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初期,他是德国陆军横空杀出的一匹黑马,法兰西战役中,他率领第七装甲师,打得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北非战役中,他运筹帷帐,声东击西,带领孱弱的德意联军,狂飙猛进,杀得大英帝国名将纷纷落马,溃不成军;纳粹灭亡前夕,因卷入政变阴谋之中,他被元首赐令自尽,却破格享受国葬殊遇,以一代名将的光辉形象完成历史谢幕;二战结束后,在联邦德国极力清除纳粹余毒的历史背景下,他又被盟军各国重新打扮包装,成为德国反纳粹的民族英雄,赢得显赫空前的身后盛名;那么他到底是谁?为何他的一生如此传奇,造成他生前扬名欧洲,死后享誉世界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呢?
天才少年,投身军旅
整个二战,名将辈出,将星璀璨。如果让大家选择一个最具传奇色彩将领的话,我想很多人会选择纳粹德国悍将埃尔温·隆美尔。隆美尔作为纳粹帝国三大名将之一,声名赫赫,成为当时整个德国民众崇拜的偶像,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军事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要了解一个人,我觉得首先应该从这个人的身世讲起。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是德意志帝国符腾堡邦海登姆市人,父祖两代人都从事教育工作,还都成为中学校长。也就是说隆美尔应该是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家庭出身。不过年幼的隆美尔对教师职业没有兴趣,倒是对机械异常迷恋,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工程师。在15岁那年,他自制了一架盒式滑翔机,并因此轰动当地,成为名气少年。父亲老隆美尔从一个老师的视觉,审视自己儿子的所为,他觉得二儿子隆美尔适合当兵,于是,在父亲的推荐下,从小就体格瘦弱、不喜运动的隆美尔迈入军队行列,正是父亲这个脑洞大开的选择,从而成功开启了隆美尔将军一生辉煌的起点。
英勇果敢,崭露头角
1914年,一战爆发,隆美尔以少尉军官的身份投入战斗。在西线,他毫不畏敌,曾率领3名士兵毅然勇敢地向24名法军骤然开火,并在援军部队的协助下,消灭了这股法军力量,因功获得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在南线意大利战场的库克山及1114高地战斗中,他率领一个连的士兵和舒尔纳连队合作,成功俘虏了40名意大利军官和1500名士兵。在东线战场喀尔巴阡山一次战斗中,隆美尔克服饥劳,连续运动50小时,获得俘敌5000多人的辉煌胜利。在整个一战期间,隆美尔两次光荣负伤,并获得德军最高军功章蓝色马克斯勋章。所以别的将领领口一般只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而隆美尔领口除了一枚铁十字勋章外,还多了一枚蓝色马克斯功勋章。
1918年11月,德意志帝国战败,德国陆军大量裁撤,但是隆美尔上尉凭借着昔日战功和杰出的指挥才能留了下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魏玛共和国着手大力培养基层军官,于是隆美尔离开作战连队,前往军事院校,从事教官工作。他先后在德累斯顿步兵学院、波兹坦军事学院任职,1938年德奥合并后,成为新维也纳的马利德希亚军事学院任校长。
纳粹当政,时来运转
当然,隆美尔真正发达,进入人生事业的快车道,还在于他遇到一个影响他一生命运的关键人物——阿道夫·希特勒。
从1920年代,希特勒就将纳粹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到1933年1月底,非但纳粹党有幸主宰国会,希特勒本人也苦尽甘来,如愿以偿,获得了总理大位。希特勒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狂人,他一上台就将军队组建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容克军事贵族,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当然是基于个人野心,为未来发动战争打好军事基础。凭借着这一手,一战中很多优秀军官开始聚拢在他的麾下,例如后来的曼斯坦因元帅、邓尼茨元帅、博克元帅、龙德斯泰特元帅、勃劳希契元帅、勒布元帅等。
隆美尔第一次见希特勒,是在1934年戈斯拉猎人营视察活动现场,身为营长的隆美尔陪同希特勒检阅军队,还与希特勒合影留恋。1936年9月,隆美尔被调往元首府,充任希特勒元首府警卫队指挥官,相当于私人保镖队长。在卫队指挥官这个岗位上,发生了两件事,使得希特勒对矜持严刻的隆美尔大加赞赏、青睐有加。第一件事,就是隆美尔遵从元首命令,设置路障,阻止一众纳粹高官乘车追随希特勒座驾陪同视察;第二件事,就是1937年,隆美尔通过自己在一战中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多年来他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出版了个人军事著作《步兵攻击》。因为从这两件小事上,希特勒看出隆美尔不仅是一位恪尽职守、才华横溢,具备优良素养的军人,更是一位不可多得、拥有指挥天赋的将才。
战功卓著,脱颖而出
隆美尔毕竟是杰出的战争艺术大师,自然不安于仅仅在后方从事安保这类护卫工作。他觉得能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纵横驰骋、横刀立马,心愿方足。于是在1940年年初,他正式向希特勒打了报告,申请到前线部队,指挥一个装甲师。尽管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极力反对,但是凭借元首大人的面子,隆美尔还是如愿以偿,成为第七轻装甲师少将师长。在后来为期6个礼拜的法兰西战役中,隆美尔快速机动,攻无不克、勇猛向前的顽强战斗作风,给德法交战双方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役结束后,一盘点战绩,人家第七装甲师以2000多人的轻微伤亡代价,获得了俘虏法军97000多人的辉煌战果。此一举真正创造了战争奇迹,并成功征服了整个德国陆军军界,第七装甲师以其不可思议的进攻速度,被英法军队称为“魔鬼之师”,隆美尔本人也逐渐成为一颗冉冉升起、光芒万丈的璀璨将星。1940年圣诞节钟声响过不久,隆美尔就被晋升为中将军衔。
图谋称霸,一败涂地
北非给人的刻板印象应该是黄沙漫漫,气候干燥,环境恶劣、不毛之地。反正在文字描述上,怎么荒凉怎么来。客观地说,北非在整个二战期间,甚至可以说是战略地位极低的次要战场,因此,对整个世界战争进程的影响微乎其微。
可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一直有个小目标,当然了,不是挣他一个亿,他的目标更大,他要恢复古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为此,老墨总理,整军备战,最终在1935年,派出50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装备落后、缺枪少弹的东非大国——阿比西尼亚,打算一举洗刷39年前意军在阿杜瓦战役的耻辱,这应该算是老墨梦想升起的地方,一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下来,意大利军队占领了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全境,墨索里尼总算是米老鼠拉窗帘,露了一小手。
这时的墨索里尼的确有点飘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突然一下子陷入了迷之自信,他觉得,凭借自己这支战无不胜的意大利陆军,建立一个环地中海三洲大帝国,那就是分分钟的事。
当然了,仅仅占有阿比西尼亚,怎能让野心勃勃的老墨满足呢。到1940年,墨索里尼觉得扩张版图的良机来了,通过审时度势,他认为意大利陆军应该趁英国陷入欧战泥潭,无暇兼顾北非之机,从利比亚出兵,直接占领埃及,夺取英国在中东的殖民地和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对于英国来说,那是命脉所系,一旦失去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就会迅速崩溃。这下丘吉尔可真急了。他在伦敦急令埃及驻军做好战斗准备。好在英军将领韦维尔率领“尼罗河”集团军,非常给力,虽说只有6.6万人,却把样子很凶,其实很菜的几十万意军打得满地找牙、抱头鼠窜。墨索里尼闻信这个气啊!不过气归气,却不能不管,如果任由北非局势如此恶化下去,不排除一败如水的意军有被赶下地中海的可能。
墨索里尼这下终于知道意大利军队到底有几斤几两了,敢情自己依仗的就是这么一支活宝部队,平时要装备要钱要意大利面个个争先恐后,一到打仗冲锋就怂了,指望这帮孬兵熊将,实现重建大罗马帝国的梦想,还是洗洗睡吧。
此时意军前线将领也终于明白:之前获得胜利,不是因为自己很能打,而是对手太弱菜。今日不同以往,现在自己面对的英军可不比阿比西尼亚(埃塞尔比亚)军队,那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威武之师,照这个样子再打下去,估计这票人全都得完。没有办法,意大利军指挥官巴尔博元帅只好扭扭捏捏,发报给罗马,请求增援。
墨索里尼这个气啊!30万大军干不过区区7万英军。楞是让人俘虏了5英亩地的军官,200英亩地的士兵。搞得现在的意大利军队在世界同行面前,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生气也没用,仗还得继续打,你要是甩手不管,估计这帮祖宗能主动走进英军战俘营,享受衣食无忧、不用打仗的欢乐时光。
都说做国家领导人很荣耀,估计这时的墨索里尼不会这么想,一年前法兰西战役尾声,老墨本想乘火打劫,海捞一票,派22个齐装满员的意大利陆军师抢占法国地盘,结果被6个残破不堪的法国陆军师反攻到意大利本土;希腊战役,当初吹牛说意军只不过到雅典广场散散步,结果被英勇善战的雅典军队打到阿尔巴尼亚;两次丢人现眼的军事行动,多亏了希特勒来解围,否则墨索里尼都不知该如何收场,谁让意大利军队打仗都这么浪漫呢。俗话说:好事可一可二不可三。老实说老墨这回真的没脸到柏林去见小胡子元首希特勒,可自己的军队实在不争气,能有什么办法。事到如今,只得舍下老脸 ,再次求德国大哥来帮忙。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希特勒此时盘算进攻苏联,对北非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毫无兴趣,可是北非意军此刻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自己要是袖手旁观,执意不伸手相助,估计用不了一年,墨索里尼及其政府就会彻底歇菜。出于战略同盟的考虑,希特勒当机立断,决定派兵增援北非。不过古话说得好,欲治兵者必先选将,不先把将领确定好,其他都是瞎扯。经过德国总参谋部人员集体商议讨论,最终向小胡子元首推荐两个人选——曼斯坦因和隆美尔。要说总参谋部真是有识人之明,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一下子推荐了俩。
希特勒在经过短暂权衡之后,最终将候选人锁定为隆美尔。隆美尔不愧为一代名将,果然不凡,刚到北非,仅凭借先头部队,一个装甲团的兵力,他就敢主动出击,进攻英军。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打法,让盟友意大利将领胆战心惊。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精彩战斗,仅仅2个月,隆美尔就将势不可挡的英军逐出整个昔兰尼加。兑现了自己临行前对元首的承诺。在之后的班加西战斗,卡扎拉和托布鲁克等诸多战役中,隆美尔更是妙计跌出,他率领的德意非洲装甲军团神出鬼没,打得韦维尔、坎宁安、里奇、奥金莱克等一众英军名将一败涂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隆美尔的军衔就由刚刚抵达北非时的中将,迅速升为上将、大将,直至陆军元帅。隆美尔“沙漠之狐”的美誉更是不胫而走,至此,隆美尔达到了军人职业的巅峰。
北非英军局势急转直下,为了打败隆美尔这个死对头,丘吉尔无奈,痛定思痛,临阵换将,这次他选用了一位足可与“沙漠之狐”一争高下的英军名将——蒙哥马利。上任伊始,蒙哥马利就打了一场小胜仗,提振长久以来整个第八集团军萎靡不振的士气,紧接着,他又做了很多用于迷惑德意联军的欺骗性伪装工作。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率领人员数量、武器装备和后勤供给均占压倒性优势的英军,打响了“阿拉曼战役”。由于阿拉曼战役爆发时,隆美尔元帅远在欧洲疗养,不在前线,失去有效指挥的德意联军顿时乱作一团。面对铺天盖地的英军凌厉攻势,第八集团军如排山倒海般的钢铁洪流,此刻人单势孤、装备欠缺、补给困难的德意联军根本无力抵挡,很快就败下阵来,德意非洲集团军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今时不比往昔,风水轮流转。一路追击的英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德意联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正是靠着隆美尔高超非凡的指挥能力,兵败如山的德意联军才屡屡甩掉英军,虎口脱险。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1942年11月,美英法盟军实施“火炬行动”,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如此一来,北非的德意联军腹背受敌,真可谓大难临头。饶是如此,德意两国高层仍然心存幻想,电令北非前线部队,坚守抵抗,不许后撤一步。1943年3月,满心失望的隆美尔终于踏上回国的旅途,他头也不回,离开这个将他捧上云霄同时又把他摔入谷底的北非战场。
祸从天降,生荣死哀
回到德国的隆美尔,被元首希特勒授予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勋章,用来表彰两年来,他在北非战场上的杰出贡献。1944年1月,隆美尔正式担任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6月6日,英美法等盟军开始实施“霸王行动”,在诺曼底登陆。同北非“阿拉曼战役”情况相同,宠妻狂魔隆美尔元帅因为给露西庆生,又不在前线阵地。7月17日,隆美尔乘车外出视察,遭遇美军战机袭击,身负重伤。住进医院的隆美尔做梦都想不到,3天后发生的“7·20事件”,会让他万劫不复。
1944年7月20日,在东线战时总部“狼穴”,反纳粹青年军官施陶芬贝格利用定时炸弹,行刺希特勒,结果元首命大,仅仅受了轻伤而已。事后,心有余悸的希特勒勃然大怒,马上指示特务头子希姆莱,彻查此事。盖世太保闻风而动,很快抓捕了7000多人(很多人被希姆莱冤枉陷害),其中近5000人被处决。光将军级别的涉案人员就超过60人,其中克鲁格元帅自杀,维茨勒本元帅被绞死,霍普纳大将被处死。这还没完,根据证人口供,此刻重伤住院的隆美尔也卷涉其中。
密谋核心分子之一,原B集团军群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在审讯中,坦言隆美尔也是秘密集团成员之一。斯派达尔曾是隆美尔的手下,任职期间,曾多次游说隆美尔,参与反希特勒秘密组织,不过当时的隆美尔未置可否,可尽管如此,正直的隆美尔并没有告发这位才华横溢的属下,而且在斯派达尔遭到逮捕后,还主动写信给希特勒,为斯派达尔辩白。这在希特勒看来,就反证了斯派达尔的证词,你隆美尔即使没有正式加入,至少也属于知情不举。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你隆美尔不仁休怪我希特勒不义。
此时的希特勒,虽然怒火中烧,想急于除掉隆美尔,可他并不糊涂。隆美尔毕竟是他自己看中和一手提拔上来的军官新锐,多年来,在纳粹宣传机器的鼓吹下,隆美尔名声在外,他早被捧上了天,成为整个德国的民族英雄。如果以叛国罪,对其审判。不仅民众无法接受,希特勒自己也会颜面无光。不过尽管如此,隆美尔却难逃一死。
1944年11月14日,隆美尔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隆美尔黑尔林根住所迎来了二位不速之客——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中将和侍卫长梅塞尔。见面时,两人对隆美尔依旧尊敬。其中布格道夫是当年隆美尔担任军校教官时的同事,他对隆美尔妻子露西说,我想和元帅单独谈一点事。露西离开后,布格道夫说:
根据调查,你被指控为谋害元首罪,叛国罪,现在你有两个选择——(1)以叛国者和叛徒的身份,接受人民法庭审判;(2)自我结束生命,国家会举行国葬,家人不会受到牵连,且可以享受元帅抚恤金待遇。
隆美尔反问:元首知道这一切吗?布格道夫说我们来此正是奉元首之命行事。事到如今,什么都不用说了。隆美尔将妻子带到卧室,将自己的情况简述一遍,算是诀别,然后将家里的钥匙交给妻子。在妻子和儿子泪眼送别中,隆美尔跟随布格道夫梅塞尔两人,离开了自己的别墅,坐上静待已久的轿车。15分钟后,轿车停在一处林荫路道旁,梅塞尔和司机下了轿车,在布格道夫的监视下,隆美尔服下了事先准备好的氰化钾胶囊。30分钟后,露西在家中接到医院电话,电话称隆美尔元帅因重伤不治,与世长逝。就这样,德国一代传奇名将隆美尔,最后以一己之死为代价,换取妻儿的平安,履行自己婚前“守卫妻子一生”的诺言。
翌日,在难以描述的震惊中,德国民众从收音机获知到隆美尔元帅因医治无效逝世的消息。10月18日,希特勒如约给隆美尔举行国葬。隆重的葬礼由德国最资深的陆军老元帅龙德斯泰特主持,龙德斯泰特在悼词中说:
你(隆美尔)的心属于元首。
在一伙政府高官的陪同下,希特勒装模作样,也出席了隆美尔葬礼,并在现场对露西说一些言不由衷的问候语,例如保重身体、节哀顺变之类的话。
发达之谜,别样人生
回顾隆美尔生平,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隆美尔之所以能在纳粹统治德国期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一方面,因为隆美尔本人才华横溢,指挥有方,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他不仅能著书立说,写下符合时代要求且影响深远的军事巨著,还拥有料敌合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非凡指挥天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楚,他的发达主要得益于希特勒对他赏识有加和不遗余力的提拔。
纳粹上台前,隆美尔在上尉连长这个职务上干了14年,自从跟随希特勒后,从少将晋衔到元帅,他仅仅用了5年。其中的玄机就是:长期以来,纳粹帝国军界高层为容克贵族所垄断。第三帝国19位陆军元帅中,13位是容克贵族出身。而希特勒建立的是独裁政府,他要想牢牢抓住权力,控制国家,就得想方设法,稀释整个容克贵族军官阶层的影响,为此,他就必须提拔重用一些智勇兼备的平民子弟军官,用来抗衡势力强大的容克贵族。而隆美尔既符合提拔条件,又符合希特勒的政治需要。
但是从个人命运来看,隆美尔绝对又是一个悲剧角色。虽然他在德国国内民众中声名赫赫,享有崇高威望,而且在对手眼中,也是一个传奇将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
尽管在战场上我们互相厮杀,但如果超越战争浩劫来评价他,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伟大将军。
美国著名四星上将巴顿,熟读隆美尔军事著作,对隆美尔超凡入神的指挥天才更是推崇备至,甚至于因未能与之在战场上交锋而深表遗憾。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隆美尔积极投靠希特勒,希望获得希特勒的赏识和提拔,这在客观上,无疑就将自己的个人命运和纳粹邪恶政权进行了深度绑定,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他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只是战后,因为历史原因,隆美尔的事迹被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精心包装之后,摇身一变,他又成为反希特勒和反纳粹英雄人物,这使得人们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和“二战纵火犯”的本质。行文至此,请大家慎重看待这位褒贬不一、集军事天才与纳粹本质于一身的传奇将领。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6周年,其次,惟愿战争幽灵从此消散,世界和平永驻人间(完)。
阅览后请别忘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和转发支持作者。关注账号:历史探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