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舞是大新村壮族在开年节中表演的舞蹈,开年节(壮语称为“古独木”)是每年大年过后正月间第一个属猪的日子。在这个村寨,在开年节这天跳草人舞的传统一直保留着,用意在于祈求村寨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据说,本村有这样的传统,只有在开年节后才能外出工作或者下地干活。
草人舞表演是开年节活动的一部分,它展现的是壮族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中的犁田耙地,农村的年轻人嬉戏打闹等生活场景。草人舞表演有23 个人参加,只有1 人是女子,扮演草人仙子的母亲。另外22 人中1 人扮演壮族祖先,12 人扮演祖先的后代,1 人扮演草人仙子的父亲,1 人扮演草人仙子的哥哥,1 人唱开年歌,7 个人奏乐。整个草人舞的表演过程以时间为主线,从祖先的生活状况,第一代子孙刀耕火种、第二代子孙的学会用耕牛耕地、第三代子孙开始红红火火,直到而今的团结融洽,逐一呈现。
表演开始,壮族人的祖先扮演者首先登场,他手拿棍棒开始舞蹈。接着出场的是祖先的第一代子孙有四人扮演,他们手拿棍子,头戴草帽,身披蓑衣,做着挖地的动作,代表的是祖先的第一代子孙从事刀耕火种。紧接着出场的是祖先的第二代子孙,共四人。他们同样带着用草编制的帽子和用草制成的蓑衣,做着犁田耙地的动作。随后,草人仙子的母亲登场,她背着竹篓,手拿网兜,重复着捕鱼的动作。而后出场的是祖先的第三代子孙,也是四人,装扮与第一、二代子孙类似,他们没拿道具,嘴里一直用壮族语言念着红红火火。最后出场的是草人仙子的父亲和哥哥,草人仙子的爸爸打着伞,哥哥背着草人仙子来到草人仙子的母亲身边,他们在模仿着给草人仙子送奶的情景。表演的最后,表演草人舞的人会围成一个圈,代表着寨子里的人团结和睦生活直到现在。
草人舞无师承关系。舞蹈没有过多的繁杂套路及高难度动作,对于舞蹈中的表现生产、生活的动作,是舞者在日常所掌握的,其调度也是无拘无束,可随意发挥。
— END —
政府授权店铺 文山三七专卖
(扫码进入)
编辑:吴小梅
审核:赵丽、陈家媛
责任编辑:郭强
主编:刘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