三甲医院医生实发工资曝光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6-01 00:16:09
真正的恐怖,就要到来,乌克兰将用无人机在俄罗斯本土布雷?

真正的恐怖,就要到来,乌克兰将用无人机在俄罗斯本土布雷?

青年的背包
2024-05-30 20:50:01
被证监会重罚后,恒大地产回应:保交楼项目完成超80%

被证监会重罚后,恒大地产回应:保交楼项目完成超80%

懂球帝
2024-05-31 17:49:10
正式离队!曝广东宏远2米06天赋新星被放弃,杜锋已经尽力了

正式离队!曝广东宏远2米06天赋新星被放弃,杜锋已经尽力了

老叶评球
2024-05-31 12:06:56
最新报告显示:行驶32万公里后,特斯拉电池容量仍然高达88%

最新报告显示:行驶32万公里后,特斯拉电池容量仍然高达88%

户外小阿隋
2024-05-30 14:55:44
中国女排首局输日本!王云蕗1分还被蔡斌批评,就这都不让朱婷上

中国女排首局输日本!王云蕗1分还被蔡斌批评,就这都不让朱婷上

嘴炮体坛
2024-05-31 20:01:03
苏军占领旅顺,胡作非为,我党一干部坚决抵制,后来怎样了

苏军占领旅顺,胡作非为,我党一干部坚决抵制,后来怎样了

老黄有话
2024-05-30 08:00:07
不知不觉她已离世两年:爱穿旗袍戴帝王绿,拥有300间商铺345套房

不知不觉她已离世两年:爱穿旗袍戴帝王绿,拥有300间商铺345套房

简读视觉
2024-05-31 14:46:11
郎平:输谁不能输日本!蔡斌:输日本成为常态!球迷:心疼朱婷

郎平:输谁不能输日本!蔡斌:输日本成为常态!球迷:心疼朱婷

我就是一个说球的
2024-06-01 01:02:33
2024-06-01 08:42:44
北国风光杂志
北国风光杂志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3584文章数 107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证监会:对恒大地产罚款41.75亿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防长见面后 美方第一时间发新闻稿积极评价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防长见面后 美方第一时间发新闻稿积极评价

体育要闻

欧文:当老二怎么了?硬就行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外观内饰升级/六项权益 全新哈弗H6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艺术
数码
手机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教育要闻

姥姥,这道题选什么呀?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真正的咸鱼翻身!两年前的骁龙6 Gen 1怎么就翻红了

手机要闻

别急着换机,下半年有6款迭代旗舰在路上,超声波指纹已成标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