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首台模拟计算机研制者,用毕生心血诠释一腔爱国情怀。他是独具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开启了中国IT技术发展的新征程。
他是我国最早倡导和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学者,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1981年,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国家首批且唯一一个计算机应用博士点。他在软件工程和网络协议工程方面,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他是我国第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二、三届计算机评审组成员······
他是大学校办产业发展的拓荒者,是中国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的孕育者。他是学以致用的倡导者,他是桃李天下的教育家,哺育出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国家栋梁。他就是——李华天教授。
1922年1月29日,李华天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市。
2007年1月24日,享年85岁的他,离开了这个热爱的世界。
2022年1月29日,我们迎来了他百岁诞辰。
让我们用文字和老照片一同追忆他不凡的一生。
1939-1943年,李华天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他考取美国哈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1949年,他考取了斯坦福大学博士,与钱学森、杨嘉墀等科学家同期在美国学习工作。
1950年,他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和优渥的环境,怀揣着知识报国的赤子之情,几经辗转,历时1个多月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
回国后,他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曾任职于清华大学、大连大学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
1952年,他来到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任教,后任副校长,率先在全国开展模拟计算机的研制。
1956年,34岁的李华天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81年,为了集中精力从事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李华天教授决意辞去了副校长的职务。如同他请辞信中所言:"目前更需要我的是我的学生和我国亟待发展的计算机事业,我觉得如果不担任行政职务,更能集中精力,可以带出更多更好的研究生。"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计算机与网络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李华天教授光环加身,却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愿甘为人梯。他发挥自己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通过"联合培养"的形式把博士生送到国外学习深造。他把自己关进资料室,埋进浩瀚的知识海洋,把握学术动向,为学生指点迷津,为学生的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他与学生一起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帮他们开启思路······大批青年高级计算机人才,在他的精心教育和全力扶持下,成长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这其中便有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东软教育董事长刘积仁。
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让李华天教授与东软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关爱有加,更将精力倾注到东软教育的每一步发展和东软学子的身上。今天,当我们回首来时路,那熟悉的身影仍历历在目。
2002年,李华天教授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考察指导。
2003年李华天教授到成都东软学院考察指导。
2004年,李华天教授捐赠自己多年的积蓄,设立了东软教育最高奖学金——“华天奖学金”。截至目前,已有150余名学子获此殊荣。而这一奖项的设立,成为东软教育薪火传承,不断奋进的一个标志。
2005年9月15日,首届华天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李华天教授正在上海接受治疗,心系东软学子的他通过视频送来了寄语。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历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风雨的洗礼,醇厚至臻。虽然,李华天教授已离开我们15年,他的精神被东软人一代代传承。
从风华正茂到苍山负雪,从殚见洽闻到甘为人梯,守三尺讲台思天下广大,于科技殿堂创惊世伟业,无愧兴国振邦的楷模,乐为青年才俊的伯乐。
耕耘不缀,格物忘我,一生求索,育能举贤。景行高山,善若清流,高歌咏至,光耀百年。
纪念一代师者——李华天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让我们永远缅怀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