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视效率为生命的医疗行业,其诸多场景都亟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来加速。
特别是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成为趋势,RPA不仅业已深入到医院的财务、运营管理等诸多场景之中,更为疫情防控下相关数据整理统计需求加速。
RPA在新冠防控领域以及在医疗领域运营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日常工作中如何实现效率最大化。
01-新冠疫情网络直报
目前,新一轮的疫情已经波及全国多个省市。为实现防疫信息透明化,涉及地市的医院都需要昼夜加班完成疫情信息采集,核实并单列统计等工作,以完成数据需求。为此,医院统计员要从医院信息系统(门诊、住院、检验、影像、药房)中筛查涉及疫情地区人员的旅居史、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核酸检测阳性、CT检查“白肺”影等符合指标的患者信息。
传统岗位统计人员需要审核执行查询结果,导出“基础数据集”“检验记录”“用药记录”等多项CSV格式的数据,选择“批量手工上传”至国家“流感医疗服务监测系统”。同时还要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找到当日的“日发热门急诊量”“在院人数”等其他数据,填入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临时报表”下的“工作量统计表(每日)”;然后执行网站的“审核”,最后“上报、保存、退出(注销)”。
南方某三甲医院应用RPA,通过机器人模拟“统计员”完成上述工作。在应用RPA前,每天需要1个统计员0.5小时。应用RPA后,“疫情网络直报机器人”完成以上流程,耗时不超过30秒,这当中包含了网站“机器审核”无误,“机器人”通过短信平台反馈给统计员确认的步骤。
而填报的数据通不过机器审核,“机器人”也会“触发”过来短信告知,统计员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登陆网站纠错。虽然时间成本与不用“机器人”一样,但可以让统计员收到“再次审核”的提醒短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数据准确性。
02-采集住院科室入出转数据
医院病房工作动态日志是出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等重要业务指标的数据源。尽管每一家医院都有住院信息系统,但经过住院登记处、护士办公室几个环节后,没有几家医院计算机的入出转数据准确无误。甚至有些医院住院床位图没考虑容错机制,误操作几率过高,甚至会出现一个患者同一天入院3次、出院2次的情况。
以某个开放了995张床位的三甲医院为例,过往纯人工统计需要2位统计员各用4小时到住院部人工采集核对入出转数据。然后需要1个统计员用半小时将数据录入统计信息系统,累计耗时510分钟,原始数据错误率24%。
后来采取信息手工填入Excel再给统计员的方式,需要1位统计员专门接收、整理、导入各临床科室的入出转数据,需要30分钟,原始数据错误率4%;但多数情况下,因为护士忘填、漏填、错填时有发生,需要1位统计员催促、跟踪、校正,基本上要多花费0.5个工时。 最后通过RPA的部署来解决统计问题。
护士、统计员、会计师的账户信息都对机器人授权,交由机器人进行数据的比对统计,实现“无人值守机器人”采集和管理病床工作动态日志,当日24时自动抓取25个科室的入出转数据,耗时不到2分钟,原始数据错误率不到1%。
03-汇总每日业务运营信息
对很多医院来说,每日汇总提供当日的全院业务运营信息统计简报已成为统计人员的专项工作之一,内容涵盖门诊、住院、医技药学科室业务量和全院财务收入等。
某医院信息系统在17时下班后可以汇总出来当日门诊和部分医技科室数据,19时后可以汇总出来当日药房数据,24时可以汇总出来当日住院数据,次日2时后可以汇总出来财务收支数据。过往相关的报表导出、汇总、发布工作都依靠人工完成,耗时长流程繁琐。 在应用RPA之后,流程机器人模拟“统计员”完成以上操作,同时把报表发送的执行任务脚本时刻也填入“运行时间表”,机器人实现了每日准点自动汇总数据发送简报到院领导的手机。
应用成果:专项工作过往每天需要耗费统计人员75分钟的时间完成,应用RPA后,从导出数据到发布微信,一个流程不到5秒。比起统计员手工操作的流程,“统计机器人”不受下班时段诸多因素影响,准时抓取数据,也不会发生遗漏部分数据或重复劳动这样的“失忆事件”,保障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04-财务管理之医保统计
目前医保是医院资金补偿的主要来源,医保统计数据是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医保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传统人工需要通过医院HIS系统导出原始数据,依据城镇居民、城镇职工、病种支付、大额救助等,根据普通门诊、门诊特殊病、住院信息的各自返款时间建立各类固定表格,包括患者信息、患者收入、医院统筹金金额、结算时间等数据,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汇总。
部署RPA机器人之后上述导出制表工作可以完全交由机器人完成。同时,RPA还能够通过自动编制数据项编号识别码进行数据项对比,自动核实当前数据报表与既往报表是否存在异常数据项,并生成反馈报告汇报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该项工作比对以往的人工操作来说,可谓是速度与准确度上的变革。
此外,RPA机器人还可通过预设指标对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等数据进行监管,可实时发现医药费不合理使用问题,促进医生合理诊疗、合理控费。RPA机器人可将复杂繁冗的信息数据进行专业整理分析,极大地提高了统计管理的效率和数据的正确性,利于推进医院实现科学化管理。
05-财务管理之财务统计
财务数据与医院统计联系最为密切,可体现医院日常工作业务的各个方面,医院管理者可通过财务统计数据了解医院运营情况,利于医院科学决策。
例如在医院的结构化财务报表制作工作方面,传统人力需要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药品和医疗器材的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利用率等,以直观反映医院的运营状况。同时还需要完成对数据的整理、核算和分析。
当RPA介入之后,机器人能够自动核算汇总形成结构化的财务报表,同时替代财务人员完成数据的整理、核算和分析,可显著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医院管理者在财务统计报表中能全面清晰了解医院整体的收支状况,通过分析各项医疗成本,科学合理的优化医院各科室资源配置。
在成本核算中,RPA机器人将耗材、人力、设备等成本数据进行自动整合,依据设定的分摊规则进行数据积累和计算,从而实现成本的自动归集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的准备性及核算效率。如在人力成本核算中,统计和核算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时间,为人力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日常工作中,有些部门出于检查、评审、考核等方面的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修改达到一定的目的。RPA机器人具有极强的管控能力及审核能力,可实时追踪所有工作流程步骤,对数据进行管控,从而保障财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06-运营绩效管理
目前应用医院绩效管理数据统计管理系统存在着系统响应时间过长、数据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且在信息录入系统时,部分绩效数据是人工录入的,极有可能在录入过程中因格式不规范造成数据丢失而无法对这部分数据进行核算分析。
在终末档案质量监控绩效管理数据统计时进行手工筛查和核对以剔除重复数据,花费时间较长,易影响数据准确率。RPA机器人结合数据识别技术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归集分析,并自动核算,直观有效地反映医院绩效数据,极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绩效工作效率。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