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青岛二中分校的张舒老师,正在指导她的学生做家乡文化的调查。
“我和学生们说,第一个要关注的点,就是中山路。它代表的是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结合。”张舒说,中西文化的交融最典型的表现在建筑上,比如说,中山路附近的那段菠萝油子,它的前面就是圣弥爱尔大教堂;还有中山路上的那些德式老建筑,它们和青岛土生土长的里院,共荣共生,一起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变迁。
修复和还原
张舒的童年很多时候是在中山路的里院度过的。
她回忆,圣弥爱尔大教堂往下过了中山路,肥城路那一段,以前全是里院。
“我妈我姨,她们从小也都是在肥城路长大,我姥姥就住在里院的二楼上,那么一个老式的建筑里边,其实它还有带有一点儿德式风格——张舒印象很深,地上铺的是木地板,进门是一个大厅堂,星期天的早晨还能听到教堂的钟声。”
“青岛本地人都有一个情怀在这里边。我感觉还有很多的文化点可以挖掘。”
张舒心心念的童年时光,韩斌正在帮她还原。
韩斌所在的青岛上街里商业运营有限公司,从2020年6月开始做银鱼巷的修缮更新。
银鱼巷坐落在火车站东广场附近的宁阳路,总长不过255米。
宁阳路是德国殖民统治时期最早开发的街区之一,当时的德文名字叫斯普林茨叶街,直译是银鱼巷。
20世纪初,这里多为里院建筑,曾经开满了货栈、客栈,非常繁荣。青岛民国首富刘子山、青岛总商会首任会长傅炳昭、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这些名人都曾在此购地置房。
“哪个里院具备修缮条件了,咱就先动哪个,一年半时间修完了5个院子。”韩斌的团队在修缮时掌握了两个原则:“更少干预”和“功能提升”。更少干预,指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街区和传统里院的物质、文化要素;功能提升,指的是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
修缮过程中,建筑在不同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比如标语、壁画或者是特有的建筑符号等,能保留的尽量保留。“我们在修缮时,在保证墙体强度的情况下,没有刻意把外墙翻新,而是做好墙面处理的同时,保留斑驳的痕迹,越发能展现出历经百年风吹雨打的老建筑的特点,让建筑自己说话。”
除了对老建筑的修旧如旧,韩斌的团队还有独特的做法。
“我们尽量让修缮的痕迹,和建筑本身遗留下来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尽管采用了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材质,但是我们能让你看出来哪些是保留的,哪些是修复的,这样的碰撞和共存更有意思。”韩斌举例说,比如这根旧柱子,虽然表面有干燥开裂和钉子眼儿,但强度非常高,只需在修复时把钉子拔除,做好防虫防腐防火,涂刷油漆就行了;而另一根木柱表面非常光滑,这就是更换的新柱子。这样新老两个柱子,就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游客就会带着一种发现的心情来看,他们也会觉得很有趣味。
通过修缮,昔日青岛人的日常也显现出来。
里院原来很多房屋是通着的,后来居民因为各种原因,就把中间连通的门给堵上了。这次修缮还原之后,门洞之上百年前砌得特别漂亮的拱券或平券都重新焕发了光彩。韩斌说,“置身在百年的老院子里,静下心来,你仿佛能感受到每间屋子里,所发生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也期待每间屋子再续写它们的故事。”
韩斌修缮还原的是老建筑,而打造“广德里1898”的赖炉强,试图还原老青岛的生活和文化。
赖炉强是福建人,从小在土楼里长大,深受老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记得一到过节,他们那里就唱戏、舞龙舞狮、还有皮影戏,传统的节目特别多。
工作之后,赖炉强进入地产行业。辗转全国几十个城市,2019年机缘巧合来到青岛,接手维多利亚广场项目。
这个项目的前身就是著名的新新公寓。建于1936年,是当年岛城最大的一处集西餐、歌厅、舞厅于一体的餐饮娱乐场所,是那时夜生活的好去处。
现如今,在维多利亚广场的负二层,设计师出身的赖炉强正亲力亲为,再现老青岛的“广德里1898”。
“我想做青岛的文和友,把青岛百年来的一些历史的变迁,做一个浓缩,其实是一个博物馆。”赖炉强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民俗博物馆,带有餐饮和文化的,而且是灵活、可以活动的,一个“行走的博物馆”,或者是“舌尖上的博物馆”。
长沙的文和友,还原的是上世纪90年代长沙的街景风貌,展现的是一种市井文化。而“广德里1898”塑造的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老青岛的风貌。“3900平米分为百乐门、国粹区、老青岛风情区和民俗区四大布局。我们放一些照片,一些老物件,有专人去讲解,让游客知道青岛以前的人文和历史。”沉浸式的场景,让游客能看到还能触摸得到。
“广德里1898”和银鱼巷一南一北,距离火车站不到500米;韩斌和赖炉强,一个青岛人一个外地人,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让百年青岛老街里的情景,昨日重现。
小红楼美术馆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贴近和开放
“广德里1898”项目装修接近尾声,11月份开始试营业的反响挺不错。而安徽路上的小红楼美术馆已经“红”了很久了。
这是市机关幼儿园东临的一栋二层老别墅。抖音和小红书上年轻人的热捧,让小红楼迅速出圈。
“我们跟这些年轻人的心思得到了正向反馈,他们来了之后拍照,拍照之后又发朋友圈,又发抖音或者小红书。”小红楼的运营者孟繁荣说,做调研的时候,很多顾客都说是看小红书来的,“我就纳闷,我们也没投放广告呀,原来是他们自己拍的,而且拍的非常棒。”
孟繁荣是诸城人,姥爷的老家是青岛。小时候姥爷常带他回青岛逛中山路的老街巷,在他幼年的记忆里播下了种子。他说他就喜欢老建筑,他现在做的是医疗行业,但医疗只是他的职业,而老建筑却是真正的热爱。
在孟繁荣接手小红楼之前,这里已经是一个美术馆。孩子在隔壁上幼儿园,他对这个老建筑就比较关注。“当时对我冲击力很大,里边都是那种充满艺术气息的画作,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在里面。”今年接手之后,他就潜心探索运营体系和商业模式,逐渐持续下来。
“我们就抓了一点。西部城区这么多老房子,但让普通市民和年轻人这么贴近,能坐下来,能够有这种沉浸式体验的却不多。”孟繁荣说,在小红楼,一杯十来块钱的咖啡,就可以跟这些年轻人产生连接。在画作的下面喝杯咖啡,也是一种氛围。
小红楼最火的时候,一天能卖800杯饮料,店员5个小时都捞不着上卫生间。每到周末,一楼大门排起长队。
“别把自己端着,虽然你的成本很高;要研究年轻人在想什么。”渐渐地,孟繁荣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下一步他们要增强美术馆的内容,基本的方向还是要有贴近性,“别端着。”孟繁荣举例说,一些年轻画家的作品,至少不是仿生品或者说印刷品,那是真正画出来的,可能也就卖500到1000元,“这是没有问题的。普通百姓很少有花5000、10000去买画的,所以我们的方向就是走近艺术,让艺术走进普通人的视野里边去。”
同小红楼一样,早先“出道”的1907光影俱乐部,在今年8月也换了管家,在运营上寻求新的突破。
接手“1907”的洪周慧,是浙江女生,说话柔声细语,却在青岛的餐饮界有不错的成绩。
太平角的青岛遇见米兰、遇园·慧和地质之光等几家老别墅餐厅,都是这位“80后”女生的作品。
“我个人喜欢这些老别墅。喜欢呆在老别墅里面,感受它的点点滴滴。”洪周慧的表达有着女性的细腻:它们曾经的美与现在的美不一样,年代其实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所以每一栋建筑,包括“1907”,我们的初心是一定是捧着,要保护它,一定要把它曾经的美好呈现出来,好的东西要让更多人知晓。
1907光影俱乐部的前身是水兵俱乐部,是中国的第一个电影院,是有名的历史老建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洪周慧甚至规定,店员给参观者做讲解,都可以拿到绩效奖励。“如果员工都有积极性,客人来了就主动介绍,慢慢地,1907也好,还是我们青岛的这张名片也好,就会让更多人知道。”
一定要对外。洪周慧觉得,现在政府鼓励老建筑对公众开放的做法很好。“我在太平角待了十几年了,之前我邻居是干嘛的我都不知道。他一进去就关上大铁门,我一进去也关上大铁门;他可以垫垫脚尖看看我的院子,我也可以踮垫脚尖看看他的院子,但互不往来。”
如今在政府倡导下,很多院子的大门都敞开了,游客可以自由进出,可以拍照,而且都是免费的。
“因为那不是我的,那是所有人的。”洪周慧经营的青岛遇见米兰、遇园·慧和地质之光,这些项目都是大门敞开。
10月19日,洪周慧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两个多月的陆续交接和重新定位梳理,1907光影俱乐部,能够承接这个有着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项目是一种自豪,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从餐饮人走向文化人的起步……
洪周慧把1907光影俱乐部当做她人生的转型。伴随着梳理和调整,她已经感受到了变化,团队磨合得越来越好,人气也慢慢起来了。“中山路肯定会发生变化,我在这个时候,做了很多人想做的事。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1907光影俱乐部餐厅
创新和市场
让老城区焕发生机的是时尚和市场。而这首先源于机制的创新。
负责银鱼巷运营的“上街里”公司的李辉说,他们2015年开始涉足青岛老城区旧城改造,启动西部老城区的保护更新业务板块,但那时候的旧城改造,没有像现在这样如火如荼、多点开花,而是进展缓慢。
2018年上合峰会之后,青岛提出了老城区保护更新的更高目标和要求,大规模启动西部老城区的保护更新。
他们公司跟市南区一次很偶然的对接,双方发现,在运营的理念和修复的思路上非常契合。李辉说,和其他地方不同,市南区的老城区更新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就是要想清楚这个房子怎么修,谁来修;修完之后干什么,谁来干,这个想不明白,就不能盲目启动。”
2019年11月份,市南区在全国招标平台上公开招标,宁阳路8个里院分为5个标段,母公司北京度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参与投标,而且全部中标。李辉说,因为他们的修缮理念,将来的运营理念都是非常超前的。所以专家打分,各种评分都遥遥领先。
中标之后,2019年12月份,他们跟市南区政府下属的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15年的承租经营合同,市南区把宁阳路街区8个里院现状交付;他们快速组建了专业的修缮及商业运营团队,投入资金,修缮装修,展开招商业务。
“这种在招标网站、招商平台上公开招投标,启动老城保护的修缮运营模式,全青岛我们是第一家,第一例。”这也是市南区去深圳、成都考察的经验。
据了解,很长一个时期,老城保护在青岛没有成熟的模式。如果单纯以政府为主导,很容易形成和市场的脱节。“修完了之后,可能政府看好的业态,商户没看好,人家不愿意来;人家愿意来的,可能还觉得修的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市南区这种模式,保持现状公开招投标,可以让运营公司完全按自己修缮的想法,将来运营的想法来打造,但是政府设置了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破坏建筑原貌,不能引入扰民的业态。
“在框框之内你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法,政府不干预。”李辉觉得这样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益。
对于市场化,赖炉强也有体会。他认为政府应该用更多精力去做平台,让文人墨客和有情怀的人来“栽种”,进行创作。好的商业生态一定是很多文化的汇集,然后才会绽放。
“文化应该是属于大众的,属于百姓和人民的,互联网叫去中心化。很多企业功成名就之后,都会关注文化的打造,政府完全可以用开放的心态去做,让市场更多参与。”赖炉强说。
机制创新之外,是政府对中山路历史街区持续的“内容投入”。
市南区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的标准,编制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项目规划,对中山路区域进行全方位主题策划。
“一广场、两路、三片区、六个街区里院”加快实施,9个月完成济南路拓宽改造,拆除青岛湾广场三栋建筑,中山路两侧42处外立面修缮加快推进,宁阳路片区街区改造和5个里院修缮完成,黄岛路片区11个里院修缮和7条道路提升加快实施,潍县路19号、中山路72-74号青岛商会旧址等修缮启动,老街里院展新颜。
市南区还探索城市更新、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出台中山路主街业态引导办法,围绕“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一街一特色谋划历史街区产业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意街区、品牌街区、时尚街区。
今年以来,市南区策划了教堂广场美好生活周暨婚恋旅游市集、银鱼巷夏日市集、宁阳路吉祥趴梯、艺术的四季专题展等主题活动。现在每周末,在老舍公园都有“乐动市南”城市音乐角的活动准时上演。
把创意时尚与历史文化嫁接,打造历史街区文化IP、聚拢人气,形成城市现象级文创、文旅网红新地标,是市南文旅融合的新实践。
中山路的更新还在持续,犹如一个个打开的“盲盒”,给人们惊喜和期待。
(青岛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杨晓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