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在影视剧当中,有一类题材一直非常受市场欢迎,那就是警察卧底黑帮,最后成功将其一网打尽的故事类型,从创作上讲,这样的设定更容易设计紧张刺激的情节,也更能凸显正反派的人物性格,将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的主题传递给观众。
我们经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实际上,真实的生活要残酷得多。近代历史上关于卧底的故事也有很多,下至不起眼的地下工作者,上至手握重兵的大将,都有隐藏的卧底,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郭汝瑰。
参军救国
1907年,郭汝瑰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家里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从曾祖到祖父再到父亲,都曾经在科举考试中拿到过功名,所以郭家在当地也算是受人尊敬,只可惜世事难料,父亲郭郎溪名列榜首之后,却得到了科举被废的消息,一腔抱负瞬间落空,郭家也从此渐渐暗淡,没有了过往的荣光。
北洋军阀上台之后,国家政治没有得到改良,反而愈加腐朽,引来社会和百姓的诸多不满,一时间怨声载道,此时的郭汝瑰还是个孩子,对于政治懵懵懂懂,只是从父亲的口中渐渐形成了一些是非判断,知道北洋军阀不是好人。
十二岁的时候,郭汝瑰跟着父亲去到了成都,在那里接受新式教育,这个时期正值新思潮发展,学生群体中对于研究新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主张,郭汝瑰深受感染,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当中。
社会革命是大势所趋,但落在个人头上时,却往往是艰难的抉择,郭汝瑰的父亲希望他学医,但他自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心中有了学工科的想法,到底该往何处去,郭汝瑰陷入了两难,就在这时,他的一位老同学给了他一个新思路,学医学工都是曲线救国,不能立竿见影,如果真的想改变社会,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干革命。
郭汝瑰如梦初醒,立时投考了黄埔军校。就在他即将学成毕业的时候,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郭汝瑰在内部人士的帮助下,提前从学校离开,并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郭汝瑰所在的川军部队遭到蒋介石的清洗,在他的堂兄郭汝栋的劝说下,郭汝瑰前往日本避风头。
归国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汝瑰在大将陈诚的引荐下得到机会进入国民党高层,凭借他在各个战场上的战绩,很快拿到了兵权,并且因为在长沙会战中取得的胜利很快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成为卧底
但越是靠近国民党的核心,郭汝瑰的内心越是感到不安,他在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不是变革社会的理想,不是解放民族的初心,而是不堪入目的腐败,永无止境的斗争,即便他比谁都努力,但这个看不见希望的政党总是像漩涡一样,将他身体和心灵中的力量慢慢抽走,这些都让郭汝瑰痛苦不已。
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参军的初衷,一边在暗流中洁身自好,一边试图重新回到共产党的组织内。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汝瑰遇到了董必武,并经由他的牵线再次联系上了党组织,而他能够最好的工作,很显然,就是卧底。
这项任务对于郭汝瑰来说虽然危险重重,但他却获得了从军以来从未有过的内心深处的坚定和平静,因为他又有了可以为之奋斗的信念。郭汝瑰的情报极大地帮助了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就在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的时候,郭汝瑰却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大将杜聿明向蒋介石实名举报郭汝瑰,认为他很有可能是共党的奸细,俗话说捉贼要捉赃,而杜聿明给出的证据竟然是所谓的直觉,他认为郭汝瑰的行事作风实在不像他们自己党内人士,清廉简朴,分明就是共党做派,此话一出,蒋介石大怒,呵斥他给自家拆台,再也不听他的进言。
结语
就这样,郭汝瑰一直安然无恙地待在蒋介石身边,继续着自己的情报传递工作,大决战时期,因为他提前将作战策略透露出去,杜聿明和他指挥的队伍吃了个大败仗,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杜聿明也没有得知背后的真相。
1981年,杜聿明病重,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见到了前来探病的郭汝瑰,他强撑起身来再次问出那个问题,你究竟是不是卧底?郭汝瑰百感交集,最后只说出一句,你我政治立场不同罢了,话说到这里,杜聿明心里也有了答案,至于郭汝瑰,我们可以义正严辞地说,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