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优雅地干掉世界上不好用的电脑?

0
分享至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如何优雅地干掉世界上不好用的电脑?

   文 | 史中

   我第一次感到命运深深的恶意,是在初中的时候。

   英语老师老早就预告了,说要给我们放一部英文动画片。单纯的孩子们望眼欲穿,掰着手指头终于盼到了那一天。

   上课铃打响,大家端坐屏气凝神。然后,电脑坏了,怎么都进不了 Windows 系统。。。

   老师自己鼓捣了十分钟,眼看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他大手一挥,做出了一个并不艰难的决定:把看电影改成了做试卷。。。

   当时,我恨透了英语老师和比尔盖茨。

   本以为这段往事会深埋在记忆里,直到我遇到了刘福能。

   刘福能是锐捷“云桌面”团队的负责人。我发现,他们这十几年都在做一件很给力的事儿:“消灭世界上一切不好用的电脑”。

   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我一只脚刚踏进刘福能办公室的大门,他就揪住我一个箭步冲到办公桌前,噼里啪啦打开电脑,指着屏幕:“看,这就是我们的产品!”

   定眼儿一看,他的电脑上啥也没有,只显示着桌面。

   我一脸懵逼:咋的,Windows 是你做的啊?

   刘福能微微一笑:你可别眨眼啊。

   说完,他点了几下鼠标,十秒钟功夫,电脑就切换成了另一个系统,桌面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图标。

我刚刚打开的就是一个“云桌面”,里面不仅有操作系统,还有全套的办公软件。 而且,我还可以轻松地切换到国产系统,不同系统里面附带了不同的软件。

   他一边解释,一边在多个云桌面之间疯狂切换。

   我就截几秒你感受一下。

   “我想要啥系统和软件,自己安装不就好了,为啥要用你的云桌面?”我问。

你说的是个人电脑。但我们的云桌面主要用在学校、办公、医院、客服这样的场景里。 这些场景有个共同点:要同时保证成百上千台电脑平稳工作。 你想想,这么多电脑,升级、维修要是一台一台来弄,管理员就算长了翅膀都忙不过来。 所以,在电脑后面必须有一套高效的“云桌面”系统,保证你每次打开电脑都能用到稳定的系统和最新版本软件。 而且,就算系统和软件出了问题,你也不用费劲重装调试,只要拉起一个新的云桌面马上就能继续使用,一分钟都不会耽误。

   他解释。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回忆起我的中学老师。。。

   我突然目光如炬,看着刘福能:“你们做的事情可太伟大了!”

   于是,那天我和刘福能还有锐捷云桌面的老司机们一直聊到天黑。

   越聊越发现,他们像极了一个“建筑队”—— 用“计算力”作为砖石,盖起一座座打不烂压不垮的大厦。

   而且,真正的骚操作是:他们盖楼的方法还不止一种。。。

   且听我细细道来。

   刘福能

   (一)大山里的“计算力隔间”

   我说的锐捷,全称是锐捷网络。听这个名字,你就知道他们最早是做“网络”的。

   实际上,锐捷在很多大学生的心中可是相当“有名”。

   当年,为了防止大学生通宵达旦上网,很多学校都使用锐捷的交换机和软件来做“认证管控”。每当熄灯断网,全国的宿舍里就飘出一片哀嚎之声。。。

   这都是往事,不多说了。

   反正,刘福能就是当时管控软件的产品经理。

   不不,不是让你找他报仇,我想说的是,从那时起,锐捷就已经和学校合作密切了。

   2008年的时候,锐捷和一些高校联合搞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叫做“网络实验室”

   啥是“网络实验室”呢?就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们用来练习网络技术的“仿真环境”。

   你想,当时一所几万人学校的真实网络锐捷都能搞得很稳定,搞一个仿真靶场还不是轻松加愉快么?

   这不是重点,更有趣的事情在后面。

   随着网络实验室越做越红火,有的学校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

   我们的同学要练习搭建网站,而网站需要跑在服务器上。

   服务器我们虽然有,但这玩意儿挺贵,僧多粥少。你们能不能“把一个服务器掰八半”,给八个人用啊。。。

   服务器又不是桔子,还能掰八半?

   不过,当时刘福能可是大手一挥:这活儿我们能干,你等着!

   没过多久,锐捷真就搞定了一套“掰八半”的系统。

   没错,估计很多浅友已经猜到了,他们用了 “虚拟化”技术

   以前我们讲过,虚拟化技术可是云计算“皇冠上的明珠”。

   这么说吧,如果把服务器比作一间房,那么,虚拟化技术就相当于在里面“打隔断”。

   具体怎么打隔断呢?

   事实上,原有的硬件结构就像承重墙,肯定是变不了的。

   更准确的比喻是:虚拟化技术在原来的房顶上加盖了一个“二层”,然后用纯纯的代码虚拟出不同的房间。

   就像下面这样:

   这里我得强调一个细节:服务器之所以能打隔断,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是“计算力过剩”

   打个比方:

   原本的房间如果有100平米,你隔出的八间房都能住人。

   可如果原来的房子只有10平米,你就算隔出了八间房,人也住不进去啊。。。

   服务器的 CPU 基本都是英特尔的。英特尔芯片的进步速度虽然有时被吐槽,但是客观上来说,这些年他们的 CPU 计算力一直在稳步提高。

   稳步提高的意义当然很大。

   像科研、大数据计算这样的场景,它们对于英特尔(服务器)芯片计算力的需求一直像黑洞一样永无止境。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轻度的学习、工作场景,目前英特尔芯片的计算力就会超越实际需要了。

   就比如我现在打字用的这台电脑,跑着200多个进程,平均下来 CPU 利用率大概是15%左右。

   从计算力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我一个人常年独霸着三室一厅。

   这事儿英特尔也知道,所以早在2005年,他们的 CPU 就官方支持了虚拟化技术。

   正是“算力过剩的现实”“虚拟化技术的成熟”,给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了一个好消息。

   2012年,咱们国家推出了一个“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计划,简称“改薄”。

   这个计划有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多建机房,把农村小学的生机比(学生和计算机的比例)降低到11:1,农村中学的生机比降低到10:1。

   但一次买几十台电脑确实挺贵,本来就是贫困地区,预算实在有限,一分钱都要掰成八半花,有没有啥经济实惠的方案呢?

   锐捷一看,这可撞枪口上了,我不就会把一台电脑掰成八半么?

   刘福能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们在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宣布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机房黑科技——云课堂

   虽说本质上“网络实验室”和“云课堂”都是给计算力“打隔断”,但客观上说,云课堂要难得多。

   具体难在哪儿呢?

   这就得请出另一位老师傅,刘璞。作为云课堂研发的主力工程师,他可是亲眼见证了那段血泪史。

   刘璞

   (二)“90秒”

说起来,锐捷有个特点,我们一直强调解决具体问题。 所以,云课堂不是在办公室里自己琢磨的,而是在一家关系不错的职业学校的机房里磨练出来的。

   刘璞回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机房里原本有60台电脑;又添置了6台服务器组成的一朵云。 他们想达到的最终效果是,所有的计算都集中跑在云服务器里,60台电脑虽然都有机箱,但机箱不承担计算任务,只用来接收服务器的信号,再经过转码把信号呈现在显示器上。

   你可能有点蒙,我用刚才那个打隔断的例子再给你解释一遍:

   服务器被隔成60个隔间(虚拟机)。

   每个隔间都是一番独立的小天地,小天地里发生的故事通过投影灯向外发射,远处的60台电脑上分别架起来一个大屏幕,接收各自的“实况转播”。

   又是大屏幕,又是投影仪,虽然这套结构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却有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贼方便管理。

   给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每天会有不同班级的学生来上课,他们的课程也不同,有的学 PS,有的学 CAD,有的学Office。

   这些软件有的安装在 WinXP 上,有的安装在 Win7 上,而且不同班级需要的课件也都不同。

   所以,他们无法共用一套固定的系统和配置。

   云课堂系统要做的就是:

   把PS老师提前准备的一堆东西打包成系统镜像,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把系统镜像推到60台虚拟机上,学生进来就可以直接上PS课。

   PS课结束,下一个 Office 老师只要点一下按钮,就能向60台电脑重新推送带有 Office 的系统镜像,另一波同学就能上 Office 课了。

   就像下图这样:

   是不是超简单?

   用起来简单,刘璞他们做起来可不简单。

   在服务器上给60个虚拟机同时下发系统镜像的动作,相当于60个隔间一起添置家具,这么多家具一起抬进来,楼下的单元门压力山大啊。。。

   实际上,每当多系统同时启动,CPU线程和数据传输通道就会瞬间打满,用专业术语讲,这就叫“启动风暴”。

   刘璞他们掐着表,把60台虚拟机的镜像全部推送+启动完毕要30分钟。然而,一节课的课间只有10分钟。。。

   老司机们表情有点尴尬,接下来只好绞尽脑汁精简整个流程。

   他们发现,系统在推送镜像的时候,很大一段时间都花费在了“拷贝”镜像上,每个镜像文件大概是40G,60台虚拟机要拷贝60次。

   但实际上,他们拷贝的文件都是一样的,完全就是“重复劳动”。

   于是,刘璞他们设计了一个专用流程

   镜像只拷贝一次,所有虚拟机都来同一个地方读取镜像,再根据自己系统的配置调整一两个参数。

   这样一来,宝贵的计算力就被省下来,60台虚拟机可以快速进入启动 Windows 的流程。

   启动时间立刻缩短到了10分钟。

   但即使是10分钟也太长了, 这节课刚下课,下节课的老师就得百米冲刺上讲台去换系统,手脚稍慢一点还是会耽误上课——这个时间还得继续压缩。

   老司机们冥思苦想,接下来只剩 Windows 的启动过程可以优化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方法还是让他们找到了。

   Windows 启动时,是按照一套规定流程读取系统文件的。

   理论上来说,先读哪个文件,后读哪个文件,是可以预知的。

   于是,他们就把 Windows 需要的重点文件提前缓存在高速内存里,Windows 一看,说曹操曹操到,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就像大厨做菜旁边给配了一个帮厨的伙计,医生做手术旁边有个递剪子的护士是一个道理。

   像这样的改进一点一点积累进去,系统启动速度也越来越快。最终,刘璞他们竟然把60台虚拟机启动的速度压缩在了90秒。

   90秒,是个让人骄傲的成绩,锐捷的工程师放心地把系统布置在机房,然后躲在暗处观察老师们的上课情况。

   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小问题出现了:

   每次上课前,这边90秒虚拟机倒是一个个挺精神地支棱起来了,可那边接收端的电脑还没开机呢。。。

   助教还得跑下去一个个去按开机键。。。

   于是,工程师们又继续改进,做了一个“远程开机”的小功能:

   老师只要点一个按钮,对面60台电脑的网卡接收到了信号,就能自动激活主机。

   说到这儿,有些浅友可能已经迫不及待要问一个问题:

   既然计算都发生在云端的服务器里,那我60台电脑还要机箱干嘛,只留个显示器不就行了?

   非常正确!当计算力集中在云端的时候,确实不需要电脑机箱了。

   而且你别忘了,这个云课堂是为“改薄”设计的——如果让贫困的学校先买几十台完整的电脑,再添几台服务器,那成本不就更高了吗?

   机箱看来是要去掉,可到底怎么去,是一门艺术。

   我们不妨接着往下看。

   (三)计算力的小魔术

   这里先说一个细节。

   从虚拟机到显示器的图像传输,是60路同时发出,相当于一条路上跑60辆货车,无法并列行进。

   也就是说,不能采用标准的视频信号,必须用压缩格式传输。

   有压缩就得有解压——在接收端不能完全没有机箱,至少需要一个小型的计算力设备来负责解码。

   当时,锐捷选来选去,用成本比较低的 ARM 处理器做成了一个小盒子,一头接网线,一头接屏幕,这玩意儿就被他们叫做瘦终端

   瘦终端

   瘦终端上跑的操作系统,是他们基于开源 Linux 开发的专用系统,叫做 RainOS。

   总体上看,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云端服务器把核心计算力切分成60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向对应的瘦终端发送一路压缩后的视频信号。 瘦终端解码之后,把画面呈现在显示器上。键盘鼠标也接在瘦终端上,控制信号通过瘦终端返回服务器的虚拟机里。

   这套架构,就叫做 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虚拟桌面基础设施)

   看到这儿,估计你就理解了云桌面的核心奥义:

把 管理效率 做到极致的同时,把 计算效率 做到极致。

   为了榨干 CPU 的最后一滴性能,技术宅们可是各种黑科技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他们用到了 “超分技术”

   为了理解超分技术,我们还得回到那个“隔断房”里。

   刚才为了方便讲故事,我没有仔细介绍隔断房的具体结构。其实,60个虚拟机是由48个CPU核心隔断而来的。

   纳尼?48个核心怎么隔成60个虚拟机呢?答案就是超分。

   你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道理差不多。

   60个虚拟机围着48个椅子转,谁需要运算,谁就坐在椅子上。一台虚拟机算完了就马上站起来,让其他需要计算的虚拟机坐下。

   这个玩法的基本假设就是:60个虚拟机不会同时需要计算。

   这个假设其实有一定道理。

   如果把时间放慢,你就会看到,计算机工作的时候,不是时时刻刻 CPU 都需要计算。

   大部分时间是 CPU 很快算完了,叼着烟翘着腿等待人类的下一步指令。

   (因为相比计算机而言,人实在是一个反应很缓慢的智能体。)

   同一时刻有的虚拟机忙,有的虚拟机闲,48个CPU核心就足够60个虚拟机用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计算力的小魔术。

   较真的浅友可能不服气:你说的只是大多数情况,我就不信没有一些少数时刻,确实是几个虚拟机在抢一个 CPU。

   你还真说对了。

   遇到这种情况,那虚拟机们可是当仁不让,甩开膀子谁抢到 CPU 就算谁的。

   没抢到怎么办?只能在一旁抹着眼泪,等别人空出来 CPU 它再用。

   但是这样一来,机房里的王钢蛋同学就会发现:为啥我的机器卡成狗,旁边赵铁锤的机器那么顺滑?老师是不是偏心眼给了他好电脑?

   为了避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技术团队就做了“超分优化”:

   每当两个虚拟机争抢一个 CPU 的情况出现时,就会有一个“交警”站出来指挥。你算一下,他算一下,大家都别太快,也都别太慢。

   这样一来,王钢蛋和赵铁锤就感觉他俩的机器速度彼此彼此了,开心地继续听课。(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会说,就是为了分配那点计算力,连交警都出来了,这也太抠门儿了吧。

   没错,人类的计算技术早已发展到要靠抠细节逻辑一点点攒效率的地步了。

   更抠门儿的还在后面。

   刚才说到,为了节省成本,瘦终端上用的是 ARM 架构的处理器,它的计算力照 英特尔的 X86 架构处理器可是差多了。

   所以,可想而知,它对于视频的解码能力也仅仅是够用。

   有够用的时候,就有不够用的时候。

   这里再科普一个有趣的技术点。

   视频压缩传输 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把每一帧的画面都截图,然后传送到瘦终端。

   它的做法是,最开始传输一整张画面,后面每一帧如果和前一帧相比变化不大,就只传输变化的部分。

   这样才能大大降低信号传输的总量,也降低芯片解码的压力。

   就像下面这样。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效果:

   如果画面长时间变化不大,例如显示着文件夹、Word文档,这些画面传输都没问题。

   但如果老师要放一个教学电影,这个画面就一直剧烈变化,ARM 芯片就有点连轴转了。。。

   当时,老师一放视频,同学们的屏幕就卡成狗,在角落里暗自观察的锐捷工程师们额头开始冒汗。

   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解法。

   因为当时瘦终端选用的处理器是一款手机处理器,内部除了标准的计算单元,还集成了一小块硬解码核心,但它原本是为手机准备的,只适用于 Android 系统上的视频解码,没办法解压电脑画面。

   本来团队为了简单起见,干脆没用“硬解码核心”。

   但逼到这个份儿上,他们也别无选择,一群人吭哧了几个月,硬是开发出了一套转接层,逼着手机的解码芯片来计算视频。

   你看,就是靠这样一个个“计算力小魔术”,锐捷拼了命把云桌面的效率提高,把成本压低再压低。

   历史总会押韵。

   技术成本降低,最终带来的一定是“平等”。

   那几年,锐捷的销售经理们跑遍了祖国边陲老少边穷地区,拼命推广性价比极致的云课堂。原来很难负担这么多计算机的中小学,都用极低的成本建起了自己的机房。

   到后来,不仅是改薄学校,连普通学校都被圈粉,因为这东西管理起几十台机器来实在太方便了,简直是老师的大救星。

   这是老师傅们在一所学校拍的云桌面上课照片。

   云课堂如此受欢迎,其他厂商也紧跟潮流推出竞品。

   这时,云课堂的发明人锐捷反而开始发愁,我们不能停在原地啊,这个技术下一步还能用在哪里呢?

   2014年,刘福能他们决定朝下一个里程碑进发,那就是——把“云桌面”用在办公场景

   能用于学校,就应该能用于办公。听上去很合理吧。。。

   但正是这么合理的演进,让云桌面技术上一个隐隐的小裂缝出现在面前。也正是这个小裂缝,最终引爆了一场技术变革。

   (四)小裂缝和算力的“倒流”

   就在锐捷发布“办公云桌面”的那年,微软也发布了一个东西——Windows10。

   自然,锐捷云桌面的虚拟机里也要跑 Win10。

   但是,经过几次测试,刘福能他们就发现,Win10 可不只是加个版本号这么简单。

   Win10 自带了很多系统动效,这些动效特别吃资源,需要有专门的显卡来负责计算。

   这对普通家用电脑来说没啥问题,因为电脑一般都配有显卡,但对服务器来说却是个难题。。。

   你可能会说:那你给服务器也装上显卡,然后“掰八半”不就行了?

   给服务器装显卡容易,但是“掰八半”可费劲了——因为显卡的特殊工作原理,它很难被虚拟化。

   系统动效又不是啥关键功能,把它关掉也没啥影响。但是,这个问题就像云桌面大厦上的一个小裂缝,抹不平,绕不开,摆在那里非常扎眼。。。

   无独有偶,另一个小裂缝也出现了。

   看到这儿你应该知道,VDI 架构的计算全部发生在云端,每个人要想在屏幕前顺滑操作,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网络要通畅。

   但是,网络质量这个事儿,没有人能打包票。

   比如,一个市的教育系统买了云电脑,服务器放在教育局,可用来接收信号的终端却散布在各个学校的老师办公室里。虽说信号走的是专线,但偶尔还是会抖动。

   这边网络一哆嗦,那学校里的电脑屏幕也会一哆嗦。甚至施工一铲子把电缆挖断,那一个学校电脑都挂了。

   这个问题在医疗领域就更突出了。

   本来病人们在按部就班地排队看病,结果突然遇到网络问题,医生面前的“VDI 云桌面”就卡住了,背后的开药、交费各个工作都会卡住。

   对医疗系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可不是玩笑。

   刘福能他们逐渐意识到,VDI 技术虽然在性价比上虽然一骑绝尘,但却不能包治百病。。。

   一个顶尖的云桌面,不仅要把管理效率做到极致, 计算效率 做到极致,系统可靠性也要做到极致。

   锐捷面前摆着两条路:

要么,你就索性退出可靠性要求高的市场; 要么,你就得为这些高需求研究一种新的更可靠的架构。

   退是不可能退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退的。团队上上下下开始研究新架构。

   其实,对这事儿上心的不只有锐捷,还有英特尔。

   英特尔老早就觉得,云桌面厂商只把计算力放在云端,就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系数有点高。

   于是,他们拿出了自己的一个储备技术: IDV (Intelligent Desktop Virtualization 智能桌面虚拟化)

   锐捷一看,这不巧了么,雪中送炭啊!

   IDV 到底是个啥呢?

   还是拿之前的隔断房打比方。

   这次不在服务器上打那么多隔断了,而是直接在每台主机上隔断出一间“计算力隔间”,然后把这些隔间都和服务器相连。

   日常的计算任务,从云上又挪回到端上,仅仅在需要管控的时候才和云相连。

   大概像下面这样:

   注意,这时候终端主机由于要承担实打实的计算任务了,所以不能再用 ARM 芯片,而是要用性能更强的英特尔芯片。

   这样的终端就叫“胖终端”

   你看,是不是胖多了

   你可能会拦住我:什么胖终端?这不是又恢复到十年前一人一个机箱的节奏了么?把一个房子隔成一间,跟不隔有什么区别呢?

   我得说,看上去是一人一个机箱,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样当然是没办法使用超分技术,端上的计算力效率使用并不极致。

   但它也有明显的好处:

第一,管理员仍然可以一键下发镜像,一键修复机器; 第二,即使断网,失去了和云服务器的连接,终端也能继续工作。

   所以,IDV 架构的优点是: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研究胖终端的时候,刘璞他们还有一个发现。英特尔还有一个储备技术,叫做 KVM-GT

   这个技术刚好可以用来解决“第一条裂缝”——显卡不能被虚拟化的问题。

   具体来说 ,KVM-GT 的原理是这样的:

   CPU、内存和硬盘由于被虚拟化,相当于在房子的二楼有它们的“幻象”,但是显卡不能被虚拟化,相当于还待在原来房子的一层。

   KVM-GT 技术可以做出一个电梯,把显卡这个小房子直接运到二楼,供虚拟机调用。

   这个操作就是老司机常说的“显卡穿透技术”。

   把 IDV 和 KVM-GT 两个技术拼在一起,正好一锅端补上了“系统可靠性”和“显卡虚拟化”两个裂缝。

   不过刘璞告诉我,把这两个技术拼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

   关键在于两个字:时机。

   胖终端建立虚拟机的时候,是看不到显卡的。

   你要在虚拟机启动的过程中正在搜寻显卡的当口,见缝插针地用电梯把显卡运到二楼,然后告诉虚拟机:兄嘚,显卡在这里。

   来得太早了,虚拟机没空理你;来得太晚,虚拟机就因为找不到显示设备而黑屏了。。。

   所以,刘璞他们必须把虚拟机的驱动代码给拆开,往里面加一个“开关”。

   每次在虚拟机即将搜寻显卡的时候,就按下 PAUSE 键,然后这边 RainOS 紧捯两步,把显卡运上楼,接好,再按下PLAY键。

   这还没完。

   在虚拟机关机的时候,也要按下 PAUSE 键,把显卡运下楼,交还给 RainOS,虚拟机才能继续关机。有道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这个借显卡的动作只是诸多难题里比较典型的一个。

   为了搞定 IDV 技术里的坑,技术团队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遇到和芯片逻辑相关的问题,连英特尔的同事都跑过来一起帮忙。

   2017年,锐捷 IDV 架构的云桌面终于发布。

   他们马不停蹄地把 VDI 和 IDV 两个架构融合在一起。

   用户可以根据情况买一部分性价比更高的瘦终端,再买一部分稳定性更好的胖终端,他的管理员也不用管对面用的是什么终端,反正统一推送和管理就好。

   这就是锐捷当年引以为傲的“双擎”云桌面

   就这样,云桌面这个大厦的裂缝不仅被补上了,而且还“更上一层楼”。

   手握“双擎”,锐捷的傲娇由内而外,因为这显然已经覆盖了所有“办公PC”的使用场景。

   他们提出了一个凶猛的目标:要用云桌面替代所有的“办公 PC”。

   办公 PC,全中国有几亿台。这得是多大的生意啊。

   然鹅,天从不遂人愿。很快,新的裂缝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老司机的面前。。。

   这个问题是“外设兼容性”。

   还是拿我们的“隔断房”作比喻。

   如果把虚拟机里的内存、CPU 比作隔断房里的一家人,那么鼠标、键盘这样的外设就是亲戚,他们虽然不属于这个家,但随时会来串门。

   问题来了,由于主人们在二楼(虚拟化层),所以客人来了,也要被指引到二楼,才能和其他硬件一起配合工作。

   这个指引的步骤是凭空多出来的,多一个步骤就会多一个出问题的可能性——一旦指引出差错,客人就会晕头转向。

   表现在宏观世界,就是这个外设不起作用。

   一般的键盘鼠标还好,越是不常见的外设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政府单位用来拍身份证的“高拍仪”,医院的检查仪器、网络打印机等等。这些设备研发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什么“二不二楼”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适配工作只能由锐捷来做。

   就像这些外设。

   云桌面卖得越多,团队就越被兼容问题搞得死去活来。

不兼容的意思不是说插上设备就肯定不能用,而是100次里有98次没问题,2次不好用。这两次还是随机的。。。 所以,有时候客户告诉我们硬件不识别,我们的人去试了几十次都没问题,光是定位问题就花很长时间。

   刘福能说。

   而且,外设问题只能下笨功夫解决:出现一个不兼容,就解决一个不兼容。

   但是,外设的种类五花八门,就像中国的美食一样,你吃一辈子都难以穷尽所有类型。每天都有新的外设冒出来,可谓惊喜连连。。。

   刘福能渐渐意识到,对于外设很多的使用场景,无理论是 VDI 架构还是 IDV 架构,都不是最优解,一定有一种新架构等待他们去发现。

   这个问题还没解决,云桌面大厦上另一个更大的裂缝出现了。。。

   (五)“计算力招安计划”

   虽然说起来锐捷稳坐中国云桌面的第一把交椅,但刘福能每天都感觉到如芒在背。

   这个危机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安卧在全国各地每一个办公室里的“商用 PC”——不要忘了, 锐捷云桌面当年的豪言壮语可是要替代所有商用 PC 的。

   牛已经吹出去了,可直到2020年,云桌面的市场份额只推进到了5%,剩下95%的计算设备还是在全国各个办公室里“赖着不走”的商用 PC。

   刘福能就纳了闷,怎么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在办公室里失效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

   虽说很多办公室里的 PC 已经很老旧,但是完成日常任务也没问题,老骥伏枥,扶我起来我还能蹦,大家都没啥动力更换。

   即便是买新电脑,很多企业已经习惯了祖传的“买电脑”模式——“买电脑”的任务一直在采购部手里,和打印纸、铅笔橡皮啥的算一类。

   锐捷去安利云桌面的时候,采购部皱皱眉头:“你这云桌面算是IT系统了,需要IT运维部门去买,我们采购部说了不算。。。”

   所以,无论管控效率多差,计算效率多低。这些 PC 就是像一根根刺一样扎在那里。

   刘福能和锐捷这群老司机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姿势不对。。。

过去,我们总想给用户最极致的东西。 但是,我们慢慢发现,如果产品台阶太高,用户就很难一步跨上来,我们需要在中间加一个过渡台阶。

   刘福能分析。

   这个过渡台阶到底是什么呢?解药还得在技术中找。

   就在云桌面团队发愁的当口,一支援军赶到。这个援军,还是英特尔。

   英特尔搞出了一个黑科技,叫做 TCI(Transparent Client Infrastructure 透明终端架构)

   啥是 TCI 呢?

   简单来说, TCI 就是既能集中管理电脑,还能保持电脑本地算力和外设兼容的优势。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哥还是沿用之前隔断房的例子给你科普下:

   首先,不用虚拟化技术,终端的“小房子”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二楼”了,所有计算直接跑在“一楼”。

   其次,TCI 技术相当于在各个小房子外面配一个“管家”,专门负责把远端服务器的“最高指示”带到房子里。

   每次电脑启动时,管家先进房间,按照从云端拉来最新的“装修图”(系统镜像),把这间房子布置成图纸中的样子,然后管家就退出屋子,把控制权让给你——电脑的使用者。

   你决定关机的时候,系统会再把屋子的控制权交还给“管家”,以便下一次启动的时候能按照最新的“装修图”(镜像)重新布置房间。

   这种“权力无缝交接”的过程,用专业术语来说就叫 “透明引导” 。

   多说一句,这里的权力交接也不是全部交接,“管家”会在屋子里留一个“黑匣子”。比如遇到死机状况,他就会收到信息,然后重新发指令点亮这台计算机。

   所以,TCI 架构不仅有和 IDV 一样“不怕断网”、“方便您管理”的优点,还扩大了云桌面可以纳管的设备范围。

   而且这里还有个意外惊喜。TCI 架构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之前的那个“小裂缝”——外设不兼容的问题。

   因为根本没有虚拟化层了,也就没有“二楼”,来串门的客人就不需要那个上楼的“引导过程”,也就永远没有迷路的可能了。

   把 TCI 技术引进云桌面是锐捷在2021年搞定的。搞定它的,正是云桌面的技术大牛陈兴斌和他的团队。

   兴斌告诉我,他们这帮老司机要面对的路况非常复杂,这种复杂主要来自于老设备对新技术的不兼容。

   随便举一个例子:

   用 TCI 技术启动电脑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电脑上先启动 RainOS,然后 RainOS 再把对各种硬件的控制权一项项移交交给 Windows。

   可 RainOS 是基于 Linux 开发的,有的旧型号计算机,它的硬件(BIOS)里的代码就是为 Windows 启动而编写的,而且代码已经写死,没办法支持原生启动 Linux 系统。

   这就像一只牛天生只能吃草,你硬要给它吃肉。。。

   兴斌他们用欺骗手段,让牛以为自己吃的是草。也就是所有代码都做伪装,让 BIOS 以为自己启动的是 Windows,其实执行了启动 RainOS 的代码。

   一旦启动完成,BIOS 再发现自己上当, 那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

   陈兴斌

   像这样的适配和技术改进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讲了。

   总之,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电脑都能适配 TCI,团队从2021年春节前一直搞到五月末。

   2021年夏天,他们发布了基于 TCI 的云桌面。

   从商业上讲,不用额外花钱,就能把已有的电脑都变成云电脑,这个事儿确实挺划算。很多原本不买云桌面的企业都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方案。

   这就是锐捷最新的“商用 PC 招安计划”。

   说到 TCI,刘福能对我感慨:“其实我们早就想到应该兼容旧机器,只是这件事儿要做的技术准备实在太多太多,一直难以鼓起勇气。但该做的事情早晚要做。正好有了 TCI 技术,才让我们硬着头皮把它干下来了。”

   某种程度上,锐捷的几次技术突破也证实了英特尔的判断——端上的计算力不仅是被需要的,产品方案上也能跑得通。

   由于 IDV 和 TCI 两个技术都是把云桌面的算力向终端倾斜,所以,英特尔就把这两种技术合称为“超能云终端”

   我专门给英特尔中国的一位工程师打了一个电话,他告诉我,其实英特尔对于云桌面的计算力是有一套思考逻辑的。

   于VDI架构这样的传统云终端,虽然能够解决管理问题,但是终端应用却受到云端算力不足、外设兼容性差、网络依赖这些制约。

   所以,他们才在2020年搞出了英特尔“超能云终端”。

从技术上说,TCI 属于“固件层预启动级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在预启动阶段就会加载系统镜像,然后启动操作系统,运行期间还由 TCI 服务器进行管理。 这样不仅能集中管理、快速部署系统和分发应用,还能利用本地计算机的强大性能、兼容性等等。

   他说。

   简单来说,超能云终端既可以看做是一个 PC,又有了云端便捷的加持。技术的进步,往往就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世界。

   故事讲到这儿,我们不妨顺着英特尔的视角继续远望,一场绵延几年的云端和终端算力来去奔涌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PC 时代,每个人都固守终端上独立的计算力; 在云桌面爆发的初期,计算力从终端向云端奔涌汇集; 在云桌面的盛世,计算力的浪潮又从云端向终端部分回流。

   你可能会问:那未来计算力究竟应该在云端还是在终端呢?

   我也同样好奇这个问题。不过,刘福能给了我一个特别有趣的答案。

   (六)计算力的自由

   刘福能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给我讲了另一个技术:“vAPP”

   vAPP 理解起来很简单。它不把系统虚拟化,而是把系统里的软件应用(App)虚拟化。

   举个栗子:

   你们公司分配给你一台 IDV 的电脑,此时,你的 Word、Excel 等等所有程序都应该跑在本地计算力上,这没错吧。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例外,公司有一个自己研发的协作 App——“喵信”。

   喵信是跑在云端服务器上的,通过 IDV 的模式把图像传到你的屏幕上。只不过,这个图像传输不传整个系统屏幕,而是单独传输喵信窗口这个局部。

   于是,它就成了“虚拟 App”,也叫 vApp。

   也就是说,你的电脑里实现了“一国两制”,既能操作本地 App,也能看到来自云端的 vApp。

   有了 vApp 的技术,你再来审视之前的问题:未来计算力究竟应该在云端还是在终端呢?

   我估计你已经有答案了:爱放哪儿放哪儿,哪儿合适就放哪儿。

   究其本质,是一堆底层技术的成熟,已经可以让计算力在“云”和“端”自由流动了,既然自由流动,你就不用纠结,随时按需分配计算力就好了。

   刘福能把“VDI 技术”、“超能云终端技术(IDV 和 TCI)”、“vApp 技术”合称为“三擎”。

   这才是这群技术宅看到的真正未来。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你说了半天计算力的自由流动,对我们普通上班族来说到底有什么好的?

   锐捷云桌面正在秘密研发一个叫做 WorkSpace 的东西。

   简单来说,WorkSpace 的作用就是让你用非办公电脑来访问云桌面系统。

   举个例子,你周末在家,突然有客户跟你要一个资料。可是你的资料存在了办公室的电脑里,如果跟客户说上班再说又不礼貌。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自己家里的电脑远程唤醒自己在办公室的那台 IDV 电脑(或者唤醒云端的 VDI 电脑),然后把资料拷贝出来。

   此时,空无一人的办公室,你的电脑会突然开机。当然为了保护隐私,屏幕上是不会显示你正在进行的操作的。

   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入自己的工作空间,不用受肉身位置的限制。

   你看,看起来简单的功能,背后其实把我们刚才用1w字介绍的“三擎”底层密密麻麻的技术用了个遍。

   熟悉中哥的浅友知道,中哥总喜欢说计算力。但是从锐捷云桌面的故事里,你也许可以窥见计算力的另一个侧颜。

   计算力不仅仅支撑起微信淘宝这样的全民应用,也不仅仅支撑起石油电力管网调度这样的国之重器,他也支撑起我们每个普通人微小且坚定的努力。

   你我每天坐在电脑前,计划书上的每一个字、PPT 上的每一个图、表格上的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微小的计算力在震颤。而这些微小的计算力,最终也汇聚成社会的前行浪潮。

   告别刘福能,我又回想起初中的那个午后。

   厚重的显像管屏幕镶嵌在讲桌里,黑色的 DOS 和幽蓝的 WinXP,老师的眉头紧皱和无可奈何,卷帘门似的投影布缓缓落下又升起,那堂让人失望的英语课。仿佛一切就在昨日。

   时代总在进步,年华也在老去。

   正因为有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才更能明白眼前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计算力们

   联合起来

  再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史中,是一个倾心故事的科技记者。我的日常是和各路大神聊天。如果想和我做朋友,可以搜索微信:shizhongma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罗斯加快从克里米亚撤离,军人家庭和博物馆展品下架撤离

俄罗斯加快从克里米亚撤离,军人家庭和博物馆展品下架撤离

亡海中的彼岸花
2024-06-16 16:28:59
第一批小米车主已经开始卖车了:有人不堪月供重负,有人转向华为问界

第一批小米车主已经开始卖车了:有人不堪月供重负,有人转向华为问界

金融界
2024-06-18 22:43:11
普京出访朝鲜之际,北约新秘书长出炉,她出任俄副防长!

普京出访朝鲜之际,北约新秘书长出炉,她出任俄副防长!

新民晚报
2024-06-19 14:45:54
张学友演唱会被投诉唱粤语歌!本尊回应:国语还行但自己来自香港

张学友演唱会被投诉唱粤语歌!本尊回应:国语还行但自己来自香港

娱乐白名单
2024-06-18 10:09:38
美媒设想交易:绿军得到马尔卡宁 送出霍福德等3将+3个选秀权

美媒设想交易:绿军得到马尔卡宁 送出霍福德等3将+3个选秀权

直播吧
2024-06-19 13:49:05
浮出水面了:海关查获30张《潜水员戴夫》NS卡带

浮出水面了:海关查获30张《潜水员戴夫》NS卡带

游民星空
2024-06-19 18:09:43
寺庙住持与女主播发生关系被敲诈案一审宣判:女主播获缓刑,其丈夫被判五年半

寺庙住持与女主播发生关系被敲诈案一审宣判:女主播获缓刑,其丈夫被判五年半

澎湃新闻
2024-06-19 18:14:28
吴彦祖父亲节晒与爸爸合影,无P学生照多颗痤疮引热议

吴彦祖父亲节晒与爸爸合影,无P学生照多颗痤疮引热议

葫芦哥爱吐槽
2024-06-18 16:45:19
为什么普京整整24年不去朝鲜?

为什么普京整整24年不去朝鲜?

江平舟
2024-06-19 12:17:42
山东省退步最大的5所大学,排名下降60个位置,有你母校吗?

山东省退步最大的5所大学,排名下降60个位置,有你母校吗?

天气观察站
2024-06-20 07:10:08
自助咖啡机 防蚊花露水 自取垃圾袋 贴心又暖心 深圳公园被点赞

自助咖啡机 防蚊花露水 自取垃圾袋 贴心又暖心 深圳公园被点赞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20 08:17:07
53岁陈松伶瘦到90斤,胳膊细成老公一半,与小8岁张铎至今无一子

53岁陈松伶瘦到90斤,胳膊细成老公一半,与小8岁张铎至今无一子

娱乐白名单
2024-06-19 10:47:38
抗日神剧八路军的伙食,不是海鲜就是法国菜,主打的就是一个上流

抗日神剧八路军的伙食,不是海鲜就是法国菜,主打的就是一个上流

附允历史观
2024-06-19 16:45:10
宋祖儿,被彻底封杀!

宋祖儿,被彻底封杀!

听风听你
2024-06-18 18:37:24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跳水约50个基点,创去年11月以来新低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跳水约50个基点,创去年11月以来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0 09:23:06
为讨好美国不惜得罪中国,如今遇到危机向中国求助,中国直接拒绝

为讨好美国不惜得罪中国,如今遇到危机向中国求助,中国直接拒绝

星辰故事屋
2024-06-11 17:30:43
潘功胜: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入驻上海

潘功胜: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入驻上海

财联社
2024-06-19 10:30:07
雷军和卢伟冰微博下大量网友“维权”:澎湃系统得管管了

雷军和卢伟冰微博下大量网友“维权”:澎湃系统得管管了

手机中国
2024-06-19 13:30:10
省委书记、省长为新机构揭牌!

省委书记、省长为新机构揭牌!

政知新媒体
2024-06-19 21:15:02
噩耗:他于6月19日去世。出身“中国最牛家族”,干出七个第一

噩耗:他于6月19日去世。出身“中国最牛家族”,干出七个第一

华人星光
2024-06-19 16:23:29
2024-06-20 10:48:49
浅黑科技官方
浅黑科技官方
科技有温情
223文章数 229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苹果回应AI仅限iPhone15Pro:不是为卖新机

头条要闻

环球:《我的阿勒泰》火到国外 西方媒体破防了

头条要闻

环球:《我的阿勒泰》火到国外 西方媒体破防了

体育要闻

绿军的真老大,开始备战下赛季了

娱乐要闻

黄一鸣“杀疯了” 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

财经要闻

茅台大跌,谁的锅?

汽车要闻

售价11.79-14.39万元 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艺术
本地
手机

教育要闻

初三最后一课老师弹吉他为学生鼓劲:希望同学们考出优异的成绩

“T恤”作为夏季的基础款,竟然有这么多种穿法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中式沙拉宇宙的天花板,它必须有姓名

手机要闻

Canalys:预计今年 5G 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将增加到 67%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