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真正用于作战的环首刀创造于世,并在汉代大杀四方之后,继承南北朝和隋制的唐代兵制中又出现了一代冷兵器之王-陌刀。
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陌刀一出,便是腥风血雨的风云变幻时刻。但令人遗憾的是,陌刀因制作复杂,价值昂贵,不被允许陪葬,故而真品并不见于世。
那么陌刀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有多珍贵呢?
陌刀的渊源
《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斗米钱十三五,而最上等的镔铁唐刀要一百七十斗米,而按照《唐会要》记载当时官员的俸禄七品一个月是四千五百文。一把上等的镔铁刀相当于七品官员半个月的俸禄,怪不得会禁止陪葬呢。
这就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当年“如堵(墙)而进,人马俱碎”的陌刀到底是什么样子?
人马俱碎
在《唐六典》中对这种制式装备的描述是: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
《唐六典》不像后世宋代的《武经总要》或者明代的《武备志》那般图文并茂,也可能是作者绘画功底不行。陌刀在实物不存的情况下,连图文也不祥,这为我们了解这柄神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大唐步卒
但上述引用的原话中提到的另一个古物,作者说陌刀大概是古代的断马剑。这就为我们揭开这神秘兵器的面纱提供了一柄玉如意。
斩马剑的形制
断马剑也叫斩马剑,最早出现在《汉书》卷六十七之朱云传,意欲使用断马剑的人就是朱云本人。他是要干什么的呢?原话是: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这段至今读来慷慨激昂,朱云是汉成帝时大臣。少年时是一名侠客,高大威猛,四十岁时才开始读书入仕,但侠客之风不减。
尚方宝剑
朱云想要的兵器叫斩马剑,也叫断马剑,即陌刀的前身,或者说是前世。斩马剑前面还有一个定语-尚方,也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尚方宝剑,他要用来斩奸臣。
据考证,这是一种双刃剑,装于长柄之上,有镡的叫铩(sha 四声),无镡叫铍(pi 一声),所以铩就是有镡的铍。铩的剑锋一般长约35厘米,铩下有柄,柄的作用是插入长柄柲中,提高安装稳定性。
当铩和铍出土之初,往往被误当做佩剑,皆因木柲(长柄)已朽烂,而此种兵器又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以引起这种误会。
铍和铩
而当初,可能没有人会想得到,这一失传古兵器还在以某种形式在传承着。
唐之陌刀的复原
既然陌刀承袭自铩而来,那么也应该是下有长柄的兵器。而称为刀,则说明这种兵器已改为单边刃的形制,与铩的双刃剑形制应该是有区别的。(一家之言)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出土唐镇墓武士俑
上图是陕西出土的唐代武士俑,武士头戴虎头帽,身着明光甲,但是手中的兵器已不见。
陌刀是步兵所持,该武士俑也是步兵形制,便有复原图如下:
陌刀复原
腰悬唐横刀,虎头帽,明光甲,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威风凛凛。而在其手中所添置的兵器便是推测中神秘而又充满恐怖气息的陌刀。
唐代刀制承自汉代和南北朝,仪刀、障刀和横刀都是直刀,仪刀刀首有环,横刀后期取消了环首。
如复原图所展现,上为横刀模式,下有长柄,柄下有鐏,鐏作龙凤环状。整体颇为符合唐朝时期的形制,私认为这是复原度较高的一种形式。
陌刀的故事
作为长刃兵器,又有人马惧碎的威力,刀身部分应该比横刀等要厚大。加上长柄,这样的一把武器能达到15-20斤的重量,非力大无穷之人无法挥舞杀敌。
如墙而进
陌刀是古代以步制骑的典范,使用者中最为显赫的非唐玄宗时期安西大将李嗣业莫属。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长七尺,膂力绝众......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李嗣业凭此刀和所属陌刀队,征小勃律,破吐蕃,战黑衣大食于怛罗斯,“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所向无前。敌人为之胆寒,败退之余为李嗣业取了一个“神通大将”的名号。
李嗣业
而“如堵而进,人马俱碎”的典故则是出自于安史之乱中,李嗣业的盖世大战,香积寺一役。在唐军即将为叛军所冲乱,正是李嗣业“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叛军随即气势被夺,唐军趁势冲杀,斩首六万。一战颠覆敌我形势,并就此扭转安史之乱以来唐军萎靡的局势,这一战在唐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
杜甫曾为之赋诗云:“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可见安西军的威名,当陌刀队自遥远的西域抵达中原之时,在杜甫的心中,已是“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了。
后世的传承
但因陌刀昂贵,工艺复杂,后世无法大规模复制,但也不代表就没有了传承。在宋代的刀八色中,出现了一种刀制,名为掉刀,也有称之为三尖两刃刀。杨戬的形象便是手持此物,此刀便是以唐代陌刀为原型,宋代的画像也以掉刀的形式表现了陌刀在唐朝的模样。
宋代还出现了偃月刀、笔刀和眉尖刀等形制,便是南宋岳飞在郾城战场用于斩断铁浮屠马脚的麻扎刀,相传也是斩马刀的传承。以上这些刀制,只要用于以步制骑,特种作战,都可以看做是陌刀在后世战场上的再现。
到了明代,又出现了以朴刀和偃月刀形制的斩马刀说。明的《四镇三关志》云:
“刃长三尺,形似半月,柄长四尺,下装铁鐏,马战、步战、水战皆可使用,砍马脚如风扫树枝。”
明制斩马刀
郑成功率大军欲攻下南京,挥军入镇江与清军大战。郑军三人一组,一人持牌掩护,二人持刀,一人斩马,一人斩人,取得镇江大捷。可见真正的名为陌刀的兵器已退出历史,但作为斩马刀的形式,在历史上一直得以传承。
最后:
其实我们不必拘泥于陌刀的真正的或者是当初的形象,陌刀更像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精神传承。作为实物,它被赋予了所向无前、如墙而进和人马俱碎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其说是刀所具有的,不如说更是古代将士们所展现出来的。
陌刀是工具,是载体,而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他们才是那段磅礴的历史故事中的主角。与其限定死陌刀最初的模样,不如深入探究在那危急时刻,为什么会有人舍身而出,敢于阵列在前,而无可匹敌的气势又是如何令敌胆寒。
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力挽狂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当危机来临之时,当战场之上,无尽的孤独感顿然而生之时,如李嗣业、高仙芝、岳飞和郑成功等人,或悲壮、或雄浑,忠诚如金铁,犀利如刀锋,他们才是陌刀最初的模样!
图文分享自:知行读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